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合集下载

常见野草100种(5)

常见野草100种(5)
麦 Bromus japonicus Thunb. Ex Murr. (雀麦属)
一年生。秆直立,高40-90厘米。 叶鞘闭合,被柔毛;叶舌先端近圆形,长12.5毫米;叶片长12-30厘米,宽4-8毫米,两面生 柔毛。
圆锥花序疏展,具2-8分枝,向下弯垂;分枝 细,上部着生1-4枚小穗;小穗黄绿色,密生7-11 小花;颖近等长,脊粗糙,边缘膜质,第一颖长 5-7毫米,具3-5脉,第二颖长5-7.5毫米,具7-9脉; 外稃椭圆形,草质,边缘膜质,具9脉,微粗糙, 顶端钝三角形,芒自先端下部伸出,长5-10毫米, 基部稍扁平,成熟后外弯;内稃两脊疏生细纤毛; 小穗轴短棒状,长约2毫米。 颖果长7-8毫米。花果期5-7月。
14.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L. ) Scop. (马唐属)
(二)禾本科
3.早熟禾 Poa annua L.(早熟禾属) 又名小鸡草,一年生或冬性禾草,是温带广泛利 用的优质冷季草坪草,也是重要的放牧型禾本科牧草。 秆直立或倾斜,质软,高6-30厘米,全体平滑无 毛。叶鞘稍压扁,中部以下闭合;叶舌长1-3(-5)毫 米,圆头;叶片扁平或对折,质地柔软,常有横脉纹, 顶端急尖呈船形,边缘微粗糙。
花单性,雌雄异株;雄佛焰苞近球形,绿色,表 面具明显的纵棱纹,顶端具刺凸;雄花单生于苞片内, 开花时伸出水面,萼片3,白色,稍反卷;花瓣3,反 折开展,白色或粉红色。 果实圆柱形,表面常有2-9个刺状凸起。种子2-6 粒,茶褐色,两端尖。植物以休眠芽繁殖为主。花果 期5-10月。
2.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 (硬草属)
一年生,秆直立或膝曲丛生,高30-100厘米,具 3-4节。叶鞘一般比节间长,松裹茎,无毛;叶舌千 膜质,长约0.5毫米;叶片平展,光滑无毛。一年生 草本。 适生于湿润环境,常生于田野路旁、河边及潮湿 地。为秋收作物田常见杂草,发生量较小,对棉花、 玉米、大豆、甘薯和蔬菜有危害。

云南常见的野生生植物介绍

云南常见的野生生植物介绍

云南常见的60种野生植物及其简介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

1.杜鹃花:云南是杜鹃花的故乡,品种繁多,花色艳丽。

2.茶树:云南普洱茶的原料茶树就生长在云南境内的高山上。

3.三七:云南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有“南三七、北人参”之称。

4.滇黄精:黄精的一种,云南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

5.野生灵芝:生长在原始森林里的灵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6.冬虫夏草:生长在高山上的一种真菌和昆虫的复合体,具有滋补作用。

7.龙胆花: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因其花形如龙胆而得名。

8.报春花:云南高山上的特有品种,春季时在雪山草甸上开放。

9.山茶花:云南山茶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10.龙舌兰:云南干旱地区的代表植物,可提取龙舌兰酒。

11.仙人掌:生长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仙人掌科植物。

12.绿绒蒿:云南高山草地上的美丽植物,具有观赏价值。

13.马先蒿:云南特有的马先蒿属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14.杓兰:云南野生杓兰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5.铁皮石斛: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药中黄金”。

16.天门冬:云南天门冬的块根是常用的中药材。

17.黄杨:云南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植物,生长在云南西北部高山地区。

18.火棘:火棘是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分布。

19.南天竹:南天竹是小檗科南天竹属常绿小灌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20.十大功劳:十大功劳是罂粟科十大功劳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云南有分布。

21.木通马兜铃:木通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中部以南至东南部和西南部。

22.短尾铁线莲:短尾铁线莲是毛茛科铁线莲属木质藤本植物,生长在云南西北部和北部山区。

23.五味子:五味子是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木质藤本植物,在云南有分布。

24.紫金龙:紫金龙是罂粟科紫金龙属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和北部山区。

25.地菍:地菍是野牡丹科地菍属匍匐状小灌木,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至台湾等地的丘陵、低山林缘、路旁、草地或荒地上。

