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科普:新古典派经济学

合集下载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对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和**也在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罗纳德·麦金农的经 济转轨理论。发展经济学为何**经济转轨?这是因为经济转轨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迁;二是经济的发展。 转轨是为了使经济更快地发展,而经济转轨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理应成为发 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一直占据主流。在这一派发 展经济学家中,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以其独特的金融中介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及至经济学界独树一帜,颇有 影响。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是“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是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落后,货币化程度低,政府对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干预过多。为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深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 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健全金融体系和活跃金融市场。一 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如何,主要看以下几项标准:(1)通货膨胀得到控制;(2)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3)对 外债和外援依赖性下降;(4)汇率自由波动;(5)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 深化论实际上就是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控制,并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理论。这正是典型的发展 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观点。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和观念,麦金农在研究了经济转轨国家的特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 转轨理论。麦金农的理论脉络是:以金融为主线研究经济领域的全面市场化问题。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具有如下两个理论基础:
(1)渐进的、和谐的和乐观的发展过程论。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其核心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性行为假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个体和企业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即它们会根据可获得信息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2. 市场均衡假设:该理论认为市场是能够自我调节的,供求关系将自动调整到均衡状态,并且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

3. 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个体在做出消费和投资决策时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在生产和投资决策中也会追求利润最大化。

4.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该理论假设市场中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并且信息是完全透明的。

这些假设构成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它们为解释市场行为和预测经济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这些假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过于简化或不符合实际情况。

新古典经济学与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与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与效用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界主流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在于效用理论。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效用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分析市场中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求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和商品数量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需不平衡会引发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市场上的价格会向着均衡水平调整。

2. 理性行为假设: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会根据自身的效用函数来选择最佳行为。

3. 边际效应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边际效应是个体做出经济决策时的核心考虑因素,个体在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二、效用理论的重要性效用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以个体效用函数来度量个体对不同经济选择的偏好。

效用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决策分析:效用理论能够帮助分析个体在面临多个经济选择时如何进行决策,个体选择的最佳方案通常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

2. 价格理论:效用理论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基础,通过分析个体对商品的边际效用以及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可以解释价格形成的机制。

3. 福利经济学:效用理论在福利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效用函数的概念可以评估经济政策对个体福利的影响,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效用理论的现代应用效用理论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实证研究和实践方面得到了重视。

以下是效用理论的一些现代应用:1. 消费决策分析:效用理论可以帮助分析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包括选择何种商品和消费组合以及如何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 投资组合决策:效用理论可以应用于投资决策中,帮助投资者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和回报的平衡。

3. 社会福利分析: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的决策者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2、福利经济学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 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 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被称为福利经 济学之父。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 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 命题。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 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 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 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 学 派 带 有 浓 厚 的 改 良 主 义 色 彩 。
3、著名的剑桥货币理论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 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 式化。 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 J.M.凯恩斯(在30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 一个重要代表)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 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 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1、发端:边际革命。 它以1871-1874年的“边际革命”为起点。这是指 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 学家卡尔 •门格尔同时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 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新古典 经济学
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 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 观点的重要著作。 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 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 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 成。
3、进一步发展
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 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 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 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 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全书共分6编43章。

第一编“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国民收入理论,论述为分析现代经济生活的根本事实和制度所必需的基本工具,为以后各编、章的论述提供方法论的基础和背景资料。

第二编“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波动”是对凯恩斯的《通论》的阐述和发挥。

主要围绕着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理论,分析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包括储蓄和投资的过程如何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价格、收入和就业水平,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稳步增长等。

他还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宏观需求的调控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

第三编“国民产品的组成和价格决定”,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论,供需在农业上的应用、需求和效用论,竞争条件下的供给、对成本和长期供给的分析,最大利润的均衡,垄断以及不完全竞争和反托拉斯政策等。

第四编“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围绕收入的分配理论问题,依据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学说,阐述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报酬分配。

