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DNA分子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也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的完整结构由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组成,其中包括腺嘌呤(A)、胞嘧啶(T)、鸟嘧啶(C)和鸟嘌呤(G)。
DNA分子基本上呈一个螺旋状的双链结构,形成一个轴对称的双螺旋结构,并与RNA有很大不同。
DNA分子的特点之一是双螺旋结构,也就是双链。
这种双链由两条互补的链构成,互相交缠在一起。
每条链上都包含了相同的信息,通过碱基的氢键连接在一起。
DNA分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信息容量极大,可以存储大量的遗传信息。
每个细胞核内的DNA含有动植物个体的遗传信息,这一特点使得DNA成为传递遗传信息的理想分子。
另一个DNA分子的特点是其稳定性较高。
DNA分子中的磷酸链和碱基链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这使得DNA在传递过程中不易受到损害。
在细胞分裂、复制和修复过程中,DNA的稳定性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并且减少了突变的可能性。
此外,DNA具有较高的复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会通过复制过程得到精确地复制,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了相同的遗传信息。
这种高度的复制准确性是维持生物体稳定遗传特征的基础,也是DNA分子重要的特点之一。
总的来说,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使得它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通过稳定性、双链结构、信息容量和复制准确性等特点,确保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性,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NA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推动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一、DNA的基本概念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它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具有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这些碱基通过氢键按照A-T和C-G的配对原则相互结合,形成碱基对。
二、DNA的结构1. 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反平行的链组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互结合,形成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结构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于1953年首次提出。
2. 碱基对:DNA链上的碱基按照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规律排列。
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糖-磷酸骨架:DNA链的外部是由糖(脱氧核糖)和磷酸分子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称为糖-磷酸骨架。
三、DNA的复制1. 半保留复制:DNA在细胞分裂前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产生两份相同的拷贝。
每条新的DNA分子都包含一条原始的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2. 解旋酶: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负责将双螺旋结构分开,形成两条单链。
3. 聚合酶:DNA聚合酶在解旋后的单链上添加相应的碱基,合成新的DNA链。
4. 复制起始点:DNA复制从特定的起始点开始,称为复制起始点。
在这些位置,特定的蛋白质识别并解开DNA双螺旋。
四、DNA的转录1. 转录过程: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转换成RNA分子。
这个过程主要由RNA聚合酶完成。
2. 信使RNA(mRNA):转录过程中生成的RNA分子称为信使RNA,它携带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
3. 编码区与非编码区:DNA上的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而非编码区则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
五、DNA的翻译1. 遗传密码:遗传信息通过三个连续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在mRNA 上编码一个氨基酸。
2. 转运RNA(tRNA):tRNA分子负责将特定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并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序进行配对。
高一生物必修一dna所有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dna所有知识点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它是生命的基础之一。
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成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我们将学习DNA的所有知识点,包括DNA的组成结构、复制过程、基因表达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
DNA的组成结构是我们理解DNA的第一步。
每个DNA分子包含两条互补的链,这个结构被称为双螺旋结构。
DNA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核苷酸,它由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以特定的配对方式连接在一起,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具有特异性。
DNA的复制过程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进行的一个重要过程。
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DNA双链的解旋,这由一种叫做DNA解旋酶的酶催化完成。
解旋后,DNA聚合酶会识别模板链,从5'到3'方向合成新的互补链。
新合成的链被称为新链,原有的链被称为旧链。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复制过程,意味着每个新DNA分子包含一个旧链和一个新链。
DNA的复制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通过复制DNA来增加其遗传物质,以便分裂出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同时,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会导致突变的产生,这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DNA的基因表达是指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录成RNA,并最终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DNA的一部分被复制成RNA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R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链合成新的RNA链。
翻译是指RNA的信息被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这需要核糖体、tRNA和氨基酸的参与。
通过基因表达,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化为生物体的各种功能。
基因突变是DNA序列的改变。
它可以是点突变,即一个碱基被替换为另一个碱基,也可以是插入、删除或重复某些碱基。
基因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表型。
高中生物DNA与RNA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DNA与RNA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它们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对于深入掌握生物遗传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具有关键意义。
一、DNA 的结构与特点1、化学组成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每个脱氧核苷酸包含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
含氮碱基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四种。
2、双螺旋结构DNA 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反向平行。
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这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3、稳定性DNA 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得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这对于遗传信息的长期保存至关重要。
二、RNA 的结构与种类1、化学组成RNA 由核糖核苷酸组成,包含核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
含氮碱基有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
2、种类(1)信使 RNA(mRNA):它携带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内的 DNA 转录而来,然后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转运 RNA(tRNA):呈三叶草形状,一端携带特定的氨基酸,另一端的反密码子能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运输氨基酸的作用。
