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概述

合集下载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

3、搏斗运动 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 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1)散打
(2)推手
(3)短兵



三、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 1、技击的特点:攻防技击性是它技击上最主要的特点 2、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 (2)刚健有为的民族文化精神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4)多种拳种并存 〈二〉武术的作用 1、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3、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5、促进经济发展繁荣


2、套路运动 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 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1)单练(拳术、器械运动)
(2)对练
(3)集体演练
3、搏斗运动 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 战攻防格斗。 (1)散打


武术是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击修的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


二、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1、竞技武术 2、健身武术 3、学校武术 4、实用武术 〈二〉按运动形式分类 1、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的,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 方面体能的运动。 功法运动分为:(1)武术柔功 (2)武术内功 (3)武术硬功 (4)武术轻功 (5)武术眼功和耳功
武术运动概述
主讲:陈嫣莉 小组成员:陈嫣莉 赵杨红 李海英 张海霞 刘小花



武术运动概述
一、武术的概念
〈一〉起源 它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各种社会活动。 〈二〉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 1、徒手技击术,主要是体现身体各部位在争斗中协调运作和气力的合 理使用,提高自身抗击力打能力,用于善战。 2、中国武术在技击方法上的表现:①踢 ②打 ③摔 ④拿 ⑤击 ⑥刺 〈三〉武术的体育属性 武术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讲究 “内三合”、“外三合”、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更有 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四〉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武术之所以能称为武术文化,不仅在于它的广播的内涵,多元的 功能,还在于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

《1-武术概述》

《1-武术概述》

《1-武术概述》第一章武术概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拳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第一节武术的概念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们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称为武艺,并延用到明末。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的堰闭武术,阐扬义令,这里的武术,是指军事技术,一般称为技击和武艺。

民国初期称国术、功夫。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武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进步,冷兵器逐渐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产生和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武术竞赛规则的规定,武术已演化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内容、形式和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这就需要对武术进1/ 3行科学的定义。

1988 年 2 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2- 武术武术被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从而使武术有了比较完整、准确、科学的概念。

这一概念体现了武术的以下特点:一、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的技击内容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它在古代军事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现代武术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武术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将零乱的攻防技术不断综合整理、发展,并用套路形式提炼出来的技术体系。

它的技击性是沟通原始狩猎技术、古代军事技术和现代武术运动技术的内在联系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

因此,武术的概念必须反映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及其技术范畴,如徒手的踢、打摔、拿和器械的劈、砍、扎、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法。

武术概述——精选推荐

武术概述——精选推荐

武术概述第一节武术运动的健身特点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武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的套路运动;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规则,两人斗智较力,以搏斗为形式的散手运动。

武术运动除了具有技击性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

在练习武术时,讲究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这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

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如形意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南拳强调“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或少有的。

武术主要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以踢、打、摔、拿、击、术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流传至今,这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作”、“气沉丹田”,长拳强调“精气神”、“心动形随意发神传”等。

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壮肌肉、强筋骨,对内能通脏腑、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第二节武术运动的文化特征都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这博大是指武术运动的技术分类、风格流派的繁多;这精深便是指武术运动中蕴藏着的深刻道理与精神。

武术运动根植于中华大地,自产生那日起就接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大学生学习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冶性情,也可以通过武术这一窗口去了解中国文化。

我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从动作形态、动作名称、演练技法几个角度来探寻武术的文化内涵。

一、武术动作形态在观赏武术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设想,弓步冲拳、马步架打之后,接着做一个绷脚尖的“托马斯全旋”或做一个芭蕾式的亮相造型,定会令人失笑。

