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陆川猪产业介绍20140115

合集下载

广西:加大建设“陆川猪”百亿产业步伐

广西:加大建设“陆川猪”百亿产业步伐

广西:加大建设“陆川猪”百亿产业步伐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
【年(卷),期】2011(7)4
【摘要】“陆川猪”是国家良种猪种和猪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广西陆川县优势资源和名牌产品。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好“陆川猪”优势资源,陆川县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把“陆川猪”产业建成百亿元产业的发展战略。

【总页数】1页(P154-154)
【关键词】陆川猪;产业;广西;遗传资源保护;优势资源;名牌产品;开发利用;陆川县【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
【相关文献】
1.加大加快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步伐--在建设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应用推广会上的讲话 [J], 陈福广
2.加大加快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步伐——在建设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应用推广会上的讲话 [J], 陈福广
3.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高科技产业化为重点──本市工业加大重大骨干项目建设步伐 [J], 贺师惠;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司法所建设步伐——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司法所建设情况调查 [J], 黄宏忠;邓平
5.澳洲型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在广西首获成功/黑龙江省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中国专利金奖"首次花落广西/中国农科院实施"科技西进行动计划"/中国工程院新
设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上海打造高科技数字园区/广西智能农业带动农业规模经营/我国建成第一个农业专利数据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优良猪种――陆川猪

国内优良猪种――陆川猪

•陆川猪的产地1.1 产地地理分布•陆川猪肉质•陆川猪的繁殖与育种•陆川猪在农业上的意义与贡献•陆川猪的保护与发展目录产地地理分布产地品种特性产地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注重防疫和卫生管理,以保证猪群的健康和陆川猪的饲养管理注重粗饲与精饲的结合,以充分利用肉质特点030201烹饪应用营养价值脂肪酸均衡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繁殖特点繁殖性能高陆川猪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加快繁殖速度。

繁殖周期短遗传稳定性好杂交育种采用不同品种的陆川猪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选种选育通过选择优良的陆川猪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好的后代。

继代选育在每一代中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繁殖,以逐渐提高整体的品质。

育种方法增加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耐病性改善肉质口感遗传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03物流与运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01饲料加工产业02屠宰与肉制品加工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措施种质资源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政策支持疫病防治加强疫病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减少疾病对陆川猪种群的影响。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陆川猪保护与发展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陆川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与建议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陆川猪资源,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科研合作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陆川猪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工作,提高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

推广与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推广陆川猪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陆川猪保护与发展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实现陆川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产业水平通过科研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陆川猪的产业水平,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养殖与管理。

未来展望。

陆川猪科技展览馆规划建设项目简介

陆川猪科技展览馆规划建设项目简介

陆川猪科技展览馆规划建设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陆川猪科技展览馆规划建设2.实施单位: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3.实施地点:待定4.建设期限:2013年——2014年12月5.建设规模: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5000M26.建设内容:(1)主建筑群3600M2:展览馆主楼三层(一层:陆川猪实物展示厅;二层:多媒体会议室和高科技展示厅;三层:休息间)(2)展馆前广场(或停车场);猪大型雕塑(3)配套建筑:猪活体展示900M2(或生态养殖展示);猪体育馆500M(用于游泳、跳台跳水、赛跑、跨栏、抓猪等运动项目比赛);沼气工程等7.技术方案:(1)以陆川猪文化为主题,以藏品、活体、实物、展板、文字、图片等形式演绎期历史文化、进化演变、民俗传统、营养美味、品质改良等内容,展示陆川猪百亿元产业风采。

(2)广泛征集与猪有关的各种造型(铜、铁、木、瓷、石等)藏品或工艺品;名人字画、剪纸、照片、谚语、邮票等。

(3)对陆川猪的客家文化进行积沉、精心提炼,采用传统的展览形式与现代的声、光、电艺术高科技相结合,充分展示陆川猪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4)展馆增高互动、体验新元素,增加乐趣,生动又趣味横生地加深文化底蕴的理解。

