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盆景知识点总结

盆景知识点总结盆景是中国传统园艺艺术之一,起源于中国,并在唐、宋时期发展壮大,被称为“盆景之乡”。
盆景种类繁多,品种众多。
如中国盆景、日本盆景、韩国盆景、英国盆景等。
盆景知识点包括盆景的历史渊源、盆景的分类、盆景的制作技艺、盆景的欣赏与养护、盆景的发展现状等。
盆景的历史渊源盆景起源于中国,源自中国的造园和景观艺术。
中国古代盆景起初是在庭院或者室内通过摆设山石和盆栽植物而形成的一种景观。
这样的盆景称为“置景”,起初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
唐代盆景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兴盛的园林艺术。
唐代陶渊明在其著名的《桃花源记》中就曾写道:“居然视物如此,佳人与我泛然若同”。
由此可见在唐代盆景已经成为了一种与自然景观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并将之作为园林艺术的一种手段。
盆景的分类盆景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室内盆景、庭院盆景和山水盆景。
室内盆景是指适合在室内摆放的盆景,这类盆景以便于观赏为主,种植的植物以枝叶茂密、花色艳丽的盆景植物为主。
庭院盆景是指适合在庭院摆放的盆景,这类盆景以装点庭院、增加生机为主,植物以树木为主,种植的盆景植物结构稳定、叶片浓绿。
山水盆景是以小品山水为主题,可艺术地抒发山水的情趣,山水盆景须总揽全盘,以山为多,水为少,以小见大,强调艺术协调和整体效果。
盆景的制作技艺盆景制作的过程需要运用植物栽培、树木修剪、山石摆放等技巧,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园艺和艺术知识。
首先,选择好盆和植物。
盆景的盆器种类繁多,形状大小各异,有着不同的用途和风格。
盆选好之后再选择植物,植物是盆景的灵魂,一般选择多年生树木、花卉,常常用苔藓、地被草、地被木本等其它植物来植盆,形成一盆精美的盆景。
然后,要根据盆景设计要求修剪造型。
盆景艺术的基本手法是对植物和山石进行修剪造型。
盆景艺术追求意境和寓意,要求造型高雅、艺术,修剪的形态要富有变化,生动有趣,层次有致。
最后,摆放山石植物。
山石为盆景带来自然感,摆放山石要以“山石盆”为主题,所搭配的植物以“枝枝叶叶”的形态显示出“葱茏”的盆景小景,摆放植物时要求盆景中杂乱增生的部分过多,要干净整洁,并要使植物的品种和样子有层次感。
我国盆景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

我国盆景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中国盆景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虽然起源于中国,但盆景文化却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成为中西合璧的文化遗产。
盆景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精心布置,将以植物为载体的自然景观缩小到盆中,或者将人工制造的景物放入盆中,以便观赏。
盆景不仅反映了美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本文将以我国的盆景文化为切入点,探讨盆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前的发展趋势。
一、盆景文化的历史渊源盆景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武帝时期,盆景被视为一种富贵之物,只有皇宫里的贵族才能享用。
至唐代,盆景的技艺日渐成熟,更多的人开始制作盆景,并且盆景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盆景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发展,如今的盆景已经多种多样,从简单的悬崖峭壁到极具特色的石灰盆景,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盆景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精神,更反映了我国的人文与自然环境。
中国盆景非常注重意境的表现,它通过种植草木和布置岩块石头的方式,再现山川河流的景色,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风格与特色。
除此之外,盆景还可以反映一种人文意境,往往是通过对盆景的摆设和景物的造型,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呈现出人类的文化历史和审美价值观念。
二、盆景文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盆景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盆景文化也为世界所认可,并进入了世界舞台。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盆景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与城市自然景观相协调,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表现。
近年来,盆景文化的发展不但是艺术创造力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涉及到教育、旅游、康养和养老等方面。
盆景文化既是旅游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极具陶冶情操的文化教育形态。
在康养和养老领域,盆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盆景中不断更新的绿色元素和自然景色,可以降低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健康养生的特点。
在盆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古老的盆景文化和现代的科技手段已经融合,形成了一些极具特点的盆景文化品牌。
