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对应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对应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对应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对应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对应练习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例1. 1 molH–I 键的键能是299KJ。 1mol I – I 键的键能是151KJ, 1mol H–H键的键能

是436KJ,则H

2(g)+I

2

(g)=2HI(g)的反应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可逆反应

例2. 2C + O

2 = 2CO,2CO + O

2

= 2CO

2

都是放热反应。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 56gCO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

2

所具有的总能量

C. 12gC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

2

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

2

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2.知道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什么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例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4.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吗

5.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例5.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6.充分燃烧的条件

例6.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二.化学反应与电能:

1.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例7.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3.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例8.银锌电池广泛用做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

2Ag+Zn(OH)

2

Ag

2

O+Zn+H

2

O,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OH)

2

4.金属性强弱判断

例、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 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5.会设计原电池装置

例10.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

3

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

3)

2

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

2(SO

4

)

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

6.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

例11.实验室中欲制氢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例12.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两个盛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并向加入a的烧杯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中再加入少量CuO粉末。下列各图表示氢气体积V(H

2

7.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H2 + O2 = 2H2O

电解质是酸性:

电解质是碱性:

8.常见的几种的电池①干电池②蓄电池③燃料电池

9.有关原点池的计算问题

例13.在由铜片、锌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 L(标准状况)的H

时,硫酸恰好用完,则:

2

(1)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2)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例14.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2 molN

2和3 molH

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s后测得N

2

为 mol,则以H

2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15.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 mol / ?L·s? B.υ(C)= mol / ?L·s?

C.υ(B)= mol / ?L·s? D.υ(A)= mol / ?L·s?

例16.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例17.在反应:C+CO

2

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

2

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会判断可逆反应

例18.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

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NH

3

,同时NH

3

又可分解为N

2

和H

2

C.电解水生成H

2和O

2

,氢气和氧气转化成H

2

O

溶于水和H

2SO

3

分解

5.知道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

例19.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6.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

例2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

(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

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

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的同时生成nmolB

2

例21.一定条件下,X(g)+3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Z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B.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C.反应体系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X

7.化学平衡的计算:

例22.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气)+B(气) xC (气)+2D(气)。经5min后达到平衡时,测知D的浓度为L,[A]:[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L·min。试求

(1)A的平衡浓度是多少

(2)B的平均反应速率

(3)x=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方法 蒸发 适用范围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主要仪器注意点 ①不断搅拌;②最 实例 NaCl(H 2 O) 酒精灯、蒸 后用余热加热;③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发皿、玻璃NaCl 结晶液体不超过容积 分开棒(NaNO3) 固+固2/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2(NaCl)物分开 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液+液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把溶质分离出来涤;③定量实验要(CaCO3)“无损” ①先查漏;②对萃 从溴水中提取剂的要求;③使 取Br 2 漏斗内外大气相 第1页共20页

2 通 ; 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乙酸乙酯与 饱 和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Na 2CO 3 溶 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乙醇和水、I 2 蒸馏 液 度计、牛角 管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凝水从下口通入; 和 CCl 4 ③加碎瓷片 渗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用固体盐或浓溶 盐析 烧杯 硬脂酸钠和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液 洗气 甘油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 2(HCl ) 气+气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 (N 2O 4)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 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 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第 2 页 共 20 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 B 融化的是Al2O3 C 融化物滴落 D 融化物不滴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2O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4、4.6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0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2O B 只有Na2O2 C 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4 B HCl C BaCl2 D NaO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 Na与盐酸反应:2Na + 2H+= 2Na+ + H2↑ C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Cu2+ + 2Na = Cu + 2Na+ D Na与O2反应:4Na + O2= 4Na+ + 2O2- 7、在Na和H2O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 B H2是氧化产物 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 8、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100% 100 2.3 ? + B 4 100% 10040.1 ? +- C 4 100% 1004 ? + D 4 100% 100 2.30.1 ? +- 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10、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A.H+、Ca2+、Na+、NO3-B.Na+、Mg2+、Al3+、Cl- C.Cu2+、Mg2+、Cl-、OH-D.Ba2+、Cl-、OH-、NO3- 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 常温常压( 1 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 ≤ 4 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 )4]亦为气态 3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 ,.沸.点.为.-.2..4..2.℃.).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 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 或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 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见易错题集锦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见易错题集锦

————————————————————————————————作者:————————————————————————————————日期:

