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体内物质 水平衡 来源 排出 调节 ①肾脏排尿 ①神经调节 ①饮水 ②皮肤排汗 ②抗利尿激 ②食物中的水 ③肺排水汽 素调节 ③代谢产生的水 ④大肠排便 食物 食物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大肠排便 ①肾脏排尿 ②大肠排便
钠盐平衡
醛固酮调节 醛固酮调节
钾盐平衡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肺
400mL 呼出的水汽 泪液、唾液等(可忽略)
大肠 100mL 未被吸收的水,消化液
分泌液 很少
机体能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 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想一想
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 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 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随尿排出, 所以不能说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 余的水分。
吸收: 小肠(几乎全部)
代谢: 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内<外) 排出: 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尿钠)
食物中的Na+ 大肠(少数)粪 汗 皮肤(少数) 液 便 + 人体中的Na 中 中 的 的
Na+
Na+
肾脏
(多数)
尿液中的Na+
想一想
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盐水? 大量出汗,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和 无机盐,所以要喝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 无机盐,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增加
盐平衡的调节
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反 馈 调 节
血钾或血钠含量 保持平衡 血钾升高或 血钠降低
【高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高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第2课时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知识精华来源排出调节水的平衡和调节饮水、食物物质、代谢由肾、皮肤、大肠排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钠盐的平衡和调节主要来自食盐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钾盐的平衡和调节食物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醛固酮调节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A、细胞结构物之一。
B、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C、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人教大纲版全一册)

1.1.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标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第一节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简介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基础,无机盐则参与了生物体的许多基本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水的平衡和调节2.1 水的入口水的入口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
人体约60%的体重是由水构成的,因此补充充足的水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2.2 水的出口人体通过多种途径排出水分,包括尿液、汗液、呼吸和粪便等。
尿液是最主要的排水方式,通过肾脏的调节,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2.3 水的平衡调节水的平衡是由肾脏来调节的。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出量和浓度,以及饮水量的控制,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排出量,增加尿液浓度,以尽量保留体内的水分;反之,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排出量,稀释尿液,以减少体内水分。
2.4 水的失衡对健康的影响水的失衡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缺水会导致口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脱水和中暑;而水过量摄入则可能引起水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3.1 无机盐的种类无机盐包括钠、钾、钙、镁、氯等离子。
它们在细胞膜、神经传导、心跳等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无机盐的摄入途径人体摄入无机盐主要通过食物摄入。
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如咸菜富含钠离子,奶类产品富含钙离子等。
3.3 无机盐的排出途径无机盐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
尿液中的无机盐浓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肾脏可以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来平衡体内的无机盐水平。
3.4 无机盐的平衡调节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主要由肾脏和肠道负责。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的无机盐浓度,控制无机盐的排出;肠道则通过吸收和排泄的过程,保持体内无机盐的平衡。
3.5 无机盐的失衡对健康的影响无机盐的失谐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钠的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导致血压异常,钙的缺乏则可能导致骨骼疾病等。
四、总结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平衡和调节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关键。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第一节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人体的稳态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的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C:理解)。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C:理解)。
和难点1.教学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教学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调节。
教学过程【板书】水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无机盐的平衡平衡和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注解】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一)水的平衡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摄入量于排出量(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例析】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无法判断二、无机盐的平衡(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二)排泄特点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于摄入量)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作用。
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症状。
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的钾。
3.水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有重要作用,人体每昼夜有35-50g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体外,否则会引起中毒影响健康。
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尿量在500ml以上。
因此每天要保证饮水。
【同类题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C:理解).关于人体内水代谢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A.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水 B.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C.人体每天出汗排出的水量约为 500ml D.人体所需的水,大来自于食物.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A)A.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散失 B.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散失C.通过呼吸散失 D.通过皮肤的蒸发散失.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米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来源是(B)A.米粒细胞的结合水 B.米虫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水C.米虫体内的体液 D.空气中的水分.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饮水”,也吃不到含水量丰富的食物。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PPT教学课件

酸性食物: 在人体内,其最终 代谢产物是酸性物 质的食物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在人体内,其最终 代谢产物是碱性物 质的食物
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
•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1.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 子、乌鱼子等。
肾小管和集合管示意图
水平衡调节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饮
(+)
水
不
细
垂体后叶 大脑皮层
足
胞
、
外
失
渗
释 放
(—) 渴觉
水
透
过
压
抗利尿激素
(+)
多
升
、
高
(+)
(—) 饮水
食
物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过 咸
(—)
(+)
尿量
饮
细 胞 外 渗 透 压 下 降
水 过 多 、 盐 份 丢 失 过
多
水
分
平 衡
水 和
水、盐平衡破 摄入过少:喝水太少,饮食太淡等
坏的原因
排出过多:出汗太多,严重呕吐、腹泄等
无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机 盐 平
水、盐平衡 破坏的恶果
四肢发冷、严重时昏迷。 血钾过低: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
失常。
衡 的
尿量太少: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导致中毒
意 义 水、盐平衡
破坏的对策
(2)消化道中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3)K+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排出特点是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7.下列有关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其分泌对血钠 含量降低更为敏感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8.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 A 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 B 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C 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 D 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分泌 抗利尿激素减少
垂体后叶
释放
抗利尿激素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 尿量增多
1.细胞渗透压的高低与排尿量有何关系? 2.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有哪些?
