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电子行业全球激光产业链:工业激光复苏中高端激光器加速进口替代
全球激光加工产业和市场发展概况讲解

全球激光加工产业和市场发展概况1、概述激光和激光加工是一门发展极快的高新技术,已成为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技术设备之一。
各种激光(标记、焊接、微调、打孔、切割、划线、热处理等)系统、设备,已经或正在进入各工业领域,诸如电子、轻工、包装、礼品、小五金工业、医疗器械、汽车、机械制造、钢铁、冶金、石油等,为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制造业的现代化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
近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着的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着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激光科学技术和激光加工是中国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至今,国内从事制造工业激光系统公司超过100家,正在形成研发、批量生产和供、销、维修服务的体系。
国产激光器已能批量生产供应中、小功率(30W -500W)的Nd:YAG固体激光加工系统设备和高功率(100W-5kW)CO2激光加工系统设备。
国内工业激光制造企业已能小批量提供低、中档的激光标记、划线、焊接、切割、打孔等设备。
中国的激光器和激光技术产业的初步规模正在形成。
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COEMA)激光分会的统计[10],2001年全国激光加工系统设备产值为6.3亿元人民币,相对2000年增长86%。
2002年全国激光加工系统设备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355亿元,又比2001年增长65%。
据统计[1],2002年全球激光加工市场销售额为29.9亿美元(约260亿人民币),两者相比,中国约占1/26。
中国国内存在着巨大的激光加工应用市场,而这个市场因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正在迅速形成的“全球制造基地”而获得快速增长。
国内外投资者和激光业者正在抢滩这一市场。
因此中国的激光加工技术市场将迅速增长,中国激光加工技术产业化将会加速实现。
国内外从事激光器和激光加工技术系统研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正面临极好机遇和挑战。
2、激光加工市场2.1 国际市场据ILS (Industrial Laser Solutions) 统计,全球工业激光系统的产值1997年为20.63亿美元,1998年为23.38亿美元,1999年为25.91亿美元,从1997年至1999年全球工业激光系统的产值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
2020年全球激光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加速产业链整合

2020年全球激光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加速产业链整合纵观全球激光器竞争格局 IPG龙头占比下降
从2019年全球激光器厂商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IPG作为全球激光器行业领导企业,市场份额依然近半,占比为46.79%,收入规模为92亿元,但相比于2018年49.8%的占有率,可以看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IPG龙头的占比有所下降。
在这些企业中,2019年营收超过5亿的有恩耐、锐科激光、创鑫激光、吉普特,分别占比6.29%、10.26%、3.61%和2.9%。
其中中国制造商如锐科激光、创鑫激光、吉普特市场占有率有一定的提升,反映了中国激光器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2019年全球激光器销售额达147.3亿美元,呈平稳态势
2019年,全球激光器销售市场整体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总体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同比增长9.9%。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缓和,激光产品的进出口得以复苏,激光器的一些细分市场如科研和军事市场销售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全球激光器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光刻机行业发展现状

光刻机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光刻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以总结如下:
市场需求增长:受益于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下游晶圆代工、服务器云计算、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芯片需求激增,推动了对高端光刻机的强劲需求。
技术进步与国产化步伐加速:国际上,荷兰ASML公司在极紫外(EUV)光刻机技术上保持领先优势,而中国在光刻机国产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尽管面临技术和设备禁运等挑战,但依然致力于中低端及部
分高端光刻机的研发制造。
市场规模扩大:2020年全球光刻机销量和销售额呈现稳定提升的趋势。
随着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复苏以及各国对于本土半导体产业链安全的关注度提高,预计未来几年光刻机市场将持续扩容。
技术研发投入加大:各国政府及企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加大对光刻机及其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旨在实现更高精度、更高效能的产品迭代。
供应链多元化发展:由于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变化,光刻机供应链也在寻求多元化以降低依赖单一来源的风险,这给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参与光刻机产业链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基于历史记录和之前的分析预测,实际行业发展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创新速度、政策法规变化、国际贸易关系、全球经济环境等。
要获得最新的光刻机行业发展现状,请查阅最近的市场研究报告或行业动态。
中国激光产业上游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激光产业上游市场发展趋势激光产业上游为各种光学材料和光学器件,中游为激光器,分为高功率和中低功率,下游为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激光设备以及相应的服务产业。
我国激光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激光器元件及激光器占比约20%,激光装备占比约42%。
光纤激光器产业链上游为光学部件、数控系统、电学材料等核心器件和材料,例如:半导体泵浦源、特种光纤、光纤耦合器、激光功率合束器、声光调制器、光纤隔离器、激光功率传输光缆组件等。
目前相应器件主要由海外巨头掌握,如CristalLaser、RaicolCrystals、II-IV等。
一、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器海外公司仍占据主导地位,中低功率已逐步完成国产化。
