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

合集下载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简介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简介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简介中水回用简介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水,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 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 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 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标准。

中水处理方式: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1.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物理化学法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

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

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

中水回用技术简介

中水回用技术简介

中水回用技术简介一、设置中水处理系统的意义1.节水意义“中水”是介于上水(自来水)与下水(污水)9之间的一种水道系统,可回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生活杂用水。

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缺水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就北京而言,由于缺水,特别是夏季用水高峰,有些地区水压明显不足;一些地区的人民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供水。

中水已越来越被国人认可,寻找中水道节水途径已是大势所趋。

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

2.标准日益严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及《北京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贯彻优水优用的用水原则,加快城市污水资源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规划市区中水设施建设工作,凡新建工程符合以下条件的,必须建设中水设施。

(一)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

(二)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

(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

3.排水量限制城市的下水管道输送污水的能力已接近临界点,许多城市还没有污水处理厂。

可以设想,与提高污水排放标准一样,将来也会限制排水量。

4.节省开支1986年北京市开始征收“排污费”,每1吨水征收80%水量的排污费,每1吨水的排污费为0.12元,企事业单位若设置中水道设备可免收排污费。

1987年北京市开始征收“资源费”,对新建房屋每天每吨水收取资源费1630元。

二、中水处理适用范围以洗浴废水、低浓度生活污水为中水的原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可回用于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的非饮用水。

电厂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介绍

电厂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介绍

电厂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工业废水处理是指将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排放标准,达到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而水回用技术则是指将经过废水处理的水再利用于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水回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技术进行介绍:1.筛选过程: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沙子、石块等进行筛选,以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2.沉淀过程: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重力沉淀的方式进行去除,可以采用沉淀池、沉淀槽等设备进行处理。

3.气浮过程:通过溶解空气或压缩空气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浮起,然后通过刮板机、离心机等设备进行去除。

4.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5.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6.生物处理: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进行处理。

7.氧化还原技术:如高级氧化技术,可以利用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8.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溶解性离子进行去除,如去除重金属离子。

9.水化学方法:如调整废水的pH值,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沉淀物进行去除。

10.压力过滤技术:通过压力差使废水通过滤料层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11.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废水,破坏废水中的生物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除了以上技术,还可以根据废水的特点和处理要求进行组合应用,形成多级处理流程,以达到水回用的要求。

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废水的原水质量、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及废水的排放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处理效果和水质达标,保证水回用的安全可靠。

中水回用介绍

中水回用介绍

节能减排中水回用污水零排放项目介绍
一、中水回用污水零排放项目
恒力化纤自建1500T/天污水处理装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通过科学论证,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耗资2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对废水处理站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废水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系统出水的COD浓度达到50mg/L 以下,可以满足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并全部回收利用。

二、沼气回收项目
恒力化纤在污水处理时,中温厌氧发酵产生大约400m3/d的沼气。

沼气室为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

其热值为19000-21800KJ/m3,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因此将产生的沼气收回,作为公司3个食堂1万名员工的燃料利用,流程如下:。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简介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简介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简介该项目由哈工大国家水资源中心设计,采用了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集污水处理、景观建设、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是一种高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净化美化功能。

该项目于2015年10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总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分为人工湿地部分、硬化部分、绿化部分、景观部分和亮化部分。

人工湿地系统由前处理塘、一级表流湿地、继水塘、二级表流湿地和后处理塘组成。

污水处理厂注入前处理塘后自流至一级和二级表流湿地,利用介质、微生物、植物这个生态系统的物理作用、化学反映和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可以有效吸收中水里的悬浮物、COD、BOD、氮、磷等污染物,平均去除率达80%以上,最终达到景观用水标准,每天向靖河补水2000立方米,实现中水回用的目的。

前处理塘前处理塘面积约800平方米,平均水深米,蓄水量1920立方米,底部及塘壁采用防渗膜处理。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控制性流入前处理塘,可以有效沉淀中水里的大颗粒物,同时具有调节水质和水量的作用。

