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教案.doc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难点: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数据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题目一:根据课本内容,画出中国人口分布图,并标注出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
答案:略。
题目二:查找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略。
题目三:分析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八、课后作业
1. 根据课本内容,画出中国人口分布图,并标注出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
2. 查找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3. 分析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结合课本中的案例,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略。
题目四:结合课本中的案例,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略。
题目五:结合自己的家乡,分析家乡的人口问题,如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略。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中国的人口》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了人口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其次,我们通过分析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增长趋势,深入理解了中国人口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现实意义。然后,我们探讨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此外,我们还结合课本中的案例,讨论了中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中国的人口》精品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资料,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资料和图示,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3.通过阅读教材及开展活动,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4.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资料和图示,开展活动,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提升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我国人口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播放印度的“春运”视频,印度的火车与中国的春运列车,十分拥挤,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属于数量特征,那么中国人口增长具有什么特的呢?利用表格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人口的增长特点。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左面漫画反映的是交通拥挤,右面漫画反映的是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教师点拨:现在我国的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但造成了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还对环境资源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设计意图:出示题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资料,从中找出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有阅读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采用漫画的形式展示我国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计划用时 5 分钟)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 12 页活动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现有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比较实用,既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还能够解决教材中的问题,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环节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计划用时 15 分钟)教师转承:我国人口众多,那么是不是全国各地人口都多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1.3+中国的人口+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中国的人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对应的人口政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探究人口的变化,培养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3.了解我国的国情,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施的人口国策。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程设计新课导入播放十一黄金周,旅游景点拥挤的视频。
提问视频反映出我国人口具有什么特点。
新课教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前五位国家的人口密度表”,“2010年世界人口比例”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我国人口的特征。
学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为14.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8.57%。
教师活动:读图1-9,完成活动一,感悟我国人口之多。
学生:广东省人口最多,澳门最少;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被称为人口大国。
中国有11个省在5000万以上,5个省超过了8000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教师:请同学们动动手,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活动二。
提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较快。
学生:展示“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小组讨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教师:引导学生在图1-10“中国人口分布图”中找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省的腾冲县,两地之间连线,小组合作找出我国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和1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提示: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区多在黑河——腾冲线以东,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东部等省,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的省区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
直观生动的反映出我国人数量多的问题。
通过对图表的观察与分析,归纳中国人口的总量特征,加强对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训练。
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及未来趋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掌握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人口问题的理解程度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图表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人口问题的现象,但对人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现象中看到本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人口问题的现象和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中国人口的总量和增长速度,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生育观念、政策影响等,引导学生从现象中看到本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资源环境压力、就业问题等,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八上1.3中国的人口教案-word文档资料

中国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根据中国的人口特点,分析中国人口政策制定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
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中难点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年我打起腰鼓诉说心愿,淳朴的人们翘首企盼,心灵在播种着富强的梦幻,翻身的土地争奇斗艳…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索明天,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沉重的翅膀诉说艰难…”我们中华民族要腾飞,还存在什么沉重的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讲授新课](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板书)13.7亿(2019年),世界最多(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美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
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2019年)注:面积比=中国面积÷他国面积人口比=中国人口÷他国人口(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中国人口众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课本第11页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回答:(1)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又是哪一个?(澳门特别行政区)(2)中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回答:略)看一看,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哪里?(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只有24个(被称为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0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山东省(959万)、河南省(9402万)、四川省(8042万)、江苏省(7866万)、河北省(7185万)湖南省(6568万)、安徽省(5950万)、湖北省(5724万)、浙江省(5443万);世界上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国家有16个,而中国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省区就有4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山东省(9579万)、河南省(9402万)、四川省(8042万)。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家庭人口调查表为主线。
第一步,学生自学我们的人口总数及占比;第二步,学生通过描图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第三步,读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并分析原因。
结合相关材料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3.运用人口分布图说明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西北、东南的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中国的人口政策。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难点: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中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模块
三、学习任务二
四、学习任务三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第一,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及在世界的占比,通过读各省人口柱状图,说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第二,通过描图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会分析原因,了解不同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第三,通过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界线及其东南部和西北部在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
七、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是一节关于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和问题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人口问题的深入理解仍需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口问题有所接触,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分析方法尚需建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和资源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对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地区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地图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各省区人口增长情况表等。
2.资料:关于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影响的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地区,探讨其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多西少
C、大杂居,小聚居D、人口数量大,素质高
5、下列作为我国重要人口分界线的是()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
C、黑河-----昆明D、黑河-----南宁
6.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原因是(至少3条)。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3)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其基本内容是,。
(4)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相协调。
【合作探究】:P13活动4计算人口密度,分析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总结】:
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________的国家
人口突出特点:基数_______,增长_________
中国人口人口分布特点:以_________为界,______多,______少
基本国策:____________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重点
中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一、数量世界第_____:
1、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___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_____的国家。
2、山东人口大约有______________人。
二、增长速度较____:
1、课本11页,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呈_____线上升的趋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东人口为__________万人,面积为15.71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城镇人口增长_____。但是,从全国看,(课本13页图1-10)2005年农村人口占_____%,_____(农村、城镇)人口比重大。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20世纪____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人口的______率和_______率明显下降。由于我国人口______大,青少年的比重____,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数量,_____人口素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______水平的提高和______条件的改善,人口______率大大下降,人口_______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3、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______________人。
三、分布疏密_____________:
1、读课本12页图1-9,思考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黑龙江省的______市和云南省的_____县画一直线为界,_______部人口多,_______部地区人口少。【达标检测】:ຫໍສະໝຸດ 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A、山东省B、广东省C、四川省D、河南省
2、下列属于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的是()
A.实行计划生育B.积极发展人口C.设法减少人口D.逐渐增加人口
3、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 )
A.12.85 B.12.95 C.12.75 D、13.00
课题
中国的人口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
主备教师
李义辉李培贤
2011、9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状况,原因和分布。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3、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