8.项目投资:总投资5000万元9.资金来源:项目资金1000万元,融资投入4000万元10.效益概算:陆川猪是陆川县人民独有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难以多得的优秀遗传物质资源,其始于汉而盛于唐。

以独特的高贵品质,优秀的繁殖性能,丰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国内外,曾为罗马女皇玛尔格丽亚特和维多利亚女皇所青睐与深宠。

规划陆川猪科技展馆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让更多人了解陆川猪及其产业发展,吸引投资合作资源的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核心价值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但可通过合理设置趣味项目、艺术品商店、会议室外租、引进交流展览等,提高“造血能力”,实现建成后正常运营的收支平衡。

及开展不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窗口,将猪的繁殖、生长、人类与猪的关系展示出来。

广西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广西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广西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黄艳娜;兰干球;蒋钦杨【摘要】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11【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陆川猪;巴马香猪;分子生物学【作者】黄艳娜;兰干球;蒋钦杨【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广西地方品种猪有陆川猪、环江香猪、巴马香猪、桂中花猪、东山猪等,这些品种具有肉质优良、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等特点,有着巨大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广西主要地方品种猪不仅做了生产性能、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而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作者现在对两大广西地方品种猪——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1 陆川猪的优良特性陆川猪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

陆川猪历史悠久,早在1579年(明朝万历已卯年)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陆川县志编辑委员会,1993)。

2000年,农业部第130号公告将陆川猪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陆川县良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场(谢栋光等,2003)。

2010年10月,在广西玉林市召开的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及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7次年会暨猪产业高峰论坛上,陆川猪喜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李琼华,2010)。

陆川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陆川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广西畜牧兽医
2 1 年 V 1 7( ) 01 o 2 6 .
39 2
陆川猪 生产 情 况调 查 报告
苏家联 张莲英 梁彩梅 何 国青 吕宗清 , , , ,
(. 1广西畜牧 总站 , 南宁 502 ; . 302 2广西 陆川县畜牧站 , 陆川 570 ) 370
中图分 类号 :8 8 4 ¥ 2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2—53 (0 1 0 0 2 10 2 5 2 1 )6— 39一o 3
陆川猪是我 区被列为国家级畜禽 品种资源保
护名 目的地方品种 之一。该地方品种由于生长慢 、 耗料高、 饲料转化率低、 背膘厚、 经济效益低等缺
头, 县外 90 5 头。一头公猪在 自然交配情况下一年 可配母猪 6 头 ~ 0 0 10头。用于人工采精配种的公 猪在县 内占 3 % , 0 每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 30头 0 50头 。 0
2 1 年 V 1 7( ) 01 o 2 6 . 26头二月龄仔猪调查统计 , 2 总重量215 8 g 窝 5 . k , 均 l.6头, O7 窝均重 126 k 。详见表 3 0 .6g 。
6 c 、 长 122 c 13m ~14m) 胸 围 5m) 体 1.7m( 0 c 3e 、 180 e ( 82m ~ 11m) 0.6r 9. c a 4c 、体 重 7 .7 g 77k
(67 g 11g 。陆川猪体尺、 6 .k 一 2k ) 体重测定结果 , 详
见 表 2 。
陆川县 良种猪场做过 2次肉猪生长 观察 。所 用配合料 , 每 含消化能 1.5 J可消化蛋 白质 31M ,
8g从 lk 一1k 开始 , 5 , Og 5g 养至 7k lO g 结果 5 g~ O k ,

陆川猪深加工产业已成体系

陆川猪深加工产业已成体系

腊肉 、
扣 内比其他 同类 产品
价 格 足 足 贵 _r 1 倍 多 , 然 而 其 优 良的 品
质还 是吸 引 了众 多南宁硬 广 州 的星级 宾
馆 、
超 市的 注 意 ,
与之 签 约 合 作 。 这 是
广 西 首家 通 过 陆 川 结深 加 T QS 国 家 食
品 质量 安 全体 系认 证 企 业 今年年底 向社
p 氍 ’“ 。
1
壁\ r
● _ ● ■ - - 0
二 批克隆种公 猪胚 胎 在 9 月份 已经 移植
到 8 头母 猪体内, 目前有 7 头受体母 猪
妊娠 , 2 0 10 年 1 月出生 大批种公 猪 。
克隆 种 公 猪 出生 后 , 还 将进 行进 一
步的试验 工 作,
包括对其生 产性能 、

