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梳理、重难点、考点解析
现当代文学 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现当代文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现当代文学呢,就是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合称。
现代文学大概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创作,像鲁迅的那些文章多数就属于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的文学。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创作,是反映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一个文化宝库。
②重要程度:在文学学科里可以说是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从近代到现在社会的变迁、人们观念的转变等等。
而且很多现当代文学作品也成为了文学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后来的创作者。
③前置知识:你得对基本的文学知识有所了解,知道一些常见的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等它们大概长啥样,然后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的历史要有个大概的认识,因为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比如说读余华的《活着》,就会让我们对人生和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而且如果是从事文化相关工作,如编辑、编剧之类的,掌握现当代文学知识就更有用,能创作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内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现当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对世界文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影响。
它像一条长河中的一段重要流域,承上启下的。
②关联知识:和中国古代文学关联,很多现当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法或者文化内涵;同时和外国文学也有联系,比如现代文学中不少作家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点在于作品数量众多,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派和思潮,需要梳理清楚。
重点是要把握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和他们的创作风格。
比如说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这些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使命感,这就是一个重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那是相当重要的。
可能会考查作家作品的对应,像问《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谁;文学流派的特点,例如新月派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等。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难点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难点参考书目:古代文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文学理论(及西方文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语言学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北大教研室《现代汉语》黄伯荣《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殷国光《古代汉语》第四章南北朝民歌1.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呈现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多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多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看:南朝民歌的特点:内容上: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形式上:①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
②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
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民歌的特点:内容上: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
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指南:重难点总结、知识梳理、真题考查、命题规律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指南:重难点总结、知识梳理、真题考查、命题规律黑色幽默(一)黑色幽默: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在思想上。
黑色幽默的作家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痛苦而恼怒的深层体验。
在艺术上,它以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阴郁可怕的故事,获得一种悲喜剧因素混杂的审美效果,故此而被视为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
其主人公常常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人物”,情节具有非逻辑性,整体上具有寓言性。
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为其代表作家,各自代表作为《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宰场》和《万有引力之虹》。
(二)海勒1.作家概况:海勒是当代美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视为黑色幽默派的一面旗帜,其代表作为《第二十二条军规》。
2.《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容:小说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
(1)通过尤索林在美国空军的生活遭遇,揭示了战争的荒谬实质,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非人道,以及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
(2)通过对军营黑白颠倒、生死难辨、美丑倒错等生活现象的描写,小说隐喻地表现了现代社会“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及其统治力量对人性的异化和扼杀,抨击了噩梦般的社会现实,提示了世界和人生的荒谬性。
“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统治集团力量和其荒谬本质的形象化体现,它将人置于无法反抗的境地,无视人的生命与存在,将世界变成一个疯人院,使人生变得荒诞不经。
(3)表达了在荒诞世界里进行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思想。
尤索林抱着爱国热情参加军队,却发现战争不过是骗局,正义不过是幌子。
他曾经试图反抗,但在现实后不得不采取逃避的策略。
即便如此,作为荒谬世界的“清醒者”,他的逃避从侧面突出了现实的荒诞,也反映了他拒绝与现实同流合污的勇气,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2016年人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复习指南、知识点总结、题型分析、真题回顾

2016年人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复习指南、知识点总结、题型分析、真题回顾参考书目: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2010年到2014年的真题显示人大不会考东方文学,不过2015年的填空题告诉我们前面的结论也不定正确,所以无论是高教版还是人大版,都有必要看一看两本,这里我建议看高教版,因为人大版毕竟是“简编”,做笔记就是在“简编”的基础上在次简编,漏掉的东西可能就会多一些。
高教版的教材内容会多一些,但会做笔记的人一定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只记人名和代表作,哪些地方可以三五十字带过,哪些地方得长篇大论地记录,这样的笔记是瘦而有肉,而高教版的教材更适合这样做笔记。
当然我在考试时也看过黄晋凯的书,在西方现代主义部分还是可以参考的,毕竟人大本校考试对各种“主义”,尤其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情有独钟,这方面一定要多了解、多背记才行。
英国文学(一)概况:(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40、50年代达到繁荣。
(2)英国现实主义一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较多反映劳资矛盾及“小人物”命运,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
代表作家是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等。
(3)19世纪70年代之后主要代表人物为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
(4)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宪章派文学,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
(5)侦探小说开始兴起,培养了广泛的阅读群体,反映了通俗文学影响的扩大。
(二)狄更斯1.概括: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其创作几乎触及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真实再现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露了维多利亚“盛世”之后严峻的社会问题。
其小说思想特点有:批判维多利亚盛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人道主义;广泛深入地探索人性。
在英国,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
2.《双城记》的思想内容:为了儆诫英国的统治阶级,呼吁改良,狄更斯以1840年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为舞台,描写了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农民得伐石太太、医生梅尼特等及其家人的故事,真实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指南:报录比、参考书目、知识点、重难点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指南:报录比、参考书目、知识点、重难点参考书目:古代文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当代文学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文学理论(及西方文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语言学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北大教研室《现代汉语》黄伯荣《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殷国光《古代汉语》绪论(魏晋南北朝)1.鲁迅曾说过:“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请简述这一时期文学的自觉的主要表现。
“魏晋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鲁迅在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也提到了这一观点。
但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所谓文学的自觉大体表现在:(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到了南朝。
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学、玄学、史学并立,这是重要的标志。
同时,这一时期又有文笔之分。
《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之后梁元帝萧绎进一步认为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是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上溯至《汉书·艺文志》,而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且将诗和赋分开,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本人往届,工作一年辞职后全职备考,从七月中旬开始,中间除去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大概满打满算花了四个半月时间复习吧。
