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收集(15)——时令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十二月份的别称(通俗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古代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

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1、月份的别称(通俗版)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关于春夏秋冬岁月的古代别称,满满的全是干货

关于春夏秋冬岁⽉的古代别称,满满的全是⼲货【古代年岁别称】总⾓: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之宴”,⼜《齐风·甫⽥》“总⾓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
陶渊明《荣⽊》诗序:“总⾓闻道,⽩⾸⽆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未冠,头发下垂,因⽽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戴礼记·保傅》:“束发⽽就⼤学,学⼤艺焉,履⼤节焉”。
及笄:指⼥⼦15岁。
语出《礼记·内则》“⼥⼦……⼗有五年⽽笄”。
“笄”,谓结发⽽⽤笄贯之,表⽰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成年待嫁,⼜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选·宋⽂皇帝元皇后哀策⽂》:“爰⾃待年,⾦声夙振”。
弱冠:指男⼦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弱,冠”。
古代男⼦20岁⾏冠礼,表⽰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
以后称三⼗岁为“⽽⽴”之年。
《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或⾄其乡,敬造之,见其⼈默然诚笃,年仅⽽⽴”。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不惑”。
以后⽤“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宪书》:“⾜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艾”。
⽼年头发苍⽩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以天⼲地⽀名号错综参互⽽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六:“(赵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挪六⼗花甲⼦,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亦作“古希”。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别称指与常用名称同为官方正式名称的其他名称。
那么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一)区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有利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
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劣: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官僚贵族欺压人民、"君子忧道不忧贫"、抑制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
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发展等(二)以时代的角度,以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01.植物罂粟花:花君子、锦被花、米壳花、罂子粟、御米、象谷、米囊、囊子、阿芙蓉牡丹: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牵牛花雅称:朝颜芍药:将离向日葵:雪末籽竹子:竹醉日02.自然事物霜:青女雪:琼芳、琼花、玉蝶、玉鸾、寒酥、凝雨、玉沙、玉鸾、六出、寒酥、玉妃、瑞白、素尘、积素、碎琼、仙藻、乾雨、雨冻、冰霰、璇花、青盐、凝雨、银粟、素液、铅粉太阳:丹灵、皦日、乾曜、宝镜、曜灵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夕阳:落晖、西景、夕晖、夕暾云的雅称:玉叶、纤凝。
银河:天河、天汉、星汉、星河、银浦、银弯、云汉03.关于时间节点十二月份的别称: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大簇。
二月:仲春、卯月、杏月、仲阳、丽月、花朝、中春、甜春,正春,如月,令月,花朝,竹秋。
夾钟。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桐月、蚕月、桃浪、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姑洗。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月、槐序、麦月、麦秋、清月、初夏,首夏,维夏,槐夏,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中吕,麦候,麦秋,仲吕。
五月:仲夏、午月、榴月、蒲月、中夏、皋月,天中,端阳,蕤宾。
六月:季夏、未月、暮夏、荷月、暑月、溽暑、焦月、晚夏,伏月。
林钟七月:孟秋、申月、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巧月、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酉月、桂月、正秋、中秋、爽月、桂秋、壮月,获月,仲商,南吕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月、菊序、霜序、咏月、菊秋、晚秋,凉秋,玄月,秋白,暮商,季商,无射。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开冬、吉月、阳月、上冬,坤月,阳月,小阳春,应钟。
别称收集(15)——时令

