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试题集

合集下载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C.综合性D.实用性E 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试卷模式: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5小题,共25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四、论述题(1小题,共1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0个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主要有:和。

3、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4、经济地理学边缘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5、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以及,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人类活动称为。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

6、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分为和。

7、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生产活动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8、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主要通过、、来进行。

9、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可进入性包括、、、。

10、杜能圈包括、、、、、 6个圈层。

11、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不同,将其分为和。

12、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即和。

13、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主要有四种类型:、、、。

14、企业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和。

15、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和。

16、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17、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和,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和。

18、按照要素集约度可以把产业部门分为、、、等类型。

19、按照产业功能不同可以将产业部门划分为三种类型:、、。

20、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21按照集聚程度和等级层次可以将工业地域划分为五种类型:、、、、。

22、商业活动区位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23、根据对外贸易客体的数量、特点及所处区位状况,可分为六种类型:、、、、以及。

24、对外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25、区域空间结构由、、、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26、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物理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物理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物理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口数量答案:D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4. 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答案:D5.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A. 6000公里B. 6300公里C. 6500公里D. 6700公里答案:B6.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国家?A. 中国B. 巴西C. 俄罗斯D. 加拿大答案:D7. 以下哪种地形不属于中国的主要地形?A. 高原B. 平原C. 丘陵D. 沙漠答案:D8. 以下哪种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 风能B. 水能C. 石油D. 太阳能答案:C9.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7天答案:B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化D. 地壳运动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和外层。

答案:中间层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______和地核。

答案:外核3.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答案:太平洋4.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答案:马里亚纳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

答案:自西向东6.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______形状。

答案:椭圆形7.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半球。

答案:北8. 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布在______半球。

答案:南9. 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10. 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岛。

答案:格陵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

世界经济地理学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2.封建社会后期,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是沟通亚欧非三大洲间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3.世界经济及贸易中心,经历了从里斯本(葡萄牙)、塞维尔(西班牙)、安特卫普(比利时)、阿姆斯特朗(荷兰)到伦敦的地域变化。

4.第一次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即蒸汽机时代,它是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5.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形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世界产业分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首先,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明显改变了产业布局的条件,使生产力分布由分散明显趋向集中。

其次,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三,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

第四,国际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

-除英国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农业占优势,工业中则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形成了以宗主国和殖民地经济联系为主要特点的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型。

6.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等为主要标志。

7.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农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了现代化;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训高水平技术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开始走向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即信息社会)的门槛。

8.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条件的新变化8.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对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不断提高,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比重不断上升;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又有很大增强,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唯一正确的选择。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推和。

2.17世纪开始,欧洲地理学中的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3.早期区位理论研究侧重于的微观分析。

4.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提出的。

A.奇泽姆 B.斯特拉波 C.葛茨 D.罗蒙诺索夫 E.瓦伦纽斯2.5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

这些理论包括()。

A.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 B.韦伯“工业区位论” C.皮鲁的增长极理论D.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 E.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3.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及其研究领域,在理论研究上应把握四个关系,分别是()。

A.人地关系 B.全球与地方关系 C.区域公平与效率关系D.企业与区域关系 E.城市与区域关系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一填空题1.区位定义为某事物。

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

2.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

3.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的原因。

4.现代经济活动主要是围绕而开展的,获取更多的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5.能够同外界产生便捷联系的场所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点,能否同外界产生便捷的联系取决于该场所的。

二选择题1.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是下面()研究的特点。

A.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 B.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 C.区位主体的空间形态D.古典区位理论 E.现代区位理论2.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投入因子有()。

A.劳动力 B.运费 C.原材料 D.技术 E.土地3.能源作为产业活动的影响因素,体现在()。

A.能源供给 B.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 C.产业经营成本 D.效率 E.环境影响4.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激励竞争 B.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C.“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D.改善信息环境 E.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5.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中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度量交通因素的计量指标有()。

A.连结度 B.交通网的密度 C.通达指数 D.基尼系数 E.分散指数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一填空题1.杜能从“孤立国”出发,探索合理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原则。

这种研究方法是。

2.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

3.“劳动费指数”的概念,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否则,这种可能性就。

4.帕兰德在假定运费是运送距离的函数的前提下,认为运费有两种形式,即和。

5.胡佛对运费因子研究的贡献在于,把运输分为与距离变化相关的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

6.与韦伯区别,胡佛认为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有。

即使假定运费率不变,在三角形顶点之外的场所存在的可能性也很小。

7.相互依存区位论的代表性学者是。

他认为,如果考虑需求的弹性,在送达价格最高的市场末端,送达价格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将在直线市场的布局二选择题1.在经典“杜能圈”中,第三圈是()。

