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知识参考)

合集下载

颅骨骨折的规范治疗

颅骨骨折的规范治疗
37
凹陷骨折的修复
•手术操作:
–骨折片完整、边缘无重叠者手术整复。 –婴幼儿凹陷骨折,可用胎头吸引器复位。 –凹陷骨折呈碎片无法复位或碎片刺入脑 内者,行碎骨片摘除。 –骨折片刺入脑内者,应切开硬脑膜探查, 同时将硬脑膜缝合。 –颅骨缺损者伤后半年作颅骨成形术
38
凹陷骨折的整复
①骨片重叠处钻孔 ②咬除重叠处的骨缘③用 骨膜起子整复 ④复位后
35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 • • • • • • • • 神经外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 第九节颅骨凹陷骨折整复术 【适应证】 1.骨折凹陷1cm者。 2.凹陷骨折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者。 3.凹陷骨折引起癫痫者。 4.骨折片刺破硬脑膜或引起脑挫伤出血者。 5.骨折片压迫静脉窦引起颅内压增高者。 6.颅骨凹陷影响外观者。
21
凹 陷 骨 折 的 发 生 机 制
22
23
24
25
凹陷骨折手术适应征
• • • • • 1、合并脑损伤者。 2、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 3、深度超过1cm的。 4、静脉窦处的谨慎手术。 5、开放性骨折碎骨片全部清除,易导致感染。
26
《外科学》/陈孝平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七年制临
33
《中国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 第四章颅脑创伤患者手术指征 • 颅骨骨折的手术指征:单纯线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不伴有 凹陷时,不需手术治疗;凹陷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深度达 0.5cm以上,尤其是位于运动、语言等重要功能区时宜尽 早手术整复,以防局部脑皮质受压过久退变萎缩,引起癫 痫、失语等并发症;如陷入深度不超过0.5cm、重要脑功 能区未累及、无症状和体征者,则无需手术;位于上矢状 窦、横窦表面的凹陷骨折,如未引起静脉窦受压表现,可 予保守治疗。如骨折片刺破静脉窦,按静脉窦损伤手术处 理。术中注意防止大出血,术前应做好大量输血的准备

凹陷骨折属于什么骨折

凹陷骨折属于什么骨折

凹陷骨折属于什么骨折1凹陷性骨折的概念凹陷性骨折,顾名思义,一般是指骨骼受到直接暴力、钝器打击等,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骨折碎块向内侧凹陷。

临床比较常见的部位比如颅骨、颧骨等。

轻度的凹陷性骨折,如果移位不明显,一般对骨骼主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尤其是婴幼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如果没有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密切观察,在生长愈合过程中,大部分患儿颅骨的凹陷性骨折会自行回弹。

而凹陷性骨折如果移位比较严重,比如颧弓塌陷、颅骨凹陷性范围较大,造成颅内压增高等,临床一般需要进行骨折的提拉复位,必要时结合内固定治疗。

这种骨折可以单独发生,或者是与线状骨折合并发生,此外,这种骨折多发生于骨质相对坚硬的骨骼,临床上要根据骨折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生活中避免劳累,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

主要是由于外伤引起的这种疾病,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造成脑部神经受损或者其他严重的现象。

颅骨比较薄,容易受到外力的损伤,比较轻的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来减轻病情,较为严重的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手术最佳时机的选择,一般认为是创伤后的水肿前,即3-6小时,或水肿部分消退后,即3-10或14天。

因为组织水肿不仅可以掩盖骨折移位情况,也影响骨折的复位。

而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如局部血肿,开放性损伤,面部大面积骨折等,则需要早期治疗。

1.1颅骨凹陷性骨折病史⑴多有头部外伤病史。

(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

(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

(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或局灶性癫等相应症状。

2.凹陷性骨折的诊断分类分类2.1 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

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需手术摘除游离碎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新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最新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 21年5 月202 1/5/1 42021 /5/14 2021/ 5/145 /14/2 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 5/142 021/5 /14May 14,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 21/5/ 14202 1/5/1 42021 /5/14 2021/ 5/14
中型(Ⅱ级): GCS 9~12分
➢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颅底骨折及蛛网膜 下腔出血 ➢无脑受压,昏迷在6小时以内 ➢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
重型(Ⅲ级): GCS 3~8分
➢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必要时穿刺 头皮裂伤:清创缝合 头皮撕脱伤:清创缝合
对于单纯头皮裂伤出血的病人,应该在急诊室行 清创缝合止血;
对于严重撕脱伤、合并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的头皮 伤、明显出血的病人,应该在急诊室行简单清创 缝合止血,再到手术室彻底清创缝合;
24小时内肌肉注射TAT 1500U
颅骨骨折
监测颅内压的重要性!
脑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 - 颅内压力 颅内压监测是判断患者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肺部并发症防治
重型颅脑创伤昏迷病人容易发生NPE(神经源性肺 水肿)和肺部感染
尽早行气管切开 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血气正常 定期行痰培养,按药敏使用适当抗生素 加强呼吸道护理 发生NPE的病人,除使用呼吸机外、建议使用激素
急诊救治原则
➢ 抢救生命 ➢ 解除脑疝 ➢ 复合伤的治疗