一级表流湿地一级表流湿地面积约2867平方米,有效水深米,填料深度米,填料孔隙率35%,栽植黄香蒲、芦苇、千屈菜等水生植物30000株,中水注入一级表流湿地,通过填料的截流作用,利用填料表面的生成的生物膜以及植物的根系使中水得到一级净化,可以有效吸收污水中的COD、BOD、氮、磷等污染物得以有初步去除,通过一级潜流湿地后,污染物得平均去除率达到50%左右。

继水塘继水塘占地470平方米,有效水深米,为一级和二级表流湿地的连接部分,起到二次调解水质水量的作用。

在塘内放养金鲤、鲫鱼、泥鳅等鱼类及自然生长的青蛙,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强水质净化能力和美丽景观效果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级表流湿地二级表流湿地总面积为6096平方米,有效水深为米,填料深度为米,共填埋石料7315立方米。

共栽植芦苇、蒲草、黄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75000株。

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中水回用工程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技术,通过回收处理过的中水再次利用于生产、农业灌溉等领域,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同时也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下面将从原理、工程流程和方案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一、原理中水回用工程是通过对生活污水、城市雨水、工业废水等污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物理净化、生物处理等技术手段,以达到回用水质量的要求。

主要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过滤、消毒等工序。

这些处理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原理。

例如:1、物理净化:主要是利用某些物理原理,比如沉淀、过滤、离心、吸附、渗透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悬浮态生物物质和胶体物质等。

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生物体和气体等,并对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进行消化、脱氮、脱磷等。

3、过滤:主要是采用不同的过滤材料,如沙子、石英砂、活性炭、纤维桶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色度、异味等,净化水质。

4、消毒:通过添加氯、臭氧等物质或利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方式,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保证回用水符合标准。

二、工程流程1、预处理:主要包括疏通、筛选、调节、配制等工序,疏通水路,清除可分离物质,筛选大颗粒物,调节污水水质,配制药剂;2、生物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脱除污水中的氨氮、有机污染物等;3、二沉池、滤池等收集清水,保证水池中清水的收集,去除浮沉状态的污泥及颗粒物等;4、消毒:通过加入氯、臭氧等消毒药剂或利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方法消毒中水,以杀灭有害微生物,满足水质要求;5、回用:中水回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包括灌溉、工业造纸、化工、制药、洗车、消防等领域。

三、方案设计在中水回用工程的方案设计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尽量选择周边环境先进、技术比较成熟的公司或单位承接设计;2、在方案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水质及污水处理工艺问题,根据各自的水质进行合理工艺设计;3、设计流程应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空间、时间、经验等因素;4、采用智能测量仪器、无线通讯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中水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5、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环保等系统,保证生产的环保性;6、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体系,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化、模块化的管理,确保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概述中水回用工程是指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生产、生活、绿化等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工程概况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位于北京市某区县,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占地约320亩。

工程建设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工程建设包括中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管网和相关配套设施。

工程目的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的主要目的包括:•保障城市水资源供应:北京市水资源紧缺,中水回用可以大大减轻对地下水的需求,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推广中水回用技术:中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中水回用技术是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降低环境污染:中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再次利用的水平,可减少生产、生活废水和城市雨水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工程设计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厂的设计包括:污水处理采用其中膜反渗透技术、超滤技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将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中水处理采用反渗透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处理,水质达到GB/T 18920-2002再利用用途水的标准。

中水回用管网中水回用管网的设计包括:•管道设计:根据中水回用管网覆盖的区域,将管道进行布置,保证中水供水到达目的地。

•管材选择:选择经济、环保的管材,同时考虑管道要承受的水压和外力因素。

•管道连接:采用先进的电热熔机连接技术,保证管道连接密封可靠。

配套设施中水回用工程的配套设施包括:•中水贮存及分配系统:对中水进行贮存、分配和调度,保证水资源在不同用途间合理调配。

•中水测控系统:对中水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水质和水量的稳定和可靠。

•中水治理系统:保障中水治理设施和技术的运行管理。

工程效益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成后将产生以下效益:•提高中水再利用率:中水回用率将达到80%以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北京城中水回用现状和中水回用处理工艺路线的探讨