感受刺激: 分泌功能: 神经中枢: 传导兴奋:
含渗透压感受器 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 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人体的稳态
2.1.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 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水的平衡 (二)水平衡的调节
(一)水的平衡
正常成年人每天(24小500 尿液 来自饮水 1300 由肾排出 来自食物 900 由皮肤排出 汗液、表层蒸发 500
来自物质代谢300 由肺排出
钠(Na+)
来源: 食盐(主要) 数量: 6 ~ 10 g/D
汗液中的Na+
食物(食盐)中的Na+
Na+
粪便中的Na+
吸收: 小肠(几乎全部) 代谢: 主要存在细胞外液
尿液中的Na+
排出: 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尿钠)
钾(
+ K )
来源: 食物(蔬菜等) 数量: 2 ~ 4 g/D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PPT教学课件

一、水的平衡:
正常成年人每天(24小时)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摄入量
排出量
来自饮水
1300 由肾排出
来自食物
900 由皮肤排出
来自物质代谢 300 由肺排出 由大肠排出
共计
2500 共计
1500 500 400 100
2500
问:从上表得出那些结论?
思考:
1、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2、无机盐以什么状态存在?
产生兴奋 大脑皮层 神经传导
喝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后叶
释放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
(—)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思考
为什么钠吃得多,尿中的钠也 随之增多?
钠和钾的调节
血钠降 低或血 钾升高
(+) 肾上腺 (-)
分泌 醛固酮
二、 无机盐的平衡 1 、钠:
来源:食物
排出:尿液 汗液 粪便
平衡:排出量等于摄入 量(多吃多排,少 吃少排) 。
2、钾
来源:食物中的K+ (2~4g/d) 去向:主要经肾形成尿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 3、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德国地铁灭火遥控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具备平衡的机器人
中国首个仿人机器人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自行研制的太空教 机 器 人
先 行 者
一、想 二 、画机器人 三 、添背景 四、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纠错演练
1 .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 A .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 汗液排放 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C . Na + 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物质合成时产生水:如蛋白质、多糖、ATP、 DNA、RNA的合成 物质分解时产生水:如有氧呼吸
讨论1: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 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 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大小便,尤 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 会从其他途径(如呼吸、皮肤蒸发等)排出,使水 盐平衡遭到破坏。 讨论2: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还是钾盐? 长期禁饮食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哪些盐分? 答案: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长期禁饮食的 病人在补充钠盐的同时,应适当补充钾盐。
试管3′
/ 1 mL
60 ℃热水 5 min 1′号注入1号 60 ℃ 5 min 1滴
冰块 5 min 3′号注入3号 冰块5 min 1滴
4 5
6
7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1.实验时间的控制:在不同的温度变量下的实验过 程中,控制的时间应该为 5 min ,为保证新鲜淀粉酶 对淀粉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时间。 2.本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温度,其他条件(如pH、 酶浓度、底物浓度)应控制相同。 3.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 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该实验 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调节激素:
醛固酮
调节
过程
水盐平衡的意义
(1)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 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 血压、心率 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 的稳定 (2)钾在维持
细胞内液
渗透压、
上有重要作用
正常兴奋性 (3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
1.水平衡的调节
大脑皮层──→渴觉──→饮水 失 水 过 多 、 饮 水 不 足 、 食 物 过 咸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升 高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合成 垂体后叶 释放 抗利尿激素
-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
①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分泌激素, 又能传导神经冲动。 ②如果下丘脑——垂体病变,常引起抗利 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每日尿量 可达10 L以上,称为垂体性尿崩症。
2.Na+、K+平衡的调节过程(见下图) 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 +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
3.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关系 (1) 都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通过肾脏来实现 的 ( 最终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由重吸收 作用实现)。 (2)水平衡调节既有行为调节(饮水),又有生理 调节,无机盐平衡调节主要是生理调节。 (3) 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和 醛固酮,醛固酮促进Na+的重吸收,也促进 了水的重吸收。
3 .在一个“淀粉 — 琼脂”培养基的 5 个圆点位置, 分别用不同方法处 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 ℃恒温 箱中,保温处理 24 h 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 5 个圆 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培养基圆点 ① ② ③ 实验处理方法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接种面包霉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 应 蓝黑色 蓝黑色 棕黄色
易错易混点: 水、盐平衡及调节的几个易错点 ①排盐一定伴随着排水,但排水不一定伴随 着排盐。 ②水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只有体液调节。 ③人体对 K + 需求量较少,对 Na + 需求量较大, 因此人体内更容易缺Na+。 ④ Na + 、 K + 的来源主要是食物,排出途径都 是大肠、肾脏和皮肤,肾脏是可调节排出量的 排出途径。Na+以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调节 含量,K+以肾小管分泌来调节含量。 钠盐: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盐: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步骤