第2章:中国盆景史分析

新石器时代到东汉时期 唐宋时期 元代时期 明清时期 现代盆景 近代盆景
1、 新石器时代到东汉时期
(公元前5000年--公元220年)
盆栽阶段,包括草、木盆栽,主要特点是以观赏 植物的自然美为主。
多流传于民间 新石器时期 —— 草本盆栽 夏商时期 —— 石玩、玉雕 汉 代 时期 —— 木本盆栽
它使盆景更加朝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对元代以后盆景制作和衡量标准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旁仿气尺《
人佛吞树为
莫烟渤盆平
讶霞獬弛江
胸生波曲韫
襟隙盈槛上
隘地掬前人
,,,,赋
毫分势老些
元
发明压禅子 从日崆清景
·
丁
来月峒兴》
鹤
立在石拟
年
大壶一林
千天拳泉
。。。。
4、 明清时期 (1368年--1912年)
北京故宫博物 院宋《十八学 士图》四轴画 中,有二幅绘 有古松
四川安岳县岳阳 镇北宋石窟—— 圆觉洞(公元 980-1127年)。 在清丽而宏大的 净瓶观音石窟造 像之旁,一轻灵 的飞天,手捧一 盆玲珑捌透的山 石盆景,栩栩如 生。
南宋淳熙至淳祜年闻(公元1174-1262年)兴 建的大足宝顶山太佛湾摩岩造像,在柳本 遵行化道场由上至下的第二排柳本尊弟子 供奉群造像中,有一侍女手托山水盆景雕 像,与手捧莲花的侍女像并列,至今保持 完好,造型生动逼真,比例协调.用盆景 与莲花象征香花,永恒虚空的极乐净界。
6、 现代盆景 (1949年— 现在)
(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 (2)十年内乱(停滞)阶段(1966-1976) (3)盆景地方风格飞跃(大发展)阶段
唐代
陕西乾陵唐章怀 太子墓壁画中的 山水盆景形象。
盆景的概念

盆景的概念盆景的概念盆景是一种将树木、花草等小型植物种植在盆中,通过修剪、造型、摆放等手艺,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艺术美感的小型景观作品。
盆景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植物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形式。
它融合了园林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巧,既可欣赏又可学习。
一、盆景的起源与发展1. 盆景的起源盆景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汉代。
当时,人们用陶器或石头制成的浅口小盘子或浅碗将一些苔藓和小草放在里面,摆放在庭院或室内角落中观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地尝试将各种植物种植在盆中,并通过修剪、造型等手法使其成为更加美丽的作品。
2. 盆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盆景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在唐代,盆景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盆景大师。
宋代时期,盆景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当时文化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逐渐走向民间,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二、盆景的分类1. 按植物种类分类按照植物种类不同,盆景可以分为花卉盆景、果树盆景、常绿树木盆景、落叶树木盆景等。
2. 按造型风格分类按照造型风格不同,盆景可以分为自然山水风格、人工山水风格、抽象风格等。
3. 按制作材料分类按照制作材料不同,盆景可以分为陶瓷盆景、石质盆景、木质盆景等。
三、盆景制作流程1. 选材选用适合种植在小型容器中的植物,并且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
2. 培养将选好的植物种植在盆中,并且进行适当的修剪和培养,以使其形成美观的造型。
3. 造型通过修剪、摆放等手法,将植物塑造成具有艺术感的形态。
4. 陈列将制作好的盆景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以便欣赏。
四、盆景的价值与意义1. 艺术价值盆景是一种独特的植物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美感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文化价值盆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之一。
盆景学发展史

第 一 小 组
盆 景 品 达表树的 。 作现、基, 者自石础是 思然为上在 基发中 想景 础展国 感观 材起盆 情并 料来栽 的借 、 艺以在的 石 术表盆以 玩 内
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 是我国独特的一门艺术形式。 但盆景到底起源于何时,我 国盆景学术界众说纷纭。因 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学说, 如唐代起源学说、唐代前起 源学说、晋代起源学说、东 汉起源学说、西汉起源学说、 古代园林造景起源学说、夏 朝起源说和新石器时期起源 学说。
8、近代盆景
中华民国时期,是政局动荡、长期军阀 混战的时期,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因此,在 那个战乱的年代,中国的盆景实业日趋衰 败,得不到发展。
9、现代盆景 9.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和各 级政府对祖国的这一文化遗产,采取了保 护、发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积极贯 彻了双百方针,盆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 得到创新,恢复发展很快。广州、上海相 继成立了盆景研究会和盆景协会,并出版 了一些盆景专著,如周瘦鹃父子编著的 《盆栽趣味》和冯灌父等编著的《成都盆 景》。