北京城中水回用现状和中水回用处理工艺路线的探讨

北京城中水回用现状和中水回用处理工艺路线的探讨
杨征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地处北方缺水地区,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因此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水利部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结果,北京市水资源量为37.4亿立方米,人均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8,严重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下限。

目前北京市地表水的资源开发率高达86%,地下水过度超采,北京市将持续面临严重缺水的态势。

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污水的再生与回用显得非常关键。

水资源进行适当处理后可以得到满足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中水,中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也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因此,中水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已经成为北京城解决水问题的必选策略。

而寻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已经摆在水处理工作者的面前,这将会对北京城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一、工作原理及流程: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出水通过中水处理厂进水管自流进入格栅池,去除漂浮物后进入集水池,由潜污泵提升至管道混合器,在管道混合器前投加絮凝剂,充分混合后进入配水井,经均匀配水后流入机械加速澄清池,在该池入口处投加助凝剂,使悬浮物、胶状颗粒与水分离,机械加速澄清池出水进入滤池,进一步截留细小絮体,滤后出水进入清水池,经消毒后,由配水泵房的配水泵通过管网向中水用户供水。

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设计规模:进水系统设计水量除满足中水处理水量60000m3/d的要求外,还应保证中水处理厂的自用水量,自用水量按15%考虑(机械加速澄清池最大排泥耗水量10%,滤池反冲洗耗水量5%),故本工程设计进水量为69000m3/d(总规模)。

二、设计参数:1 设计进水水质中水处理厂的水源来自北京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生化出水,其水质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进水水质一览表项目进水水质(mg/L)悬浮物SS≤2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0化学需氧量CODcr≤60氨氮NH3-N≤15总磷TP≤52 设计出水水质根据中水用途,将中水分为生活杂用水和河道景观用水两类,分别执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

结合上述两个标准,中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为下表:出水水质一览表项目出水水质色度30悬浮物SS(mg/L)5浊度(度)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10化学需氧量CODcr(mg/L)50氨氮NH3-N(mg/L)10总磷TP(mg/L)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5大肠杆菌(个/L)3余氯(mg/L)管网末端不小于0.2四、装配装置:1 格栅间及进水泵房全厂设格栅间及进水泵房一座,土建按总规模设计,进水泵按一期规模配置。

格栅间安装链板回转式细格栅一台,宽度2.1m,栅条间距为5mm,栅条宽度为5mm,倾角为70°,过栅流量Q=2875m3/h。

格栅池尺寸LxB=6.44mx2.20m,池总高5.10m。

进水泵房前池长度7.00m,扩散角70°,低坡1:5。

进水泵房集水池平面尺寸12.00mx4.10m,池总高6.50m。

集水池和进水前池的有效容积154.00 m3,按最大一台泵(Q=958.33 m3/h,二期用)的9.64min水量设计。

进水泵房一期安装3台潜水泵,2用1备,型号为250QW520-12.5,流量Q=479.2 m3/h,扬程H=12.5m,电机功率30kw,并留有3台二期进水泵机组安装位置。

每台进水泵出水管均安装DN350缓闭止回阀及手动蝶阀各1个。

2 管道混合器混合是净化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凝聚剂要求能迅速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水体。

本设计采用静态管道混合器,具有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无机械部件,维护简便等优点。

一期工程安装DN500静态管道混合器1台,水头损失约0.5~0.6m。

3 配水及污泥井为使后续净水工艺配水均匀,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前设置配水井1座,配水井的容积按一期规模设计。

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排泥进入污泥井,当污泥液位达到水深1.85m,由潜污泵将污泥送至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与污水处理厂污泥统一进行处理。

