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技术研究一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水回用技术愈发重要。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展开讨论。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让其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为环境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指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以达到消除或分离杂质、硬质颗体、大分子物质、悬浮物等的目的。
该处理方式通常利用物理化学法进行,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筛选:将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筛网等分离。
•沉淀:采用人工引流或自然池入渠,使污泥沉淀。
•浮选:利用气泡将浮于污水中的固体或不溶性物质升到表面,之后再通过除去方法处理。
•滤过:将污水通过滤材进行过滤。
•吸附:功能与滤材相近,但吸附是将杂质吸附在滤材上。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针对的是水中的离子、游离氯、氨氮、汞、铜等有害物质,利用化学作用使之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通过沉淀、吸附、过滤等方式删减其浓度。
它主要依赖于化学物质的使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式包括:•调节pH值:通过添加化学物质调节污水中的pH值,达到使之处于最优的酸碱度条件。
•混凝剂: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或微粒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分离。
•沉淀剂:添加后可以使污水中的杂质快速沉淀,目的是将污泥形成紧密絮凝物。
•活性炭吸附: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活性炭上,达到去除的目的。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物质,或者使之特定的物质培育出来,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取之不尽、动之不竭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通常分为生化和生物膜两种形式:•生化: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质降解,由于生物降解的速度较慢,所以设备体积较大。
中水利用

一、开源措施(一)中水回用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
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即必须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
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
事实上,大量城市污水混合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1. 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 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
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
7% ,并以每年4%~5%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 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 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
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
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 3 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
前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
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和目的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实验分析及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情况,采集相关数据。
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最后,通过文献综述对该工程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
3.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的污水处理主要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但由于治理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且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中水资源利用方面,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范围有限。
4.工程可行性分析从环境效益角度考虑,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耗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该工程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和较短回收期。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该工程具备可行性。
5.实施方案基于可行性分析,提出以下实施方案:-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效果。
-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推广和应用中水回用技术,提高中水利用率。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对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的指导和管理。
6.风险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技术风险: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工程效果不理想。
-经济风险: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政策风险:政策支持力度可能不够,缺乏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7.市场前景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同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推动也将促进该工程的发展。
8.建议和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动该工程的全面实施。
此外,还建议加强政策制定和管理,确保工程的良性发展。
总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具备可行性,有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的技术研究

中水回用旳技术研究如下是给大家带来旳有关中水回用有关内容,以供参照。
中水可替代自来水用于农业浇灌、工业生产、都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已成为处理当今水资源缺乏旳重要途径。
结合国内外中水回用现实状况,并根据中水系统旳特点,就中水水源、水质规定和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最终对中水回用提出了某些提议。
1、绪论1.1、研究旳背景我国是一种缺水国家,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现象更为严重。
目前,由于水资源局限性,已使得许多工业建设项目无法安排。
2023年全国总需水量6.00×1011m3,对应旳供水能力为5.22×1011m3,总缺水量7.88×1010m3。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深入加剧。
据预测,2023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1011~6.50×1011m3,总需水量将达7.30×1011m3,供需缺口近1.00×1011m3,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1012m3,全国将缺水4.00×1011~4.50×1011m3。
因此,节省有限旳水资源、开发和运用新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与水资源危机形成鲜明对照旳是全国每年排污水高达3.60×1010m3,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海域,流经42个大、中都市旳44条河流中旳90%以上被污染,全国饮用水源仅30%符合卫生原则,有旳都市水源遭严重污染,影响平常生活。
首先都市缺水十分严重,另首先大量旳都市污水白白流失,既挥霍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和都市供水几乎相等旳都市污水,只有0.1%旳污染物质,比海水3.5%少得多,其他绝大部分是可再用旳清水。
水在自然界中是唯一不可取代旳,也是唯一可以反复运用而不变质旳资源。
都市污水就近而得易于搜集,再生处理比海水淡化成本低,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基建投资比远距离引水经济得多,当今世界各国处理缺水问题时,都市污水被选为可靠旳第二水源。
中水回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水回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水回用的可行性,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对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风险与效益、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中水回用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可行性和促进作用。
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中水(指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污水)回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中水回用的技术和风险,评估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旨在为中水回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水回用处理技术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消毒等过程;化学处理涉及调节pH值和添加化学药剂以去除重金属和有机物;生物处理则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各种技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成本、处理效果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三、中水回用的风险与效益中水回用涉及水质污染、传染病传播、农田灌溉和地下水补给等风险。
因此,高效的中水处理技术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是确保中水回用安全的关键。
在效益方面,中水回用可以节约淡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并创造经济效益。
四、中水回用的案例分析以新加坡、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介绍了这些国家/地区在中水回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新加坡通过严格的中水回用政策和先进的处理技术,成功将中水应用于工业用途和一些特定的城市用水。
美国和澳大利亚则通过规范中水回用标准和加强社会宣传,促进了中水回用的发展。
五、中水回用的法规政策制定和完善中水回用的法规政策是推动中水回用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部分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水回用法规制度建设的建议,包括加强监测与评估、完善技术标准以及推动中水回用的经济和财政激励政策。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中水回用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结论:中水回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可行性和促进作用。
浆纸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处理技术研究