二 、 国 外 盆 景 发 展 史
2.1、日本盆景发展史 早在唐代的时候, 盆景就已经传人日本, 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期, 日本的盆景亦有相当大 的发展。明治维新后, 在东京,把盆景的赏玩 看做是对社会风尚具有 教养作用的潮流。这一 风气在盆景爱好者的影 响下,普及了整个日本 社会,使得日本盆景事 业趋向繁荣。
另外,台湾故 宫藏画中有唐代阎 立本绘的《职贡 图》,画中有以山 水盆景为贡品进贡 的形象。
4.3、附石盆景 唐代的赏 石文化也达到 了高潮,因此 将赏石文化与 盆景文化结合 起来便形成了 附石盆景。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盆景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艺术形式,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布局、摆放等技艺,将自然景观缩小到一个小小的容器中,再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微缩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盆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接下来,本文将对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做一概述。
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汉魏六朝时期是盆景艺术的发展时期。
在北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富有的贵族和士人开始关注庭院造景,盆景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然而,真正的盆景艺术大规模流行起来,要追溯到唐宋时期。
唐代,盆景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的众多文人士大夫都对盆景艺术兴趣浓厚,他们利用盆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据《唐寅夜宴图》可以看出,唐代的盆景注重造型和布局,运用了特定的手法和技艺,呈现出自然山水的美。
盆景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艺术家们表现自然景观的媒介。
宋代,盆景艺术达到了巅峰。
当时,盆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和文人的兴趣爱好,逐渐传播到民间。
宋代的盆景作品追求以寄托感情为核心,强调景物之间的独特和谐。
在细节处理上,注重植物的形态、根部以及盆景配景的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著名盆景作品,如苏轼和赵明道的《红梅图》等,都展示了盆景艺术的成就与精髓。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更多的风格和特点。
明代的盆景作品更注重形象和神韵,注重通过植物的修剪和摆放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清代则更注重表现自然山水之美,创作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盆景作品。
尤其在清代乾隆朝,盆景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盆景作品多样化,从山水到花卉,从传统到创新,多层次地展现了盆景艺术的魅力。
近现代以来,随着开放和交流的加强,盆景艺术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
中国的盆景大师们积极参与国际盆景展览和比赛,并与世界各地的盆景爱好者们交流互动。
盆景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各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盆景发展体系和艺术风格,为盆景艺术的多样性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完整版)中国盆景历史发展

在印度尼西亚发掘出土的汉代绿釉博山
后汉中山靖王刘勝墓中出土的博山炉
前汉时期的硯山
河北望都后汉墓壁画中所见盆栽
陶瓷技术 盆钵
审美意识
盆景 (盆中之景)
景色
园艺栽培技术 树木、山林景色
自然观
山水景色
山石爱好风习 自然观
图1 盆景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瑞世良英 插絵
仇英 漢宫春晓図
陈洪绶 松竹梅石盆景图
仇英 漢宫春晓図
明 孫克弘 写生花卉蔬果(局部)
北京西郊明代法海寺壁画中的盆景
明代瓷器上的寿文字樹芸
五彩龙唐草文花盆(户栗美術館)
明代紅釉水仙盆
青花松竹梅纹花盆
左: 杨尔曾撰、蔡汝佐画(1607):图绘宗彝 右: 黄风池(1621): 新筠镌七言唐詩画譜
图说中国盆景文化简史
中国农业大学园林系 李 树华 2005.9.6
主要内容
1.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 2.发展前期的唐代盆景(宮廷盆景、宗教盆景) 3.发展后期的宋代盆景(文人盆景) 4.过渡期的元代盆景 5.成熟前期的明代盆景(民间盆景盛行) 6.成熟后期的清代盆景(盆景的细分化) 7.中国盆景文化的国际化
宜兴东山出土的汉代带孔小陶盆
河北安平東漢墓壁画中的盆山(左)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壁画中的盆山(右)
2.发展前期的唐代盆景
(618~907)
盛唐文化、‘壶中天地’的自然観、宮廷盆景 与宗教盆景发展。 (1)盆景名称:盆池、(白居易:盆山十德) (2)整形技术:小松的修剪与麻縄攀扎技术 (3)盆景形式:附石式盆景、丛林盆景 (4)植物材料:兰类等
樹木枝条種類与剪定方法的総括 棕丝攀扎整形技術的出現 (3)盆景形式 直幹、蟠幹、连根、丛林、附石式、舍利 幹等
第二章 中国盆景史

2、宋代
A.考证
B.特点
• 北京故宫博物院 •鲜明的盆景类别 宋《十八学士图》 四轴画中,有二 •出现了对盆景题名之举 幅绘有古松。