(3)核糖体 RNA(rRNA):它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三、DNA 的复制1、概念DNA 的复制是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2、过程(1)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 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 DNA:每条新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两个子代 DNA 分子。
(1)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2)边解旋边复制:提高了复制的效率。
高中生物23DNA、RNA结构和基因-知识讲解

DNA、RNA的结构和基因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学习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
4、说明基因的概念和遗传信息的含义。
5、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DNA分子结构1. 结构层次(1)基本元素组成:C、H、O、N、P等(2)基本组成物质: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磷酸(3)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4)化学结构(1级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5)空间结构(2~4级结构):①模式图②主要特点2. 结构特点 (1)稳定性: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决定因素:①DNA 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粗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双螺旋结构。
②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③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对应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④DNA 分子之间对应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
⑤每个特定的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2)特异性:每种生物的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
(3)多样性:DNA 分子碱基对的数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T 、G —C ,即由此可推知DNA 分子碱基比的共性与特性 ①共性A T 1T A ==;G C 1C G==;A C A G 1T G T C ++==++。
要点诠释:上述比值不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即不具有物种特异性。
②特异性 A T G C++的比值是不定的,这恰是DNA 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体现。
(2)碱基计算的一般规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双链DNA 中有关含N 的碱基数目、比例的计算;根据DNA 中碱基种类及配对方式,理解DNA 分子的特性。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

课标定位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分析科学家探索DNA结构的历程,理解DNA的 化学组成、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学习科学家探 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2.DNA的结构 通过观察DNA的结构模式图和制作DNA双螺旋 结构模型,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素养阐释
1.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理解DNA的生物 特点及功能。 2.通过学习科学家探索DNA结构的历程,认同科 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认识到科学家探 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交流合作、技术进步、 多学科交叉渗透等对于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 作用。 3.通过模型制作,领悟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 作用。
归纳提升 1.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2. 借助示意图辨析DNA分子的结构
图1
图2
(1)由图1可解读出以下信息。 (2)图2是图1的简化形式,a表示氢键。
3.有关DNA分子结构的2个注意事项 (1)并非所有的DNA分子都是双链结构,有的DNA分子为单 链结构。 (2)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细胞器中的DNA分子为双链环状结 构。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及DNA的结构
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 的哪些经验和成果?
提示:(1)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 DNA衍射图谱。
(2)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的信息:在DNA中,腺嘌呤 (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A.DNA是双螺旋结构 B.碱基严格互补配对 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答案:ABC 解析:由题图可知,DNA是双螺旋结构,且两条链之间的碱基 严格互补配对,即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从题图中不能看出两条 链的方向。
高中生物dna复制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dna复制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特点: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5、计算: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回归课本最重要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多想几个为什么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说课稿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分子的结构和特点》是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内容。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的揭示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细胞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
然后详细阐述了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遗传物质的概念以及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等知识,对DNA 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 DNA 分子的具体结构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模型、图片和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 DNA 分子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认同 DNA 结构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体会生命的神奇和美丽。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教学难点(1)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知识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1953年4月2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迷。
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三人也因此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么,DNA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右图)。
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
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 A%+ G%= T%+ 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 T/ 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3.结构特点
⑴稳定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改变。
⑵多样性:虽然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由于构成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碱基种类及排列顺序多样,可形成多种多样的DNA分子。
⑶特异性:对一个具体的DNA分子而言,其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使其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该DNA分子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