35、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 与光合作用不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36、已分化的细胞不可逆.(细胞全能不就可逆了吗?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吗? 1、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这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 件。 2、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 37、高度分化的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变化? 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 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 38、“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产生有直接关系”这句话对吗? 正常的细胞是有寿命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后会衰老、死亡,在正常分裂和正常分化时,原癌基因都处于被抑制状态。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细胞畸形分化,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就会无限分裂,成为不死的癌细胞。 39、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_____,使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答案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怎么解释啊不是被激活吗怎么是突变 啊 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0、为什么病毒是生物?(是不是因为其能生长繁殖?)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 遗传性状)。 41、艾滋病病毒(HIV)、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的结构及 遗传物质都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它 如噬菌体等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上海高中化学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上海高中化学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基本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注意:金属单质只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如红磷与白磷,金刚石与石墨等。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 4.基: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Na. (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及电性符号,如:Ca2+、SO42ˉ、C1ˉ、Na+ … (3)价标符号:在元素正上方标正负化合价、正负写在价数前,如:1+ H、1-Cl、1+Na、6+S、2-O…(4)核素符号:如2713Al、3216S、168O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 × ‖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1)用电子式表示阴离子时要用[ ]括起,电荷数写在括号外面的右上角。NH4+等复杂阳离子也应如此写。 (2)书写简单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可以遵循下面几点: ①简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是离子符号。 ②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即是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小圆点外加[ ]及电荷数。 ③阴、阳离子交替排列。如: 3.结构式:用短线将分子中的共价键画出的式子。书写规律:一对共用电子对画一短线,没有成键的电子不画出。如: 氢气(H 2)H—H 氮气(N2)N≡N 氨气(NH3) 用结构式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更具有实用性,并能明确表达同分异构体,例如: 乙酸(C2H4O2) 甲酸甲酯(C2H4O2) 4.结构简式:它是结构式的简写,即将C-H或C-C单键省略的一种表示方法。例如: 乙烷(C2H4O2)CH3CH3 新戊烷(C5H12) C(CH3)4

高中化学必修一易错题分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易错题的分析 本次测试得分率最低的三道题目分别为第6题(42.50%)、第7题(40.00%)和第15题(37.50%) 第6题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 2+,A 项不正确;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有Fe 2+、Fe 3+生成, 其离子方程式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B 项不正确;C 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C 项不正确。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是高考中是必考的,要求学生对该知识一定要完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对付这些题目的技巧。 第7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及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碱、铝与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知识点 解析:A 项中,首先Al 与0.01 mol H +反应生成H 2 0.01 g ,Al 过量0.053 mol ,0.01 mol K 再与水反应生成H 2 0.01 g ,KOH 0.01 mol 。反应2Al +2KOH +2H 2O===2KAlO 2+3H 2↑中,据0.01 mol KOH 计算,又生成H 2 0.03 g ,总共生成H 2 0.05 g 。B 项中,0.02 mol Na 与水反应生成H 2 0.02 g ,Mg 与NaOH 溶液不反应,故H 2总质量最多0.02 g 。C 项中,只有Zn 与酸反应,生成H 2 0.01 g ,Al 与水不反应。D 项中,只有Mg 与酸反应,生成H 2 0.01 g ,Cu 与水不反应。 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分析能力还欠缺,同时金属的性质也不熟悉,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第15题考查有关“工艺流程图”的知识,学生比较陌生,同时对于铝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程度不够熟悉,因此,在回答问题时找不到得分点,有学生虽然回答了,但没有得分。错误较多的还是方程式的书写方面。