•赏石标准更为明确
宋书画家米芾对石之“透、漏、瘦、皱”精辟论述
三、元代时期
• 盆景体量飞跃阶段,主要反映在元代高僧韫 上人的些子景上。 • 它使盆景更加朝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 对元代以后盆景制作和衡量标准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六、现代盆景
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 2、停滞阶段(1966-1976) 3、大发展阶段(1977-)
2、清代盆景
•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题画《盆梅》
清代盆景专著
•
沈三白著《浮生六记》,对树木盆景主 张采用修剪法,同时主张露根才美。 陈扶摇著《花镜》:谈到了点苔法。 苏灵著《盆景偶录》:把盆景植物分成 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花草四雅。
• •
五、近代盆景
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
盆景发展处于停滞时期。
第二章 中国盆景史
盆景的起源问题
• 盆景起源于中国,但起始时间问题多年来一直 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 浙江余姚河姆 渡新石器时期 遗址发掘中发 现的7000年前 五叶纹陶片
草本盆栽
• 盆景来源于人类的劳动,是艺术思想、生产技 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研究盆景的起源, 要研究盆景的相关艺术思想、植物栽培技术、 山石欣赏、盆钵的发展等。根据这个观点,早 时期盆景的起源学说不攻自破。
四、明清时期
• 盆景理论飞跃阶段,主要特点是有关盆 景的理论和制作的专著不断出现。 • 盆景的技艺在明清已趋成熟,在苏杭一
带,盆景得到大普及。
1、明代盆景
• 扬州古刹天 宁寺遗物: 桧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
中国的盆景艺术最迟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盆景则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
基于对盆景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起源时间有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等,这里不做定性研究。
关键字:造景植物技法
正文:
一、盆景概述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爲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这门造型艺术称之爲盆景。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著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二、盆景起源
2.1盆景产生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由于群雄割据相互对峙造成极大的经济破坏。
人民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对当时黑暗的政局十分不满,同时也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
然而在思想上却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人们思想活跃向往田园生活,纵情自然山水、追求潇洒飘逸的情趣形成了艺术上的多元化。
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家独尊的正统地位,思想解放,诸家争鸣,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王涛、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为当时的代表人物。
他们反对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寄情山水,或者)肆意遨游,或者退隐田园、寄情山水,并以石代山,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这个时期是中国崇尚自然和山水情绪的发达时期。
由于对山水的亲近和融合,逐渐把笼罩在自然山水上的神秘面纱掀开,由神化偶像转变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由对山水的自然崇拜转变为以游览观赏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活动。
从而促进了文学、绘画、雕塑、园林、盆景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转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园林的物质功能要求逐渐下降!而游赏的要求则增加!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已成为当时的时尚。
在园林中浓缩山水,再现自然,并突破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成为中国自然山水的主要指导思想,自然山水园林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
2.2盆景初步形成
关于盆景形成的时间,众说不一。
为此人们从史料中苦苦寻觅,又不断从考古中去发掘。
早年的考古发掘显示在东汉时期即出现了植物和器皿的组合,但仅仅是盆栽而已。
后来的考古发现唐代章怀太子墓进行发掘是发现其墓中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由此证明在我国唐朝初年即已经出现了盆景艺术。
后来的考古发现,大量史料的证明,中国的盆景艺术最迟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盆景则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