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骨折(附52例报告)

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骨折(附52例报告)

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骨折(附52例报告)【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小儿颅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52例小儿颅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有48例小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通过该方法复位成功,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5例,并发休克3例,后经不同的方法治愈。

结论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的方法安全、风险小、不需手术开颅,不失为治疗小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的较好的方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关键词】胎头吸引器;乒乓球样骨折;治疗本组52例颅骨凹陷骨折的患儿1次吸引成功的33例,2次吸引成功的11例,3次吸引成功的4例,有4例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中2例手术复位,另2例家属不愿意手术治疗给与保守治疗出院,吸引后52例患儿颅骨骨折凹陷处头皮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5例,并发休克3例,经补液抢救休克而改善,住院观察3~7 d,复查CT,其中有2例骨折复位后发现硬膜下血肿,1例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另1例手术清除血肿获治愈,无发现硬膜外血肿发生,其余患儿随访一月,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折处头皮良好,骨折愈合良好。

4 讨论41 小儿颅骨特点①婴幼儿颅骨较薄而柔软,骨化尚不完全,故硬度小而弹性大,受外力作用易变形凹陷但骨皮质连接尚完好,另外婴儿在出生时,由于头部抵在骨盆隆突上,或难产时钱夹挤压等外力作用时,易造成颅骨严重变形而发生凹陷性骨折,而骨皮质相连导致乒乓球样骨折。

本组有5例由于产伤而发生颅骨凹陷性骨折。

1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刚学会行走,摔伤或坠床机会大,易引起颅骨骨板严重的变形而凹陷。

由于上述婴幼儿颅骨生理特点,借助负压吸引力量可将凹陷的骨折吸起而复位。

②小儿生长期的颅骨与硬膜的骨膜层结合紧密,颅骨与硬膜不易分离,硬膜外腔尚无形成,此期,婴幼儿颅骨凹陷行骨折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很小,本组吸引后无一例发生硬膜外血肿证实该点。

而在吸引复位的过程中,由于复位时颅骨的反弹损伤桥静脉有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本组有2例复位后发生硬膜下血肿,1例改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获愈合。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一、定义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膜、脑、血管和神经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

二、分类1、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2、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3、按骨折是否与外界想通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三、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1)线性骨折:压痛、肿胀。

常伴局部骨膜(2)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顶部。

多为全层凹陷,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2、颅底骨折多因强烈的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

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外漏而形成为开放性骨折。

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按骨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临床表现各异: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四、护理措施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1)体位:嘱病人采取半卧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5日,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

(2)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或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嘱病人勿挖鼻、抠耳。

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做要穿。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放热等。

(6)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TAT或破伤风类毒素。

2、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明确有无脑脊液外漏:可将血性液滴于白色滤纸上,若血迹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泽圈,则为脑脊液漏。

(2)准确估计脑脊液外漏量(3)注意有无颅内继发性损伤(4)注意颅内低压综合征。

凹陷性颅骨骨折

凹陷性颅骨骨折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开放性、闭合性)(ICD-10:S02.902)行开颅凹陷性颅骨骨折清除术或骨折复位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凹陷骨折清除及骨折复位术手术原则:(1)闭合性颅骨骨折:①儿童乒乓球样凹陷骨折,不伴有神经机能障碍,无需手术治疗;②儿童颅骨凹陷骨折较大较深,在全麻下行钻孔、凹陷骨折撬起复位术;③成人颅骨凹陷骨折≤5cm,深度≯0.5cm,不伴有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④成人颅骨凹陷骨折>5cm,深度>1cm的患者,行手术治疗;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行急诊手术。

(2)开放性颅骨骨折:①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立即手术治疗;②颅骨骨折参考闭合性颅骨骨折适应症处理。

2.禁忌症:(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2)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2.902)凹陷性颅骨骨折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同时合并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等患者不进入此路径。

