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编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精品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闻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群》《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模样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个地方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个地方是讲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情况及早安排好⑧吹面别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别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经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要紧图画,赞叹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翼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日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闻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要紧作品有小讲《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算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降:能够依赖或盼望的来源④空灵:灵便而别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全一、内容描述七年级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在部编版教材中,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汉字、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汉字部分涉及常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的辨识等。
词语方面则涵盖常见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搭配等。
句子部分重点在于语病识别与修改,句式转换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还包括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如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及文化背景的掌握。
七年级语文教材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如古诗文、现代文等。
古诗文部分包括《诗经》、《楚辞》、唐宋诗词等经典篇目,要求学生掌握古诗文的诵读与鉴赏技巧,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现代文部分则包括散文、小说等,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还涉及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
还需要了解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等)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作构思、素材选择、语言表达等。
还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及格式规范。
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还需要注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书面表达等方面。
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学会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表达。
在听力理解方面,需要提高听力技巧,理解各种语境下的对话和演讲内容。
在书面表达方面,则需要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 简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份系统化的语文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领略中华文化的基石。
该教材不仅涵盖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等,还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包括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传统习俗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部编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语文基础知识1.汉字基础知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部首、音、义、形。
2.拼音知识:拼音字母、声母、韵母、声调和拼音规则。
3.词汇基础知识:词语、词组、搭配、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词义、词性等。
4.句子基础知识:句子的组成、种类、成分、主谓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等。
二、文言文1.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词汇特点、阅读方法等。
2.文言文常用句型:倒装句、比拟句、典故典例、夹叙夹议等。
3.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
4.文言文的阅读策略:了解背景、明确中心、注意句子结构、理解上下文等。
三、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基础知识:现代文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词汇特点、阅读方法等。
2.现代文的常见文体:议论文、说明文、日记、说话等。
3.现代文的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设问等。
4.现代文的阅读策略:了解背景、倾听作者声音、抓住关键词、解读段落逻辑关系等。
四、写作技巧1.内容表达:如何选题、如何思考、如何组织、如何防止无脑打字等。
2.语言表达:如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如何用好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等。
3.篇章结构:叙事文的情节、议论文的分论点、说明文的结论等。
4.写作注意事项:审题、拓展思路、准确表达、语言简练、注重文采等。
五、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2.现代文学:鲁迅、莫言、余华、米兰·昆德拉等的作品。
3.文学常识:文学流派、文学史、文化背景、文学现象等。
4.阅读技巧:识别小说中的人物、了解小说的叙事技巧、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构思等。
六、文化修养1.传统文化知识:诗词歌赋、典故故事、历史事件等。
2.现代文化知识:音乐、电影、美术、时尚、生活技能等。
3.艺术鉴赏:民族音乐、美术绘画、舞蹈、话剧等的欣赏方法和鉴别标准。
4.社会常识:国情政治、社会事件、环保知识、安全知识等。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
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墨客,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素有“诗仙”之称。
通过墨客厚实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乐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思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
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法基础知识复习集锦.ppt

成句。
语
法
一、词
知 识
词是由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组成的 最小的造句单位。有两种分类方式:
A 从构成方式
语 法 知 识
①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 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 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 萨克斯、麦克风等。
语 法 知 识 事物名词:
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 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时间名词:
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语 法 知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识
行为动词: 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发展动词: 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心理动词: 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语
法
存现动词: 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知
识
使令动词: 使、让、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 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趋向动词: 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 是、为、乃。
语
法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知
识
表形状: 大、高、胖、瘪、细、壮;
表性质: 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
语 法
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 成。
知
识
定语+中心语(名、代,偶尔动、形)
如 我的老师( 代+名)
一个顾客( 数量+名)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语法知识——词性

1、按照名词的定义,尝试找出下面一句话中的名词。
学法指导: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方位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名词判断方法:1、能受数量词修饰。如:两个城市一些学生
2、不受副词“不”修饰。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2、根据名词的分类,填写下列表格。
《初一语文语法知识
xx百汇学校xx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语素、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届初一用的是第一套部编教材,部编教材在初一上学期的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语法知识的介绍,可见初一就要打好语法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加强初中生的文化素养,语文的语法知识比如词性、句子结构、短语类型等都是考试的重要考点,所以在初一上学期讲解词性对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有很大的作用,也易于初一学生接受,方便后面对于句子结构、短语类型的学习。
2、可用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形容词判断方法: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如:很悠闲很好(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
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如:高高大大
学法指导:1、从下列词语的不同用法上来分析名词与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①雨雨走走大大(的)
②国家不国家走不走好不好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2、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词性。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人事名词
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 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 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 的量词叫动量词
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14
动词
表存在的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 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 升。
能愿动词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 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
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 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 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19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找出来。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 “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 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 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21
代词
练习: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找出来。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 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 父亲就像山那边 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 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 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受副词修饰
12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响起, 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 个山村 孩子纯朴的的敬礼 里,我从一个老 华侨“湿的”润—的—名凝词视 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 的伟“力地”和—韧—动性词。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 等意义的词
(《曹刿论战》)
26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找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 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他 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I、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 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 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 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 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的 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 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 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 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 和多音节语素。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
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 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 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 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44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的定地状与得补。
45
主语 谓语 宾语
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
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16
形容词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美丽的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定义: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 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 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
句型:根据句子的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 类。(单句和复句还可以细分)
43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部分。 句子成分有如下六种: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据 以 凭 本着 用
6、表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 “动”“形”要记牢。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做状语, 古汉语中介宾短语往往后置(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三、短语: 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构成 的造句单位。
基本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 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
+ + +
天气睛朗 发挥作用 仔细翻阅 扫得干净 美好回忆 甜言蜜语 舒活筋骨 认真讲解 歌咏春天 丰功伟绩 打击敌人 黑得发亮
差得很远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二、词: 能够独立运用的最
小的语言单位。分为实 词、虚词。
·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能充当句子成分并能单独成 句的词 。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 语法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拟声词。
词类和词性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 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 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 没有丝影子。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 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23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
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
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24
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的词。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找出来。 雅颂中 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 章,一般说 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小雅中 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 诗,但他们毕竟(终归、终究)缺少人民 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 缺乏深度。
语文语 法 知 识 汇总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
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
语素、词、短语、句子
一、语素: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构
词的备用单位,有的可单独成词。人、 民、葡萄
示例分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 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去。 8、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党的组织 9、同学们(一边)走着,(一边)谈论着。 (并列关系关联词:……又……;一面……一面;
既……也…… 对照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
30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 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应该(跟动词、
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5、趋向动词 如,来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
单音节语素:天、地、人、
跑、跳、唱、红、白、民、朋 、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 万个。
双音节语素,这主要是古代的 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连绵词(指 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 讲的词) ,如:踌躇、狼狈、葫 芦、葡萄、彷徨、徘徊;音译外 来词,如:吉他、尼龙、咖啡。
多音节语素,主要是音译的外 来词。例如:凡士林、奥林匹克 、布尔什维克。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 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 种关系的词。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 饰和补充作用。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找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 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 却生动地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 象。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
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