污泥井设置1台潜污泵,型号50QW12.5-22A,流量Q=11.1 m3/h,H=17.5m,P=1.5kw。

污泥井的容积按一期规模设计。

配水井与污泥井合建,为同心圆套筒式,内筒为污泥井,外筒为配水井,外筒直径5.20m,内筒直径2.40m,内外筒高度均为3.80m。

4 机械加速澄清池按处理水量23000 m3/d设计,数量2座,每座设计处理水量11500 m3/d(含15%的自用水量)。

机械加速澄清池系混合、絮凝、澄清于一体的净水构筑物。

其功能是在去除原水中的胶体、悬浮颗粒的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磷与少部分氨氮,使出水水质变清。

机械加速澄清池结构尺寸,直径14.70m,池深6.00m,总容积677m3,总停留时间1.5h,上升流速1.0mm/s。

池中间设置1台机械搅拌机,型号JJ-2.5,叶轮直径2.5m,搅拌浆数6~8片,搅拌机功率5.5kw。

池底设置1台刮泥机,采用中心传动三级减速,刮泥机型号JG-9.0,电动机功率0.8kw。

刮泥机与搅拌机传动部分装成一体。

机械加速澄清池顶部中心设置一间圆形机械操作间,直径4.40m,高4.30m。

5 滤池按处理水量21000 m3/d (含5%自用水量)设计,数量1座,分为4格,单排布置。

滤池池型为均质滤层、等滤速、气水反冲洗滤池。

滤池单格面积30 m 2,设计滤速7.3 m/h,强制滤速9.73m /h;滤层采用石英砂均质滤料,有效粒径1.0mm,d10=1.0mm,d60=1.35mm,K60=1.35,滤料层厚度1200mm。

滤池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单格总冲洗时间13min。

气冲:强度15L/m2.s,4min;气水联合冲洗:气冲强度15L/m2.s ,水冲强度4L/m2.s,4min;水冲:强度8L/m2.s,5min。

滤池配水采用长柄滤头小阻力配水系统。

滤头安装在滤板上,每平方米安装49个滤头,每格滤池安装1469个,共计5876个。

滤板上铺设砾石承托层,厚度300mm,d=2~32mm,按6层铺设。

滤池间由管廊、滤池、控制室与值班室组成,总建筑面积302.4 m2。

滤池北侧设管廊,管廊内设有DN300~DN600mm滤池进水管、DN500~DN600mm滤池出水管、DN500mm反冲洗水管、DN500mm反冲洗排水管、DN200mm反冲气管及阀门等。

滤池间尺寸:25.00mx13.60mx10.40m。

滤池间为半地下式,地上部分为控制室与值班室,地下部分为滤池、管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6 清水池按远期规模设计,清水池设计调蓄容积6000 m3,数量2座,每座有效容积3000 m3。

