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见意外处理

合集下载

针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针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1.晕针: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劳累、空腹、大泻、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应。

晕针时,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拥有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症状。

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

严重者刺人中。

涌泉、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应急措施。

为了预防晕针反应,医生对初诊病人要接触其顾虑,防止其精神过分紧张。

选穴不易过多,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针刺。

对劳累、体弱、病后患者,应先休息片刻再行针刺。

针刺过程中,医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及面色,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

2.滞针:滞针常由病人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行针时捻动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滞针表现为针体在体内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出针。

医生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地皮肤和肌肉缓解,如因单向捻动幅度过大,可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

对初诊病人针前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刺手法要轻巧,捻动幅度不要太大,更不要单向捻转过紧。

3.弯针:弯针是由于病人在留针过程中,突然变动体位,也可由于操作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

因针身弯曲在病人体内,可风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捻动和出针均感到困难,病人感觉疼痛。

医生在处理弯针现象时,要顺着弯针方向,边捻转边将针取出,不可用力拔针。

若由于病人体位变动造成的弯针,令病人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

要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后再针刺;针刺时手法要轻,指力均匀;刺后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这样就可有效地预防弯针。

4.折针:折针最易发生在根部。

如果针具质量欠佳,针体被腐蚀生锈,或针刺手法过重,病人因强刺激而肌肉突然收缩等,均可引起断针。

折针时,如果针身残端露于皮肤之外,应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用镊子下压残针周围皮肤,使针体暴露,再用镊子夹出。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人为因素、患者身体状况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异常情况。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针灸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与有效地应对。

下面就是一份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供参考。

一、意外伤害1.1 突然晕倒或心跳骤停针灸师应立即停止操作,清除针头和其他工具,然后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如下步骤:1)呼叫急救人员,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术;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向后仰,松开领口,解开紧身衣服;3)给予氧气,保持患者呼吸顺畅。

1.2 针灸伤口出血1)停止操作,迅速清理伤口;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堵住伤口,保持压迫;3)抬高患者受伤的肢体,减缓出血速度;4)如果伤口较深或出血较多,应尽快就医治疗。

1.3 碰撞、摔倒等意外伤害1)初步确认患者受伤程度,如果症状较轻可使用冰袋敷冷,如果症状较严重应立即就医治疗;2)如患者出现失去知觉、呕吐、脑震荡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二、疼痛或过敏反应2.1 针头后遗症或疼痛1)在操作时应仔细确认病人的病历资料、身体状况、以及身体敏感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避免意外伤害;2)若患者出现异样感觉或疼痛,应及时询问患者症状并查看部位。

如有必要进行体温检测,以了解是否出现异常情况;3)如症状较轻,针灸师可以采取辅助方法进行处理,如按摩、热敷等;4)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咨询医师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2 针灸过敏反应1)在对新患者进行疗程设计时,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体质、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规避过敏反应风险;2)若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口干、胸闷、呼吸急促等处于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3)若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应为其提供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注射类固醇等治疗,或者将其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针灸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针灸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晕针、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针灸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实施,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结果负责。

2. 针灸科护士长:负责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本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3. 针灸科医师: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诊断、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4. 护士:负责协助医师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急救物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四、突发事件分类及处理措施1. 晕针(1)症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卧,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出血(1)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用消毒棉球按压出血点,防止出血。

2)对出血点周围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3)给予患者止血药物治疗。

3. 感染(1)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对感染部位进行消毒。

2)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感染症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4. 过敏反应(1)症状: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针灸科应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本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针灸科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

3. 针灸科应加强对新入职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悉本预案。

2019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三站)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2019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三站)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2019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三站)针灸异常情况处理01晕针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之处,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平卧,松开衣带,且注意保暖。

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者糖水后,即可恢复。

重者,在上述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涌泉、足三里,炙百会、关元等穴位,即可恢复。

仍不恢复者,可采取急救措施。

02滞针处理: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微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弹扣针柄,或在附近针刺。

若是行针不当,或单向捻转所致,可向相反方向捻转,并用刮柄法,使缠绕的肌肉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03弯针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进行提插捻转等动作。

如弯曲角度小,应慢慢将针起出。

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的角度,将针缓缓起出。

若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的体位,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

切忌强行拔针,以免断针。

04断针处理:首先嘱患者放松,保持原来体位不变,以免断针内陷。

若残端针身露出体外时,可用手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齐平时,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向下挤压。

