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词语解析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中的普鲁士简介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最后一课》中的普鲁士简介
普鲁士最早为古代普鲁士人的居住地,它并不隶属于德意志。
十三世纪时,条顿骑士团征服了这块地盘,以后成为公国,归波兰管辖。
1618年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个亲王承袭了该地区的统治。
同时,这位亲王还统治着德意志的勃兰登堡邦。
这样,在霍亨索伦王朝的强权统治下,勃兰登堡与普鲁士才被互相贯通起来了。
腓特烈三世(1688—1713年)于1701年用『普鲁士王国』这个名称概括了他所掠夺的全部土地,建立了一个军事封建农奴制国家,他自己也改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1701—1713年)。
此后,普鲁士的军阀统治疯狂向前发展。
十八世纪初期普鲁士的领土猛增到三十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八百六十万。
在当时德意志诸邦中(具体有二十一个邦,三个自由市),它与奥地利分庭抗礼,同为德意志联邦里的两个最大帝国。
俾斯麦(1815—1898年)就任普鲁士首相之后,竭力使德意志“普鲁士化”。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发动三次战争,于1864年战胜丹麦,1866年战胜奥地利,1870年又战胜法国。
于是,一个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就建立起来了。
课文中所涉及的1870年七月的普法战争,普鲁士最先处于防御地位。
而经过色当一役,法军大败,连法皇拿破仑三世也成了普军的阶下囚。
九月四日,法国爆发了革命,从此双方交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
普军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逼迫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缔结了《法兰克福条约》,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
在这以后,普鲁士军队又给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提供武力,一同卷土重来,扼杀了巴黎公社。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 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 急忙赶到学校。
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
-
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 同往日?请填写下表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
平 时 最后一课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 气氛 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 听到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 学生 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4、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 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 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 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 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 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 爱国热情。
5、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 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 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 听讲全都懂?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 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 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 别细心,所以全懂。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都德
阿尔封斯· 都德
(1840-1897),是法国19世 纪下半期的小说家。28岁的时 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 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 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 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 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 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 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 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 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 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 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 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词语表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词语表整理
6.《黄河颂》
巅:山顶。
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的东西,多指山岭、海岛等。
哺育bǔ: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qū:曲折,回环,多弯道。
烽火fēng: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做事的魄力。
7.《最后一课》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悔不该这样。
祈祷qídǎo: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chà: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宛转: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现常用作“婉转”。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chéng:严厉的处罚。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qū:环绕,弯曲。
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
亦,也。
如是,如此。
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最后一课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理清小求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理解小说中小费郎士的心理描绘及其作用。
剖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剖析小说中环境描绘的作用。
领会本文所表现的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对汉语的热爱。
二.教课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剖析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以及韩麦尔先生的衣饰、语言、神态、动作,表现出激烈的爱国感情。
三.教课难点韩麦尔先生对于法语的看法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四.教课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导入新课,认识文章粗心理清小求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初步感知全文。
二.教课过程1.导语2.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3.简介小说的基础知识。
4.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语注音(请同学到黑板注音)5.听课文录音,思虑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而后请同学口头复述)6.本文用了第几人称来表达,这样的利处是什么(请同学回答)7.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理清小求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组议论而后请同学讲话)上学路上——上课以前——上课过程——宣告散学三.课后思虑找出每一个阶段中描绘小费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有感情朗诵课文。
理解小说中小费郎士的心理描绘及其作用,剖析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剖析小说中环境描绘的作用。
二.教课过程回首上节所学重点。
请同学朗诵第一阶段,并找出描绘小费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
3.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原由有哪些?从这里能够看出“我”是如何的孩子?(请同学讲话)“这些情景”指什么?感觉“比分词用法风趣多了”说了然什么?.领会“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同学朗诵第二阶段,并剖析今日的情况和平常有什么差别?(小组议论)请同学朗诵第三阶段,在最后一课上,小费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常有哪些不一样?(小组议论,而后请同学回答)为何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专心听?并且都能听理解?请同学朗诵第四阶段,并剖析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请同学回答).“我感觉他素来没有这么高大”拥有什么表现力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篇章结构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篇章结构课文紧扣“一课”,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写。
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朗士的身份、个性和内心活动。
紧接着进行环境描写,渲染了课堂内外的气氛,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介绍。
在写上最后一课的情形时,从教师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开始,叙述转入正题。
先写小弗朗士的心情,再写老师的言论和讲课的情形。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阿尔萨斯人民不愿做亡国奴,不愿学德语的爱国主义思想。
写下课情形,先写钟声和号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接着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痛苦,并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充分表达了包括小弗朗士等同学在内的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共同心声。
从全文结构来看,共2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朗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第24~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
下面作些细致的分析。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文章开头,就写了小弗朗士的幼稚和不爱学习。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很怕”表现了小弗朗士的幼稚,同时从侧面写了韩麦尔先生平时的严厉。
“去得很晚”和“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说明其不爱学习。
正因为如此,“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进一步写了小弗朗士不爱学习且有畏学、逃学的思想动机和行为。
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所见的景物和感受是这样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
”这既有自然景象描写,又有社会景象描写。
写自然景象,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对社会景象的描写,说明这里已被异国军队占领,向读者揭示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比分词有趣多了”则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小弗朗士的不懂事,领土的割让,敌军的占领,对他来说,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9课词语解释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9课词语解释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9课词语解释知识点做好七年级语文第7-9课词语解释重点知识的归纳,会让你赢得七年级语文考试的胜利。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9课词语解释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词语解释知识点:第7课《最后一课》都德郝(hǎo)叟(sǒu):法文人名的音译。
哽(gěng):声气阻塞。
懊(ào)悔(huǐ):因过错而自恨。
祈(qí)祷(dǎo):向神祷告求福。
小说《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作。
作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
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朗士作为主人公,并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词语解释知识点: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逼(bī)狭(xiá):狭窄。
崎(qí)岖(qū):山路不平。
阻(zǔ)抑(yì):阻止抑制。
回(huí)环(huán)曲(qū)折(zhé):曲折环绕。
亦(yì)复(fù)如(rú)是(shì):也是这样。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是李大钊。
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词语解释知识点:第9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炽(chì)痛(tòng):热烈而深切。
嗥(háo)鸣(míng):(野兽)大声嚎叫。
高声呼叫。
斑(bān)斓(lán):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谰(lán)语(yǔ):没有根据的话。
怪(guài)诞(dàn):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gèn)古(gǔ):远古。
默(mò)契(qì):心声情意暗相符合。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知识点分析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06e89c58f5f61fb6366642.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4. 分段及段意
1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
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2相关背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
3主要内容
课文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4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部分(1~6),写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最后一课》说课稿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今天的这节课我准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一课》是初一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2.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3.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本课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都德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宛转:这里指鸟鸣声抑扬、动听。
]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思量: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喧闹:喧哗热闹。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
]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理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惩罚:严厉地处罚。
],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40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
轮到我背书了。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责备:批评指摘。
]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这就是了。
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
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
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只要想想:40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
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
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
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听见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突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哽住:声气阻塞]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