本科成绩中等,考现当代,进入了复试,结果嘛还没有出来,攒人品啦。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一、现当代及文学综合书目(请买最新版)1、中国现代文学史北大社温儒敏、钱理群2、中国现代文学史北大社第三版程光炜版3、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社洪子诚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北大社孟繁华、程光炜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大社温儒敏、严家炎6、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北大社洪子诚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8、外国文学史郑克鲁9、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不过本科生的教材似乎换了)10、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11、西方文论二、复习1、作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比如鲁郭茅巴老曹的代表作,尤其是书上分析的那些作品,一定要看,文学史的根本在于文本、在于事件、在于流派、在于作家,长篇嘛,当然是本科时期应该完成的任务,不然看书会很吃力,你都没有看过书,怎么知道人家讲的是什么……必如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必读,结合相关解读和论文,杂文也挑比较有名的看看;郭沫若翻翻女神和屈原;茅盾的子夜必读,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也很重要;巴金的家、憩园和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必读,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茶馆,离婚,正红旗下……;曹禺就四部戏剧;沈从文边城,八骏图……其他的还有很多,什么丁玲、张爱玲、萧红、郁达夫、叶圣陶一类的,没时间就看短篇中篇的代表作吧。
看文学院的出题风格都是明确要结合作品的,没有说你也要具体到作品,否则分不会好。
2、教材教材刷的次数越多越好,前面几次建议看快点,理清脉络,比如现代就是三个十年,每个阶段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发展状况,出现了哪些作家、重要作品,形成的流派,印发的论争,社会政治的状况。
比如四十年代分为几个区域,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孤岛,每个地域的文学概况。
当代就是十七年、文革和新时期,80年代蛮重要。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解读:文学理论参考书、重难点总结、考点回顾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解读:文学理论参考书、重难点总结、考点回顾文学理论(及西方文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很多人说要用那本几乎买都买不到的陈传才的《文学理论新编》,我觉得没必要死磕这本书,这本教材我看过没有像它的标价那样好。
从真题的角度看,人大文学理论考得很活,不是看那本教材就更容易的,对付人大文学理论考试必须较为系统的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而这种要求看高教版的就够了,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能从理论角度分析问题,才能把话说得更理论一些,这是我复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问题分析】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侧面:(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属性。
(2)审美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同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活动一样,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审美特性同样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如果丢掉审美特性,社会主义文学活动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活动了。
(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活本身既有主导的方面,又有不同的层次。
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也就呈现出主导性、多样性,具有不同层次的审美特征。
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需求。
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取向,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陶冶人民的情操,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艺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的。
3★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的问题?(2007精英文学在大众中作用)雅与俗,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知识点、重难点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知识点、重难点参考书目:古代文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两种教材都可用于人大文学院大综合复习,两者以钱理群的这本为最流行,体例也很严谨,复习起来按照章节进行很容易理解。
人大的这本教材很多章节都是人大的老师编写的,如程光炜、孙民乐,其他章节也都是各个方向优秀的学者编写汇集而成,读起来觉得容量比钱理群编写的要大,因为书中的对作家的作品分析比较多,像钱理群本那样主要精力是集中在代表作家最重要作品上。
这两本如果时间比较充足,有必要都拿来读一读,毕竟不像古代文学那样多选一个版本就多读四册书。
当然,一门心思投入一本教材也完全可以把初试做得很好。
当代文学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文学理论(及西方文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语言学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北大教研室《现代汉语》黄伯荣《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殷国光《古代汉语》4.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或简述建安风骨的内涵)(1)政治理想的高扬。
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苦短的哀叹。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
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
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
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现当代文学:知识
点梳理、重难点、考点解析
屈原与楚辞
1.简述《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
(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2)香草美人的象征和意象。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这是屈原的创造,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还有,《离骚》中的比兴开始将物与我、情与景融合起来,从而使物具有象征的性质,情具有更具体的寄托。
(3)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创新。
《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还吸收了当时新体散文的笔法,从而增强了诗句的容量和表现力。
此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尤其是对“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4)《离骚》中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
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由飞龙驾驶的宝车,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2.《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意象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
(1)《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诗经》的比兴大都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的客体,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性质,情具有更具体的寄托,构成一种象征体。
(3)《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离骚》则构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比兴系列。
附:《离骚》释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遇忧患,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而王逸则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写其“美政”理想和坚贞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表现其苦闷、彷徨。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主要内容是其美政理想和身世之感。
3.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楚辞的文体特点)
屈原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所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的诗“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的“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都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屈原以降的无数知识分子普遍经历过和他类似的遭际,因此屈原在历朝历代都不乏知音,屈原精神成了安顿他们痛苦心灵的家园。
陆游报国无门,身老家中,慨然叹曰:“《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是极为真实的写照。
屈原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早已突破了儒家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等处世原则,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这是屈原及其辞赋对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楚辞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创新。
屈原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①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②他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③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在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2)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
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等,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
(3)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
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能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附:《楚辞》集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10、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