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普通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门槛较低,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7%;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已经从2013年的17%提升至2017年的54%;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由于其技术门槛较高,企业竞争主要围绕创新能力、研发实力、核心材料和器件产业链整合能力展开,目前该市场仍以欧美知名光纤激光器企业为主导,产品价格和附加值相对较高,国产产品已实现部分销售,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提升至2017年的9%。
国产光纤激光器在逐步实现由依赖进口向自研、替代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激光器领域IPG一家独大。
在各类激光器中,光纤激光器逐步取代CO2激光器成为主流激光光源。
光纤激光器的市场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海外主要光纤激光器企有IPG、Coherent、Trumpf、nLight等,其中IPG公司为全球最大的光纤激光器生产企业。
国内主要光纤激光器企业有锐科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等,其全球市占率分别为8.0%、3.9%、3.7%。
国已成为激光器最大消费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激光产业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中国激光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020年激光器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1、市场与品牌优势:公司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凭借着业内领先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图像采集处理、机器视觉检测、光机电一体化、电视数字网络编辑及播放系统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包括大恒图像、大恒光电、中科大洋在内的优秀品牌。
2、人才优势:公司拥有1000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4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入选武汉市“城市合伙人计划”,15人入选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3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查与发展动向预测》2020年激源自器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激光器,是指能发射激光的装置,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为激光器制造,下游加工设备及应用服务分布十分广泛,包括工业制造、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多个领域。
2、客户资源优势:与公司存在业务合作关系的境内外知名客户包LG、富士康、华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惠普(HP)、希捷(Seagate)、霍尼韦尔(Honeywell)、Roku、汤姆逊(Technicolor)、ARRIS、萨基姆(Sagemcom)、美国网件(NETGEAR)、哈曼(Harman)、TTI、浪潮、星网锐捷、和硕等
2、设备优势:公司拥有进口三模三冲全自动铁芯成型机35台,进口高速冲床49台,电镀分厂,全部生产公司内部的铁芯及五金件。
宁波振宇电子有限公司
2021 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

2021 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
根据2021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的激光产业在过去
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激光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激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1年末将达到XX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对激光
技术的需求增加,以及出口潜力的开发。
2. 高端技术应用广泛: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国激光产业迅速崛起。
激光在通信、医疗、制造、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
3. 创新能力突出:中国激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企业在激光器件、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应用系统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不断推动激光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4. 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激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激光设备出口量和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激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激光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5. 激光产业链完善:中国的激光产业链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从激光器件、激光设备研发生产到激光应用系统集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有助于提高激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中国激光产业在2021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全球激光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预计中国激光产业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激光技术的应用拓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
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
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
国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
国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激光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激光产业的重要一员。
激光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本报告将对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激光产业在制造业领域发展迅速。
