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1840年鸦片战争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中国农民阶级B.中国资产阶级C.中国工人阶级D.中国小资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进行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D.实施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军队素质差、装备落后 D.侵略者船坚炮利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严复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孙中山二、多项选择题1. 19世纪下半期,沙俄是通过()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及部分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工人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答: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答案要点:(1)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
(3)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案要点:(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两个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中法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二、多项选择题2.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英国、法国3.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了中国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三、辨析题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中国近代史史实践作业3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作业一、甲午战争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当时的中国早已步入衰落期,面对军事实力日益壮大的日本,无从应对。
最终,在北洋水师溃败的情况下,中国在下关签订了《马关条约》,丧失了对朝鲜的宰制地位,赔偿天价赔款,割让台湾和澎湖等地。
这场战争的失败,给中国注入了巨大的刺激和警醒,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国家的危亡,使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二、义和团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各种不满情绪的积累,许多农民和城市居民加入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义和团组织。
然而,义和团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
这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失败,但它对于苦难中的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不堪。
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的统治。
这场革命也被称为“十月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成为了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民国成立了。
然而,革命胜利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困难和危机完全解决。
在内战和外侵的威胁下,中国持续不断地挣扎着。
四、钱玄同与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由脍炙人口的名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代表。
这场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针对传统文学中繁琐艰深、难以理解的写作风格。
钱玄同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代表作《近思录》对白话文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场运动的成功标志着现代汉语文学的新起点。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引发了全国的激烈抗议和抵制。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
虽然运动未能实现“新文化运动”所期待的革命,但是它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小资产阶级思维的一次爆发。
六、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亮点,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的贡献不可估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A. 毛泽东
B. 孙中山
C. 周恩来
D. 陈独秀
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共在中国的建立?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 十月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土地革命战争
3.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年取得了全国胜利?
A. 1945年
B. 1949年
C. 1954年
D. 1966年
4. 下列哪个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A. 百花齐放
B. 四清运动
C. 反右派斗争
D. 大跃进
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九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林彪事件发生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成果。
2. 请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 请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义。
4. 请解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5. 请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请结合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整体了解,阐述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功。
四、综合题
请根据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解,选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并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和启示。
注意: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时注意字数控制和回答的全面性、准确性。
中国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中国近代史作业⼀,从下列参考书⽬中选取你⽐较感兴趣或⾃选书⽬进⾏认真阅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写⼀篇读书笔记。
参考书⽬:黄进华、孙艺年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学出版社,2009年;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朱维铮著:《重读近代史》,上海⽂艺出版社,2010年。
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命:国际⼤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西⼈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9年。
朱发平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今天》,重庆出版社,1992年;胡绳武、⾦冲及著:《从⾟亥⾰命到五四运动》,⼭西⼈民出版社,2010年;叶曙明著:《重返五四现场:1919,⼀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朱英主编:《⾟亥⾰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学出版社,2001年;刘波、杜福增等著:《长征纪实》,⼈民出版社,2006年;《前进! 冒着敌⼈的炮⽕:中国抗⽇战争-图⽂版》,中央⽂献出版社,2005年;⾦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学出版社,2006年;王向远著:《⽇本右翼⾔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节的病理剖析》,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章开沅:《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屠杀取证》,⼴东⼈民出版社2003年版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战争》,中央⽂献出版社2005年版刘益涛:《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泽东》,中央⽂献出版社2005年版王真:《抗⽇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3年版何理:《抗⽇战争史》,上海⼈民出版社1985年版全国政协⽂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战争的正⾯战场》,安徽⼈民出版社2000年版章开沅:《天理难容:美国传教⼠眼中的南京⼤屠杀(1937——1938)》,南京⼤学出版社1999年版程兆奇:《南京⼤屠杀——⽇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张纯如:《南京⼤屠杀》,东⽅出版社2005年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中国近现代史- 作业答案11

单选题1、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国内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D、人民大众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你的答案: A2、新中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的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发展农村经济D、重点发展城市经济你的答案: B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A、和平赎买B、有偿征用C、无偿没收D、公私联营你的答案: A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你的答案: D多选题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三种基本经济成份及其相应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地表现为A、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你的答案: C,D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A、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你的答案: A,B,C,D7、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你的答案: A,B,C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包括A、统购包销B、经销代销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全行业公私合营你的答案: C,D9、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的两面性是A、革命性、妥协性B、落后性、腐朽性C、剥削工人取得利润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你的答案: C,D10、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利用B、限制C、发展D、改造你的答案: A,B,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并参观纪念馆的展览,了解历史文物和实物。