A.林业圈 B.轮作式农业圈 C.谷草式农业圈D.三圃式农业圈 E.自由式农业圈2.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

A.区位因子 B.一般因子 C.运费最小点 D.综合等费用线 E.原料指数3.根据韦伯工业区位论,下列工业原料指数大于1的有()。

A.啤酒酿造业 B.水泥业 C.机械器材组装工业 D.面粉业 E.钢铁业4.运费是影响区位的重要因子,韦伯研究中采用等费用线分析方法,帕兰德进一步提出了()。

A.等距离线 B.等送达价格线 C.等运送费线 D.等时间线 E.等商品费用线第四章中心地理论一填空题1.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2.克氏提出中心地系统三原则,他认为,在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更适用;自给性强、与城市分离的山间区域内形成的以某一中心地为核心的自给区域,的作用相对较强。

3.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推动地理学由传统的走向对,作为地理学者初次把方法引入地理学,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4.廖什的中心地区位论的特点是,以代替了韦伯的最低费用原则,标志着区位论研究由古典区位论发展为近代区位论。

二选择题1.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

A.1,4,16,64,256,… B.1,2,6,18,54,… C.1,3,9,27,81,…D.1,3,12,48,192,… E.1,6,42,294,2058,…2.在廖士中心地区位研究中,中心商品3的市场地域大小是()。

A.7 B.9 C.4 D.3 E.53.计量门槛人口(threshold population),可以获知()。

A.正常利润人口的下限 B.正常利润人口的上限 C.中心职能下限人口D.中心职能上限人口 E.商品供给范围下限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一填空题1.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

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

2.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实现内部交易。

3. 和总结多人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的空间增长分为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企业增长的内在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

A.政策扶植 B.规模经济 C.内部交易 D.技术优势 E.竞争激励2.化学工业公司可向石油冶炼、采油方向扩展,采用的企业增长战略是()。

A.后向一体化 B.前向一体化 C.纵向一体化 D.横向一体化 E.垂直一体化3.分析研究单个企业地理扩张的空间演变模式是()。

A.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B.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C.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D.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E.通道扩张模式4.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有()。

A.功能部结构 B.产品部结构 C.区域部结构 D.顾客部结构 E.矩阵部结构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一填空题1.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是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定义,是指在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2.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无需进行较大变化。

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为主。

3.邓宁将企业优势、和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当一个企业仅仅拥有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4.根据对已有文献分析和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邻国边界区和地区。

二选择题1.研究跨国直接投资原因的理论有()。

A.产品周期理论 B.垄断优势理论 C.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D.折衷理论 E.雁行理论2.相对于其它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

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

A.技术优势 B.管理优势 C.规模或垄断优势D.品牌优势 E.融资能力优势3.从公司地理角度,公司本身是一个生产组织系统。

为了公司整体利益,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包括()。

A.成本取向 B.利润取向 C.市场取向 D.要素取向 E.公司战略取向4.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包括( ) 。

A.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 B.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 C.及时的信息获取D.便利的交通运输 E.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第二篇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一填空题1.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区域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是一个隐含着要素禀赋差异和的经济空间。

它没有地理界线。

在进行具体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时,则是指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的经济活动空间范围。

而且,它还具有空间上的。

2.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其中,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

3.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用来测度。

它是由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系数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指标。

4.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

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和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二选择题1.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三大类,包括()。

A.主导产业 B.关联产业 C.基础性产业 D.支柱产业 E.潜导产业2.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

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

A.原料密集型产业 B.资本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 E.技术密集型产业。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旨在解释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方式和途径,已经形成了许多观点和理论,其中较有影响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有()。

A.佩蒂-克拉克定理 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库兹涅茨法则D.霍夫曼定理 E.雁行形态说4.区域空间结构就是由各种点、线、网络和域面相互结合在一起,构成7种组合模式。

其中,产业区域系统属于()。

A.“点一点” B.“点—面” C.“线—面” D.“点一线” E.“点—线—面”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一填空题1.所谓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

2.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

经济地理学一般是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3.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于1944年在其《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次提出的。

他把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4.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由多个要素所组成的经济(包括社会)系统。

根据功能的差异,可以把这些要素分为以下几类:,即主导专业化部门,它是综合体的核心;,即与专业化部门有直接的投入或产出联系的部门;,即利用专业化部门的废料为原料的部门;基础性要素,即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结构性设施(如国家机构、教育机构、科技机构等)。

二选择题1.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

A.经济目标 B.社会目标 C.生态目标 D.环境目标 E.技术目标2.区域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