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血气分析指南解读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解读
如何解读血气分析报告

如何解读血气分析报告血气分析报告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可以提供关于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酸碱平衡等含量及相关指标的信息。
通过对血气分析报告的解读,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代谢能力,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酸碱失衡等问题。
以下是对血气分析报告的解读方法和相关指标的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气分析报告中常见的几个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平衡(pH值)以及碳酸氢盐(HCO3-)的浓度。
这些指标通常以国际单位标记,如毫米汞柱(mmHg)或克/升(g/L)。
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衡量在动脉血液中溶解的氧气分压值。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PaO2范围一般在75-100 mmHg之间。
PaO2低于正常值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或呼吸功能障碍等问题。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压值。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PaCO2范围一般在35-45 mmHg之间。
PaCO2高于正常值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或呼吸性酸中毒等情况,而PaCO2低于正常值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过度呼吸或代谢性碱中毒等问题。
酸碱平衡(pH值)用于反映血液的酸碱情况,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液pH值一般在7.35-7.45之间。
当pH值低于7.35时,可能出现酸中毒的情况;而pH值高于7.45时,可能出现碱中毒的情况。
碳酸氢盐(HCO3-)是血液中主要的酸碱缓冲物质,其浓度可反映患者的代谢情况。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HCO3-值一般在22-28mmol/L之间。
HCO3-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解读血气分析报告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上指标的数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PaO2低于正常范围,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可能与肺部的病变或呼吸功能障碍有关。
又如,如果pH值降低,伴随PaCO2增高,可能表明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往往与呼吸系统的异常有关。
血气分析指南解读-《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课堂PPT)

采血 准备
患者手臂完全伸展,转动手腕使手心向上 必要时可使用小枕帮助肘部保持过伸和定位
穿刺点 位置
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 点周围0.5厘米范围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
戴手套 消毒
同桡动脉穿刺采血
2.2.2 肱动脉穿刺采血操作流程
穿刺 采血
进针角度为45°,余同桡动脉穿刺采血
按压 止血
同桡动脉穿刺采血
4
一、背景介绍
2. 动脉血气分析检测适用人群
• 需对氧疗、机械通气等治疗反应进行评估的患者 • 需对循环功能不全进行评估的患者,如严重的出血性休克、心输出量过低、
心肺复苏术等
5
一、背景介绍
3.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人员资质
• 具有执业资格、并接受过规范的理论和操作培训的医师、护士、呼吸治疗 师、技师等
• 碘伏(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 70%酒精
03
采血器具
• 推荐使用一次性专用动脉采血器
05
锐器盒
环境 准备
物品 准备
纱布等
02
• 纱布块
• 无菌棉签
• 棉球等
04
手套
冰袋或冰桶
06
• 如果无法在采血后30分钟内完成检
测,应在0℃~4℃低温保存。
患者 准备
信息 记录
1. 3 患者准备
患者身份识别
患者评估
• 不推荐将肱动脉作为动脉采血的首选部位 • 当桡动脉不能使用时,可选用肱动脉进行 • 动脉穿刺不推荐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进行肱动脉穿刺
2.1.2 肱动脉
穿刺点 • 肱二头肌内侧沟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或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
纵轴,交叉点周围0.5厘米范围。
解读动脉血气分析

病例3
一名61 岁旳男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他旳血压是90/40 mm Hg。他旳动脉血气成果如下:
白蛋白:20 g/l (n = 40 g/l) Na+ : 135 mmol/l K+: 3.5 mmol/l Cl-: 100 mmol/l pH: 7.30 pCO2: 3.3 kPa HCO3 -: 20 mmol/l 乳酸浓度:5 IU/l。 他旳阴离子间隙是多少?他存在哪种类型旳酸碱平衡紊乱?
