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读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独对寒梅的发问,寓巧于朴,将满满的情思提纯,把平常的故乡事、生活景诗化、净化;读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战事之艰苦,将士之豪情,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境界阔大而悲壮;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浪漫而舒展的情思,对比朱自清《荷塘月色》压抑惆怅的苦闷,《春江花月夜》则开阔浩渺,荡漾着柔情蜜意的未来召唤……子昂之慷慨,摩诘之画意,高岑之战事,工部之乱离,义山之深婉,杜牧之怀古……唐人善于在平常习见的生活中发现美,以敏锐诗意的眼光、卓越的艺术技巧表现生活之美和精神之美。
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美字体赏美文再读《春江花月夜》典雅,感受,春江花月夜忍耐不住地迸放出情感的火花淌满胸怀,灼上金灿灿的赞叹,让我不禁提笔携案,作诗一首:“自然流云呵作成,春江水暖袭月冷。
皓光飞曲拈花绽,此夜溺睡琵琶鸣。
金潮银波割弦紧,纡紫佩红染琴声。
愿任酒色永不复,只为纯听乐动灵。
”轻盈地融入《春江花月夜》,像被紧紧缠绕在透明波动的细线里,它们丝丝缕缕飘摇在万籁俱寂的空气中,密不透风。
跳动的乐符是起伏而花草缤纷的山丘,我却酣畅淋漓地穿梭在音乐国度柔软的怀抱里。
面前仿佛是一位茕茕孑立的多情的调酒师,长衫灰袖,焙酝一坛千年流传的琼浆佳酿;又好像观赏一位华衣丽裳、纤肢细腰的妙龄少女,尽情舞蹈一份脍炙人口的漂亮与大方,让我不觉怦然心动。
高尚,舒展,春江花月夜遍身的毛孔逐个张开饱和,羽翼渐渐丰满,思绪的门户飘满闪光的震撼!这一阵阵捉不住的恢宏与激昂荡漾在殷红的感情世界里,仿若乘舟轻行于性情温驯而黑暗披落的大江。
逐渐,黑白味调点染上平静的色彩,气温氤氲成雾气,画面燃烧起来绚烂成一片深蓝。
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1《春江花月夜》word同步练习

春江花月夜同步练习1.给带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7、“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⑴_________;⑵_________。
8、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__ _______想到_________。
11、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__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课外拓展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12.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_____,______。
13.“飘如陌上尘”一句,把_____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_____。
14.《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 __。
15.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16.“斗酒”,是说酒多还是酒少?“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潜什么思想?17.人生的“盛年”不会重来,就好比_____。
(用自己的话填写)18.有一首《长歌行》,其中有四句诗是这样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高中语文专题06春江花月夜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含答案

专题06 春江花月夜1.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从六朝到唐的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之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宫体诗的自赎》)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2.诗歌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余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清风浦()霰()暮霭()细雨霏霏()捣衣砧()皎皎()纤尘()纤绳()扁舟()扁平()碣石()谒见()遏制()芳甸()4.词语解释(1)滟滟:(2)芳甸:(3)霰:(4)浦:(5)扁舟子:(6)明月楼:(7)徘徊:(8)碣石:(9)潇湘:- 1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吴中四士“孤篇压倒全唐” 1.初唐.yàn pǔ xiàn ǎi fēi zhēn jiǎo xiān qiàn piān biǎn jié yèè diàn3 )滟滟: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14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春江花月夜》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同步训练题及答案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正确答案)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
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代代无穷已穷已:穷尽,终了(正确答案)B.但见长江送流水但见:只见,仅见C.此时相望不相闻相闻:互相传颂D.不知乘月几人归乘月:趁着月光3.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正确答案)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
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4.《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正确答案)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诞生之时并没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声势。
《春江花月夜》练习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练习题及答案《春江花月夜》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引导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下文是全文赏析与相关的练习题,我们一起学习吧。
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
更何况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由此可见,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20】霰.雪(xiàn)发酵.(xiào)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 滟.滟(yàn) 内讧.(ɡōnɡ)恪.守(kè) 垂涎.三尺(xián) 扁.舟(piān)创.伤(chuānɡ) 联袂.(mèi) 戛.然而止(gá)【答案】“酵”应读jiào,“讧”应读hònɡ,“戛”应读ji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尽,完)穷.山恶水(形容词,偏僻,荒凉)B.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止,息)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副词,已经)C.但.见长江送流水(连词,表转折,但是)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D.青枫浦上不胜.愁(动词,能承受)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解析】C项,“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但”,副词,只,只是。
【答案】 C3.下列句子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是()【导学号:46162021】A.昨夜闲潭梦落花B.不知乘月几人归C.白云一片去悠悠D.春江潮水连海平【解析】A项,应为“昨夜梦花落闲潭”;B项,应为“不知几人乘月归”;C项,应为“一片白云悠悠去”。
【答案】 D4.名句默写。
(1)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3)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江潭落月复西斜。
____________________,落月摇情满江树。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检测题