殖性 能 等各项指标进行详 细测定。 这 一
系列研究将对种公 猪的推广应用提供科
学的理 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 信息 由北 京 市畜牧兽 医总 站提供 )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融合蛋 白组 亚单位疫苗成功开 发
由北 京 顺 义 区 有关 单位 主办 的 猪 “ 病预防新型疫苗应用研讨会” 成功举办 。 该疫 苗现 已 申请 了世界 专利 , 是 目前 世 界首次报道针对 猪生殖及 呼吸综合征治 疗的最先进 的第 3 代疫苗。
克隆技术实现 优 质种猪 大 量 复制
年年 初被 列 为北京 市农业 局科技项 目。 北
京畜牧兽医总站 和 中国农业 科学院北京畜
牧兽医研究所 、
北 京安定种 猪选 育有限 公
司 、
北京浩邦猪人工 授精服 务有限 责任 公
司 协 同攻 关 , 于 10 月在北 京安 定种 猪场

“陆川猪

“陆川猪

又见野猪林本来质量已经很好的“陆川猪”,现在放养于林下,肉质更加鲜、嫩、甜、脆、香,香不可挡。

今年9月30日,“陆川猪”地理标志登记申报成功(见《农业部第1549号公告》),“陆川猪”正式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其实,“陆川猪”很早就具备了中国名猪应有的“身份证”:被确定为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被誉为现代理想杂交母本;农业部第130号、662号公告确定,“陆川猪”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和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陆川猪”分布广,群体数量大。

据2000年、2002年和2008年多次品种资源调查,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二元杂商品猪生产,大部分利用“陆川猪”作为母本,据统计,纯种陆川能繁母猪存栏群体达150多万头。

去年,陆县内纯种能繁陆川母猪存栏683万头,占全县能繁母猪存栏49.8%,其中用于纯种繁殖的母猪3.21万头,担负着每年对外提供种猪苗30万头用于社会杂交母本正常更新的任务。

该县“陆川猪”纯种繁殖生产,在瘦肉型猪和杂交猪生产的强烈冲击下,仍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陆川猪”品牌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经多年打造,已形成从品种种猪繁育体系(保护场与保护区相结合)、饲料生产(年产50多吨能力)、生猪养殖(年饲养出栏肉猪120多万头)、产品深加工(年加工130万头生猪能力)和连通市场(养猪协会、合作社年销售生猪100多万头,含中小猪外销)的产业链。

陆川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陆川把生猪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在政策、资金、用地、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生猪产业发展打造平台,农民、专业户等养猪热情空前高涨。

陆川县先后被定为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07至2009连续3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县、广西畜牧业十强县。

生猪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亮点纷呈。

一是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生猪存栏以2005年为基数计算,到2009年四年间连续增长,年均增长9%以上。

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及养殖技术综述

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及养殖技术综述

在研究陆川猪基因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
木薯渣蛋白饲料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选取了
果。朱麒等 提取陆川猪背肌总 RNA,获得了生肌
180 头日龄 70、体重约 18kg 的陆川猪,将这些猪分为
物技术对基因进行测序,同时检测了基因表达量。
果发现当发酵木薯渣蛋白饲料添加量为 10% 时,实
[7]
调节因子(Myf5)的基因编码区序列(CDS)。运用生
吕其壮等
采集了陆川县及附近地区的养猪
[20]