其实这一笑有着深刻的意味,这里不是指马步架打与托马斯全旋在技术上不能衔接,而是指代表不同文化的身体形态表征上的脱节。

武术与中国舞蹈、中国戏曲同出一源,在动作形态上存有共性,都呈现出“拧”、“倾”、“曲”、“圆”的内聚性。

初级长拳理论课

初级长拳理论课

六、初级长拳第三路视频:
考核内容、方法、标准
1.专项技术 初级三路长拳 个体演练法 60%
2.学习态度
3.考勤
好好表现法
课堂检查法
20%
20%
四、练习长拳应注意的问题
1、学时要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学一 些压腿、踢腿、弓步、马步和冲拳、抡臂以及 活腰等动作,把专项训练手段和基本动作结合 起来练。 2、养成正确姿势的习惯:可以放低高度,用 力要顺, 3、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只有坚持经常练, 才能提高身体的素质和机能,掌握住带有规律 性的东西。
怎样识别武术套路图解:

武术技术书上的图,是描绘动作路线的;文字说明是 讲解动作顺序的,二者结合起来称图解。
图解基本知识

插图中一般用虚线 (…→)或实线(→) 来表示该部位下一动 作行进的路线。箭尾 为起点,箭头为止点。
武术竟赛方法简介:

1 1、竟赛项目:长拳、 太极拳、南拳、剑术、 刀术、棍术等(规定、 自选动作); 2、场地:长14米宽8米; 3、裁判员8人 4、评分:滿分10分 5、评分方法:去高
2、眼要敏锐 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 锐利,眼法不是单纯行动的,而是眼随 手动,目随势注,眼法是长拳动作的意 向、趋向传神的关键。
3、身要灵活 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 柔韧、灵活,身法的变化主要在于腰。 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 如果由活动性动作进入静止性动作时, 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 的方法。
初级长拳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 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 动静疾 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 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 路。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是一种古老而庞大的运动,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内容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武术内容和分类:
1. 套路:套路是武术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