病例1
一名60 岁旳女性患者, 患者两周迈进行了右侧髋关 节置换术。她出现呼吸困难。她旳动脉血气成果如下:
pH: 7.48 pO : 8.0 kPa pCO : 3.2 kPa HCO3 -: 25 mmol/l。
她患有哪种类型旳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1
第一步:该患者存在碱血症。
第二步:她旳pCO2 降低,从而判断这是原 发性呼吸性碱中毒。
尿素氮:7.8 mmol/l (3.2-7.1mmol/L )
肌酐:130 mol/l
pH: 7.49
(7.35-7.45 )
pO 2 : 12.7 kPa
(11.0-13.0 kPa )
pCO 2 : 5.0 kPa
(4.5-6.0 kPa )
HCO3 -: 31 mmol/l (22-28mmol/L )
阴离子间隙旳正常值为:8-16 mmol/l。
高阴离子间隙酸中毒(>16 mmol/l) 旳主要 病因
内源性酸性产物增多
酮症酸中毒 (例如饮酒、饥饿或患糖尿病时)
乳酸酸中毒
A 型:组织旳氧合作用受损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上

否升高? • 第四步 是否存在代偿? 如果有,代偿是否适
度? • 第五步 肺泡—动脉氧梯度是多少? 查看动脉
pO2 时,要结合吸入氧浓度和动脉 pCO2
分步式方法解读动脉血气
• 首先,您需要熟知正常值(表 2)。
表 2:动脉血气正常值 动脉 pCO2 动脉 pO2 HCO3 碱剩余 阴离子间隙 氯离子
• 在恶性肿瘤性疾病时,特别为巨大软组织肿瘤时常常可有不同程度的 乳酸性酸中毒,这是肿瘤组织生长十分旺盛、厌氧代谢明显以及全身 情况下降、营养障碍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果肿瘤向肝脏转移, 病情可以更为加重。化疗使肿瘤缩小或手术切除以后,乳酸性酸中毒 可得到明显好转。
• 部分药物包括双胍类降糖药物、果糖、甲醇、水杨酸以及异烟肼类等 服用过多可造成本病,其机制是通过干扰组织对氧的利用、糖代谢紊 乱等。少数先天性疾病,包括Ⅰ型糖原贮积病、果糖-1,6二磷酸酶缺 乏、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等,都因为糖酵解障碍、能量代谢不足,从而 乳酸产生过多。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定义
• 碱剩余 • 发生酸中毒时,负性的碱剩余提示存在代
谢性酸中毒。 碱剩余是指当 pCO2 恒定保持 在 5.3 kPa 时将 1 升血的 pH 值滴定到 7.4 所 需要的碱量或酸量。
为什么要测量动脉血气?
• 确定酸碱平衡 • 确定氧合作用(动脉 pO2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体交换的效率) • 诊情断况和)确立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pCO2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通气 • 指导治疗,比如,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患者进行氧疗或
• 白白蛋蛋白:白2浓0 g度/l每(n下= 4降0 g1/0l) g/l,阴离子间隙就会降低 2.5 mmol/l。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精讲精选全文

血气分析化验值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碳酸氢根
(HCO3-)
实际碳酸氢根
AB
22~27 mmol∕L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PCO2<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
3. 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PCO2↓,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PCO2↑,可升至55mmHg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PCO2↑肺泡通气不足
PCO2↓肺泡通气过度
血气分析化验值
项目
参考值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通知医生;尽可能让患者平躺或在患者坐立时放低他/她的手臂;松开患者衣物
动脉留置导管并发症
为减少动脉留置针对动脉造成的损伤,建议动脉导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96h间断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应用动脉测压管时,维持肝素盐水300mmHg压力持续冲洗导管;局部有感染征象时,及时拨除导管
感谢聆听,给予指导!