结构尺寸29.20mx29.20mx4.00m,水深3.8m,最低水位时水深0.3m。

清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顶覆土500mm。

进水管及溢流管管径分别为DN1000mm与DN900mm,出水管管径DN1000mm,池内设置导流隔墙(一池二道)以免滞水。

为了清洗清水池,池内设置集水坑,池底以5‰的坡坡向集水坑。

清水池顶部设有通气孔和人孔,每池有DN200mm罩形通气孔9个,检修孔2个。

7 加氯加药间7.1 加药系统原水中含有悬浮颗粒、胶体、有机物、氨氮、磷等,为了达到中水水质,需向水中投加凝聚剂。

为了提高混凝效果,以及减少凝聚剂的用量,设计中还考虑投加助凝剂。

(1) 凝聚剂投加凝聚剂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加药点设在管道混合器入口处。

最大投加量50mg/L (以商品计),投药浓度为商品药剂的15%。

贮药池按贮存15天加药量设计,数量为2座。

尺寸为3.5mx3.0mx2.6m,有效水深2.0m。

每座贮药池中均设1台搅拌机。

加药池数量为2座,尺寸为2.0mx2.0mx2.35m,有效水深1.7m。

设2台加药计量泵(1用1备),将聚合氯化铝提升到管道混合器入口处。

加药泵单台流量Q=300L/h,扬程H=0.2MPa。

(2) 助凝剂投加助凝剂采用聚丙烯酰胺,加药点设在机械加速澄清池进水管末端。

最大投加量0.2mg/L(以纯品计),投药浓度为2‰。

贮药池按贮存45天加药量设计,数量为1座。

贮药池尺寸为3.5mx3.0mx2.6m,有效水深2.0m。

贮药池中设1台搅拌机。

加药池数量为2座,尺寸为2.0mx1.5mx2.35m,有效水深1.7m。

设2台加药计量泵(1用1备),将聚丙烯酰胺提升到机械加速澄清池进水管末端。

加药泵单台流量Q=300L/h,扬程H=0.2MPa。

7.2 加氯系统加氯间与氯库土建按总规模设计,设备按一期规模安装。

本工程消毒剂采用液氯,加氯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加氯点设2处,预加氯点设在机械加速澄清池进水口处,加氯量10mg/L;消毒加氯设在清水池进水管上,加氯量8mg/L。

如出厂水需补氯,可设在配水泵房吸水池进水管处。

预加氯按进水流量比例投加,消毒加氯按余氯控制投加。

加氯机按总设计规模设置,数量3台(2用1备),可同时满足一、二期的需要。

其中预加氯设1台25kg/h流量配比控制加氯机;消毒加氯设1台25kg/h余氯控制加氯机;另外再设1台25kg/h加氯机,通过手动切换,同时为预加氯和消毒加氯备用。

由于加氯量较大,故设45kg/h液氯蒸发器2台,1用1备。

氯库按最大加氯量14天贮氯量设计,采用1T氯瓶13个,工作时氯瓶下设电子秤。

考虑到氯库日常通风换气,设3台Φ425轴流通风机。

为满足搬运氯瓶的需要,设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起重量3吨,吊轨间距Lk=6.0m。

为防止意外露氯事故,氯吸收间内设置氯吸收装置(双探头)1套,氯库和液氯蒸发器室各设漏氯报警探头1个。

一旦发生漏氯事故,当室内漏氯浓度≥3ppm 时,报警器报警;当漏氯浓度≥5ppm时,氯吸收装置自动启动,将氯气抽入设备,以碱液吸收,确保安全生产。

值班室内设控制柜及电源柜,当空气中氯气浓度达到3ppm时以喇叭和灯光报警,便于值班人员控制。

加药间与加氯间合建,结构尺寸为24.80mx20.60mx9.70m。

8 配水泵房配水泵房土建按总规模设计,设备按一期规模安装。

配水泵房吸水池平面尺寸为27.90mx5.70m,池总高7.10m,有效水深3.55mm,有效容积435.68m3。

吸水池的有效容积按1台最大配水泵和1台反冲洗泵10min 吸水量之和设计。

配水泵房由泵房、控制室及值班室组成。

泵房为半地下式,尺寸32.90mx9.80mx13.60m(地下部分5.80m),一期工程安装配水泵3台,2用1备,流量Q=542m3/h,H=55m,电机功率132KW。

反冲洗泵共3台,其中流量Q=432m3/h,H=11m,电机功率22KW,数量2台,1用1备;Q=864m3/h,H=11.5m,电机功率37KW,数量1台。

每台水泵吸水管均安装手动蝶阀1个,出水管安装缓闭止回阀、手动、电动蝶阀各1个。

配泵房水泵机组为直线布置,一期配水泵和2台反冲洗泵布置在中部偏北,泵房南侧布置1台反冲洗泵和留有3台二期工程配水泵泵座。

吸水池进水管来自清水池DN1000mm出水管,配水泵吸水管DN400mm和反冲洗水管DN400mm和DN500mm分别接入吸水池中;配水泵出水管与泵房外DN800mm出水干管相接;反冲洗出水管与泵房外DN500mm出水干管相接,供滤池反冲洗专用。

考虑泵房内水泵、阀门等设备的安装与检修,泵房内设置行车式起重机1台,起重量3T,配MD1型电动葫芦,绳长18m,跨度5.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