500个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中医爱好者可以收藏

500个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中医爱好者可以收藏

500个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中医爱好者可以收藏解表类1、发散风寒药生姜别名:大肉姜、鲜生姜白芷别名:芳香、泽芬防风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苍耳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桂枝别名:柳桂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2、发散风热药牛蒡子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升麻别名: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柴胡别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葛根别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条根桑叶别名:铁扇子、蚕叶菊花别名:甘菊、金蕊、真菊、药菊薄荷别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泻火药1、清热泻火药天花粉别名:栝楼根、花粉、白药、瑞雪决明子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假绿豆知母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羊胡子栀子别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黄鸡子、黄栀子莲子心别名:苦薏、莲薏、莲心夏枯草别名:铁色草、棒柱头花、榔头草、棒槌草、牛枯草2、清热燥湿药龙胆别名:陵游、草龙胆、苦地胆、山龙胆、水龙胆白鲜皮别名:野花椒皮、白羊鲜、北鲜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苦参别名:地槐、苦骨、穿参、牛参、地参、野槐、山槐鸦胆子别名:老鸦胆、鸦蛋子、小苦楝、苦参子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别名:黄檗、圆柏、檗木、川黄柏黄连别名:川连、川黄连、姜黄连、吴萸黄连、酒连3、清热泻火药大青叶别名:大青、北板根、大靛别名:豆根、北豆根、广豆根、苦豆根北豆根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白头翁别名:野丈人、头公、毛姑朵花、老公花白蔹别名:白根、山地瓜、鹅抱蛋、地老鼠、猫儿卵连翘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翅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鱼腥草别名:紫背鱼腥草、紫蕺蒲公英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草、蒲公丁4、清热凉血药地黄别名:生地、生地黄赤芍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牡丹皮别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5、清虚热药银柴胡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土参胡黄连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别名:将军、锦纹、锦纹大黄、川军2、润下药火麻仁别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线麻、山麻郁李仁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3、峻下逐水药千金子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巴豆别名:巴仁、巴米、红子仁、泻果、猛子仁、巴仁甘遂别名:甘泽、陵泽肿、手花根、猫儿眼、胜于花芫花别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药鱼草、九龙花、闹鱼花京大戟别名:大戟、红芽大戟、紫大戟、将军草商陆别名:章陆、章柳根、见肿消、当陆祛风湿药3、祛风散寒药川乌别名:鹅儿花、五毒、铁毒木瓜别名:木瓜实、铁脚梨草乌别名:乌头、独白草、土附子威灵仙别名:铁脚威灵仙、酒草阶、黑骨头、老虎须、七寸草、牛闲草独活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路路通别名:枫实、枫草、九空子、枫草2、祛风湿清热药防己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石解马钱子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实、马前秦艽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桑枝别名:桑条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狗脊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桑寄生别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化湿药广藿香别名:土藿香、大叶薄荷、猫尾巴香、山茴香苍术别名:赤术、仙术、茅术、华苍术豆蔻别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佩兰别名:兰草、木香、大泽兰、女兰、香草、杭佩兰草豆蔻别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草果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厚朴别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冬瓜皮别名:白瓜皮、白冬瓜皮赤小豆别名:红豆、小豆、野赤豆泽泻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水泽、如意菜、水白菜、及泻茯苓别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薏苡仁别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2、利水通淋药川木通别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车前草别名:当道、蛤蚂草、车轮草、铁贯草石韦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灯心草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3、利湿退黄药垂盆草别名:半枝莲、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齿、鼠牙半支、白蜈蚣金钱草别名:神仙对坐草、蜈蚣草、黄疸草茵陈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虎杖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黄、阴阳莲温里药丁香别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八角茴香别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小茴香别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丝菜花椒别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肉桂别名:桂树、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干姜别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药姜吴茱萸别名:食茱萸、吴萸、气辣子、曲药子附子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高良姜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文并茂)

50种农村常见中草药!(图⽂并茂)或许你已经看过很多次,却不知道名字。

今天和⼤家⼀起来看看,那些⽣长在路边的中草药。

「中草药」中国⼈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千年的历史。

相传,神农尝百草,⾸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前,各地使⽤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形成的⽅剂,更是数不胜数。

中药应⽤理论⽐较独特。

中药有四⽓五味。

四⽓⼜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

五味指药物的⾟、酸、⽢、苦、咸。

中草药的⽓、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不过是药三分毒,没有专业医师指导,⼤家千万不要⾃⼰去尝试,以免出现问题。

在专业医⽣的指导下,才能发挥草药的神奇功⼒!⼀起来看看⾝边的中草药吧!车前草车前草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间⽥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

