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筝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

第叁章
风筝的制作
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手拍丝轮 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
文 化
叁 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形状】 Shapes of kite:
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 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 喜好而设计,有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 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等。
壹 风筝的起源
墨子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 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 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He flied his wooden kite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but it crashed just in one day. That wooden glede was the first kite in China and also same in the world. It’s over two thousand and four hundred years from now.
叁 风筝的制作

Paste
即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又包
括:选、裁、糊、边、校;
“Paste”- glue a piece of paper or silk onto the frame. Need to make it flat and neat. Include: select, cut, glue, edge check, and adjust;
贰 风筝的用途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
Tang Dynasty poet Gao Pian’s poem - “Kite”:

传统中国风筝的工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工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工艺中国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艺。

中国风筝的制作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以及精巧的手工技术。

下面将从选材、构造、装饰和绘画等方面介绍传统中国风筝的工艺。

首先是选材。

中国风筝的主要材料包括竹子、纸张、线绳和油漆等。

竹子作为风筝的骨架,轻巧而坚韧,能够承受风的力量。

纸张作为风筝的覆面,需要选择质地坚韧、透光性好的纸张。

线绳则用来连接风筝的各个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柔韧性。

油漆用于装饰风筝的外表,增加风筝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其次是构造。

中国风筝的构造非常讲究平衡和稳定。

通常,风筝的骨架由竖桅、横桅、脊梁和竖细等构成。

竖桅和横桅相交成正交交叉,构成风筝的基本骨架。

脊梁位于风筝的背面,用来增加风筝的稳定性。

在风筝的前端挂上竖细,用来调整风筝的重心。

这些构造的合理设计可以使风筝在风中稳定飞行,并且能够产生特定的吹鸣声。

第三是装饰。

中国风筝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图案,也有各种彩绘和刻花工艺。

风筝的图案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如动物、人物、花卉等,以及神话和历史故事。

彩绘和刻绘则通过色彩的运用,使风筝更加生动、精致。

此外,风筝上还可以安装挂饰,如流苏、风铃等,增加风筝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最后是绘画。

绘画是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绘画风筝通常选用水墨和彩墨等传统绘画材料,结合中国画的技法和风格进行绘制。

绘制风筝的图案需要师傅具备优秀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绘画经验,以确保图案的精细和匠心。

总的来说,传统中国风筝的制作工艺需要师傅们将细腻的手工技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创造出经典而独特的风筝作品。

这些风筝不仅是游戏和娱乐工具,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通过参与风筝的制作和欣赏,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艺术。

漫谈中国风筝艺术

漫谈中国风筝艺术

漫谈中国风筝艺术【摘要】中国风筝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从中国风筝的起源、文化意义和艺术特点入手,探讨了中国风筝的分类、制作工艺、传统图案与花纹,以及在现代社会和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地位。

在分析了中国风筝艺术的魅力,强调了中国风筝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展望了中国风筝艺术的未来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风筝的魅力和价值,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推动中国风筝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更大发展和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风筝, 艺术, 文化, 起源, 特点, 分类, 制作工艺, 传统图案, 花纹, 现代社会, 发展, 国际舞台, 魅力, 传承, 未来发展.1. 引言1.1 中国风筝的起源中国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存在风筝的原型,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丝线等。

这些早期的风筝通常用于军事用途,被用来传递情报、测量距离、欺敌等,具有实用性和战略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并渐渐融入到了民间生活中。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如《庄子·天地》中就提到过风筝对中国古代人民的吸引力。

中国古代人民喜欢用风筝来祈求好运、驱邪灾、庆祝丰收等,风筝成为了一种象征吉祥和美好愿望的物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筝也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飞翔的风筝象征着人们的向往和追求,飞翔的过程也被视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风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2 中国风筝的文化意义中国风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筝被视为一种象征高飞梦想和追求自由的象征。

风筝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传说中最早风筝的发明者是老子,他用纸和葦子制成风筝,风筝起飞后可与风共舞,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除了象征意义外,中国风筝也承载着许多文化价值。

中国风筝的三大产地

中国风筝的三大产地

中国风筝的三大产地
分别为北京,天津,潍坊。

(一)潍坊国际风筝节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

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

节庆的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观看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等。

(二)天津风筝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即可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十种风筝。

对天津风筝制作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已故风筝艺人魏元泰。

他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先后研制了平拍类、圆形立体类和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翅风筝。

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

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了金牌,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

以“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
精细。

筝面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造型美观,彩绘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

中国民间艺术--风筝

中国民间艺术--风筝

中国民间艺术--风筝
风筝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丰富多彩的造型和寓意深厚的寓意,深
受人们喜爱。

风筝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中国战国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把薄
纸或胡麻布缝成各种形状,用来图卜吉祥或者护佑家庭安宁。