时令别称霜年岁的代称。
春秋四季的代称。
发生春的别号。
阳中春的别称。
长嬴夏天的别称。
纁夏夏的别名。
庚伏天的代称。
收成秋天是收成季节,因此为秋的别称。
金天秋天的别名。
元英玄英。
冬季的别称。
无羊月农历元月、五月、九月的别称。
太蔟亦作“太簇”。
农历正月的别名。
陬月农历正月的别称。
令月夏历二月的异名。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丽月夏历二月的别称。
杏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因为二月为杏花开放时节,故称。
桃月农历三月的别名。
古以花名配时月,桃树三月开花,故称。
寎月农历三月的别称。
乏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其时青黄不接,故名。
仲吕农历四月的代称。
阴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余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荒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除月夏历四月的别称。
圉余夏历四月的别名。
皋月农历五月的别名。
蒲月农历五月的异名。
榴月农历五月的别称。
且月农历六月的别名。
焦月农历六月的别名。
精阳农历六月的别名。
兰月农历七月的异名。
兰秋农历七月的别称。
相月农历七月的别称。
凉月七月的异名。
霜月农历七月的别称。
壮月农历八月的别称。
南吕阴历八月的异名。
桂月农历八月的别称。
玄月夏历九月的别称。
杪秋晚秋。
阴历九月的别名。
季商农历九月的异称。
菊月农历九月的异名。
授衣亦称“授衣月”。
农历九月的别称。
小春农历十月的别称。
阳月农历十月的别称。
良月农历十月的代称。
子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开夏历十一月月建的别称。
龙潜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畅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辜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霜月农历十一月的别名。
大吕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闭农历十二月月建的别称。
严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穷稔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杪冬暮冬。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除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涂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嘉平腊月的别称。
朏fei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端一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一百六亦作“百六”。
寒食日的别称。
熟食寒食的别称。
秋千节清明节的别称。
天中节端午节的别称。
五月节端午节的俗称。
毛豆节福建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长至夏至的别称。
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古代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令别称
霜
年岁的代称。
春秋
四季的代称。
发生
春的别号。
阳中
春的别称。
长嬴
夏天的别称。
纁夏
夏的别名。
庚
伏天的代称。
收成
秋天是收成季节,因此为秋的别称。
金天
秋天的别名。
元英
玄英。
冬季的别称。
无羊月
农历元月、五月、九月的别称。
太蔟
亦作“太簇”。
农历正月的别名。
陬月
农历正月的别称。
令月
夏历二月的异名。
如月
农历二月的别称。
丽月
夏历二月的别称。
杏月
农历二月的别称。
因为二月为杏花开放时节,故称。
桃月
农历三月的别名。
古以花名配时月,桃树三月开花,故称。
寎月
农历三月的别称。
乏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其时青黄不接,故名。
仲吕
农历四月的代称。
阴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余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荒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除月
夏历四月的别称。
圉余
夏历四月的别名。
皋月
农历五月的别名。
蒲月
农历五月的异名。
榴月
农历五月的别称。
且月
农历六月的别名。
焦月
农历六月的别名。
精阳
农历六月的别名。
兰月
农历七月的异名。
兰秋
农历七月的别称。
相月
农历七月的别称。
凉月
七月的异名。
霜月
农历七月的别称。
壮月
农历八月的别称。
南吕
阴历八月的异名。
桂月
农历八月的别称。
玄月
夏历九月的别称。
杪秋晚秋。
阴历九月的别名。
季商
农历九月的异称。
菊月
农历九月的异名。
授衣
亦称“授衣月”。
农历九月的别称。
小春
农历十月的别称。
阳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
良月
农历十月的代称。
子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开
夏历十一月月建的别称。
龙潜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畅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辜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霜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名。
大吕
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闭
农历十二月月建的别称。
严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穷稔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杪冬
暮冬。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除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涂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嘉平
腊月的别称。
朏fei
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端一
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一百六
亦作“百六”。
寒食日的别称。
熟食
寒食的别称。
秋千节
清明节的别称。
天中节
端午节的别称。
五月节
端午节的俗称。
毛豆节
福建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长至
夏至的别称。
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绮节
七夕的别称。
阳回节
冬至节的别称。
冬至节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称。
瞻礼日
星期日的别称。
月阳
亦称“月雄”。
旧历以十天干纪月的别名。
天属阳,故名。
月阴
亦称“月雌”。
农历以十二地支纪月的别名。
地属阴,故名。
阏逢
亦作“焉逢”、“阏逢”。
十干中“甲”的别称,用以纪年。
旃蒙
十干中乙的别称。
古代用以纪年。
柔兆
天干中丙的别称。
游兆
天干中“丙”的别名。
强圉
亦作“强梧”。
天干第四位丁的别称。
用以纪年。
著雍
亦作“著雝”。
岁阳名。
十干中戊的别称。
屠维
一作“徒维”。
天干中己的别称,用以纪年。
商横
十干中“庚”的别称。
重光
十干中辛的别称,用以纪年。
玄黓
亦作“元黓”。
天干壬的别称,用以纪年。
横艾
天干中第九位“壬”的别称。
尚章
岁阳名。
岁阳在癸曰尚章,因亦为十干中癸的别称。
昭阳
岁时名。
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以纪年。
困敦
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
蝉焉
亦作“蝉嫣”。
又称“单阏”。
纪年名,卯年的别称。
大荒落
亦作“大芒落”、“大芒骆”。
十二地支中“巳”的别称。
长列
十二支中“未”的别称。
叶洽
未年的别称。
协洽
未年的别称。
涒滩
岁阴申的别称。
古用以纪年。
长王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
长壬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
作噩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用以纪年。
淹茂
即阉茂。
亦作“掩茂”。
岁阴戌的别称。
古代用以纪年。
渊献
即大渊献。
亥年的别称。
西历
我国对国际公历的旧称。
又叫“阳历”,以别于夏历之称“阴历”。
瑶历
玉历。
历书的美称。
春节别称
元旦、元辰、元朔、新正、三元、年初一、团圆节、上日、正朝、三朔、三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