减少气体指标影响
5
动脉血气分析质量控制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动脉血氧分压
PO2
80~100mmHg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80mmHg缺氧
<60 mmHg:呼吸衰竭
<40 mmHg:重度缺氧
<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
血气分析化验值
血气分析化验值
采血前准备——环境准备
动脉血气分析及报告解读

6、如果组织灌注不足,血管收缩或体温过低时,Sp02结果不可信。
7、指甲油、黑皮肤、黄疸、会干扰Sp02测量结果。
氧含量参数CaO2
CaO2 =1.34×SaO2×ctHb×(1–FCOHb–FMetHb) +0.0031× PaO2
CaO2 :动脉血氧含量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和物理 溶解的氧量的总和。 主要取决于SaO2及Hb的含量,其次是PaO2。正 常范围:17~21 mL/dL CvO2 :为混合静脉血氧含量,正常范围:12~14mL/dL 【临床意义】 CaO2-CvO2 :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正常范围: 1、CaO2 直接反映在动脉血中的实际携带的氧分子总数量。 4~6mL/dL
↑
P(A-a)O2 ↑
吸入PO2 减少
FIO2↓ 海拔高
吸O2 低PO2 ?
低通气+其他 机制
不能
分流
肺不张 肺水肿 心内分流
能
V/Q 失衡
COPD 间质性疾病
P(A-a)O2应用例题
例题 1: 患者,29岁,男性,PaO2 78mmHg,PaCO2 38mmHg, PH7.45 ,吸入空气。
评估氧合流程图
氧合 评估
PaO2<80 PaCO2 SaO2< 94%
评估氧合基本步骤: 1、是否有低氧血症? 2、通气状况?
低氧血症
PaCO2 ↑
PaCO2 ↑↓
低氧血症
3、评估换气功能?
4、机体是否缺氧?
PaCO2 不升高
低通气
P(Aa)O2 N
单纯低通气
P(A-a)O2 不增加
P(A-a)O2
大气到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2、肺换气(氧摄取阶段): 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之间O2和CO2通过弥散进行气体交换 O2与CO2通过肺和体循环转运
张素血气分析指南解读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解读

张素血气分析指南解读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解读动脉血气分析(ABG)是一种通过采集动脉血样并对其进行分析,来评估人体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的方法。
ABG的结果通常包括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氢离子浓度(pH)、碳酸氢盐离子浓度(HCO3-)等指标。
ABG对于初步判断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确地处理ABG结果,对于维护正常生理状态,适应疾病的变化,尽快改变病因的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张素血气分析指南张素血气分析指南是一份旨在帮助医务人员规范ABG分析的标准文件。
该指南由《临床检验与诊断指南》编写,对ABG的标本采集、标本分析、数据解读、疑难病例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下面是该指南提出的一些要点:标本采集•鉴别静脉和动脉采血,确保采集到动脉血样。
•取样部位应选择动脉血管丰富的区域,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
•采血时要注意消毒,采血后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
标本分析•应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分析,仪器的性能要符合标准要求。
•在进行分析前,应确保仪器的校准和稳定。
•分析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超过30分钟应重新采样。
数据解读•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如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使用急救药物等。
•通过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来综合评判患者病情。
•在解读数据时应注意排除因分析仪器、样品、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疑难病例处理•如出现疑难病例或结果不符合临床实际,应及时派遣专人进行设备检查及标本复查,以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是一份致力于帮助医务人员标准化ABG采集、分析的标准文件。
该标准由中国卫生部公布,旨在规范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行为,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下面是该标准提出的一些要点:环境准备•分析仪器应保持在合适的工作环境中,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环境满足标准规定要求。
