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水回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水回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水回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水回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再利用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以中水回用的可行性研究为主题,对中水回用的技术、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中水回用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一次污水处理后的中水(除去废水中COD、BOD、NH3-N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再经过二次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再次供给工业用水、绿化用水等用途。
常见的中水回用技术包括:生物处理、膜法处理和化学法处理等。
生物处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水回用技术,其通过利用生物活性菌群降解有机物质的特性,将中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
膜法处理则通过超滤、反渗透等膜过滤技术,将中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细小颗粒过滤出去。
化学法处理则使用化学药剂对中水进行处理,如氯化、臭氧氧化等,以达到水质标准。
三、中水回用经济效益中水回用可以显著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用水成本。
一般情况下,中水回用项目的投资可在短期内收回。
此外,中水回用还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等水源的开采,降低了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本。
中水回用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定的人员和设备支持,可以带动相关服务和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就业机会。
四、中水回用环境效益中水回用可以降低对自然水源的压力,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中水回用还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回用可以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减缓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中水回用的局限性中水回用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和经济限制。
目前,中水回用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降低二次处理的成本和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此外,中水回用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较长的回收期,对于一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能并不经济可行。
六、结论中水回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再利用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1 1.1.1工程项目的背景 1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3必要性 31.1.4可行性 31.2编制依据 41.3编制范围 51.4编制原则 5第二章城市概况 62.1城市历史特点、地理位置、行政规划 62.1.1历史特点 62.2城市性质及规模 62.2.1城市性质 62.2.2城市规模 72.3自然条件 72.3.1地形 72.3.2城市水系及水文地质 82.3.3气象特征 82.3.4地震 92.4 城市给水排水现状与规划概况 9 2.4.1给水现状 92.4.2给水规划 102.4.3排水现状 102.4.4排水规划 122.4.5雨水排放规划 122.4.6污水排放规划 12第三章工程方案及内容 173.1回用水量水质预测 173.1.1水量预测 173.1.2回用水水质标准 173.2深度处理工艺 183.2.1人工湿地法(方案一) 183.2.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方案二) 22 3.3厂区总平面布置 263.4自控、仪表设计 26第四章供水管网工程 284.1管网 284.1.1一期工程设计管网 284.1.2原有管网计算 294.1.3 二期工程管网设计 294.2泵房设计 304.2.1一期工程泵房设计 304.2.2 二期工程泵房设计 31第五章法规与条令专篇 325.1 环境影响评价 325.1.1 水环境影响评价 325.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25.1.3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325.1.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325.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35.2安全和工业卫生 335.2.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335.2.2采用安全生产与无危害的工艺与设备 33 5.2.3危害部位与危险性作业的保护措施 34 5.2.4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345.3消防 355.4 节能 355.4.1节能措施 355.4.2节水措施 36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7 6.1投资估算 376.1.1编制范围 376.1.2 编制依据 376.1.3有关问题说明 376.1.4投资估算 386.2资金筹措 38第七章成本分析及工程效益 42 7.1成本分析 427.1.1回用处理成本分析 42 7.1.2财务分析 427.1.3敏感性分析 43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448.1 结论 448.2 建议 44附表 46第一章概述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1.1.1工程项目的背景襄汾县城处于山西省南部,是临汾城镇组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南重镇之一。
XXX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XXX市污水处理厂原有的处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同时,市政府提出了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的目标,要求推进中水回用工程。
基于以上情况,本报告旨在对XXX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市场分析1.污水处理厂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发展的加速,污水处理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大众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也推动了污水处理厂市场的发展。
2.中水回用工程市场需求分析:中水回用工程可以解决非饮用水的供应问题,增加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意识不断增强,中水回用工程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项目概述1.扩建方案:本项目拟对XXX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工程,扩大处理能力以满足未来污水排放的增长。
扩建工程包括增加处理设备、增加处理容量和改善处理效果等,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达到规划要求。
2.中水回用工程方案:本项目拟在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建立中水回用系统,通过进一步净化处理出的中水,用于农业灌溉、园林景观水、工业用水等领域的供水。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所采用的扩建方案和中水回用工程方案已经在其他地区得到成功应用,技术成熟、可行性高。
2.经济可行性: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XXX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减少污水直接排放,降低治污成本。
中水回用工程可以减少对自然淡水资源的需求,节约水资源。
