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合集下载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以东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
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93年,是北魏王朝为了供奉佛教而开凿的,历经45年才完工。

因为这些佛像开凿在高山上,所以被称为“云冈石窟”。

它位于
中国北方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国
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为“昙曜广场”,是当年昙曜主持开凿的;西部为“大佛殿”,是文成帝时开凿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文成帝时期开凿的。

东崖长达3000米,有大大小小的窟龛近500个,佛像2万多尊;西崖有长达2000米,窟龛220个,佛像4万
多尊。

其中最大的窟是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昙曜五窟”,其中以
第一、第二、第三窟最为有名。

这三个窟开凿在一块石头上,从上面可以看到三层塔身,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最下层是个方形塔基。

—— 1 —1 —。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综述: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

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着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的介绍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南15公里处的五岳山南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雕塑艺术最精湛的石窟之一。

下面将对云冈石窟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云冈石窟兴建始于北魏,历经北魏、东鲁、唐、五代、辽、金、元、明、清等历史阶段,历经四百多年的兴建、雕刻和装修。

其间的第一期兴建始于公元460年,最后一期兴建完工大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

二、规模概述云冈石窟共分为西边和东边两个区域,包含47个佛龛,252个小洞,约51,000尊石窟造像。

其中,东区的内容是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北魏石刻,享有“北魏石窟艺术宝库”的美誉。

西区的内容则是以元代大观音坐像为代表的佛像石刻,规模庞大,石窟造像雄伟壮丽。

三、建筑形制云冈石窟主要采用石窟造像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造像的代表之一。

其主要建筑形式有窟室、龛室、殿式建筑、精舍、钟楼、鼓楼等多种。

石窟多小而深,有的高大而宽,有的高耸而细,还有的是长形洞窟。

其中,以第5窟“卧佛殿”最为著名。

四、雕塑艺术云冈石窟千姿百态的造像数量、体态各异的雕像、细腻精美的刻工堪称艺术之极品。

石窟内的各种造像均来自于佛教经典和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如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龙王等。

五、保护现状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保护工作已被纳入到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范畴,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其独特的规模和雕塑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居于重要地位。

游客来此,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的精髓,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对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那超级厉害的云冈石窟呀!
云冈石窟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你想想,那么多精美的佛像、壮观的洞窟,就那么静静地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呢。

一走进云冈石窟,哇塞,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一尊尊佛像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好像在跟你微笑打招呼;有的表情严肃,像是在守护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看着这些佛像,我就在想,古代的那些工匠们得多厉害呀,能把这些石头雕琢得这么栩栩如生。

还有那些洞窟,一个比一个壮观。

有的洞窟特别大,你走进去感觉自己都变得好渺小。

就好像自己走进了一个巨人的家一样。

里面的壁画也超美的,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颜色有点淡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的华丽呢。

我记得我当时在一个洞窟里,看着一尊佛像,突然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回到了古代。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工匠们在辛苦地雕琢着佛像,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哎呀呀,说不定我当时还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呢,哈哈。

云冈石窟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呀,它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你可以在那里慢慢地逛,细细地品味。

每一个佛像、每一处壁画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值得你去好好欣赏。

好啦,朋友们,云冈石窟就给你们介绍到这里啦。

有机会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哦,相信你们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就像我一样,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呀。

嘿嘿,下次再见啦!。

云冈石窟100字简介

云冈石窟100字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武州山南麓的武州山上,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完成。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石刻雕塑计2万余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既有中原文化的质朴敦厚,又兼有西域文化的雍容大度。

它既是东方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又是佛教美术中国化的重要成就。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里处的武州山上。

从山脚向上仰望,它高峻雄伟、气势恢弘。

整个洞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布着大小窟龛252个。

在长达1500米的崖壁上开凿了高达20米的巨大洞窟17个,大小窟龛252个。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被人们誉为“东方雕塑馆”、“世界雕塑博物馆”。

据记载:“北魏时期的工匠们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在这批洞窟中雕造出了精美的佛像和菩萨像近6000尊。


—— 1 —1 —。

云冈石窟精华洞窟讲解

云冈石窟精华洞窟讲解

云冈石窟的精华洞窟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10窟,第12窟,第13窟,第20窟等。

