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2]长城和运河教案

合集下载

《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汇编9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汇编9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汇编9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三、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集锦5篇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集锦5篇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集锦5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__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__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__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长城和运河》教案2篇《长城和运河》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三、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汇总5篇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汇总5篇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汇总5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约1380字)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__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长城和运河》教案篇2(约2764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四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

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生齐答:长城、运河。

(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生:长城很长!生:运河也很长!……(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

不禁有些失望!)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奇异。

(还是有些失望)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反思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

(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

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2、长城和运河二、指导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1)指名分两部分读。

及时正音。

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折(折纸)(曲折)(打折)嘉(嘉奖)(嘉宾)(嘉峪关)谱(谱写)(歌谱)(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

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好有关句子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

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

课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课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课文《长城和运河》教案课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一」语文课文《长城》教学教案范文《长城》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

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蜿蜒崇山峻岭了望屯兵堡垒互相呼应凝结陡峭气魄雄伟奇迹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

(见课件)(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城的长?(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3)图文对照,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巨浩大的工程。

3、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总结全文。

《长城和运河》教案锦集六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锦集六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锦集六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__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

__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__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案2]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

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