2020 年
(60/389)、26.74%(104/389)、10.80%(42/389)、7.71%
(30/389)、11.83%(46/389)、11.31%(44/389)、21.59%
(84/389)和 30.33%(118/389),其中感染较严重的是
率未达到 75%,有效率未达到 88%,林可霉素最低,
治愈率仅为 64%。说明氟苯尼考注射液及粉剂对陆
川猪喘气病的治疗效果较好,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黎珂钰等[22]等应用 PCR 技术,探索了陆川猪肺炎支
原体(Mhp)的部分基因片段组成及地方流行毒株的
遗传变异情况,
为防控陆川猪肺炎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婷婷[23]等采用 PCR 方法检测了 389 份陆川猪
因成功整合到陆川猪 PKF,所以深受政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
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黄幸等 则将 Fat1 基
该技术可降低养殖污染,节省养猪用地,并饲养出天
基因猪提供了数据依据。邓章超等
研究表明在
迎。廖国明[15]从放养前准备、养殖管理及病虫害防
陆川猪肌肉脂质的沉积过程中 DGAT2 基因起到了
样品,分析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川猪产业介绍
一、基本情况
——地位:陆川县连续七年(2007-2013)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先后获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广西全区南北农业合作对接最佳组织奖等荣誉;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获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节。

陆川畜牧业生产走在广西全区的前列。

陆川生猪产品深加工、林下养猪、打造百亿元陆川猪品牌产业、百里养殖加工示范长廊建设、养殖业污染治理效果等成为广西畜牧业的新亮点。

——产值:2013年渔牧业产值预计31.5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61%。

其中生猪产值21.9亿元,占牧业产值的69.5%。

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生产:陆川生猪有瘦肉型猪、杂交猪、纯种陆川猪,其猪群结构为0.45︰0.3︰0.25。

2013年能繁母猪存栏19.5万头,肉猪出栏145万头,外销中小猪125万头,存栏122.3万头,肉类总产量11.8万吨。

——品牌:陆川猪是国家级“三保”品种(地方良种猪种保护、优良种猪遗传资源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资源保护品种。

两个林下养殖陆川猪的企业,生猪通过有机认证。

陆川猪深加工产品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广西优质产品品牌”、“广西畜牧加工产品十大品牌”。

猪肉产品进入钓鱼台,指定为国宾馆宴会用品。

经权威机构就评估陆川猪公用区域品牌价值19.61亿元,陆川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综合价值109.39亿元。

——加工:县内已建成投产,并通过QS认证的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七家:广西元安元食品、广西神龙王集团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厂、广西远邻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桂安至善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厂、陆川县陆宝猪产品加工厂、广西聚银牧业陆川猪加工厂、陆川县亿龙陆川猪产品加工厂。

达设计生产负荷时,年屠宰加工能力160万头。

深加工产品有冷鲜、腊制、酱卤、罐头、休闲食品、特色风味菜、肉干、肉脯等系列共5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2.5亿元。

——规模养殖:2013年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区级养殖龙头企业2家,市或行业级23家),生猪标准化园区4个,年出栏500头规模以上养猪企业753家,规模养殖占比重达60%以上。

——林下养殖:2013年林下生态养殖12.55亿元(其中:林-禽4.02亿元,林-猪8.13亿元,林-牛羊0.39亿元,林-蜂0.01亿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42.5%。

利用山林果园养殖陆川猪,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猪场2000多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72个。

——标准化建设:至2013年底县内通过国家级1家,区级标准化养猪示范场6家,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猪场56个,认证产品55个,有机生猪产地认定猪场1个,有机生猪产品认证2个。

建设“零排放”示范场30个,猪场建成沼气发电站16座,建成1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1200多个,重点治理的89家减排养殖企业基本达到无污染排放。

——民间组织:县、乡二级成立养猪协会组织15个,会员已发展到1200多个;成立种类(猪、鸡、鸭、鹅、鱼
等)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175个。