•操作员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动脉血气分析指南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要点•存在四种主要得酸碱平衡紊乱: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对于慢性疾病,代偿得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持pH 值临床提示•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控制血液得pH值血液得pH 值略偏酸性(7。
35到7.45 之间)。
为保持正常得功能,人体将血液得pH 值维持在7。
4左右。
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得范围之内:•细胞内与细胞外缓冲系统•肾脏得调节作用•肺得调节作用最重要得pH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就是CO2溶解后形成得弱酸)与碳酸氢盐(其对应得弱碱)缓冲系统。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得浓度可以独立调节。
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CO2与HCO3-、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得CO2分压(pCO2)进行调节•肾脏通过调节碳酸得排泄与碳酸氢盐得重吸收调节HCO3-得浓度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pH值与pCO2。
H CO3-得浓度可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算出。
从公式中可以瞧出,pH 值取决于HCO3—得浓度与pCO2得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pH =pK(6.1)+log HCO3-0。
03x pCO2以下就是该公式得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得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得代偿性改变部分、pH~ HCO3-pCO2定义酸血症当血液得pH值<7。
35时,称为酸血症。
碱血症当血液得pH 值〉7、45 时,称为碱血症。
酸中毒•这就是一个使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得过程•但并不一定导致pH 值异常从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以瞧出,HCO3—浓度得降低或pCO2得升高均可以诱发酸中毒:pH ~HCO3-ﻫpCO2•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酸血症•如果在酸中毒得同时发生碱中毒,那么最后得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碱中毒•这就是一个使碱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得过程•但并不一定导致pH 值异常从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中可以瞧出,HCO3—浓度得升高或pCO2得降低均可以诱发碱中毒:pH ~HCO3—ﻫpCO2•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碱血症•如果在碱中毒得同时发生酸中毒,那么最后得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碱剩余发生酸中毒时,负性得碱剩余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肱动脉
穿刺点 • 肱二头肌内侧沟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或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
纵轴,交叉点周围0.5厘米范围。
注意事项 • 由于肱动脉位于肌肉和结缔组织深部、缺乏硬筋膜及骨骼支撑,穿刺及
• 碘伏(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 70%酒精
03
采血器具
• 推荐使用一次性专用动脉采血器
05
锐器盒
环境 准备
物品 准备
纱布等
02
• 纱布块
• 无菌棉签
• 棉球等
04
手套
冰袋或冰桶
06
• 如果无法在采血后30分钟内完成检
测,应在0℃~4℃低温保存。
患者 准备
信息 记录
1. 3 患者准备
患者身份识别
患者评估
血管特点及选用建议
• 管径粗大、搏动感强、易于穿刺 • 缺乏腿部侧支循环,股动脉损伤可累及患者下肢远端的血供 • 股动脉压力较大,难以按压止血 • 易发生假性动脉瘤,造成出血、血栓风险 • 穿刺部位有阴毛,若消毒不彻底容易引起感染。 • 周围有股静脉和股神经,穿刺时可能会导致股神经损伤或误采静脉血 • 穿刺需要暴露隐私部位 • 长期反复穿刺股动脉,可导致血管内壁瘢痕组织增生,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血压过低或血管条件较差,动脉 血无法自动充盈动脉采血器,应 将针栓推至0刻度,缓慢抽拉采血。
凝血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穿刺 股动脉
环境 准备
物品 准备
患者 准备
信息 记录
1.4 采血准备——信息记录
记录内容:
• 姓名 • 年龄 • 氧疗方式 • 呼吸机参数 • 吸氧浓度 • 体温 • 血标本采集时间
4
一、背景介绍
2. 动脉血气分析检测适用人群
• 需对氧疗、机械通气等治疗反应进行评估的患者 • 需对循环功能不全进行评估的患者,如严重的出血性休克、心输出量过低、
心肺复苏术等
5
一、背景介绍
3.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人员资质
• 具有执业资格、并接受过规范的理论和操作培训的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 技师等
3
一、背景介绍
