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兴趣化的探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兴趣化的探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通过这一年的小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今天,我校化学组申报的乌鲁木齐市市级的《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兴趣化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申请结题了。
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中对我们的课题进行鉴定,由于笔者知识、能力有限,文中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导师不惜斧正。
下面我就《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兴趣化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的研究自申报、立项以来,我们所做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1.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能否激发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的提出也由来已久,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做得最多的就是为了夯实化学“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大量的作业都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
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
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改变当前这种状况,提高课后作业的兴趣和质量势在必行!通过设计富有兴趣的课后作业,使课后作业同样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同样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使学生在一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激情。
通过课后作业兴趣化的设计,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应该抓好课后作业的辅助教学,它是课堂教学补充和延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课后作业的兴趣化的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让课内和课外双剑合璧,是化学课堂展现生命的活力。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完整版

官能团转化及合成路线设计
官能团转化方法
学习常见的官能团转化方法,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还原反应 等,掌握其反应条件和机理。
合成路线设计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选择适当的 反应条件和试剂。
实验操作技巧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如加热、冷却、搅拌、萃取 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展示
自主选题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索,培养 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创新实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如新型 催化剂的制备、环保型化学品的合成等。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 验经验和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如电位滴定法、电导分析法等 。
仪器分析简介及应用
光学分析法
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性质进行分析,如分光光度 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等。
色谱分析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和测定,如气 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质谱分析法
将物质离子化后,利用质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如有机质谱法、无 机质谱法等。
结合实例,学习绿色合成实验的设计方法和 技量分析原理及方法
滴定分析法
通过滴定操作,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 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
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如 烘干法、灰化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本课程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化学实践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我参加了化学实践课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的奥秘和乐趣。
以下是我对本次化学实践课的总结报告。
二、实验内容与过程本次化学实践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掌握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4. 实验数据处理:学习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收获与体会1. 提高了实验技能: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入理解化学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原理,使我对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我的化学素养。
3. 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5. 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我认识到严谨求实的重要性,对待实验数据和结论要认真负责。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同学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误差较大;部分同学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
2. 改进措施:加强对实验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在实验前,要求同学们预习实验原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五、总结本次化学实践课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化学素养,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一、前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实验趣味活动总结(实用7篇)

化学实验趣味活动总结第1篇本学期美术兴趣小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书法、绘画的尖子生,平时让他们进行课后的练习工作,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通过这学期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
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
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同学们不但学到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校内外各项书画比赛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
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化学实验趣味活动总结第2篇一、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要建设《分析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

0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 能力。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部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 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 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
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培养;
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课堂
荧光棒实验
将荧光棒中的荧光物质提取出来,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光情况, 探究荧光现象的化学原理。
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实验过程中的有趣发现
分享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和意外发现,激发同学们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
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理解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和概念,巩固和 拓展化学知识。
冷却操作
将热物体放在冷却架上自然冷却, 或使用冷却剂进行快速冷却。
搅拌操作
使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注意搅拌速度和方向,避免溅出或 产生气泡。
04 趣味化学实验案 例展示
彩虹牛奶实验
实验原理
利用牛奶中的脂肪和色素不相溶的原理,通过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 色素和一滴洗碗液,使色素在牛奶表面扩散成彩虹色的现象。
教学要求
学生需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 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 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02 实验室安全与规 范
实验室安全制度
01
02
03
实验室准入制度
学生需经过安全培训并获 得准入资格,方可进入实 验室。
和探究实验现象和原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了 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化学趣味实验是一种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实验活动。
通过参与化学趣味实验,学生可以在游戏和娱乐中学到化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化学趣味实验的概念、其在学习中的价值以及一些有趣的实验内容。
正文内容1.化学趣味实验的概念1.1什么是化学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是一种以趣味性为主要特点的实验活动。
它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化学趣味实验的目的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愉快和有趣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化学趣味实验在学习中的价值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通过游戏和娱乐的形式,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化学趣味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趣味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法,以及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化学趣味实验通过直观和有趣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化学趣味实验的实验内容3.1气体的制备与观察通过制备和观察不同气体的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3.2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学生可以学习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3.3酸碱中和反应通过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可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3.4物质的溶解与结晶通过溶解和结晶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结晶性,以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5电化学实验通过进行电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和探索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4.化学趣味实验的小点阐述下面将从实验步骤和学习点出发,详细介绍每个实验内容的小点阐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理解化学知识。
“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总结书9篇