——饲料工业:近年相继引进双胞胎、正邦、九鼎等饲料集团,加上温氏和县内神龙王、久益等企业,2012年饲料年产能力已达35万吨以上,产值16.5亿元以上。

——产业链:以陆川猪为主线的百亿元品牌产业建设,从品牌—饲料加工—养殖—产品深加工—产业服务—产品销售,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已形成,全产业链产值达72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品牌战略,做强陆川猪产业,提升产业地位
陆川猪是国家级“三保”品种,我县把挖掘陆川猪种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名猪世界品牌,作为做强产业的重点。

一是以农事节庆为平台,打响名猪品牌。

2009年成功申报陆川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后。

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筹办“中国八大名猪汇陆川”、“农业部送良种〃惠百姓”、“中国八大名厨汇陆川,联袂制作中华全猪第一宴”等全国性活动,有效的扩大了陆川猪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提高了陆川猪的知名度。

央视成了陆川的常客,先后到陆川拍摄并播放“陆川猪养殖技术”、“陆川猪腊制品加工技术”等6个专题片。

二是编制《陆川猪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陆川猪行业标准》、《陆川猪饲养管理操作规范》、《陆川猪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科学规划陆川猪产业建设,规范陆川猪生产与加工管理。

三是完善“一库三群一站”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先后建成国家级保种场、繁育基地、五大保种区,经自治区发证的种公猪站4个,县级和乡镇级供精站15个,种猪质量经农业部广州检测中
心检测,荣获中国健康养猪“神苗杯”赛前三名,年发放猪精25万瓶,授配母猪12.5万头次,良种覆盖率达95%。

四是联合专家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开展“传统低温扣肉生产技术”、“陆川猪绿色产业技术”等技术攻关,使陆川猪产业已拥有专利、省级成果等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技术含量。

五是组织进京、赴沪、到穗、出港等举办展销会和推介会,大力推介陆川猪产品。

六是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和有机生猪认证。

企业业主先后注册了“桂宝”、“元安元”、“野人牌”、“十六姑”、“粥水香”、“桂安”“英平”“陆宝”等陆川猪品牌商标。

(二)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龙头,推进集群发展
特色产业的理想状态就是“产业集群”。

因此,我们围绕这一主题,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围绕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把众多上游、中间、下游企业聚集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优惠政策,解决龙头企业用地、用电、用人和资金等困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扶强龙头(尤其是深加工)企业,采取贷款帖息、税后返还等优惠政策,扶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殖反哺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三是扶持产业化和标准化示范、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给予经济奖励,优先安排项目,重点解决粪污治理、改造排污设施资金,按雨污分流、粪尿分离要求设计施工。

四是引导农户依附龙头企业为其解决“三难”(资金、技术、销售),促进养殖方式的转变,以“公司+投资商(联营商)+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利益共赢的经济共同体。

五是打造百亿元产业链。

通过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示范,辐射带动上下游
产业的发展。

(三)“三化”齐驱,促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我们坚持从陆川猪这个特色产业入手,集中优势资源,采取超常措施,实施重点突破,挖掘深加工潜力,延长产业链,把特色产业逐步做强做大,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领先优势。

一是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县内规模养殖按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工厂化流水作业;应用漏缝地板、定位栏、产床、保育床等机械化养殖;实现喂水、喂料、清粪、温湿度等自动化控制和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生产成绩、产品质量及销售等智能化管理。

二是根据丘陵农区的特点,推行适度规模化养殖,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农村散养向适度规模转移。

为农民就业或依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推行综合循环养殖。

利用山林、果园等,大力推行畜禽—沼—鱼/果/菜/粮等农牧结合模式,实现农牧资源循环多级利用。

四是推广林下生态养殖。

把猪禽转移到山上林下放养,创新推出林下养猪模式,解决养殖用地难,治污难等问题,提高肉品质量。

六是发挥协会作用,整合部门资源,助推产业发展。

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七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积极开展“万元增收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和“万名兽医走村屯”活动,整合社保、科技、扶贫、协会等部门资源,进村入屯,对农村党员、示范户等进行重点培训,年培训骨干1.2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科学应用水平和技术操作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