从长远来看,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社会可行性: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推行中水回用工程也有助于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风险分析1.技术风险:扩建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涉及到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技术,存在技术风险。
但通过合理的技术选用和完善的运维体系,可以降低技术风险。
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污
水厂中水回用工程是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保工程,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1.研究背景
1.1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可行性研究方法
2.1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2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3现有技术和设备的概述
3.环境可行性评估
3.1水质标准的满足程度
3.2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3.3中水回用对环境的影响
4.经济可行性评估
4.1投资费用估算
4.2收益分析
4.3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5.社会可行性评估
5.1社会认可度
5.2社会影响评估
5.3与相关政策的契合性
6.推进措施
6.1政策支持措施
6.2技术创新和研发
6.3宣传教育和市场推广
6.4管理与运营
7.结论
通过对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该工程在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水回用的具体技术、管理策略和政策支持措施,以确保该工程的成功推广和持续运营。
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污水回用成为一种可行的水资源节约途径。
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是指将经过污水处理的水重新利用于植物灌溉、景观水体和工业用水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对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1.污水回用的法律政策和技术要求分析:分析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探讨污水回用工程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2.污水的处理工艺:综述各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评估其适用性和效果,为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提供依据。
3.回用水的水质要求:研究回用水的水质要求,包括悬浮物、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指标,并与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进行对比。
4.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方案设计:根据回用水的水质要求,结合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合理的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方案。
5.经济可行性分析:分析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的初投资、运营成本和回收效益,评估其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包括水源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水资源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论文、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了解污水回用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要求。
2.实地调查:选择一座典型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水处理工艺和现有的水回用情况。
3.数据分析:对实地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估。
4.经济评估: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5.环境评价:运用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四、预期成果1.污水回用工程的法律政策和技术要求分析报告。
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和回用水水质要求报告。
3.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方案设计报告。
4.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
5.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五、研究进展计划1.第一周: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污水回用工程的发展现状。
XXX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负担加重,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污水处理需求。
为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并进行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X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项目地点:XXX市XXXX区项目建设内容: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建设新增处理设备和设施;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于农田灌溉、景观水体等。
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建设工期:X年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增加。
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和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有很大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分析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和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需要运用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效果。
因此,从技术上来说,该项目是可行的。
3.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增加中水回用的收入。
通过对项目投资和收益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内部收益率,从而评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
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减少污水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项目建设之前,需要对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通过对XXX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该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环境影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前景。
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研究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分析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收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评估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中水回用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实地考察、数据收集、成本评估、运营收益分析、环境效益评估和社会效益评估等方法,对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三、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发现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在当前市场上具有巨大的需求。