《春江花月夜》检测题学姓名:班级:考号: 校: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0分,共20分)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4.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5•《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分)6.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句中的“望”字,有些版本作“只”,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7.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最恰当的一组是()O《春江花月夜》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_________ ,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①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②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③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④也不是急管繁弦⑤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A.①②③⑤④B.①④②③⑤C.③⑤①②④D.③⑤④①②8.请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检测题(word无答案)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检测题(word无答案)一、选择题(★★) 1 .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2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 3 .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4 .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 5 . 《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
二、诗歌鉴赏(★★) 6 . 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句中的“望”字,有些版本作“只”,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三、选择题(★★) 7 . 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江花月夜》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________,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①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②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③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④也不是急管繁弦⑤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A.①②③⑤④B.①④②③⑤C.③⑤①②④D.③⑤④①②四、语言表达(★★) 8 . 请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训练4春江花月夜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潋滟.( yàn )芳甸.( diàn )
青枫浦.( bǔ )潸.然泪下( shān )
B.皎.洁( jiǎo )沙汀.( dīng )
扁.舟子( piān )白头偕.老( xié )
C.雪霰.( xiàn )江畔.( pàn )
捣衣砧.( zhēn )倜傥.( tǎnɡ )
D.拂.拭( fó )碣.石( jié )
不胜.愁( shēnɡ )鱼龙潜跃.( yuè )
解析:A项,“浦”应读“pǔ”;B项,“汀”应读“tīng”;D项,“拂”应读“f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扼腕委宛惋惜宛转悠扬
B.竭诚遏制渴望怒不可遏
C.交付符合师傅复水难收
D.决策秘诀决别绝处逢生
解析:A项,“委宛”应为“委婉”;C项,“复水难收”应为“覆水难收”;D项,“决别”应为“诀别”。
答案:B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追随。
滟滟
..随波千万里滟滟:色彩鲜明的样子。
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
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C.汀.上白沙看不见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微细的灰尘。
D.鱼龙潜跃水成文.文:波纹。
不知乘月
..几人归乘月:趁着月光。
解析:A项,“滟滟”意为“波光荡漾的样子”。
答案:A
4.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解析:A项,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A
二、延伸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 )~( 2 )题。
代答闺梦还
[唐]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 1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解析:该题具有很强的指示性,“诗的前两句”即“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通过“关塞”二字可知,与戍守边疆有关,以此来说因为戍守边疆,年轻的丈夫要与妻子分离,而妻子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场景凄清动人。
答案: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场面。
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 2 )诗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表达这一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析:诗人的情感是诗歌考查的重点,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总是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诗句借对外物的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
同时,该诗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是别具一格,句句写心境。
答案: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
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1 )~( 2 )题。
梦入关
[五代]韦庄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吴门梦故山
[唐]赵嘏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 今苏州)灵岩山上。
( 1 )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解析:韦诗写诗人梦中走近家乡,喜不自禁,满心欢喜酿成一腔诗情,但恰在此时,忽然从梦中醒来,追思梦境,惘然若失。
赵诗的梦略显凄清:孤峰耸立,寒溪绕流。
答案: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
( 2 )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解析:此题可先概括景物特点,再分析其作用。
答案: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已堕落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诗人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梦醒后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思乡之情
三、语言运用
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
人”,以此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答案: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月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
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8.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
解析:此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秋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
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具有人格的魅力,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得“中秋之月”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
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能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
因此,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由“中秋之月”联想到团圆、幸福、美满,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同时,“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
答案示例: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想起了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
它把一片片皎洁的银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着令人心醉的芳香,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
想念吧,在月圆的时候,我们有权利思念,月的圆,月的美,月的柔,都给远方的亲人带去思念。
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是近的,是相连的。
月圆之夜,思念和团圆是紧紧相连的。
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