这些洞窟展示了云冈石窟的精华,涵盖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

其中,第5、6窟是云冈石窟的代表洞窟之一,是云冈石窟中期工程的代表作。

第5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有伎乐天浮雕,顶部是藻井和飞天。

第6窟里几乎各窟都充满伎乐天的浮雕和佛本生故事雕刻,唯中央塔柱小龛内的佛像和表现“维摩诘经”故事浮雕残损较甚。

此外,第7、8窟也是云冈石窟的精华洞窟之一。

第7窟的主像是弥勒菩萨,后壁有思惟像,“树下比丘”应该是“维摩诘经变”雕像。

第8窟的主像是释迦牟尼佛,两侧为侍立的菩萨。

总的来说,云冈石窟的精华洞窟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和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重要景点。

云冈石窟名词解释

云冈石窟名词解释

云冈石窟名词解释
云冈石窟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南郊的一处古代石刻艺术遗址,始
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魏、东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长达400年
之久。

其总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包括东西两部分,共有45个洞窟和252个佛龛。

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石刻技艺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而著称于世。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6号洞——释迦牟尼涅槃像。

这座高17.14米的
巨型佛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涅槃佛像,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之
巅峰”。

除了释迦牟尼涅槃像外,云冈石窟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
和壁画。

例如第5号洞中有一个由32尊菩萨组成的“千手观音”造像群,每尊菩萨都有11只手臂,形象十分神秘;第9号洞中则有一个高达11.5米的“普贤菩萨”造像,展现了佛教普贤菩萨的庄严形象。

云冈石窟不仅是一处文化遗产,也是一部佛教艺术史的重要篇章。


通过石刻形式将佛教思想和文化传承下来,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开凿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期间。

是中国最大的一组佛教石窟群,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1961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王朝首都平城(今大同)西南25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开凿的,共有23个洞窟,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有三窟:第一窟是一座三层楼阁式石塔,塔基呈方形,边长约4米,高约4米;塔身为仿木结构建筑,在塔基两侧各凿一孔,供穿绳之用;塔檐为四面歇山顶;第二窟是一座由前廊、正殿、后殿、回廊组成的古印度式建筑。

这座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为八角形重檐攒尖式。

第三窟是一座佛坛式佛像,坐南面北。

高达17米。

石佛全身贴金彩绘,面部圆润,五官端正,体态丰满。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
❖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
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 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
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 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 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 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 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
❖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 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 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 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 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 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 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 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 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 化内涵

1651

[
门 楣 联 : 山
共 娱心 游地 寿从 世慈 康航
都 成性 就本 善明 男慧 信镜
外 门 联 :
]
庄 严法相。六窟里门
云 山 云 岭 带
佛 境 佛 地 乘
门清五 联顺窟 为治正 :辛面
卯悬 特
色 庄千 女万
正将建 命
随秋古
中 云 佛 夏总
云普灵
悬 水 心 题督
秀度光
康 绕 成 写兵
佛 灯 共 日 长
皈 佛 法 微 言 广
昭 云 水 含 类 群
熙云佛 御城像 笔 题 写 的
]
[
的马 匾侍 大佛阁郎佟养量
留喜匾
下闻联
遗 产 增 光 添 彩 。
许 多 楹 联 , 为 世 界
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 的经典杰作。
❖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 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 凿。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 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 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 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 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 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 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 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 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 象神态各异。

❖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 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 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 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 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 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 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 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 之美的飞天伎乐
❖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 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 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 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 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 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 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
第5.6窟清代木楼阁
第六窟
第7.8窟外景
第九窟 和 第十窟
❖ 第十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 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
注目的部分之一。
❖ ❖ ❖ ❖ ❖ ❖ ❖ ❖ ❖ ❖
十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大 窟寺联人史艺画佛形名 看

❖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 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 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 名纷至沓来。
❖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 《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 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 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 缘斩山开凿。
❖ 佛、菩萨、弟子、护法 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 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 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放了中虽亦萨似掀 出洞的不点、打开 特窟其为缀弟开云 有,他雕着子了冈 的使雕刻一、一石 艺云刻内些飞幅窟 术冈一容佛天绝这 光石样的经为伦部 彩窟,主故主的精 。这烘流事要卷美
颗托,画内画的 耀着但。容,“ 眼主它这的在石 明题却些画以书 珠,与故面佛” ,扮石事中、, 绽靓窟画,菩便
乐 见 。 云 冈 石 窟 ,
雅 俗 共 赏 , 素 为 人
文历们
化代所
训生

。于
❖ 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 “十寺”,又作“十名”。 “十名”之说约 自辽代开始。 金代十名尚存,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记 载“……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 有十名,一通示,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 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 十兜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