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教科版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古诗两首教科版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2.利用音乐、灯光、气味等感官元素,创造一个宁静而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亲身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故事。
3.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跟读和诗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的情感和韵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合作任务: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例如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等。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与同学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一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还让他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目录--按年级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目录--按年级

⼈教版⼩学语⽂1-6年级古诗词⽬录--按年级⼈教版⼩学语⽂1-6年级古诗词⽬录:⼀年级古诗词(3⾸):静夜思(李⽩)、春晓(孟浩然)、村居(⾼⿍)⼆年级古诗词(8⾸):赠刘景⽂(苏轼)、⼭⾏(杜牧)、回乡偶书唐(贺知章)、赠汪伦(李⽩)、草(⽩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望庐⼭瀑布(李⽩)、绝句(杜甫)三年级古诗词(8⾸):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九⽉九⽇忆⼭东兄弟(唐王维)望天门⼭(唐李⽩)饮湖上初晴后⾬(宋苏轼)咏柳(唐贺知章)乞巧(唐林杰)嫦娥(唐李商隐)四年级古诗词(10⾸):题西林壁(宋苏轼)、游⼭西村(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唐李⽩)、送元⼆使安西(唐王维)、《独坐敬亭⼭》(唐李⽩)、《望洞庭》(唐刘禹锡)、《忆江南》(唐⽩居易)、《乡村四⽉》(宋翁卷)、《四时⽥园杂兴》(宋范成⼤)、《渔歌⼦》(唐张志和)五年级古诗词(6⾸):泊船⽠洲(宋王安⽯)、秋思(宋张籍)、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牧童》(唐吕岩)、《⾈过安仁》(宋杨万⾥)/《清平乐·村居》(宋⾟弃疾)六年级古诗词(10⾸):七步诗(三国·魏曹植)、鸟鸣涧(唐·王维)、芙蓉楼送⾟渐(唐五代·王昌龄、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灰吟(明·于谦)、⽵⽯(清·郑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亥杂诗(清·龚⾃珍)、浣溪沙(宋·苏轼)、⼘算⼦·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教版⼩学⼀年级古诗词(3⾸)⼈教版⼩学语⽂⼀年级古诗词(上下册合计共3⾸):⼀年级上册第6课(静夜思),⼀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春晓、村居)①静夜思(唐李⽩)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②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③村居(清⾼⿍)草长莺飞⼆⽉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8《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

