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幻灯片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幻灯片
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陷入空前严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思想: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建新军)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求强,造炮成 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掷金黄。”与上 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010福建漳州)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 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 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 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 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 于( ) •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 带来的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
政治上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战后中 国社会 经济上 的变化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使 中国的早期工业化得以开展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硝烟:1839年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对不对,为什么?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落 政治 后 挨



封建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等奖优秀课件

西装流行的原因?
中山装
你知道中山装里包含有哪 些信息么?
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 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 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 法、司法、考试、监察)。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一之大义。
中 西 合 璧
宋 氏 家 族 合 影 ( 一 九 一 七 年 )
“韩流”现象
小组热议:
怎么看待韩 流现象?
‘国服’”引热议
服历 饰史 还还 在在 变发 迁展 , ………
小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原因
外因: 西方冲击
表现
衣 食 住
趋势
影响 丰富生活 改变思想
封闭到开放
内因:
政治变革
传统到现代 近代化
经济发展
思想解放
习俗
鸦片战争后至 新中国成立
土洋并存 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949年之后,旗袍 在大陆渐被冷落。 从五十年代到改革 开放前,旗袍被说 成“四旧”、“封 、资、修”。国家 主席刘少奇夫人王 光美出国访问穿了 一身旗袍,在“文 革”中竟成了一大 罪状。
革命的象征;中苏关系友好;艰苦朴素的思想观念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 生如此大的变化? 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变化的原因
鸦片战争(改革开放)后,西方的 西方冲击: 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 外因 涌入; 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革是社会
内因
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社会生活和习俗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政治变革: 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表 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现,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近代工商业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公开课优质课件

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公开课优质课件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 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 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 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外开放格局。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 D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 [ 2019•山东日照高一检测 ] 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
是( D )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4. [ 2019•湖北宜昌高一检测]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的决定是( B )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_高___科__技___产业和_现___代__工___业__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___革_ 开__放___的重点和标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优秀教学课件(27张)(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优秀教学课件(27张)(共27张PPT)

4
其中一种变化趋
势并说明形成的
历史原因
选 择 题
201 4其 他
经济特 区、世 贸组织
4
解读历史材料中的
主要是基于
信息,调用所学知 识,,正确解析历
材料 它主要包括
引用、直接原因是 图表
史现象。
学案反馈

Hale Waihona Puke 表扬小表扬

表扬



一 组
曲彦妤、李华讯 于青青、张世东
四 组
于忠义、戴雨 朱雪婷、傅蓉媛
七 组
前提 原则 做法 目的
实质
知识梳理、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
梳理组
展示组
点评组 全体
1组 3组 5组
梳理:3分钟 ① 指出重点 ② 标清序号 ③ 划出关键
7组 8组 9组
展示:3分钟 ① 运用知识 ② 简练术语 ③ 总结方法
2组
4组 6组
点评:2-3
① 字迹结构 ② 评判对错 ③ 总结方法 ④ 打分 ⑤ 征求意见
补充质疑 订正学案 总结方法 自我反思
请进来
走出去
经济腾飞 国力强盛
深圳
汕头
海南
珠海
厦门
大连 广州
上海 天津
拓展延伸
1、上海浦东的开发为什么成为重点?它 为什么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浦东开放定邓位小:平曾如此解释“出 (1)以牌浦东顺开序放”为:龙“头为, 什进么一我步开考 发(长2)江带沿虑动岸长深城江圳市三开;角放洲?和因整个它长对江着流香域 经济的新港飞;跃开;放珠海,是因为它 (3)把对上海着建澳成门国;际开经放济、厦金门融,、因贸 易中面心向之世为一界它、。对面着向未台来湾、;面开向放现海代化南、 是浦东的汕使头命,。因为它们对着东南 意义: 亚。 ((12))成开为创高了浦科多东技个就产全不业国一和第样现一代,了工成,业为浦基上东地海 新的经济面增对长的点是。 太平洋,是欧美, (3)成是为中全国世9界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课件
C
.
16
.
17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上海滩老洋房 中西合璧
.
别墅 新式住宅
18
.
19
.
20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21