不同的武术流派和风格有不同的套路,每个套路都有其独特的技击动作和招式。

2. 散打:散打是一种全接触、无限制的搏击运动,强调实用性和实战性。

散打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肘击、膝击等技术进行比赛。

3. 拳法:拳法是指以拳头作为主要攻击部位的武术技巧。

常见的拳法有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

4. 腿法:腿法注重利用腿部的技术进行攻击和防御,包括踢、踹、膝击等动作。

跆拳道和中国功夫中的腿法是两个著名的例子。

5. 器械:器械是指使用武器进行训练和表演的武术形式。

包括剑术、刀术、棍术、枪术等。

每种武器都有不同的技巧和特点。

6. 武术表演:武术表演强调形式美和动作的精确度,常常在舞台上进行。

这些表演通常包括套路、散打和器械的元素。

7. 功夫戏:功夫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结合了武术技巧和表演艺术。

这种戏曲通常有精彩的武术动作和对戏的情节。

根据不同的风格和流派,还有许多其他的武术分类。

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但它们都强调身体的控制、力量、技巧和内在修养。

专修武术理论讲稿

专修武术理论讲稿

目录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二章长拳第三章太极拳第四章南拳第五章剑术第六章刀术第七章棍术第八章枪术第九章武术套路教学第十章套路运动训练第十一章武术套路创编与图解知识1武术理论讲稿(2005-12-29)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概念:中国武术延续了数千年,植根于民间,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社会活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功能:健身,防身,修性,竞技,娱乐第一节武术的概念武术的沿革与辩析武术源于古代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武”: 射御,角力,手搏,击1角,相扑,角力,手搏,击剑,3枪,打拳,使棒.“拳勇”:商代.“技击”:春秋.“武艺”:汉代.“武艺”:在《辞源》中:“指骑﹑射﹑击﹑5等军事技术”.“武术”:最早出现在南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但不具今天武术的含义.“武术”: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国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与“国画”“国货”“国药”“国乐”等相匹配.“技击”→“武艺”→“武术”:攻防格斗的本质特征.武术是一种传统技击术武术在古代是以一种技击术来体现其社会价值.中国武术在技击上表现有踢﹑打﹑摔﹑拿﹑击﹑8等.踢法:勾﹑踩﹑弹﹑蹬﹑踹﹑铲…打法:冲﹑劈﹑砍﹑切﹑挑﹑砸…拳法劈﹑砍﹑切﹑截﹑削﹑推…掌法勾法爪法肘法桥法挤﹑撞﹑抖﹑靠…身体进攻的方法摔法:11﹑巩﹑12﹑别﹑切﹑滑.拿法:三十六拿,三十六解.器械方法.中国传统健身术或体育养生方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防病健身:导引术﹑气功.武术的体育属性2武术向体育归宿后,健身和竞技功能得到发挥.武术的技击性被寓于体育之中:套路﹍以演练的形式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技能,进行功力和技巧等方面的较量,同时从健身和审美角度﹑动作的幅度和要求看,与实际的技击有一些距离,但仍不失原意,保留了技击特性,符合了体育竞技与健身的要求.散手﹍技术形态上与实用的技击术基本一致,并用规则限制了一些违禁动作,严格规定了击部位和护具等,对运动员加以保护,仍体现了武术的体育特征.与西方体育﹍西方体育具有科学性:以人体解剖学观点加以分解,遵循人体运动原理.﹍武术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竞技武术作为武术运动中的一部分,正在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做到既符合现代体育竞技一般原则,又保留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方法.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武术的民族文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身学﹑兵法学﹑中医学﹑学等.武术的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观﹑气论﹑动静说﹑刚16说﹑体用说﹑尚武崇德说等.从武术文化中能反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二节武术的特点武术技击特点武术练习:对抗性套路:单练双练多人练习各种拳种各种器械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⒈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从广义上武术是一种自卫的技术,就技术而言武术套路是为了便于传授,记忆和训练而产.西方各民族没有产生像中国武术这样完整﹑丰富的套路,流传至今,这显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有关.武术套路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运动形式,而各种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都首先对“道”的追求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国人追求道而道有原则﹑方法﹑方式﹑路数之义.⒉健有为的民族文化精神刚健有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心理要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⒊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和谐.重和谐:人己物我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3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内三合,外三合⒋注重形神兼备形:武术动作.神:外在的形来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在武术中的反映.⒌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从演练的整个过程中去评价技艺的优劣.⒍既重外练又重内练外练:人体骨骼﹑关节﹑肌肉所组成的运动系统,以17由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内练:精﹑气﹑神.