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 泉水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 日月潭 10 葡萄沟 11 难忘的泼水节 12 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 动手做做看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15 画风 16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识字 1 1 秋天的图画 2 黄山奇石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4 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识字 2 5 一株紫丁香 6 我选我 7 一分钟 8 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第三单元 识字 3 9 欢庆 10 北京 11 我们成功了 12 看雪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
第八单元 29 数星星的孩子 30 爱迪生救妈妈 31 恐龙的灭绝 32 阿德的梦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春的消息 2 一次有趣的观察 3 特别的作业 4 看浪花 5 精彩的马戏 6 画鸡蛋 生字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á¼ÆÊ¦¿Æ¼¼ºü¿ÉºÃ¿´ºÃºÃ¼Æ»®¿´½Ç¶ÈºÅ¿Æ¼¼»¹¿î»¹¿î¿´¼û¹þ¿ª½±ºÅºú°²¾ÓÍø¸Â¸ÂºÍ¹Üί»á¸ø´ó¼Òhadº¯¸æ¸½¼´ºÏ¸ñ»¹¸Ð¾õɰ¹ø·¹¾©¹þ¸ßËÙ½á»éµÇ¼Ç»ÒÉ«¹ì¼£µ³ºÍ¹ú¼Ò°´Ê±¸üºÃµØ¾Í¹þ¹¤´ó¾©¹þ¸ßËÙ´ó¼ÒºÃ¸Á¾ÍÊǵÄÊ©¹¤¶Ó¾©¹þ¸ßËÙ´ó¼ÒºÃ¸Á¾ÍÊǵŤ¶Ó¾©¹þ¸ßËٵĻú»ágas»ú¶¥ºÐ°®É϶«±±½Ç¹þÊÕµ½¾ÍºÃgas»ú¶¥ºÐ¹¬¾±°©»Øµ½¼Ò¹þ½á»éµÇ¼Ç°®¹ýºó´ò»Øµ¥¿¨½ÏºÃµÄ¿¨ºÅµÄ´óÏþ²°²Ë¹ý»§µÇ¼Ç¸É¹þ´ïË͸ø´ó¼Ò¿ª»á˵¸Â´ï½ØÉ±¸ÃµØ¿é¼¸ºõÊǸÁµÄ»á¼ÆÊ¦¸É¹þµÄ¿Æ¼¼¸Ð¹þËٶȿ켴ºÏ¸ñ¹þÊ©¹¤¶Ó¿¨¹¿»ã¶¥¿Æ¼¼°²»ÕµÄ¸Á¿Í»§¶Ë¸Ã¿¨¼Û¸ñ»¹ÊǵĿռ䰴ʱ¹©»õ´ú¿Î½Ìʦ¸Ä¹þ´ú¿Î½Ìʦ¸É¹þ´ï»á¼ÆºËËã¸ÁµÄ¿Æ¼¼¸Ð¹þ˹¿Â´ï¾ÍºÃÞεǼǿ¨Èý¸öºÅµÄ¿Õ¼ä°´Ê±¹©»õµÄ¿Õ¼ä°¢Ê©¹¤¶Ó½á¹û¹þʵ¼Êµ½»á¸ÁÉ϶«¹ú¼Ê°´Ê±¹©»õµÄ¿Õ¼äɵ¹Ïµ°¹þ¹«Ë¾´ó¼ÒÊ©¹¤¶Ó¿´¼û°®É½¿ÆJHASK½ð»Òʯ¿óJUHIuhqiuhIQUH¿´¼û°®É½¿ÆJAHSKJHJHAG½¨Éè¸ù¾ÝHADGJH¸Á¼´ºÏ¸ñAJSHGJHAGSJHDGJSFHGJHSDFGJHAJKHÊ©¹¤¼Æ»®¹«Ë¾¿Î¼þiuahiduhaiu¸ù±¾Ã»ÄÃÏÖ³¡±¨ÃûÄÇЩ±È³öÂôÄã±ê׼ôÄã³Ô°ÉÔõôÄܲ»²Îı³¤Äã²»Ïë²èÉÌ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快快拿去用吧!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回乡偶书》和《赠汪伦》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

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是难以估量的。

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

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

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

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

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提供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文字当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

全诗共有五小节,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上册语⽂第25课《古诗两⾸》原⽂、注释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回乡偶书】 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离家:贺知章三⼗七岁中进⼠,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年纪⼤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⑶乡⾳:家乡的⼝⾳。

⽆改:没什么变化。

⼀作“难改”。

鬓⽑衰(cuī):⽼年⼈须发稀疏变少。

鬓⽑,额⾓边靠近⽿朵的头发。

⼀作“⾯⽑”。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本作“却问”,⼀本作“借问”。

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鬓⾓的⽑发却已斑⽩。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是从哪⾥来的呀?【赠汪伦】 原⽂: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词句注释 ⑴汪伦:李⽩的朋友。

⑵将欲⾏:敦煌写本《唐⼈选唐诗》作“欲远⾏”。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的⼀种⼿拉⼿、两⾜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百⾥。

《⼀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潭⽔深千尺⽐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了夸张的⼿法。

⑸不及:不如。

译⽂: 李⽩乘⾈将要离别远⾏,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即使深⾄千尺,也⽐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期望帮助到您。

【回乡偶书】原文: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故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故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故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故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赠汪伦】原文:赠汪伦李白李百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词句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情势,可以边走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不及:不如。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擎雨盖
荷尽已无擎雨盖

1.坚强不屈的样子
2.自高自大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hī

枝 记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斜:弯弯曲曲的。 远:长长的。 寒山:深秋的山。
liú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âng
qíng
gài

赠送

擎雨盖
cán
橘子
yó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ãng
君子
必须
橙色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白云生处:山腰白云围绕的地方。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于:比。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喜欢春天,因为 我喜欢夏天,因为 我喜欢秋天,因为 我喜欢冬天,因为
。 。 。 。
shǒu

首 于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