1. 现状概述
•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 pH 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 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 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
• 指导: 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参数、纠正酸碱失衡 • 检测指标扩展 : 电解质、红细胞压积、血糖、血红蛋白、乳酸…… • 检测实时、快速 • 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桡动脉 股动脉 足背动脉
头皮动脉 肱动脉
导管采血
2.1.1 桡动脉
血管特点及选用建议
• 位于手腕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成功率高 • 周围无重要伴行血管及神经,不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不易误采静脉血 • 下方有韧带固定,容易压迫止血,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 • 推荐桡动脉为首选动脉采血部位。
适宜人群 • 桡动脉搏动明显,腕部血管走行无异常,且尺动脉侧支循环正常的人群
2.1.1 桡动脉
穿刺点
• 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厘米)、距手臂外侧0.5~1厘米处,动脉搏动 最强处;或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厘米,再向肘部方向移动 0.5厘米,动脉搏动最强处。
注意事项 • 大部分正常人手部有来自于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但部分患者可能缺乏侧
支循环,需做艾伦试验进行判定。
2.1.2 肱动脉
• 股动脉部位通常是动脉采血最后选择的部位 • 新生儿禁忌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
采血准备
采血操作
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流程
1. 采血准备
1 环境准备 2 物品准备 3 患者准备 4 信息记录
8
1. 1 环境准备
要点说明
应选择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清洁环境进行穿刺操作
环境 准备
物品 准备
患者 准备
信息 记录
1. 2 物品准备
消毒剂
01
• 首选含量大于0.5%的氯已定乙醇溶液
• 碘酊
环境 准备
物品 准备
患者 准备
信息 记录
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流程
2. 采血操作
1 采血部位选择 2 动脉穿刺采血操作流程 3 动脉留置导管取血
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流程
2.1 采血部位选择
权衡利弊:
• 穿刺难易程度: 血管直径 是否易于暴露、固定、穿刺
• 可能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的危险程度
• 穿刺部位侧支循环情况: 避免穿刺远端发生缺血并发症
解释操作程序
凝血功能评估
• 床号 • 姓名 • 住院号 • 检验申请单 • ……
• 体温 • 氧疗方式、呼吸机参数、吸氧浓度 • 血压、血管条件 • 穿刺部位:创伤、手术、穿刺史
• 解释操作程序 • 嘱患者平卧或静坐5min
• 血小板计数 • 凝血分析结果 • 是否使用抗凝药物
给氧方式改变,应在采血前等待 至少20~30分钟,以达到稳定状态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素
一、背景介绍 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流程 三、样本的运送与接收 四、动脉血气分析质量控制 五、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六、采血人员安全防护 七、人员培训 八、参考文献
CONTENTS
目
录
2
一、背景介绍
1 现状概述 2 动脉血气分析检测适用人群 3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人员资质
穿刺后压迫止血相对较困难,形成血肿的几率大于桡动脉穿刺。
2.1.3 足背动脉
血管特点及选用建议
• 位置表浅,易于触及 • 血管直径较细 • 神经末梢丰富 • 一般只作为桡动脉、肱动脉不能使用或穿刺失败时的选择
穿刺点
• 足背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一跖骨间隙的中点处,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2.1.4 股动脉
血管特点及选用建议
• 直径较桡动脉粗 • 周围无伴行静脉,不易误采静脉血 • 位于肌肉和结缔组织深部,搏动不明显,易与各肌腱、静脉混淆 • 缺乏硬筋膜及骨骼支撑,穿刺时易滑动,不易固定,压迫止血比较困难 • 周围有正中神经伴行,穿刺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 肱动脉缺乏侧支循环,若穿刺导致动脉栓塞,可造成前臂血运障碍。
6
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流程
信息记录
患者准备 物品准备 环境准备
(1)采血部位选择
桡动脉
肱动脉
足背动脉
头皮动脉 拔针
股动脉
导管采血
(2)动脉穿刺采血操作流程
桡动脉 单次穿 刺采血
肱动脉 单次穿 刺采血
足背动 脉穿刺
头皮动 脉穿刺
股动脉 单次穿 刺采血
(3)动脉留置导管取血
封闭式导管 的样本采集
开放式导管 的样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