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针深入肌肉深层,应在X线下将针起出。

05血肿处理:若微量出血而局部小范围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

若青紫面积大,疼痛剧烈,影响活动时,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处理。

或在局部轻轻按揉,使局部瘀血消散。

06皮肤灼伤或起泡处理:局部出现小水泡时,不需做处理,可覆盖无菌纱布以防擦破。

若水泡较大,应用无菌三棱针将水泡刺破,将水液引出,并涂抹烫伤膏,覆盖无菌纱布,每日换药一次,直至结痂。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1. 突发不适:如果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时突然感到不适,如头晕、呼吸困难或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针灸操作。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位置,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上,避免摔倒或受伤。

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提供医疗工作人员任何必要的信息。

2. 针头折断:在极少数情况下,针头可能会折断在皮肤中。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首先保持冷静。

切勿试图自行移除或刮除断针,以免引起进一步损伤。

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所使用的针具和发生的情况。

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取出断针。

3. 针灸部位出血:针灸过程中,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

如果出血较多,应立即停止针灸操作,将出血处轻轻按压以止血。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固定在出血处,并尽快就医。

4. 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对某些针灸器具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急促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针灸操作,并咨询医生。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疗工作人员有关过敏反应。

5. 穿刺伤害:在极少数情况下,针灸操作时可能会穿刺到内部结构,如血管、神经或脏器等。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针灸操作,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疗工作人员针灸的穿刺部位和可能受伤的结构。

在所有情况下,针灸从业人员必须始终保持冷静并决策明智。

应随时熟悉拨打急救电话和就医的应急程序,并及时向患者提供适当的援助和支持。

另外,从业人员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技能和知识,并经常参加培训以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而言之,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是每个从事针灸的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

通过制定和遵循这样的预案,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福祉,并及时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针灸意外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一旦发生,即将进行处置,其要点如下:一、诊断应迅速准确:针灸意外发生之后,即将拔出全部针灸针并迅速地作出准确判断,包括属于哪一类损伤,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以便进一步救治。

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一种是在施治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即刻出现,一种则于针灸后数小时至一、二日甚至更多时间不等。

对于前者,显然需要即将处理。

后者则应见微知著,或者留院观察,或者嘱家人随时注意变化,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三、针灸意外的处理,轻度气胸、局部血肿、晕针等,诊室内即可处理。

中、重度气胸,深部位的折针,重要内脏的损伤等,需请外科会诊处理,做好转科前的初步治疗。

四、配备部份救治药品和器械,如肾上腺素、强心剂、消炎软膏以及龙胆紫药水等。

一、加强责任心,提高医德修养,时刻保持镇静头脑,谨慎处理每一病人。

针刺时应“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 ( 《素问 ·针解》 )。

二、提高业务水平,针灸医师必须掌握解剖学,熟悉全身解剖情况,掌握哪些穴位易出问题,哪些穴位比较安全。

选择恰当的针刺深度和方向。

掌握病理学,了解在病变时脏器解剖的位置和特点。

三、注意严格消毒:针刺消毒,应包括术者的双手,针具及患者的穴区。

四、遵循操作常规:针前子细检查针具是否有锈蚀和带钩。

针刺时,精心体味手感,动作轻柔。

有重要脏器部位,更宜谨慎。

随时观察患者的神态表情。

如有晕针史者,尽可能令其卧位针灸。

让患者在针前尽量取舒适的体位,并嘱患者在针灸过程中不得随意变动体位。

(一)、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惫,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苦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

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者寒冷等。

(三)、处理:即将住手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针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针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与应急预案1.晕针: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劳累、空腹、大泻、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应。

晕针时,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拥有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症状。

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

严重者刺人中。

涌泉、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她应急措施。

为了预防晕针反应,医生对初诊病人要接触其顾虑,防止其精神过分紧张。

选穴不易过多,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针刺。

对劳累、体弱、病后患者,应先休息片刻再行针刺。

针刺过程中,医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及面色,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

2.滞针:滞针常由病人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行针时捻动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滞针表现为针体在体内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出针。

医生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地皮肤与肌肉缓解,如因单向捻动幅度过大,可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

对初诊病人针前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刺手法要轻巧,捻动幅度不要太大,更不要单向捻转过紧。

3.弯针:弯针就是由于病人在留针过程中,突然变动体位,也可由于操作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

因针身弯曲在病人体内,可风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捻动与出针均感到困难,病人感觉疼痛。

医生在处理弯针现象时,要顺着弯针方向,边捻转边将针取出,不可用力拔针。

若由于病人体位变动造成的弯针,令病人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

要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后再针刺;针刺时手法要轻,指力均匀;刺后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这样就可有效地预防弯针。