• 第二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 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12
四、原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
外因
西学东渐:
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 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 政治变革: 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
事件的推动;
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内因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 1.发展历程
• (1)传统工具:轿子、马车
• (2)近代交通发展:
• A.人力交通工具:洋车、三轮车、自行车
• B.机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

轮船、飞机
(3)新中国现代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多层次性
2.特点:(1)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各地发展不平衡
(3)各层次交通. 工具并行应用
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 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 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22
• 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一、交通工具更新 • (表现、特点、原因、影响)) •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 (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2第4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共计72张)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2第4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共计72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分布:
沿海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1、行业:轻工多、重工少
材料2:
30.1% 60.9%
2、中外: 比重小
3、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
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 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思考:根据材料,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 么? ①目的:实业致富,使国家强大。 整合课内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清政府为解决内忧外患谕令设厂。 从荣氏投资实业的目的,你看到荣氏兄弟具有怎样的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萌芽没有长成大树,而是被扼杀
X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大办 教育: 首批 三十 名留 美幼 童
詹天佑——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吴仰曾——中国第一位矿冶工程师;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张广仁——第一位在美开业的华裔律师; 梁敦彦——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 唐绍仪——民初国务总理
猜一猜,议 一议:这些 娃娃的未来 如何?
1、“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 带有半殖地半 封建的特征。
3.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 当学徒白手起家。 1896年与人合资4500 元创办广生钱庄,1903 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 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 积蓄。 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实业。……

一战
1919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_第四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_第四单元
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06年天津创办)
--精品--
图说历史
公共汽车1924年出 现上海,1935年出 现于北京。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
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
怪物,这就是汽车。
--精品--
图说历史
意义:标事业志的中开国始航。空 思考题:民及航发事展业概开况始如的何标?志
1909年9月,冯如终于完成了
①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 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 各自的不同作用;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 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精,品世-- 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自由讨论
结合前面所学,归纳中国近代以来交 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由哪些因素 促成的?
1.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2.洋务运动的影响;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
自由讨论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①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⑦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
--精品--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为何能进入一 个快速发展时期?
缓慢的原因: 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 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的原因: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精品--
图说历史
自由讨论
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迁” 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生活巨变
【知识梳理】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意义。
(1)确立: A1984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1992年十四大明确市场经济目标; C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D1997年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地位; E21世纪初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A解放中国的生产力;B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C促进了经济大发展;D加快了现代化步伐。
(2)内容: A农村: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税费改革。 B城市:增强活力;国企改革,现代公司。 C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知识梳理】
3、开放的目的、步骤和格局的特点。
(1)目的: A引进技术资金管理;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特点: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知识梳理】
2、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1)内容: 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赎买;
(2)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3)意义: A计划经济基本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二、中共八大和全面建设的开展
【知识梳理】
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任务和意义;
(1)背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
(2)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意义: A经济建设全面开展: B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知识梳理】
2、建设中左的错误、原因和教训;
(1)错误: A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2)原因: A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B严峻国际形势的影响。
(3)教训: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正确对待人民矛盾; D主动融入世界大潮。
【知识梳理】
2、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战略;
(1)进程: A工业化推动; B城市群涌现; D农民工进城。
(2)战略: A积极的; B协调发展; C多样化道路。
刚才的发言,如 有不当之处请多指
正。谢谢大家!
18Βιβλιοθήκη (1)背景 A文化革命的结束; B真理标准的讨论。 (2)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C停止阶级斗争为钢;D明确实事求是思想。 (3)意义: A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中心;B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梳理】
2、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实质。
(1)必要: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计划体制的束缚 D要求改变生活状况
【知识梳理】
3、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和八字方针实质;
(1)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A左的错误影响: B严重自然灾害。
(3)八字方针提出: A方针: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 C实质:纠正左的错误。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
【知识梳理】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曲折发展
一、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实现
【知识梳理】
1、工业化开展条件和特点及原因;
(1)条件: A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1949-1952年; 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3年,两大任务。 (2)特色:优先发展重工业
(3)原因: A借鉴苏联的经验; B西方国家的封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