城市人口增长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手段。
四、投资成本评估本文对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了详细评估。
包括土地购置、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费用,并对项目的回收期进行了计算。
五、运营收益分析通过对中水回用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市政供水等方面,本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六、环境效益评估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对自然水源的污染和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对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并探讨了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七、社会效益评估中水回用项目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估。
八、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该项目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并且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建议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宣传,增加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强化监管机制等。
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和目的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实验分析及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情况,采集相关数据。
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最后,通过文献综述对该工程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
3.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的污水处理主要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但由于治理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且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中水资源利用方面,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范围有限。
4.工程可行性分析从环境效益角度考虑,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耗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该工程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和较短回收期。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该工程具备可行性。
5.实施方案基于可行性分析,提出以下实施方案:-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效果。
-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推广和应用中水回用技术,提高中水利用率。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对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的指导和管理。
6.风险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技术风险: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工程效果不理想。
-经济风险: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政策风险:政策支持力度可能不够,缺乏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7.市场前景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同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推动也将促进该工程的发展。
8.建议和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动该工程的全面实施。
此外,还建议加强政策制定和管理,确保工程的良性发展。
总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具备可行性,有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本中水回用工程为新建工程,拟在襄汾县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主要范围为:
1.确定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
2.中水回用工程工艺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模2000m3/d。
自备水源系统
根据县水利局统计的自来水现状,县城建成区有自备水源井28眼,其中仍在使用的有20眼,总计供水量5800m3/d。
2.4.2
根据《襄汾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县城最高日用水量2005年18000m3/d,2020年为33000m3/d。
县城规划有四个供水来源:规划总供水量为60000m3/d。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城市污水处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6月
《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1993年
《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内容》山西省委印发1999年8月
襄汾县城建局编制《山西省襄汾县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委托书
豁都峪属季节性洪水涧河,自西向东注入汾河,流域面积88平方公里,长度18km,平均纵坡11%,历史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020m3/s。
沙女沟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长度8.6km,平均纵坡3.39‰,自东向西注入汾河,部分沟段已封盖为暗涵。柴村沟流域面积6平方公里,长度4.5km,平均纵坡3.32‰,自东向西注入汾河,部分沟段已封盖暗涵。
县城地形平坦,北高南低,两边高中间低。
2.3.2
汾河自北而南穿县城而过,将县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县境内
自然流程52.2km,河床最大宽度2.65km,最小宽度150m,坡度1/2000,有记载最大洪峰流量2450m3/s。
三官峪属季节性洪水涧河,自西向东注入汾河,境内流域面积99平方公里,长度24km,平均纵坡11%,历史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66m3/s。
(1)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人工湿地可结合景观绿化一并建设。
(2)已有类似地区的成功范例。沈阳市满堂河人工湿地的运行经
验表明,采用北方型人工湿地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冬季的稳定运行,保证良好的净水效果,同时满堂河生态污水处理示范厂的建设积累的丰富的设计及运行经验表明,只要设计参数选用合理,工程措施采用得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是稳定而显著的。
第一章概述
1.1
1.1.1
襄汾县城处于山西省南部,是临汾城镇组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南重镇之一。襄汾县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大运高速公路、南蒲同铁路、霍侯一级公路(108国道)和省道临夏线、襄台线、襄乡线构成“两纵两横”的对外交通网络。县域内交通发达,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襄汾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民居、陶寺遗址和汾城历史文化名镇为代表的旅游景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发展居民休闲旅游业的资源条件。
自来水系统
(1)襄汾县城建局自来水公司
城建自来水公司现有配水厂2座,其中一座位于城区供电局东
侧,占地4000m2,设计供水能力7000m3/d。另一座位于城东襄汾县110KV变电站北侧,水厂占地6.5亩,设计供水能力10000m3/d。