颅骨凹陷骨折分年龄组治疗探讨

颅骨凹陷骨折分年龄组治疗探讨

纯部分性偏瘫2 ,痊愈2例 ( 例 8 包括 1期颅骨 修补后痊愈4 )。 I 例
o ic e c [ .B n it ug B , 9 , :0 —0 . fn i n e ] o e on S r ( 0 1 37 2 72 9 d JJ J 9 5 【] D n a WH C d ma S O c lk e jr s so i e i 2 ubr , o e nS . cut n ei ui sc t w t n ea ad h
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 ,股骨 干骨折合 并同侧膝关节损伤 很常见 ,传统 的影像学方 法难 以做出十分准确 的诊断 ,而磁共 振成 像因其能够多 方位成 像 、软 组织分辨率 高及无创伤性 等特点 ,在对膝 关节损伤 的诊 断中显示 出巨
大优势 ,已成为膝 关节损 伤理想 的检查方法。 参考 文 献 .
a s ca e ih fm o a ha t rcu e : rh s o i vau to so itd W t e rls f a tt s An atr c p ce l ain f
盲区 , 且关节镜易产生假 阴性 ,特别是发生在半月板后角下部的撕裂,
而 内侧半月板后角 , 冶是半月板损伤最好发部位 , 恰 本组共发现半月板 损伤7 (6 %)。其 中内侧半 月板后 角撕裂4 ,同样MR对韧 带损 例 2. 9 例 J
本 文选 取笔者 所在医 院2 0年 3t 2 0 年3 间3例颅骨 凹陷骨 00 )- 09 月 4
折临床资料 ,谈谈分年龄组治疗体会。
2结

死 亡1 ,颅 内感 染后放 弃治疗 1 ,部分性偏 瘫伴失 语2 ,单 例 例 例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凹陷性颅底骨折ppt课件

凹陷性颅底骨折ppt课件

小于1cm,无任何临床症 漏时即属开放性损伤时
状)
应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2)需要手术治疗:
大部分脑脊液漏在伤后
a. 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骨折 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 增高
1-2周自愈,若4周以上 仍未停止,可行手术修
b. 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 补硬脑膜。
起神经功能障碍
c. 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
d. 非功能区部位的小面积凹 陷骨折,无颅内压增高, 深度超过1cm者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体温维持在38℃ 以上,且有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颜色有变化, 应及时通知医生。
(6)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TAT或破伤类毒素
四 禁
禁止作耳 道填塞 禁止冲洗 禁止滴入 药液 禁止做腰 穿
三 不
不擤鼻涕 不打喷嚏 不剧烈咳 嗽




取仰卧位 头下垫干 净布巾
抗生素治疗
(2)保持漏口局部清洁: 每日2次消毒、清洁鼻 前庭、口腔或外耳道,切忌棉球过湿使液体逆流 入颅内。保持床单元清洁。
(3)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 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
(4)对于脑脊液鼻漏的患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 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入胃管,禁止耳鼻 滴药,冲洗或堵塞,禁忌做腰穿。
凹陷性颅骨骨折 的护理来自 解剖概要颅骨是类 似于球形 的骨壳, 容纳和保 护颅腔内 容物。颅 骨分为颅 盖和颅骨 两部分。
线性骨折与凹陷性骨折
线性骨折可出现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1)不需要手术治疗:单 纯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 (凹陷程度轻,陷入深度
• 针对骨折引起的并发症 进行治疗。出现脑脊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骨凹陷性骨折
(2016年版)
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
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
(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
(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
(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
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
(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或3D成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
(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5cm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0.5cm,同时存在局灶症状或引起颅内压增高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
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4.合并脑损伤或凹陷面积大,导致颅内压增高、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出现脑疝征象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5.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骨折者,行手术清创及骨片清除术。

6.手术风险较大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7.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行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
2.902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诊断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诊断,需要优先于凹陷性骨折处理者,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
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根据情况选择);
(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3D重建)。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部CT扫描、X线平片;
(2)腹部B超;
(3)头颅核磁共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

根据伤口有无污染和感染决定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

3.手术内置物:颅骨修复材料、硬脑膜修复材料、颅骨固定材料等。

4.输血: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CT、血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颈部MRI、胸腹部X线平片、腹部B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3.术后用药:止血药、神经营养药,有严重脑挫裂伤者
根据情况可使用抗癫痫药。

(十)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体温正常,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继发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和颅内高压等,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切口、颅骨或颅内感染,内置物排异反应,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3.伴发其他疾病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