激光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精密加工、快速加工、无损加工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
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标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为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激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激光治疗、激光美容、激光诊断等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激光技术的精准性、微创性以及恢复快的特点,使其成为医疗美容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医疗体验。
此外,激光在通信、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激光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激光在能源领域的利用,如激光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环保领域,激光技术的应用也为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展望未来,中国激光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激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
另一方面,激光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总的来看,中国激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激光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激光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激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中国激光产业的腾飞注入新的动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激光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1月25日行业专题研究
行业报告|
电子
全球激光产业链:工业激光步入复苏周期,中高端激光器加速进口替代,看好ToF供应链未来成长
结论
1.工业激光板块:20Q3营收增速31.6%,同比+40.3%,毛利率同比+
2.2pct,下游景气度逐渐恢复,工业激光步入复苏周期全球行业景气度有所恢复:(1)Q3营收同比+30.6%:工业激光板块20Q4平均营收增速为31.6%,增速同比+30.6pct、环比+22.7pct;其中中国大陆企业平均营收增速49.6%,国外企业平均营收增速-4.45%;(2)Q3毛利率同比+2.2pct:2020Q4平均毛利率39.5%,同比+2.2pct、环比+2.7pct;(3)行业主要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复苏、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提升、行业下游订单增加,工业激光步入复苏周期。
业绩指引:(1)IPG:预计20Q4营收在2.9~3.2亿美元,同比波动-5.5%-4.2%;(2)COHR:COVID-19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影响公司经营,5G驱动的智能手机提供增长点,预计20Q4营收将在3.0~3.3亿美元,non-GAAP毛利率约36~39%。
2.光通信&3DSensing板块:20Q3营收同比+7.0%,毛利率同比+
3.9pct/环比+0.7pct,盈利能力逐渐走高
盈利能力逐渐走高:(1)Q3营收增速+7.0%:光通信&3DSensing板块20Q3平均营收增速为34.1%,同比增加7.0pct,环比减少10.3pct,(2)Q3毛利率同比+3.9pct:2020Q3平均毛利率37.7%,同比增加3.9pct,环比增加0.7pct。
(3)行业内主要公司业绩和毛利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苹果将dTOF引入新产品,开启dTOF消费级应用时代,VCSEL激光模组检测系统在智能手机3D sensing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广阔,dToF模组供应链成长可期。
业绩指引:(1)LITE:生活的数字和虚拟方法将推动公司差异化产品和技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长期市场趋势非常有利,预计20Q4营收4.65-4.85亿美元,毛利率将在32%-34%%;(2)II-VI:预计20Q4营收7.5-7.8亿美元;(3)稳懋:预计20Q4营收减少0%-10%。
3.投资建议:全球宏观经济回暖,激光行业景气度复苏,我们看好:(1)5G建设驱动下消费电子需求增长,下游景气度复苏,对激光设备需求拉动作用强劲;(2)苹果iphone12的高端机型首次引入dToF模组,有望带动tToF供应链长期发展。
我们看好,A股推荐大族激光、锐科激光(机械组联合覆盖)和柏楚电子(计算机组联合覆盖),建议关注杰普特,海外建议关注IPGP、LITE和稳懋。
风险提示:疫情恢复不及预期;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电子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风险
激光材料与
器件
福晶科技(002222)东骏激光(A11221)光库科技(300620
)
激光
器
IPG(IPGP)
COHERENT(COHR)锐科激光(300747
)
杰普特(科创板)
创鑫激光
LUMENTUM(LITE)
II-VI(IIVI)激光
设
备
大族激光(002008
)华工科技(000988
)帝尔激光(300776
)
应用
领域
军工机械医疗电子航空汽车代表公司
苹果(AAPL )三星电子(AAPL )
富士康(2317)
nLIGHT (LASR.O )华日精密大鹏激光
邦德激光(838249)
雷博电子标克光电
金运激光(300220)FINISAR (FNSR )
TRUPMF 华为
中兴通讯(000063)凯普林光电II-VI(IIVI)LUMENTUM(LITE)nLIGHT (LASR.O )翰宇光纤
激光控制系统
柏楚电子(科创板)维宏股份(300508)奥森迪科(872362)Beckhoff 西门子(SIE)
宏山激光百超迪能飞博激光
晶九科技(101682)镭鸣数控
贰陆红外激光捷普创威
稳懋(3105)
光峰科技(688007)
宝马(0O0U.L )IMAX (IMAX.N )
底回升。
我们统计测算,工业激光板块:(1)板块自2019年营收步入下行通道,20Q3
单季营收同比增速31.6%,同比19Q3的-8.7%提升40.3pct,环比20Q2的8.9%提升22.7pct,实现了从20Q1的扭亏为盈,
也实现了近三年以来首次营收
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8.3%、
67.4%和33.4%。
◼20年来行业毛利率重回上升通道,总体保持稳
定。
工业激光行业:
(1)20Q3单季毛利率
为39.5%,同比+2.2pct,
环比+2.7pct;(2)福
晶科技单季毛利率最高,
为56.6%,华工科技最
低,为24.0%
◼存货周转天数环比下降,销售效率提升。
工业激光行业:(1)20Q3存
货周转天数为183.8天,同比+8.57天,环比-9.41天;(2)横向对比下,福晶科技存货周转天数Array显著高于其他公司,拉
高行业平均水平。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环比有所下降,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工业激光行业:(1)20Q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02.0天,同比-2.49天,环比-4.49天;
(2)横向对比下,大族
款周转天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