4.折针:折针最易发生在根部。

如果针具质量欠佳,针体被腐蚀生锈,或针刺手法过重,病人因强刺激而肌肉突然收缩等,均可引起断针。

折针时,如果针身残端露于皮肤之外,应告诉病人不要变动体位,用镊子下压残针周围皮肤,使针体暴露,再用镊子夹出。

2023年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30页)

2023年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30页)
立即停止针灸操作 , 保持冷静 。评估患者状况 , 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反应或不适 。如有异常 状况 , 紧急拔除针具 。提供紧急救治 , 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 、止血 、维持呼吸通畅等措 施 。寻求专业帮助 , 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或急救中心 。记录详细情况 , 包括时间 、处理步骤 、 患者症状等 。遵循后续处理措施 , 配合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提供必要的 后续护理和指导 , 包括饮食 、休息等建议。
预防针灸意外
客户评估: 在为客户施行针灸疗法之前 , 应进行详细的健康状况评估 。 了解客户的病史 、 过敏史 、 药物使用情况等 , 以避免针灸疗法对其产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
应对针灸意外情况的基本原则Basic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cidents
预防为主1. 了解患者病史和身体状况针灸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 、过敏史和身体状况 ,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谨慎 。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2. 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设备针灸过程中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使用无菌针头和其他器械 ,避免交叉感染 。 同时 ,针灸器械和治疗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 ,确保无菌环境 。3. 控制针灸力度和深度在进行针灸治疗时 ,要遵循安全规范 ,控制针灸力度和深度 , 以避免意外伤害 。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 、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要更加慎重 ,注意力度和深度的合理性 。4. 观察患者反应和症状在针灸过程中 ,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如有出现晕厥 、呼吸困难 、心悸等异常反应 ,应 立即停止针灸 ,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并及时就医 。5. 建立应急联系机制针灸诊所或针灸师应建立规范的应急联系机制 ,保障患者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 同 时 ,诊所应备有相关急救设备和药品 ,提供必要的急救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常见意外处理
一、滞针
准确处理滞针,可避免或减少折针事故。

在滞针时,如因体位改变所致,可令其回复原来体位,再试行拔出。

如因肌肉紧张引起,宜停留片刻,或在周围穴位按压,使其松弛后出针。

如针体有多处弯曲的情况,试行压迫针身,使针尖从另一处皮肤穿出,剪去针尾,用镊子将其拔出。

二、断针
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体位不动,再行处理。

1.浅部断针。

采取穴位周围按压,使断端露出,用镊子夹去。

2.深部断针。

原则上应手术取出。

手术时针灸医师须协助外科医师确定折针部位,经X 线摄片(拍正、侧位片),并进行具体计算后,用手术刀寻获。

如折针时间不长,位于四肢,亦可直接在X线下,手术取出。

三、晕针
定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灸的顾虑,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一旦发现晕针,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取出,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无效,可采取其它急救措施。

四血肿
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

若局部疼痛较剧,肿胀明显者,先作冷敷或加压止血,血止后再作热敷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

五、气胸:
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翻转体位。

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行吸收。

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片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

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六、晕灸
1.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

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

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

七、灸疗过敏
一般停止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

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

如兼发烧,奇痒,口干,烦燥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

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康复理疗须知
一、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与疗效,请在治疗时听从治疗师的安排与指导,依次接受治疗,治疗时请保持安静。

二、治疗前请出示治疗单或治疗卡,以便治疗师核对和记录。

三、请爱护治疗室的仪器和设备,未经治疗师同意请勿自行操作、使用,以免发生意外,手表、手机等物品请远离高频治疗仪(如短波、超短波等)并妥善保管。

四、患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在理疗前主动告知治疗师,以便确定能否进行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装有心脏起搏器、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如骨折后金属内固定、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节育环、佩带金属饰品等)、患高热、恶性肿瘤、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出血、妊娠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运动治疗前应告知治疗师:心脏病、高血压等。

五、物理因子治疗(统称理疗)过程中请勿擅自改变体位,治疗中需保持清醒,请勿入睡。

其它训练过程中不可做规定以外的活动训练或擅自改变个人训练计划。

如有特殊需要应与治疗师联系。

六、患者在作下列之一的检查或治疗的同时需做康复治疗者应告知治疗师进行咨询或暂停治疗,如:心电监护、血压监护、胶囊胃镜、妇女在经期量多或明显不适。

七、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请及时告知治疗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如头晕、心慌、胸闷、心悸、灼痛、过冷、过热、疼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