味⽢,性寒。

具有利尿、清热、明⽬、祛痰的功效。

主治⼩便不通、淋浊、带下、尿⾎、黄疸、⽔肿、热痢、泄泻、⿐衄、⽬⾚肿痛、喉痹、咳嗽、⽪肤溃疡等。

⾦银花⾦银花,三⽉开花,五出,微⾹,蒂带红⾊,花初开则⾊⽩,经⼀、⼆⽇则⾊黄,故名⾦银花。

⼜因为⼀蒂⼆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银花⾃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寒⽓芳⾹,⽢寒清热⽽不伤胃,芳⾹透达⼜可祛邪。

⾦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毒,⽤于各种热性病,如⾝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蒲公英蒲公英属菊科多年⽣草本植物。

种⼦上有⽩⾊冠⽑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孕育新⽣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质、脂肪、碳⽔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吃、炒⾷、做汤,是药⾷兼⽤的植物。

鸭跖草别名兰花草、⽵叶草等,有不常见的蓝⾊⼩花。

身边常见中草药

身边常见中草药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

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

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

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

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

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鹅不食草无毒,通窍解毒,治鼻炎可内服外用。

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野外31种常见中草药

野外31种常见中草药

野外31种常见中草药我们经常看见在路边、野外,旺盛生长着一些野花、野草和野菜,其中很多就有药用作用。

草药是最古老的保健方式,在古代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带您认识一些常见的野生中草药。

1苘麻(qǐng má)【功能主治】(1)种子(苘麻子):苦,平。

清热利湿,解毒,退翳。

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痈肿。

(2)根(苘麻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3)全草或叶(苘麻):苦,平。

解毒,祛风。

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2狗尾草【功能主治】除热,去湿,消肿。

可入药,治痈瘀、面癣。

3荠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

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功能主治】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4苍耳(1)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2)苍耳茎、叶:祛风散热,解毒杀虫。

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3)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4)苍耳子果实: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

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禁忌:①不可与猪肉、马肉、米泔水共食。

②不宜做苍耳饼吃,更不得随意生食嫩叶或果实。

③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

④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5艾草艾草,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

可用来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

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功能主治】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6蒺藜【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7酸枣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药用价值。

30种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30种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30种农村常见的中草药1.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

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

2. 马齿苋:伏地铺散生长。

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

该草药可食用,也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等作用。

3. 鱼腥草:搓碎有鱼腥气味。

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上部直立。

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4. 薄荷:有清凉香气。

叶子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完整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

常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

5. 艾草: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

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6. 车前草:根茎短且稍粗。

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

有利尿通淋、祛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7. 紫苏: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

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8. 藿香:全株都具有香味。

茎直立,四棱形。

化湿醒脾、辟秽和中。

9. 金银花:小枝细长,空心,藤为褐色至赤褐色。

自古以来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用于各种热性病。

10. 连翘:卵形或椭圆形叶子,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作用。

11. 板蓝根:根为圆柱形,略扭曲,表面淡灰黄色。

常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

12. 夏枯草: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肾形。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13. 益母草:茎直立,方形,有纵沟。

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作用。

14. 丹参: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

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等功效。

15. 黄连:根茎多分枝,集聚成簇。

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6. 黄芩:根呈圆锥形,扭曲,外皮粗糙。

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

17. 黄柏:树皮内层暗黄色。

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8. 栀子:果实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

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

19. 牛膝:根圆柱形,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色。

中国常见可食野生植物图谱

中国常见可食野生植物图谱

中国常见可⾷野⽣植物图谱推荐的书是叫“中国的野菜——319种中国野菜图鉴”1 荠菜:别名:地M菜(湖北)、菱⾓菜(⼴东)、护⽣草(⽢肃)。

长于各地,⽣于⽥野、路边、沟旁。

嫩苗可⾷,味平淡。

3~4⽉采其全草,洗净炒⾷、作汤晒⼲,吃时⽤⽔泡开炒⾷。

药⽤可治腹泻、痢疾(单味⽔煎服),也可治⽬⾚肿痛,⾼⾎压以及各种出⾎症。

⼆年⽣草本,⾼15~40CM。

叶有根⽣叶和茎丛⽣,有柄,叶⽚⽻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茎⽣叶⽆柄,基部抱茎,边缘有齿,嫩叶有⾹⽓。

春天抽出花茎,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穗挺⽴,花⼩,⽩⾊2 蒲公英(⼜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姑姑英)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科属:菊科蒲公英属,分布各地。