基于对盆景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起起源时间有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等,这里不做定性研究。
三、盆景的发展
3.1原始型盆景历史时期
时间:汉代以前
这个时期盆景原始、低级、简单,盆景首先出现在人们较富裕的地方,形式简单,审美朴素,盆内为草本植物,以生产为目的但这个时期完成了盆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由地栽到盆栽的飞跃
3.2过渡型盆景历史时期
时间:汉代-唐朝以前
汉代盆景中内容较丰富,以缶为容器,开始应用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出现木本了盆栽,张骞从西域带回石榴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出土的汉代缶景内有山川
(十二峰),已经略有山水盆景之观。
该时期也完成了盆景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由草本盆栽到木本盆栽的飞跃。
3.3成熟型盆景历史时期
时间:唐代—解放前
在该历史时期盆景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盆景与诗词、画、雕塑、旅游融为一体,盆景的形式多样、盆景具有诗情画意、完成盆景意境的飞跃,标志着盆景的成熟。
这个时期的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而唐代制陶技艺的发展又为盆景提供了丰富的盆器,同时盆景的植物类型和石料类型更加多样化,盆景在这个时期传到外国。
宋代的盆景发展以画论指导盆景的创作,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形成了对盆景题名的传统,桩景与山水盆景区别更加明显,以奇石怪树为观玩品,对石品有新的研究,石附式盆景并有文字记载,宋诗中出现了对枯艺的记载,怎么了该时期已经出现了这种技艺。
元代盆景发展则主要完成了盆景体量上的飞跃,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为盆景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盆景理论发展很快,专著较多,盆景创作更加讲究立意、构图和布局,一景二盆三几架的形式更完美。
而在技法上,采用先剪后扎,粗剪精养细扎的方法。
3.4现代盆景历史时期
时间:解放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稳定后,盆景艺术开始恢复发展,后来受文化大革命动乱,盆景发展停滞,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提升,盆景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组织机构、协会,出现大量有关的的专著、报刊、杂志,同时对盆景的理论和教学大也有较大的进展。
盆景的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流派相互影响,也更加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出现了雾化、瀑布和喷泉,以及各种石材的替代品。
四、盆景发展的现状
4.1盆景数量质量的提高
现代中国盆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发展。
进入商品化生产制作后,有一股推动力量,树桩盆景的发展加快,达到飞跃的提速。
其表现是数量多,质量好,品种丰富,全国各地齐发展,各种风格形式更丰富和有创新,理论发展也较快,盆景制作者队伍扩大。
4.2盆景研究专著涌现
随着现代盆景的发展,盆景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专业著作不断出现,专业图集,各地方图集,专业报刊杂志,丰富多彩。
个人创作者的心得体会形成的论文不断发表,用勤奋思索,丰富着盆景实践和理论。
更有佼佼者,能集大成,形成专著。
盆景理论现已走到实际制作之前,能为其引领方向,指导制作,形成风格,有所创新,并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局面。
4.3盆景制作水平的提高
实际制作中,全国各地参与者众,好的作品不再出自名家或专业人员之手。
业余制作者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思想开放,不受传统约束,手法新颖,眼力独到,敢于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他们中的代表者,河南之王选明、湖北之贺淦荪、广东曾宪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有特色。
专业队伍中,在全国各地有顶尖级的人物,赵庆泉发扬的水旱式,潘仲年、胡乐国的松,张夷的砚式盆景,陈思甫的蟠艺,重庆李子全.姚治安的树石处理技术,都有浑厚的功夫,独到的技艺,堪为人师。
在地方盆景中,广东岭南派盆景雄风不减,佳作与人才不断涌现,湖北盆景后来者居上,时间不长,进展很快,有资源,地理位置好,有较好的理论实践带头人,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受益很大。
原川派盆景实力雄厚,有资源,有人才,有理论,有作品,但却甘于寂寞,于无声处求发展。
各地都开始重视开拓和发展盆景,有了起步,并发展较快。
地方盆景与地方经济相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盆景事业也较发达,总体上讲是沿海城市包围内地城市。
五、总结
人的发展是盆景发展的保证,从艺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为中国盆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同时也要采用工厂化小批量多变化的生产模式,可促进砚式与景盆法盆景的发展。
中国盆景,仍要走景的道路,突出树桩在盆中的地位,应用各种材料与景结合,有树有景,结合山水景观,突出景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