(2)襄汾县水利局自来水厂
水利局自来水厂位于河西陈郭村北侧,占地2亩,设计供水规
2.1.2地理位置及行政规划
襄汾县城位于县域中东部,北临邓庄镇,东临陶寺镇,西接南贾镇,西临景毛乡、南辛店乡,汾河将县城分为东西两个区。县城地形复杂,总人口8.5余万人,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商贸中心。工业以轻纺、造纸、冶金、机械为主。用地布局河东区紧凑、河西区较为分散,另外县城南5公里有著名的丁村遗址。
充分发挥最佳投资效益、遵循提高项目综合效益、节约能源和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则,积极采用当今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技术。
因地制宜实现科学自动化管理,选择安全、可靠、易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及监测系统。
第二章
2.1
2.1.1
襄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54年襄汾县开始形成目前的县级行政单元,此前分属襄陵、汾城2县,均为汉初建县。虽城址屡有变迁,但作为县级行政单元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2.2.2
襄汾县城规划区范围为:西至大运高速公路,东至陶寺村及文物保护区,北至城镇北界,南至丁村文物保护区,涉及新城镇中北部、陶寺乡北部、景毛乡东部和南辛店乡东南部,包括县城规模建成区、城北工业园区、城西工业园区、丁村及陶寺文物保护区等。
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763.5公顷,人口8.5万人。中期(2010年)规划建设用的1020公顷,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1566公顷,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
3.回用水供水管网的规划;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财务评价。
1.4
在襄汾县总体规划指导下,实施污水处理回用工程。
建筑物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自然条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充分考虑襄汾县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技术先进、基础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管理方便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根据建设单位的回用水要求,出水水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生态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会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结合城市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厂区内绿化植物和大面积水生植物区,配以具有园林风格的建筑小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污水处理厂建成具有环保科普意义的生态公园。
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十五”以来,襄汾县的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襄汾县GDP为76.9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25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9.82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76元,已居全省119个县(市、区)和大运经济带50个县(市、区)的中上水平。2007年年初,襄汾县人民政府提出关于该县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的意见,明确2007年GDP要达到8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00元,决心奋力向经济强县迈进。
城市日排污量约1.4万m3,因县城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均直接排放。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汾河,引起汾河水质的污染。随着河西新区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排污区域逐渐扩大,污水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急需配套市政排水管道。
现有排水管道(渠)见表2-1与表2-2
表2-1 河西区现在排水渠道一览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序号
道路
管渠长(米)
县城内主要河流为汾河,汾河自北而南穿县城而过,将县城分为东、西两部分。汾河是襄汾人民的母亲河,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接纳污水,致使汾河混浊不堪,汾河水体和沿河两岸的区域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已属劣Ⅴ类水质。面对襄汾县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威胁的严峻势态,城市污水的回用已刻不容缓。
2.3
2.3.1
襄汾县境东依塔儿山,西傍姑射山,中为汾河谷槽,山河之间构成了两旁略呈梯形的盆状地带。境内既有山区,又有盆地,而以盆地为主,盆地中分为基底相对沉降区和相对隆起区。根据地表形态、组成物质等条件又分为基岩山区、低山丘陵区、黄土台区、洪积扇区、洪积(或洪冲击)倾斜平原区、冲积斜平原区、现代汾河河谷区。
规划确定现状水源地将不再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主供工业生产用水。规划期内,现状水源地供水量为0.8万m3/d—1.0万m3/d。
规划的城东水源地位于城东六家咀—上庄黄土梁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划期该水源地取水量不低于2.0万m3/d。
沙女沟水源属县域内东水西调工程,主供河西工业园区(景毛工业园区)的生产用水。规划期内供水量为1.0万m3/d。
1.1.2
水资源短缺是襄汾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人均水量不足5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量的1/5。随着地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襄汾县工业和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便直接排放,进入水环境后污染物超过其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加上对水污染的防治失调和对再生水为合理利用,最终结果必将引发城市水荒的加剧。可以说,城市水污染导致用水资源失调的连锁反应是造成城市水危机的实质问题之一,而城市污水处理后得回用是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
1.1.3
(1)符合襄汾县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中已明确沿汾河右岸的河西区拟建1-2处湿地公园。
(2)在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该流域的生态
环境综合整治中,人工湿地的建设不仅在污水净化、水质保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通过湿地生态环境的营造,利用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的建设将带动汾河流域系统完善,提高和发挥整个流域应有的生态功能。
(3)人工湿地的建设在经济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可为城市提供稳定的回用水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创造经济效益。
1.1.4
(1)襄汾县水质污染以有机物为主,水净化对象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初期雨水,适宜采用人工湿地进行水质净化。
(2)项目拟建地具有可;利用的空间,其地形地势适宜湿地建设。在总图布置中,人工湿地的建设使得污水预处理区形成天然屏障,从而保证了污水处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实现污水资源化,回用水于城西及城北工业区生产用水,规划水资源化回用量2.0万m3/d。
其中33000m3/d供县城使用,企业供城西和城北工业园区用水。
2.4.3
目前,襄汾县城河东旧区采用雨污水合流的排水体系。
城区排水管总长9.2公里,排水管道根据年限不同,分别采用拱涵、暗涵、混凝土圆管和塑料排水管,城市污水和雨水均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入城市排水明渠或附近排洪沟,最终纳入汾河。
县城交通区位十分优越,霍侯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大运高速公路从城市西侧掠过,南同蒲铁路从县城中经过,城市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