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1840年鸦片战争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中国农民阶级B.中国资产阶级C.中国工人阶级D.中国小资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进行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D.实施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军队素质差、装备落后 D.侵略者船坚炮利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严复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孙中山二、多项选择题1. 19世纪下半期,沙俄是通过()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A. 毛泽东
B. 孙中山
C. 周恩来
D. 陈独秀
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共在中国的建立?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 十月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土地革命战争
3.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年取得了全国胜利?
A. 1945年
B. 1949年
C. 1954年
D. 1966年
4. 下列哪个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A. 百花齐放
B. 四清运动
C. 反右派斗争
D. 大跃进
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九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林彪事件发生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成果。

2. 请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 请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义。

4. 请解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5. 请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请结合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整体了解,阐述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功。

四、综合题
请根据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解,选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并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和启示。

注意: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时注意字数控制和回答的全面性、准确性。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大作业试卷三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大作业试卷三参考答案.pptx
<->拨乱反正的推荐。
《二》国民经济的调蝌。1979年对国民羟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关系党和国家的途命运的大政方付作出了政治决断和战咯抉择,拉开了改革开放 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税方针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取得了举世弱目的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这次全会作为一个伟大转折点.已载入
卜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历史意义表现在:
一、标志荷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加织路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3集体。
二、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准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 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柬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主要有: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G根本的,就是在党的I•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钿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曲,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 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枳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眄目的发展成就。
党的卜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筑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产35束
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向题的讨论,无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战、政治路战和祖织路线,Itt出了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必党和国冢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

24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1-3参考答案

24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1-3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深刻启迪。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伟大历史性变迁,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具体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指明了方向,并领导了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行动指南。

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党通过广泛的群众动员和组织,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源泉。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概括。

2022秋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

2022秋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

2022秋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
1、清朝统治(1644-1911)
(1)清朝建立:满清入关,康熙帝统一全国;
(2)政治体制:中央集权,乾隆皇帝统治;
(3)经济发展:科举制度,贸易蓬勃;
(4)文化发展:礼乐制度,文学艺术发展;
(5)外交关系:康熙和撒玛利亚条约,清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2、清朝衰亡(1911-1949)
(1)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清政府灭亡;
(2)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掌权,蒋介石领导;
(3)经济发展:货币改革,农业社会主义;
(4)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现代文学的兴起;
(5)外交关系:与英、法签订《伪满洲国条约》,与美国签订《马关条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今)
(1)共产党政权: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
(3)文化发展:政府投资文化,新文学、新艺术的兴起;
(4)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5)社会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川工商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作业

四川工商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作业

四川工商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作业班级: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2.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看,洋务运动()A.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C.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和技术人员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3.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太平天国革命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B.领导方法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性质不同6.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国民党改组D.中共“三大”的召开7.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B.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C.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D.同国民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8.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情D.共产国际的支持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长征10.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A.中国农民人口多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11.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标志是()A.南京国民政府改组B.宁、汉合流C.张学良“东北易帜”D.《训政纲领》的通过12.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2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1共25道题总分:100分判断题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1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我的答案:D2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我的答案:D3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整风运动的重点是()。

我的答案:C4中国改革的突破口首先是()。

我的答案:A5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

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我的答案:D6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认识()。

我的答案:A7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我的答案:A8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我的答案:B9“大跃进”中片面地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在各项高指标中特别突出强调的是()。

我的答案:A10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A11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的中心是()。

我的答案:A12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有自己的历史特点。

以下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的是()。

我的答案:D13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标志性事件是()。

2022秋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终结性考试三套试题及答案

2022秋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终结性考试三套试题及答案

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终结性考试三套试题及答案试卷一考核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o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且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题目:试述中国的先进分子当时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源泉。

试述中国的先进分子当时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0分)答: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第一,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冲击,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而为革命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使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质疑与批判西方文明的思潮,这就为中国先进分子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创造了条件。

第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作业要求:答案要求手写;考试时交作业。

1.试评曾国藩
(或洪秀全,李秀成,李鸿章,许景澄,康有为……)
2.我对洋务运动的看法(或义和团运动, 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
3.论武器在战争中的地位
4.回顾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5.近代史上国共合作对今天的启示
以上任选一题,手写3000字
武器作为人类的战斗工具在人类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古时候的冷兵器时代,还是现在的热兵器时代。

武器在战争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武器装备的先进与落后,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直接影响战争最后的结果。

在冷兵器时代就有这样的例子。

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能同意六国呢?除了当时秦王优秀的统治能力,秦军的骁勇善战外,武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军对于武器的要求近乎苟刻,这一点跟二战时期的德军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工艺品级的要求来要求军队的装备,严谨而苟该,有些技术甚至是直到近年才被攻破的技术难题。

从武器材质上看主要以青铜为主,这项技术在当时的世界来讲是
领先的,并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兵器制造管理制度,质量,规格,尺寸,都以统一要求制造,兵器种类多样,针对性强,从兵马俑遗址中发现了秦国其它种类繁多的兵器,戈、戟、矛、铍等兵器与秦弩、秦剑组成了一个完美的青铜武器库而在作战当中所用的巨弩更是其中的姣姣者,历次战斗中令敌军骑兵,步军闻风丧胆。

然而据专家考证,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强国,也同样以青铜兵器为主,但以秦国的铸造工艺最为精专。

讲个小小的例子大家就能知道,秦国的武器制造工艺到达何种程度了,在秦皇陵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

考古人员认为,那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

而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

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
棱箭头呢?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易受风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

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

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专家们搞过风洞试验,就看箭怎么飞,这样的箭头出去以后,它上下左右的气流是平等的,所以才能保证这支箭沿着预定的轨迹前进。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

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特大型号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克,比其它铜镞长一倍有余。

迄今为止,这是古代兵器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铜镞。

强弩配以精良硕大的铜镞,无与伦比的杀伤力足以令人心寒。

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秦人在铜镞制造方面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因此兵器精良与否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到了后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而在热兵器时代中海湾战争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霸主,不论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是领先于其他国家。

在武器方面,更是伊拉克无法比拟的。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在海湾战争爆发十周年前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张召忠认为,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

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

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

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武器在战争中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人才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

在朝鲜战争时,中国派出的志愿军的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为什
么还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呢?因为我们的志愿军为了祖国的利益都奋不顾身,有着顽强的毅力,不怕牺牲的精神。

因此在战争中的积极性远大于美军的士兵,而且在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很高昂,这些方面都直接影响到美军的士气和战力。

试想一支士气高昂的部队于一支士气低迷的部队战斗,尽管在武器上存在差距,但胜利的天平还是会倾向于前者的。

像三元里的乡亲们手拿锄头等工具不一样赶跑了手拿火枪的英军士兵吗?
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人永远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尤为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