⒎多种拳种并存文化地理的问题:不同的地理的人,受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他们的文化产生和发展也不同.社会的问题:中国封建社会,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思想保守,经济的原因拳种相对独立的发展成为可能.敬祖亲子,重血缘.中国武术拳种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社会进步,人们交流的增加,民风民俗的变化各拳种的交融不可避免.第三节武术的价值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锻炼对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18韧的发展都有好的影响.武术的技击价值:武术是一种武技,是一种技击术,练习可以全面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进行技击对抗的能力;另一方面学会一些攻防技击技术,可提高练习者进行技击对抗的水平.现代,武术的技击价值已不如19代突出,但在战争中仍不可避免有近距离搏斗的可能,在公安部门执行公务时格斗技术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掌握了一些武技也会有安全感.前辈武家传授武术过程:基本功→套路→拆手(各个技术从套路中拆散开来讲解)→喂手又叫递手(二人固定的动作反复练习).武术的观赏价值:体育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有运动员表演和观赏这样一个相互活动的过程.武术既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具有人体运动的一般审美从价值,又是一种武技,能表现人在攻防技击时的技巧和能力,所以又具有一种技击性的神秘色彩和审美价值.汉代唐代宋代现代武术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秦以前的学校教育中即重视有关军事武技的教学内容.以后文武分途,并有重文轻武的20向.明清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提倡实践,重视实用.民国以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逐渐受到重视,1915年武术被正式列为学校体育课,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新中国以来,武术教材始终是各级学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之一.4武术对人有一种武德的教育作用.武术的经济价值:发展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人的体质就是发展劳动力.武术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享受的消费品,它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以劳动的形式为社会服务.各种武术活动,表演﹑比赛﹑训练﹑教师上课﹑爱好者之间的传播等,武术都是以精神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与武术相关的器械﹑服装等用品的消费也随之增加. 第四节武术的流派与分类关于武术流派的不同说法“长拳”“短打”之类:长拳: 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20.短打:贴近近身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内家”“外家”之说:外家:少林拳.内家:“以静制动”如太极﹑形意﹑八卦.“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之划法:以江河流域分派.“少林派”“武当派”之别:少林派因以少林寺传习拳技为基础而得名.少林拳源至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的拳术,后来逐步发展得与少林拳特点相近的拳技归为少林派.武术流派的发展有三大情况:类同合流,壮大拳派.繁衍支系,发展拳派.融合诸家,创立新派.现代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按照功能分类:竟技武术:竞技武术正式21现在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技术体系.健身武术:强身健体而开展的22众性武术活动.特点:大众性﹑广23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实用武术:以部队和公安武警为对象的实用武术.特点:简单实用﹑一招制胜. 按照运动形式分类:套路: 单练: 拳术: 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器械: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对练: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集体演练: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5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单练:指人演练有套路.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南拳:流传于中国南方各地诸拳种的统称.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十二形)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八卦掌:是一种将攻防技术融合于绕圈走转之中的拳术.通背拳:以“腰背发力,放长击远,通肩达臂”,故名通背拳.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作为主要内容的拳术.翻子拳:是一种短促灵便﹑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劈挂拳:是一种以猛劈硬挂为主﹑长击快打﹑兼容短手的拳术.少林拳:是少林武术的总称,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戳脚: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拳术.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等摔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拳术.象形拳:是模仿某一动作的技能﹑特长和形态,或模仿某种特定人物的动作形态,结合攻防技法而编成的拳术.器械:是武术演练时使用的器具的总称.剑术:剑是短器械中的一种.刀术:是短器械中的一种.枪术:是长器械中的一种.棍术:是长器械中的一种.大刀:长器械的一种.双刀:双器械的一种.双剑: 双器械的一种.双钩:双器械的一种.九节鞭: 软器械的一种.三节棍:软器械的一种.绳标: 软器械的一种.