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中国酸雨的问题

【高中化学】中国酸雨的问题

【高中化学】中国酸雨的问题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

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中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以南的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以及福建和广东等沿海省份。

酸雨对森林植物有很大的危害。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K、Na、Ca、Mg等营养元素会随着雨水释放和淋溶,使土壤变得贫瘠。

此外,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铝元素从稳定状态释放出来,增加活性铝。

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树木的生长。

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2%。

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万公顷。

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按1998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虽然中国对酸雨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近20年,但资金投入、研究规模和深度都远远不够。

国内对酸雨研究的投资不到欧洲的1%。

1999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家环保局《关于呈报审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请示》,确定了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目标和措施,这为酸雨问题的早日解决带来了希望。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

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包括四川云南的东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

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当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东北东南部、华北的大部以及西南和华南沿海等广大地区,酸雨分布区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我国三大酸雨区[2]分别为:(1)西南酸雨分布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分布区的降水污染严重。

(2)华中酸雨分布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污染中心强度最高、范围最大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分布区:该区域的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酸雨分布区低。

1.1.2 中国酸雨的具体空间分布情况我国的酸雨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pH值小于5.6的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等的广大地区;华中、西南等地区存在着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仅在青岛、图们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市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以长沙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的污染水平超过了西南地区,是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酸雨污染危害有所缓和,但是仍然较为严重;华南酸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广西省东部等大部分地区,分布区域范围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分布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往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污染范围在小尺度上有所波动[3]。

我国的酸雨污染状况主要是城市局部污染,并且以城市为核心出现多个中心的分布。

例如,重庆、长沙等污染区都是因为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附近的二氧化硫浓度相对较高、降水酸度较高。

1.1.3 我国的酸雨频率平均值我国酸雨按区域划分,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酸雨频率平均值具有较大的差异,酸雨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近年来,各季酸雨呈上升趋势。

(1)中国南方地区。

四川省2007年酸雨频率平均值为39.6% ,比2005年增加11. 3%,酸雨仍为硫酸型污染。

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酸雨的年平均pH值在3.8~4.5之间,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大都在80%以上,且呈现增大趋势。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摘要:当今,酸雨已发展成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于我国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并且能源消耗迅速增加,酸雨问题必将变得更加突出,酸雨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酸雨、地理分布。

1872年英国化学家Smith在《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个概念,到20 世纪40 年代酸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此后展开了对酸雨各方面的大量研究。

我国开展酸雨研究的时间比国外要落后一段时间, 1974年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其后陆续在其他城市也展开了研究,并在1989年开始建立全国的酸雨监测网 ,国家也高度重视酸雨的研究。

酸雨的危害:(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

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

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3)对人体的影响。

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 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

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

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临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 17 ] 。

酸 雨

酸 雨

酸雨的成因
• • • 天然排放源 1.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 些硫酸到空中。 2.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 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 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 硫。 3.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 硫气体。 4.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 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 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5.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 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 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 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生物防治
• 1993年在印度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 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利用生 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增强 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保持环境完 整性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生物学家利用微生物脱硫,将2价铁变成3价铁, 把单体硫变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
我国酸雨的防治
• 综合我国酸雨的情况,我国要治理好酸雨 就必须从源头上控制SO2的治理和排放。而 二氧化硫主要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 到大气当中。燃烧前脱硫技术主要是指燃 料的脱硫技术,对于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 我国来说,又主要指煤的脱硫技术。煤的 脱硫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发,和微生物法, 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煤的重力分选法, 其他脱硫方法如浮选法,微波脱硫法,磁 力脱硫法,微生物脱硫法,以及煤的气化, 液化等,仍处于实验室到半工业阶段。
酸雨是什么
•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 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 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 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 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 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而言。

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

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

中国三大酸雨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如何形成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酸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比例)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至34%。

酸雨调查报告

酸雨调查报告

酸雨调差报告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

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

(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5.65。

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试纸。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取自百度)下列为问卷回收后统计结果(以100人为例)十到二十岁34二十到三十23岁三十到四十37岁四十到五十19岁五十到六十11岁六十岁以上 6明确知道酸雨98 PH值不清楚酸雨PH2 值使用酸性37洗涤剂碱性洗涤33剂不清楚30认为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40% 酸雨的主要原因认为含硫煤的燃烧为主要原50% 因认为是二氧化碳的燃烧5% 认为是其他原因5%不闻不问8上报有关部门39不购买该厂生产的产53品华东地53 区(正确)华中地27 区西南地20 区使用酸性37 洗涤剂碱性洗涤33 剂不清楚30会使土地酸化肥力减83弱会破坏水生生物系统62会使建筑物损坏77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植43物其他危害13开发新能源68 植树造林82 调整工业布局21 改善交通48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监督管40 理其他方法 6由上分析,我市市民对杭州市酸雨关注度较高,对酸雨的危害比较清楚。

酸雨严重的地区

酸雨严重的地区

酸雨严重的地区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诱发植物病虫害。

严格的讲酸雨属于人为灾害,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灾害。

酸雨严重的地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和西南酸雨区。

酸雨形成的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

一般说来,存在酸性污染越严重的地方,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形成的酸雨可能性就越大。

2、大气中的氨。

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的形成非常重要。

因为它是大气中唯一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

由于它的水溶性,它能与酸性气溶胶或与雨水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而降低酸度。

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颗粒状也是大气中污染物的重要成员之一。

颗粒状所含的催化金属可以使S02氧化成酸;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它不能起中和作用,还会成为酸雨的来源。

4、天气形势的影响。

酸雨还与气象和地势有一定的关系。

譬如地势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会减弱,反之则加重。

南方酸雨比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土壤两方面。

气候方面是因为南方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土壤方面是因为北方多碱性土壤,大气中碱性土壤颗粒与酸雨发生中和反应。

酸雨的ph值是多少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5.6。

现在大部分的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因此平时我们要尽量低碳出行,保护环境。

酸雨的三大危害1、酸雨会危害土壤和植物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2、酸雨危害人类的健康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小编希望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酸雨是由于大量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燃烧,将酸性化合物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水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

酸雨中的物质会通过生态系统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人体等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酸雨是由于大量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燃烧,将酸性化合物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水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

酸雨中的物质会通过生态系统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人体等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和西南酸雨区。

中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

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