最初的风筝只是简单的纸片,后来逐渐发展成各种形状、色彩鲜艳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风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筝身,二是尾部配重。

风筝身的制作需要用到细磨细研的
纸浆和硬木片,尾部配重则常使用沙子、石头等沉重物品。

在风筝身上,人们可以绘制出
各种形状、色彩鲜艳的图案,如龙、凤、鱼、虫等等,寓意不一。

风筝的制作需要专业技术,制作方法也比较繁琐,需要纸张剪裁、缝合、塞纸、扣骨
等各种工序,所以只有具备一定工艺技能的人才能制作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风筝虽然不再作为祭祀仪仗器使用,但仍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人们
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婚礼、庆典等场合都会用风筝来表达祝福和喜悦之情。

风筝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它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都需要
我们认真对待和珍惜。

爱好风筝制作和欣赏的人们应该积极传承这种民间艺术,以便让更
多人了解和喜爱它。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风筝文化,使它得以源远流长。

风筝简介介绍

风筝简介介绍
风筝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 • 风筝的制作材料与工艺 • 风筝的飞行原理与技巧 • 风筝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风筝的保养与收藏
01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
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 传是由古代的发明家鲁班所发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演变成各 种形状和大小,成为人们娱乐和竞技 的工具。
由于风筝的形状和材质,会产生向上的升力。
平衡与稳定性
02
风筝通过线与地面之间的拉力保持平衡,同时通过自身的设计
保持稳定性。
飞行高度
03
风筝的飞行高度取决于风速、风筝的设计和线长。
飞行技巧
风筝的起飞
通过奔跑或助跑将风筝拉 起,使其获得足够的速度 以产生升力。
风筝的飞行
在风筝飞行过程中,通过 控制线的松紧来调整风筝 的高度和方向。
制作工艺
1 2
骨架制作
根据设计图纸,将竹子切割成适当长度的段,然 后进行打磨和修整,确保骨架的形状和尺寸准确 无误。
蒙面制作
将纸按照设计图纸裁剪成适当的形状和大小,然 后粘贴到骨架上,确保蒙面的平整和固定风筝的各个部分,确 保风筝在飞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风筝的装饰与色彩
风筝的修复与维护
修复方法
如果风筝出现损坏或老化,可以进行修复。修复时要注意保持原貌,尽量恢复到 原有的状态。
维护建议
对于修复后的风筝,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和保存。同时 ,要注意避免再次损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风筝的艺术价值
造型艺术
风筝的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形 状,也可以是复杂的动物或人物形象。

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

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

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摘要:1.引言:介绍中国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中国风筝的四大技艺3.结语:展望中国风筝技艺的未来发展正文:【引言】中国风筝,又称“纸鸢”或“鹞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品。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风筝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寓意吉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因此,了解中国风筝的技艺对于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风筝的四大技艺】1.扎制:风筝制作的第一步是扎制风筝的骨架。

骨架的材料主要有竹子和秫秸,制作者需要根据风筝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运用精湛的技艺将骨架扎制得牢固且美观。

2.绘制:在风筝骨架上绘制图案是风筝制作的重要环节。

绘制时,艺人们会按照风筝的类型和寓意选择合适的题材,如龙、凤、寿桃、吉祥花等。

绘制技巧有写意、工笔等,图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以增强风筝的艺术效果。

3.装饰:装饰风筝是提升风筝美感的重要步骤。

一般来说,装饰主要包括风筝的穗子、飘带和哨子。

穗子有流苏、剪纸等形式,飘带可以根据风筝的形状和个人喜好进行设计,哨子则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使风筝在空中更具动感。

4.放飞:放飞风筝是风筝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能体现技艺的环节。

放飞时,需要根据风力、风向等因素调整风筝的姿态,使其在空中稳定飞行。

技艺高超的风筝艺人可以让风筝在空中翻滚、盘旋,甚至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

【结语】中国风筝的技艺是民间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世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风筝的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文化-风筝

中国特色文化-风筝
坊”的这样一种说法。
广东阳江风筝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阳江背山面海, 旷野辽阔,到处都是天然的放飞场。
阳江市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 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 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在 全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
阳江风筝的最大特色便是“花草
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 “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 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 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 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 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 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间美满婚姻、夫妇和谐有鸳 鸯图案风筝等。
憬。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 “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 “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 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
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 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 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 “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五福献 寿”等 。
• 开封风筝
开封风筝是河南开封地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开封风筝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每年农历正月至三月的庙会上,各 式各样的风筝竞相牵放,景象十分壮观。其种类繁多,名 目各异,大致可分为“软翅”和“硬翅”两类。
软翅风筝形象生动逼真,小巧精致,玲珑可爱,多以飞 禽走兽为标本,如蝴蝶、紫燕、仙鹤、鹰、蜈蚣等。硬翅 风筝因其翅膀坚硬而得名,此类风筝一般个大,放飞时常 需数人抬搬、拉拽,场面十分壮观,标本以太极图、七星 和大脚燕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筝风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

