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 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两课时)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术、江苏苏州刺绣。

播放视频——变脸➢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目标导学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

活动:我来介绍……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

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竟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

填一填表格,再和同学们分享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间艺术?当地民间艺术的名称你对它的了解请三位同学为我们介绍“第85页”这三张图片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超。

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

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分组介绍,认识了解交流分享观看图片交流分享通过变脸艺术,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关注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意识通过分组介绍,感觉不同的民间艺术,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提升交流分享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介绍,感觉不同的民间艺术,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

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交流想法2.记录员记录整理3.随机抽取代表发言问题:➢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呢?小结: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先自主阅读“第86页”阅读角的内容,再和前后桌讨论:➢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提示: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2、展示图片:激动人心的杂技表演
3、介绍:精彩的民间艺术——中国杂技
4、七嘴八舌: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民间艺术吧!
5、总结:民间艺术的种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过渡语: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7、考考你:
(1)你对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都了解多少呢?一起来连一连吧!
了解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根据当地实际讲解,让学生切实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感受当地民间艺术的魅力,以便做好传承和保护的工作。
感受民间艺术的作用。
感受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智慧。
课堂小结
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3)说说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湛江傩舞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
17、阅读与思考:请阅读课本第86页《天津“泥人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
(2)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人的故事?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通过精彩的杂技表演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
10、导游小手册:你的家乡也有一些十分精彩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吗?你对这些民间艺术有怎样的了解呢?快把你知道的制作成《导游小手册》,带来大家一起到家乡来长长见识吧!
11、我家乡的民间艺术:广东湛江东海岛人龙舞、山西寿阳县得胜鼓、浙江杭州余杭滚灯、云南石林彝族《阿诗玛》
12、总结: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还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的活动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民间艺术制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

2.演示法:教师展示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制作民间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工具,如剪刀、彩纸、泥巴等。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包括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猜测这是哪种民间艺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如剪纸、泥塑、木雕等,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道法四下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各地有哪些著名的民间艺术。

2.关注民间艺术,并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3.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民间艺术,并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查找各种民间艺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民间艺术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

(板书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一: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1. 我国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你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生1:我知道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

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将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

生2:我知道皮影戏,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生3: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能够欣赏并描述点评民间艺术表演。

3.能够自己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民间艺术的概念。

2.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3.欣赏、点评民间艺术表演。

4.制作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和掌握“民间艺术”的概念。

2.能够辨别出民间艺术表演中的特点。

3.能够欣赏并点评民间艺术表演。

四、教学难点1.能够自己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2.能够理解和描述民间艺术表演中的哪些特点为什么受到观众喜爱。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民间艺术表演视频、民间艺术材料。

2.学生准备:文具、民间艺术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放一段不长于5分钟的民间艺术表演视频,例如杂技、民乐、蒙古舞等。

2.教师问学生们对这些表演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观众会喜欢看这些表演。

2. 介绍“民间艺术”1.通过 PPT 利用图片、文字、语言等方式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

2.介绍“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3. 欣赏民间艺术表演1.教师放一些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表演视频,例如杂技、民乐、蒙古舞等。

2.学生在欣赏表演时,对表演进行感性评价。

3.选出几个优秀的表演进行点评。

4. 制作民间艺术作品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制作内容和工具。

2.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己设计该制作品的具体形式。

3.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和工具制作一件民间艺术作品。

5. 总结环节1.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以及为什么受到观众喜爱。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制作的方式学习了民间艺术相关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进行创作,这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同时,在点评环节中,让学生了解到优秀民间艺术表演的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并对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欣赏,如剪纸、泥塑、京剧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使学生能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知基础,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所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民间艺术的热情。

3.通过欣赏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2.难点: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民间艺术作品的特点和美感。

3.实践法: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图片或实物。

3.创作材料和工具,如剪刀、彩纸、泥巴等。

4.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艺术作品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如剪纸、泥塑、京剧等。

通过展示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并初步掌握一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民间艺术知识,如剪纸、绘画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民间艺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培养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发挥创新能力,提高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展示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民间艺术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以便展示和引导学生欣赏。

2.准备创作材料,如彩纸、泥巴、针线等,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3.制作课件,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陕西剪纸、江苏泥塑、四川刺绣等,并通过课件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中包含了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此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艺术。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图片、视频和实物。

2.准备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制作工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呈现(10分钟)介绍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教学难点: 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纳溪山歌《撵野猫》,请学生欣赏。

2.师:这是我们四川纳溪的民间音乐。

3.学生欣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宁河船工号子》,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

4.师揭示课题: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
(一)民间艺术的组成
1.猜一猜:民间艺术是指哪些艺术?
2.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说一说:在我们当地,有哪些民间艺术?
4.师小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二)民间艺术的来源
1.走进民间艺术(图片欣赏):
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广东舞狮、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华县
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江苏苏州刺绣、四川变脸……
2. 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3.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民间艺术产自于哪里?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将课前搜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一)当地的民间艺术
1.听一听
(1)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

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2)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竟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3)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气,它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

2.说一说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

与同桌说一说,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间艺术?
4.师小结
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表达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感知民间艺术。

(1)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所以,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趣。

(2)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

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3)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

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
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说一说:
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3.议一议:
你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每个小组推荐1名同学到全班交流汇报。

4.师总结:
我们许多的民间艺术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走进民间艺人
1.读一读:86页“阅读角“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

张明山在泥人的创作上注重写实,强调神韵,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张明山( 1826- 1906),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寒的民间艺人之家,祖籍浙江。

张明山的父亲以制作泥玩具为生,小明山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喜欢玩弄泥巴,八岁便能协助父亲制作小猫、小狗一类的泥玩具。

张明山在泥巴造型上有很好的感悟与天分,十三岁开始独立从事彩塑创作,十八岁便声名远播。

张明山热爱传统艺术,他吸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自己的泥塑创作中。

张明山还善于观察社会,把市井的民情风俗、百姓的爱好、日常情态等生活细节都一一记刻在心中,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

2.议一议:
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
3.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人的故事?
4.师总结
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这些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三、拓展延伸
通过对家人的了解、到网络上去查询或者查阅图书,了解民间艺人的故事,并在下一节课开展民间艺人故事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