上海全高中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 一、高中语文各年级知识点 一年级现代文:理解和感悟写作:1、作文材料的准备2、文章的立意3、文章的结构4、联想与想象古文: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文言虚词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名言名句的积累二年级现代文:分析与综合写作:1、叙述的技巧2、写出事物的特征3、说明文的方法4、论证的思路古文:文言文中的固定搭配文言中的特殊句式戏剧知识介绍 三年级现代文:鉴赏与评价写作:1、立论与驳论2、论据的选择与运用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准确评论典型人物5、内容有意境修辞的方法古文复句 二、高中语文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 一年级要在初中语文基础上,提高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高一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语文学习,没有主动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 失分点:古文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不扎实,失分较严重现代文阅读理解偏差,学生感悟不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作文无话可说,语言苍白议论文写作训练要加强 二年级古文固定搭配,特殊句式不扎实不会分析现代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立意作文手法单一,选材上较单薄不会写议论和说明文,论据不够充分有力,说明方法不 够多样 失分点:古文现代文阅读写作 三年级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论说文的解读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作文没有自己新颖的思想和主题,写不出优美的句子议论文没有说服力,写作过程中没有发散性思维,过于呆 板 失分点:现代文的赏析和理解古文的解析诗歌的鉴析写作深度及广度 三、高中语文各年级学科难点和重点 一年级重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各种知识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来理解、赏析、评论阅读内容。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来体验作品,简单分析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的翻译、作品内容的把握。古诗词的积累。 二年级重在加强文言文的阅读,文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现代文阅读要加强对阅读感受的体会,深入思考问题。重视诗词的背诵和记忆。加强议论文的写作。 三年级系统提高现代文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特别是解题能力。巩固文言诗句的知识点。背诵名句、熟记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文学常识。写作要确保观点鲜明准确,论据要有力。 四、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三附详解

2013年9月5的高中化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09?海南)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2013?江苏)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L 1mol ?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 的数目为NA B . 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A C . 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 . 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3.(2012?江苏)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 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B .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C . 标准状况下,11.2 L CH 3CH 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 D . 常温常压下,2.24 L CO 和CO 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 4.(2009?广东)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2.4L 中含有n A 个分子 B . 1L0.1mol/LNa 2SO 4溶液中有0.1个Na + C . 1molH 2与1molCl 2反应生成n A 个HCl 分子 D . 1molCa 变成Ca 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 、H 2、O 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 p (Ne )>p (H 2)>p (O 2) B . p (O 2)>p (Ne )>p (H 2) C . p (H 2)>p (O 2)>p (Ne ) D . p (H 2)>p (Ne ) >p (O 2) 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 .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7.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气体R 和5L 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 (g )+5Q (g )═4X (g )+nY (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是( ) A . 2 B . 3 C . 4 D . 5 8.(2012?河北模拟)由C 16O 和C 18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分子数之比为14:15 B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质量之比为15:14 D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密度之比为1:1 9.(2010?平顶山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 .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 . 1L 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 氧气的质量小 D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数一定相等 10.(2011?新疆二模)已知Q 与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 ═2Q+R 中,当1.6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 ,则参与反应的Y 和生成物Q 的质量之比为( ) A . 46:9 B . 32:9 C . 23:9 D . 16:9 11.(2011?江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00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 B .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高三化学-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

水解中和盐类的水解 1.复习重点 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2.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 2.难点聚焦 (一)盐的水解实质 H2O H+— n 当盐AB能电离出弱酸阴离子(B n—)或弱碱阳离子(A n+),即可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电解质分子,从而促进水进一步电离. 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盐+水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 由此可知,盐的水解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但一般认为中和反应程度大,大多认为是完全以应, 但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得多,故为万逆反应,真正发生水解的离子仅占极小比例。 (二)水解规律 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具体为: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如 NH4CN CH3CO2NH4 NH4F 碱性中性酸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相对强弱 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 呈碱性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 如H3PO4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pH变化可相互转化: pH值增大 H3PO4 H2PO4— HPO42— PO43— pH减小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3、NaH2PO4、NaHSO4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的本性. 外因:浓度、湿度、溶液碱性的变化 (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2)浓度不变,湿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抑制或促进水解。 (四)比较外因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水解的影响. HA H++A——Q A—+H2O HA+OH——Q 温度(T)T↑→α↑ T↑→h↑ 加水平衡正移,α↑促进水解,h↑ 增大[H+] 抑制电离,α↑促进水解,h↑ 增大[OH—]促进电离,α↑抑制水解,h↑ 增大[A—] 抑制电离,α↑水解程度,h↑ 注:α—电离程度 h—水解程度 思考:①弱酸的电离和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互为可逆吗? ②在CH3COOH和CH3COONO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冰醋酸,对CH3COOH电离程度和CH3COO—水解程度各有何影响? (五)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因为电离程度CH3COOH>HAlO2所以水解程度NaAlO2>NaHCO3>CH3COON2在相同条件下,要使三种溶液pH值相同,只有浓度②>①>③ 2.分析盐溶液中微粒种类. 例如 Na2S和NaHS溶液溶液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它们是Na+、S2—、HS—、H2S、OH—、H+、H2O,但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不同. 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要点归纳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要点归纳 在高中化学中,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但是往往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这个内容,想知道化学反应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二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 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 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2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 点总结1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