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

一种能由人类自已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

因为那时毕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开始寻找运用之路,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追宝寻艺的故事,也只是小说中的内容,很难考究其历史的真伪。

风筝,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雕虫小技”。

有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

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

第二种说法认为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

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

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

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

《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

"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

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

‟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

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认为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

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第五种说法是由柴茂智先生和刘忠先生在其合著的《风筝的制作与和放飞》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见解。

他们认为,风筝的直系祖先不是木鸢,而是测风的鸢旗。

鸢旗缘于以鸟羽测风。

二、风筝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

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

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

结果,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见《北史卷十九献文六王传》)。

据此传说可以推测,唐代前的风筝可能多为尺寸比较大的风筝,可以进行载人飞行,成功与否另当别论,只能推测放飞的技术已经成熟。

〈新唐书田悦传〉又记,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将张丕被叛军田悦的军队困在临名,情况危急,张丕“急以纸为风鸢”,其上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风鸢升空后“高百丈,过悦营上”,田悦命善射者射之,竟不能及,求救书终于由风筝送达援军,因而解围。

到了唐代中期,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使得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开始使用纸张。

风筝走向民间,风筝的类型也多了起来。

中唐诗人元稹(公元779-831年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纸鸢〉中写道:“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有关全文详见参阅风筝诗词栏目)。

其他一些诗人也在唐诗中多次写有咏风筝诗词。

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盛唐时期的风筝活动情况。

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

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

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

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

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

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

在当时,许多画家也乐意取放风筝的题材入画。

宋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郭忠恕的画很受人们的欢迎。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

由于年代距今不是太远,有不少的文献资料有关于风筝的记载。

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清风筝的装饰手法上也较过去丰富。

风筝和各种民间工艺开始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时的年画作坊还用木版年画来印刷风筝纸,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

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

明清时代,许多文学家、画家还以风筝为题材,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佳作。

明代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晚年时画了许多风筝画,并题了许多风筝画诗,据后人统计有30多首。

在杨家埠和杨柳青年画中也有以放风筝为题材的。

当时,许多文人也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朋友,并认为这是件极风雅的一事。

这其中以文学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琴最具代表。

他在其作品〈南鹞北鸢考工志〉对风筝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据传在这部书中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制技法。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三、风筝的流派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有它的流派。

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色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1、潍坊风筝潍坊地处齐鲁之邦,古称潍县,是一文化名城,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之乡,这里所出产的泥塑、首饰、剌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都是非常有名的,只要你到潍坊去一趟,就能感受到做为国际风筝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

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

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

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曾写过此类诗句:“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

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游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潍坊风筝艺人经过几代人苦心研究探索,他们把国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巧与风筝制作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杨家埠风筝、国画风筝和象形风筝三个分支流派。

在潍坊风筝中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分别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人物类风筝等。

2、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记载。

清明时节出游放飞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见闻杂志》说:“二三月高梁桥踏青,万柳堂明莺,弄箜篌。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也把放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京师纸鸢,极尽工巧,有价值数金者。

”清《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了当时倾城男女“各携纸鸢”,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

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风志》载:“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结架,作燕飞式,纸糊,绘青蓝色,中按提线三根,大者背着风琴或太平锣鼓,以索绕●,顺风放起,昼系线条,夜系红灯,儿童仰首追逐,以泄内之积热,盖有所取意也。

三尺以上,花样各别,哪咤、刘海、哈哈三圣、两人闹戏、蜈蚣、鲇鱼、蝴蝶、蜻蜓、三阳开泰、七鹊登枝之类。

其最奇者,雕与鹰式,一根提线翔空中,遥睹之,逼真也。

”北京风筝基本形式有硬翅、软翅、排子、长串和桶形五种。

3、天津风筝天津风筝也是很有特色的风筝流派之一。

"天津风筝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即可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十种风筝。

对天津风筝制作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已故风筝艺人魏元泰。

他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先后研制了平拍类、圆形立体类和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翅风筝,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了金牌,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

以“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细。

筝面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

天津风筝在继承传统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造型更加美观,彩绘更加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

4、四川风筝主要流传于成都、绵竹等地,半印半画,先在纸上印好人物或动物形象的墨线轮廊,糊在骨架上,再用红、黄、蓝、绿等水画粗粗刷几笔,显得潇洒流畅。

风筝以大为贵。

有一种“羊尾巴”风筝,形制小且无装饰,三五个串在一起,放飞时摇摇摆摆,如羊群摆尾;还有一种T形风筝,也为别处没有。

成都柏树林是过去有名的风筝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