“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总结书9篇第1篇示例: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总结书近年来,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对这些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引入了趣味化学实验。
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奥妙。
在“变色龙实验”中,学生通过添加不同物质到试管中,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从而了解酸碱性指示剂的原理。
在“发泡大赛”中,学生通过混合不同化学物质,观察放出气体的量和速度,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这些趣味化学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我们在课堂中加入了趣味化学知识竞赛。
通过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在竞赛中,学生们分组做题,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合作解答问题,比拼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这样的竞赛形式,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
这种趣味化学知识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提高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在课堂中播放了趣味化学相关视频。
通过观看趣味化学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视频中生动有趣的演示和实验,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在视频中领略到化学的魅力。
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们不仅开阔了化学知识的视野,还增加了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还组织了趣味化学实践活动。
在学校举办了“化学家体验营”,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们通过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还增强了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总结书7篇

“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总结书7篇篇1引言“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活动回顾1. 实验内容:本次活动共安排了15个趣味化学实验,涵盖了气体、液体、固体等基本化学元素。
实验内容包括:溶解度实验、颜色变化实验、燃烧与灭火实验等,旨在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的奇妙。
2. 活动组织: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小组,负责实验准备、现场组织、安全保障等工作。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化学老师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参与情况:本次活动共有300名学生参与,家长和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对化学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增进了师生、亲子之间的感情。
4. 反馈评价:大部分参与活动的师生和家长对本次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实验的准备不够充分,现场组织稍显混乱等。
我们将这些反馈纳入今后的改进措施中。
经验总结与展望1. 实验准备: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提前对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同时,应提前做好实验预案,以防万一。
2. 活动组织:加强现场组织能力,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可考虑设立志愿者团队,协助现场组织工作,提高活动的整体效果。
3. 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此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可考虑与学校、社区等合作,共同举办类似活动。
4. 持续改进:我们将定期对活动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
结语“趣味化学进课堂”活动圆满结束,但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内容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通过综合实践课和美育的渗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智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本课题2007年7月正式开始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经过课题组5名成员的共同钻研和探讨,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
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
1、现实化学教育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安排得过多的问题,另外,化学应用于实践所产生的不和谐和不美的结果,妨碍了人们对化学之美的真正认识。
通过学生动手的化学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结构美、化学现象美、操作美。
2、重新认识“生活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脱胎于杜威的教育哲学。
他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它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改变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书本与实践相脱离这些基本问题,促进教育和生活、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校本课程的开发至少经历三个阶段: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三个阶段,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概念,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开放性、个性、协调性、综合性、可评价性等特性,为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前两个阶段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共性,第三个阶段具有地方特色,难以达到内容相同。
(二)研究的意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通过综合实践课和美育的渗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智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苏教版)的相关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为基础,教师用心思考、精心设计,共同努力把书中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一套高一化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在实践校本课程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
如下是具体的几个方面:(一)、化学实验合作化“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倡导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之一。
但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互助合作学习。
1.科学分组。
参加本课程的53位同学。
通过学习态度、习惯、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在此基础上组建合作小组。
每组设组长一人,在实验时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实验过程。
2.合理分工。
为使实验时不出现“混乱”局面,必须进行合理分工。
例如,如何用球棍模型表达常见共价化合物?首先,准备了新鲜的两斤豌豆、两斤玉米、半斤花生,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还有一些细铁丝和剪刀。