1 2 3
操作内容
加可溶性 淀粉溶剂 加等量新 鲜淀粉酶 溶液 控制不 同温度 淀粉溶液 与淀粉酶 溶液混合 滴加碘液 观察实 验现象 得出结论
试管1
2 mL /
试管1′
/ 1 mL
试管2 试管2′ 试管3
2 mL / / 1 mL 沸水 5 min 2′号注入2号 沸水5 min 1滴 2 mL /
①水和无机盐的“多”“少”,取决于两者 的相对含量,它们共同维持着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若水“多”盐“少”, 则导致渗透压降低,反之渗透压升高。 ②汗液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钠盐,但也含少量 钾盐,因钾盐含量极少,常忽略不计。 ③正常情况下,人体易缺乏钠盐,而病理(长 期不能进食)条件下则易缺乏钾盐。
解析 考察神经体液调节。 (1) 一次性饮水 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 分泌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通透性,尿量增加。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2) 神经递质只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特异性受体。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 解,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知识点一
水盐调节
水调节
①物质代谢
②肾脏
水平衡调节:在 神经和体液 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
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 调节的是由 肾脏 排出的水
盐调节
无机盐平衡⑤食盐来自⑥汗液、粪便肾脏排盐的特点
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 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Na+、K+平衡的调节
[针对训练]
1.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 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 3 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 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 mL糨糊,再各 加入2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 3支试管分别置于0 ℃、25 ℃、100 ℃下约5 min,取 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 浴检验,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 正确的是( D )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 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4 .如右图所示为某有机物 加入某种酶后,在0~80 ℃环 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 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 0~80 ℃环境中,酶活性变化 曲线(pH适宜)正确的是( B )
2 . (2011· 湖北天门中学月考 ) 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 C )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因变量和自变量
解析: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响,所以酶活性是因变量,温度是自 变量,pH等其他因素属于无关变量。
培养基圆点
④
实验处理方法
只有新鲜的唾液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 液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 应 ? ?
⑤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 面包霉后的分泌物分别是 ( C )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解析: 在①和②中,唾液中的淀粉酶与盐 酸混合后和经过煮沸后都失活,所以用碘液处 理后的颜色反应是蓝黑色。在③中接种面包霉 后,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所以 用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是棕黄 色。④中只 有新鲜的唾液,能将淀粉水解,与③现象一样。 ⑤中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淀粉没有变化, 情况与①和②一样。 答案: C
考点分析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题 目多以水盐的平衡与调节过程的简答 题为主,难度不大,以识记识图、综 合分析为主。
[梦想考场] 2.据下图判断A、B、C依次是( C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解析: 本题是基础概念题,考查了水和无 机盐平衡的调节。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 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 入量;另一方面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 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了肾 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保留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 恢复正常。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应该先将反应底物(糨糊)和酶 溶液的温度各自控制好,然后再将它们混合, 所以实验步骤不正确;温度梯度太大而且不均 匀 (甲组与乙组温差是 25 ℃,而乙组与丙组的 温差是75 ℃);3支试管中都有还原糖产生,所 以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检验,可以用碘液进行 检验,淀粉最先消失的一组酶活性最高。 答案: D
扩展:在代谢过程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 叶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水。 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可理解为纤维素的合成)产生水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脱水缩合)产生水。 细胞核DNA的复制、转录(合成RNA)等产生水。
[理论指导] 实验十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训练1】 (2011·安徽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 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 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 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 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 突末梢释放的 ______________ 管对水的____________ ,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 后, 通透性 负反馈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 通过图中 a所示的______________ 恢复正常。 (2) 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 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 突触小泡 释 放 的 神 经 递 质 与 肾 上 腺 髓 质 细 胞 膜 上 的 ________ 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 __________ 胰岛素 分泌,引起血糖浓度 __________ 分解,抑制 ________ 肝糖元 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