重点是生产论和边际产品,地租和其他资源的定价,工资、利息和资本,利润和动力等。

第五编“国际贸易和财政”,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

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贸易和相对有利条件论,保护关税,限额和自由贸易,目前的国际经济问题等。

第六编“当前经济问题”在本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论述了低收入的国家的成长分析和发展,生活质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祸害,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过分拥挤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资源枯竭,减少贫穷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治疗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等当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

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了福利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评论了各派经济理论,比较考察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流派。

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学派,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认为经济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可以自动调整到最优状态。

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是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贡献,它指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专门从事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在市场上的行为和决策。

马歇尔提出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在消费中会考虑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即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也更关注市场失灵的问题,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

总的来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自由和竞争,而新古典经济学更注重个体的行为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两个学派都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一门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核心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

一、基本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

首先,理性选择假设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其次,边际分析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最后,市场竞争假设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二、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

消费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进行消费选择,涉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生产理论分析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进行生产决策,研究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力。

价格理论关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研究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

三、方法新古典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行为建模来研究市场机制和经济交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体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关注总量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效果。

四、应用和争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经济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其研究成果包括供给需求分析、市场竞争、效率理论等。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面临一些争议,如理性选择假设的合理性、市场竞争假设的适用范围等。

结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其基于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假设为基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等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解释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其成果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一些争议。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新古典主义(资料)

新古典主义(资料)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1.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2.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3.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4.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

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第三代新兴古典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派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是作为对经济理论的学派名词,在中国,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并未能完全对应英语中的学派分类。

在一般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应于中文的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两类不同的学派分类。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了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

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

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

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

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

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

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

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

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

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

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学带到了北京大学的讲坛,并正式受邀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困境直接构成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革命”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

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

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上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或“整合”的实质,是后者对前者的批判、修正、补充和发展。

尽管如此,历经多次“革命”和“整合”的新古典经济学,仍然无法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一)对分工和专业化问题的漠视或做外生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只是假定分工与专业化的问题已经解决,并把给定的消费者与厂商作为最基本的既定前提,把二者的对立交换关系作为最基础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仅作产品之间的边际选择分析。

(二)经济增长模型存在严重缺陷。

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始终不能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不能从理论上阐明穷国越穷、富国越富的原因,未能找到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从而无法建立起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

(三)对经济规模的错误定义。

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规模无止境的定义,无法解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厂商平均规模并不存在越来越大的趋势。

经验数据表明,有的越来越大而有的越来越小,总体呈倒U型变化趋势。

(四)对企业成因的回避。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模型中,企业和企业制度都被预先假定为外生给定,他们不能解释或回避了对企业和企业制度的解释,更无法解释诸如生产外包、特许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社会中种种新现象。

总之,新古典经济学在理论框架、分析范式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既限制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又成为催生新的理论的恰当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前提和思想渊源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

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

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

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实现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的超越(一)纠正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上偏离,重新定义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建立起“消费—生产者”的基本概念,奠定分析框架的新基础。

他们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上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使经济学的研究从专业化和分工问题转向了给定组织下的资源分配问题,使专业化经济被规模经济所取代,使资源配置的Pareto最优总是与外生给定的最高总产量可能性边界相联系。

他们认为,这种偏离是导致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致命缺陷的根本原因。

所以,必须纠正这种偏离,把经济学的研究重新拉回到正轨上来。

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重新定义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重新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对立的基本假定,建立起“消费-生产者”的概念,将分析框架建立在以个人自利决策交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同时在模型中引入交易费用,又内生出企业制度、经济增长、递增报酬、厂商规模等现象。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增长模型将企业制度在分工中内生,在企业理论中直接注入了经济增长的含义,从而克服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缺陷。

(二)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扬弃和超越。

新古典经济学惯用的分析方法是边际分析方法,而新兴古典经济学不仅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而且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模型中,通常假定社会由2个人组成,每个人必需消费食物和衣服2种产品,同时每个人在每种产品上有3个变量可选择:一是自给自足量,二是购买量,三是销售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