⽣长于⽥野、路旁,易采集。

3~5⽉可采嫩叶洗净后⽣⾷,味微苦。

5~8⽉采花放⼊汤中烹⾷。

全株伏地丛⽣,⾼3~乳汁。

叶缘为不规则的⽻状分裂,⾊鲜绿。

花茎数个,⾃叶丛基部⽣出,与叶等长或稍长过⼀点,上部密⽣⽩⾊丝状⽑。

头状花序顶⽣,全为黄⾊⾆状花说明:⾷⽤部位:嫩株,清洗后烫后可炒⾷,做汤.其他应⽤:全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3 名字: 乌⽑蕨科⽬:蕨科乌⽑蕨属拉丁名: Blechnum orientale说明:茎⼲短⽽直⽴,被有线状披针形的暗褐⾊鳞⽚,叶柄丛⽣,长30---60公分,⽻⽚线状披针形,多数密⽣,但最下⽅的数对退化⽽成⼩⽿形,孢⼦囊群线⽣. 乌⽑蕨卷曲的幼芽及紫红⾊的新叶都可以⾷⽤.先以沸⽔烫过后再进⾏烹调,也可以烫熟,捞起,晒⼲后,腌渍成咸菜或者蕨⼲4 ⼟⼈参(⼜名:假⼈参,参⼦叶,波世兰,⼟⾼丽参)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科属:马齿苋科⼟⼈参属说明:多年⽣草本,全株光滑⽆⽑,茎叶柔软多汁,叶互⽣,倒卵状披针形,春末⾄秋季开花,圆锥花序腋⽣出或顶⽣,花粉红⾊,梗细长,花瓣五⽚,蒴果球形分布底海拔⼭野,荒地,庭院以及其他有⼈烟的地⽅,嫩茎可以直接炒⾷或者煮汤,也可以腌渍⾷⽤,主根可以切⽚炖⾁等,全株煎服,具有利尿效果;茎可外敷肿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黄萢,又名黄桑葚等。

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

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

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3.夏枯草(夏枯头)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

味咸,能软坚散积。

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4.车前草(猪肚菜)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

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5.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

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6.金银花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

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17.蒲公英(地丁草、尿床草)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

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8.鸭跖草(翠蝴蝶)主治:1、小便不通。

2、赤白痢。

3、喉痹。

4、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15~30g;鲜品60~90g 。

外用适量。

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19.垂盆草(狗牙齿)甘淡微酸,凉。

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主治用法: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20.灯笼草(苦灯笼)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

(2)小便不利,血尿.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

(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

(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

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21.苍耳子(粘头婆、黏巴子)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散风湿,通鼻窍。

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附注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22.马兰(泥鳅串)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23.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

药用全草。

性平,味甘。

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

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24.小蓟(刺儿菜)野菜之一。

药用全草或根。

性凉,味甘。

入肝、脾二经。

凉血,祛瘀,止血。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25.水芹菜(野芹菜)野菜之一。

伞形科水芹菜属。

药用全草。

性凉,味辛。

平肝,解表,透疹。

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

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6.天胡荽性寒,味苦辛。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27.酢浆草(酸咪草)性寒,味酸。

入手阳明、太阳经。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28.卷耳味甘。

清小便热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6钱。

外用:捣敷。

选方:一、治妇女乳痈初起;二、治小儿风寒咳嗽、身热、鼻塞等症;三、治疔疽。

29.漆姑草性凉,味苦辛。

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外用:捣汁涂或捣敷。

选方:一、治漆疮;二、治虫牙;三、治跌打内伤;四、治蛇咬伤;五、治瘰疬结核;六、治虚汗,盗汗;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

30.通泉草消炎,解毒。

治痈疽疔肿,烫伤。

选方:一、治痈疽疮肿: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

二、治疔疮:干通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

三、治汤、火烫伤:鲜草捣烂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31.波斯婆婆纳(肾子草、灯笼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选方: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

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

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

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

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32.紫云英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豆苗。

药用价值:中药名为翘摇(紫云英子)主治:破血、止血生肌。

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

止热疟,活血平胃。

33.红蓼性味:辛;性平;小毒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

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34.飞蓬和龙葵是一对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用于温热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就是这种花。

35.泽漆(五灯草)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

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外用适量。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36.狗尾巴草主治:除热,去湿,消肿。

治痈肿,疮癣,赤眼。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

功能与主治:祛风明目,清热利尿。

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功效:养血平肝,利尿消肿。

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

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38.一串红(象牙红)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选方:治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滴虫病等症。

果实还可提芳香油。

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40.牵牛花药用价值较高。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食用功效: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

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42.凤眼兰(水葫芦)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

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0.5~1两。

补虚,解表。

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44.柴胡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10g。

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46.半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

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

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