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26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种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集体演练: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点形式.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28捋﹑挤﹑按﹑采﹑29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竟技项目.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6定的规则,使用劈﹑砍﹑30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竟技项目.第五节武术理论的基本范畴范畴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任何学科都是以范畴形式加以表现的.武术理论是人们认识武术的一种理性活动.武术理论要以现代科学为指南,站在高度抽象﹑多维思考的角度,从动态上,武术发展的趋势上去把握它的本质及其规律.武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所要认识的客体.武术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武术运动,把武术运动作为一个客体,从多方位和多层面角度,研究武术产生发展的规律,武术的本质﹑特点﹑分类﹑体系结构以及武术技法原理等.研究方法是用各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各学科都有其成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模拟法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调查法数量法以上方法在武术理论研究中都可以运用或借鉴.武术理论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武术学:从学科角度对武术理论进行研究.武术概论:客观地对武术总体进行论述.武术史:研究武术产生﹑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技术理论:拳械技法原理:主要研究普通存在于各种拳械技术的共性规律,并分析其技法特征﹑动作结构﹑技术分析等.攻防技击原理:研究散手等实战项目的技术原理﹑方法﹑技术﹑战术特点等内容.功法原理:主要研究传统与现代练功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和特点等.技术创新研究:研究技术创新的原则﹑方法﹑手段﹑创新出新技术﹑新动作﹑新组合.应用理论:武术教学理论:研究武术教学特点和一般规律,套路教学和对抗项目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步骤,阶段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武术训练学:研究竞技武术训练过程与规律,分析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特点以及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运动员的选材等训练学理论.武术竞赛学:研究武术竞赛规则﹑竞赛裁判法﹑竞赛的组织7﹑竞赛的编排方法以及竞赛法规建设﹑竞赛体制等有关竞赛的理论.武术管理学:研究现代武术管理活动的规律﹑管理目标﹑原则﹑组织﹑体制和方法以及管理的制度等.武术市场开发研究: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促进武术产业化的实现.武术国际化研究:研究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文化比较﹑武术国际化传播﹑武术国际化发展趋势等.武术的相关学科构成的知识层面: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术与中国哲学武术与传统医学:精﹑气﹑神学说.武术与养生学:武术与31学:武术与古代军事文化:战争,兵法,武术技击古代军事文化.武术与现代学科:武术与运动解剖学:武术与运动生理生化: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武术与运动生物力学:武术与心理学:武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第六节我国武术工作的基本任务加强武德修养,提高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武德,任何一名习武者都必须把武德修养视为练武的首要任务,武德修养也是武术行为的必需规范.以全民健身为纲,推动社会化32众习武健身活动加大竟技武术的33革力度,坚持竞技武术走向奥运培育和形成武术市场,促进武术产业化继承和发展相结合,走21世纪武术创新之路8第二章长拳(2006-4-16)1 拳术拳术是武术运动和主要内容,指徒手套路.武术拳种流派众多,从容不迫1979年来确定全国共有129个拳种.代表性的拳术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螳螂拳翻子拳劈桂拳少林拳戳脚2长拳的概述长拳是拳术的一种.起源: “长拳”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的“古今拳家,宋太组有三十二势长拳”.明代程宗猷所著《耕余剩技.回答篇》中“长拳有太祖温家之类,短打则有绵张任家之类.”现在: 现代武术中的长拳:沿用了明代长拳的称谓,将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拳势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长拳类器械:刀,枪,剑,棍套路.特点: 长拳运动的特点:撑拔舒展,势正招圆,快速有力,灵活多变,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内容: 长拳的内容: 基本功基本动作单练套路: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对练套路规定套路:甲组,乙组初级套路少年拳青年长拳第一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的长拳最新国际比赛套路自选套路:是武术竞赛的产物.武术竞赛规则:动作数量组别:手型:拳掌勾9步型:弓仆马虚歇拳法:冲,劈,崩, 砸掌法:推,挑,撩,劈,砍肘法:顶,盘,格腿法:弹,蹬,踹,点,铲,里合,外摆,拍,扫.跳跃平衡规格完成套路的时间方向:竞技武术发展方向---高,新,美,难.3 技法特点手要快捷:”拳是流星”.快捷,有力.要求:肩臂松活,节节穿肩,肘,腕关节灵活顺畅例子:冲拳始于拳,起于梢节,中节(肘)随,根节(肩)催.拳走直线。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是一种综合性强的体育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快速塑身外,还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防卫能力。