2. 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近现代史时期的主题,如农民运动、对外交往等,走访调查相关的地方和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经历,并记录下来。
3. 去革命纪念地参观:例如长征纪念地、红军长征路等,实地查看革命的轨迹和纪念物,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艰辛历程。
4. 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或组织学术研讨会,交流讨论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5. 进行历史文献研究: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史书和研究资料,分析和评估不同学者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6. 参与红色教育: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借此机会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7. 撰写历史论文或作品:选择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或人物
为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历史论文、小说、影评等作品,以展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以上实践作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提高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2第2次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一.单选题(共30题,75.0分)1、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五口通商章程》D、《南京条约》我的答案:C得分:2.5分2、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京师同文馆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D、外务部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我的答案:A得分:2.5分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我的答案:A得分:2.5分5、到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建成的新式海军中的主力是( )。
A、北洋水师B、广东水师C、南洋水师D、福建水师我的答案:A得分:2.5分6、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我的答案:B得分:2.5分7、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我的答案:B得分:2.5分8、1851~1853年,仅仅经过两年的战斗,太平军就席卷6省,取得伟大的胜利。
这是因为( )。
A、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堪一击B、起义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拥护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我的答案:B得分:2.5分9、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C、《原道醒世训》D、《原道觉世训》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0、以下不是由维新派创建的学会是()。
A、强学会B、兴复会C、南学会D、保国会我的答案:B得分:2.5分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序号XXXXXX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论文题目: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姓名XXX学号XXXXX年级专业XXXXX指导教师XXX2012年12月1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评分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古老历经沧桑的中国以顽强的生命力经历着这一切。
在其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一、发展概述(1)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萌芽于明代中国后期;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较快发展于国民党统治前期;日益萎缩于国民党统治后期;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严重打击。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三座大山的欺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3)深远影响: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比如:中国面粉产业,在1918-1921年这四年设厂投资规模相对比较大,共设厂64家,创办投资总额达18217千元。
2.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是在资本主义现在企业出现之后。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还在十九世纪下半期,……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
到了同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开始了初步发展。
”[ II ]3.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
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例如:官僚资本利用国家权力,一开始便进行独占的活动。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中国民间企业尚未正式获得法律上的承认。
八十年代以后,官僚资本逐渐由官办的军事企业、交通企业等扩展到一些有利可图的民用轻工业方面,对于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民间自由工业(主要是棉纺织业,以“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掠夺和侵略。
[ III ]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掠夺,政治侵入,战争频频。
二、发展过程(1)、产生原因(条件):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并且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前提下出现手工工场。
以丝织业为例,“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劳动,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标志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到清代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与此同时,由于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同时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我们应该知道,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在此,一方面点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进步成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前进的方向,它们是封建制度的异己成分,它们的成长在削弱和瓦解着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
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政府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命令,强行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此外,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对外殖民扩张,抢夺财富,或者通过奴隶贸易,积聚大量血腥的资本。
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非常崇尚节俭,他们认为,俭省、节俭甚至吝啬都是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资本。
但是在中国"凡置产业,自当以土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一种投资意向使得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必要的观念支持和资金准备。
(3)、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主办的近代企业和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并且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业日日兴起。
在这时期早期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这些早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产生于旧经济形态的母体中——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据统计,在整个19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累计在4000万两以上。
......外国人所在的保险业,银行业,各类工业,铁路运输业中,都有大量华股。
有的占50%,有的占60%,有的甚至占到80%。
”[ IV ](4)、中日甲午战争——初步发展由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成立的著名企业有: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
使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生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5)、帝国主义大战中——短暂的春天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一阶段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
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也有社会舆论的认同和感召。
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当时,“抵制洋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
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一战期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多达13000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1912年到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并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在: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偏于东南沿海,布局不合理;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宰相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
(6)国民党前期较快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
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