其次,让学生分工合作搭建如下球棍模型:HCl、Cl2、H2O、NH3、白磷、CH4、C2H6、C2H4、C2H2、环己烷、正丁烷、异丁烷、乙醇、二甲醚、氯化钠、干冰晶胞和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因为是源于生活的材料,学生兴致很高,效率很高。
由于搭建的结构有易有难,组内分工合作,每位同学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能动脑、动手、动口,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些常见物质的空间结构。
部分同学搭建了HCl、Cl2、H2O、NH3、白磷、CH4、C2H6、C2H4、C2H2,部分同学搭建了环己烷、正丁烷、异丁烷、乙醇、二甲醚,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尝试搭建氯化钠、干冰晶胞和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这种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化学实验趣味化科学探究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倡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校本课程中进行了《制作水果电池》的实验探究。
在参加探究的53位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为学生准备了铁丝、镁条、锌片、铜丝和石墨棒(直径1cm,长6cm),番茄、草莓、西瓜、梨子、苹果等水果,万用表、砂纸、导线(带鳄鱼夹)、音乐贺卡(带发光二极管)、水果刀、纱布、小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另外学生可自带水果和电极。
要求学生通过列表方式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和现象。
重点提出如下猜想:①你认为那些水果能制作水果电池?②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作电极?③另外还需要哪些材料?④你能运用实验原理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运用实验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吗?⑤通过猜想与实践你能得出水果电池的电流强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吗?⑥实验过程中你有何发现?⑦通过实验探究你有什么体会?⑧水果何以能发电,水果发电与原电池原理相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刻地体会到水果不仅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能神奇地发电,深刻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
通过实验,发现每种水果都能发电。
有的小组还做了水果串联、并联、挤出果汁、给水果加热等的发电实验。
整个探究过程学生都非常积极投入,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富有创造力和奇思妙想,极大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果电池的电流强度与水果的种类、成熟程度、电极材料、电极深度、电极间的距离、酸碱度、温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本实验的成果虽然目前不能解决用电量需求,但说不定有一天“奇迹”会出现,通过水果能成功地找到新能源,既使腐烂的水果得到合理的利用,也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等探究环节,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生活化生活是学习的源泉。
教学如果远离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
在校本课程中实施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化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地挖掘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素材去创设情境,由学生去实践、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情境中得到激活和升华,从而达到提高能力之目的。
时下修正液在中小学生中相当流行,基于此,我就让同学们收集各种品牌的修正液,要求对其中的主要成分卤代烃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们以组为单位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案:然后,再要求各组派一名代表对以上四个方案进行评价,并回答以下问题:①你如何检验修正液中是否含有卤代烃?②浮在溶液上面的白色物质是什么?③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④你检验的修正液中有卤代烃吗?⑤哪些品牌是不合格的假冒产品?⑥卤代烃具有哪些性质?⑦它对人有什么危害?这个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让学生以身边的素材进行实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三、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7年5月到2007年8月(1)筹备、组织、理论学习。
(2)收集有关化学实验资料及制定研究方案。
(3)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4)课题组成员工作分工。
2、实施阶段:2007年8月到 2008年6月 方案一: C H 3CH 2Br AgNO 3溶液方案二: CH 3CH 2Br △ NaOH 溶液 AgNO 3溶液方案三: CH 3CH 2Br △ NaOH 溶液 AgNO 3溶液取上层溶液 稀HNO 3 方案四: CH 3CH 2Br △NaOH 溶液 AgNO 3溶液 取上层溶液 稀HCl(1)研究高一高二新教材,负责人作开题报告。
(2)收集整理研究素材,开发并编写校本教材。
(3)落实课题方案,并在参加校本课程的同学中实施。
(4)举办师生成果展示会。
3、总结阶段:2008年6月到2008年9月(1)做好资料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工作。
(2)完成实验报告。
(3)进行课题报告鉴定。
(4)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推广。
四、研究成果经过了本组成员一年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在理论、实践和科研等层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立,符合这一精神,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延伸、应用。
在校本课程《化学实验》的开发和实施中,加强实验的趣味化、生活化,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在经历探究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只要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趣味化、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
(二)实践成果:1.趣味化学课程的实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徐帆同学为组长的9人小组开展了“碳酸饮料对中学生牙齿的危害”的课题研究。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论证、校内调查、实验研究等过程充分论证了本课题,在校学生课题结题报告评比中获最优奖,江山市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评比三等奖。
以徐帆同学为组长的9人小组开展了“白色污染为何难以治理”的课题研究。
2.趣味化学课程的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成员尝试在课堂上尽量补充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实验,趣味化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物质的分散系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我事先做好大量的准备:淀粉溶液、Fe(OH)3胶体、CuSO4溶液、NaCl溶液、泥沙悬浊液,小型激光束、鸡蛋壳(上有开口,下已去壳)等。
上课前,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
上课时,先通过与胶体知识相关的四幅图片及相应问题引入新课,分别为早晨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利用静电除尘的水泥厂、上海的崇明三角洲、血液透析,这些问题是在学生已经熟悉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生活、生产中的事实和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