目前,常见的武术运动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类型是散打运动。

散打是一项较为激烈和具有实战性的武术运动。

它的特点是充满了攻防技巧,需要比较高的速度和力量。

因此,练习散打的人需要有较好的体格和技能基础,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力。

散打比赛规则简单,只需攻击对手的任意部位,以赢得比赛。

第二种类型是套路运动。

套路是比较传统和美学的武术运动。

其特点是强调形与意,要求动作要优美、大气、流畅,体现出武术的美学价值。

练习套路除了需要掌握武术基本功,还需要具备严格的规矩和程式。

第三种类型是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比较养生和兼顾身心健康的武术运动类型,具有强调身心和谐、养生拳法和传承性等特点。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匀称,注重气功调理,通过调整呼吸、慢性活动、慢速起跑等运动方式来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

第四种类型是散手运动。

散手比散打更加注重实战训练,其强调打反击,并追求更高的速度和灵活性。

散手练习的主要项目包括自由搏击、各类绞杀技巧,同时还比较注重落实技术细节、规范出拳姿势等功底。

除此之外,散手运动也注重实战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而言之,武术运动类型多样,每一种运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体现形式,无论是想减肥、塑身、提高自卫能力还是追求自我提升,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武术运动类型进行练习。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要求与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两手要与跃步动作自 然相随。
4.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 背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力达脚尖;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右拳收抱于腰侧;目向前平视(图7-2-5)。
• 要求与要点:弹踢与冲拳同时完成,力点准确。 • 5.马步横打
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力达掌外沿;右勾变拳收抱于腰 • 侧;目视前方(图7-2-8)。 • 要求与要点:转体、上步与推掌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8.搂手勾踢 (1)右拳变掌前伸于左腕上使两腕交叉 (图7-2-9①)。
• (2)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两臂迅速向后分掌搂手至体后成 勾手,勾尖向上,身体随之半面向左转;同时右脚尖上勾,脚跟 擦地面向左斜前方踢出;目视左前方(图7-2-9②)。
• 套路运动包括:拳术(长拳、太极拳等)、器械(刀、枪、 棍等)、对练(2人以上的徒手、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六 人以上徒手或器械,伴有音乐和队形变换,要求动作、队形 整齐、协调一致)
•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 力的对抗形式(散打、推手等)
• 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动作方法和要领
• 预备势:直立抱拳,目视左方(图7-2-1)。 • 1.抡臂砸拳 • (1)左脚向左跨一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
方伸出,掌心向右(图7-2-2①)。 • (2)上动不停,向左转体180°,同时左手经上、向下绕环屈臂停
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拳向上抡起下砸,拳背落于左掌上,右腿 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 视前下方(7-2-2②)。
第一章武术概述
•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主要分类见图9-1。
1
武术运动概述
三 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健身价值
(一) 武术运动的特点
注重内外兼修 技击动作贯穿于体育中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应范围广
1
武术运动概述
(二) 武术运动的健身价值
1. 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均衡发展 2. 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3. 提高身体素质,塑造良好体形 4. 保健康复效果好 5. 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之一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将武术运动分为两大类,即套路 运动和搏斗运动。
1
武术运动概述
套路运动
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 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变成的整套练 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 和集体表演。
搏斗运动
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 智角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 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手(或称散打)、推手和 短兵三项。
谢谢观看
武术运动概述
1990年
武术首次被列为 第11届亚运会竞
赛项目。
1999年
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吸 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 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
会成员。
2008年
武术以“特设项目” 的身份出现在第29 届北京奥运会上,被 定名为“北京奥运会
武术比赛”。
1
武术运动概述
二 武术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及训练格斗技能,并注重内 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
武术运动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得到迅速发展。
1950年
中华全国体育总 会召开座谈会, 倡导发展武术运
动。
1956年
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 成立,并在北京举办
了武术表演大会
1957年
原国家体委将武术列 为体育竞赛项目,并 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 太极拳,甲、乙组和 初级的拳、刀、剑、
项目
武术运动概述
1
武术运动概述
一 武术运动的来源与发展
武术起源于中国。
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界进行搏斗,后来又在部落战争中 不断总结搏斗的经验,使武术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锻铸工艺 的发展,各种制作精良的武器和武术技法不断涌现。 唐朝实行的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至明清时期,武术在我国的发展达到高潮。 近代以来,由于冷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消退,武术运动的作用逐渐 转向强身健体,亦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武术运动自唐宋后,就逐渐传向国外。可以说,武术是中国对世界 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
棍、枪套路。
1
武术运动概述
1958年
原国家体委制定 了第一部以普及 面较广的长拳、 太极拳和南拳为 竞赛内容的《武 术竞赛规则》。
1985年
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 际武术邀请赛,并成 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筹委会,这是我国武 术发展史上历史性的
突破。
1987年
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 1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