回用工 艺为物理 +氧化沟生化 +物化 法 , 并在 实际工程的调试和使 用过 程 中展 开对浆纸 工业污水 的处理技 术
研 究, 得 到 了很 好 的 处理 效果 , 为 浆 纸 污 水 处理 设 计 及 中 水 回 用 处 理 技 术 研 究 , 工 程 建 设 和 运 行 管 理 提 供 了有
价值的经验数据。
关键词 : 浆纸工业污水; 中水 回 用 ; 木 质 素
中 图分 类 号 : X 7 0 3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T r e a t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P u l p S e wa g e a n d Wa s t e wa t e r Re c l a ma t i o n
行 业污 水 。
1 排水 特 点
工程 设计 处理 生产废 水和生 活污水 水量 总计 为
8 0 0 0 0 I T I / d 。取不均 匀 系数 K=1 . 2 。 回用 水量 确
定为4 0 0 0 i n / d 。
根据建设 单 位意见 , 污水 经处 理后外 排 , 部分 深
度处 理后 的出水 回用 于煤 棚 除尘 、 动 力 锅 炉 冲灰 及 厂 区绿化 。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水回用逐渐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污水处理厂中,中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评估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以促进该工程的实施。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结果1.污水处理厂中水的特点2.中水回用的技术及应用中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适用于工农业用水、景观绿化和生活用水等领域。
该技术可以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降低用水成本,减少水环境污染。
3.可行性评估(1)技术可行性:中水回用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于现有技术,中水回用工程在污水处理厂中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中水回用工程可能带来一定的投资成本,包括设备购置、运维费用等。
但从中长期来看,中水回用可以降低用水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环境可行性:中水回用工程可以有效减少对地下水或其他水资源的抽取,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降低水环境污染。
同时,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水环境的负荷。
四、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回用工程,包括经济激励、补贴和优惠政策等。
2.完善技术监管:加强对中水回用技术的研发和监管,推广应用成熟的中水回用技术,确保水质安全和运行效果。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水回用工程的认知和接受度,加强对污水资源价值的认识。
4.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建立中水回用工程的运行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工程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工程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五、结论中水回用工程在污水处理厂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然而,为了推广和应用该工程,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技术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建立监测评估体系等措施的支持。
鞍山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途径分析

鞍钢循环水量 1 万 m 循环水 系统 补水 水 , 4 孙。 冷却 系统补水及冬季外 网供暖系统补水水 l m/, 万 3 来源 于西大 沟 70m ̄、 h 50 3 北大 沟 10 质要求 较低 ,市政 污水 处 理厂达 (B 8 1— 80 G 198
m h其它为厂 内自身处理后 回用量 。 C,
() 2 鞍钢矿 山公 司选矿厂
企业对 中水的需求情况 , 经调查 分析 , 需求 的费用一般 高于上述成本 。 应业行 业及选矿业 , 鞍钢及鞍钢矿 山公 司选 中水 的可行性很小 。 但
鞍钢矿山公 司选矿 厂生产 用水 由鞍钢给水 源逐渐枯竭 ,国家对地下水开采政策 日 益严格 中水 势必会 成为 通 常情况 下 , 工业 企业再生水供水水质标 厂供给 , 给量约 0 5 m 生活用 水由 自来 的形势下 , 的合 理开发和利用 , 供 . 万 孙, 3 准执行 《 城市污水再 生利用 工业用 水水质》 B 水 公司供给。 ( / G
鞍钢现有 水系统能够满足鞍钢厂 内及矿 山 用户 的 巾水 需求 量约 36 6 m 年 (. 万 9. 万 2 18 0
正常生产需要 。
市政污水 处理厂中水水质基本能够满足鞍 外的工业企业取水量约 6 9 m 年 , 回用 . 万 中水 0 钢 回用水水质要求 , 但不 能满足鞍钢取水水质 量 占鞍 山市 区T业 企业 ( 除鞍钢 、 山 、 屯地 矿 大
同用到 日 常生 活中 ,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 环利 鞍钢新水 系统 , 一级处理水 0 5 m3 主要 回 的 中水。 .万 / 9 h 用 , 种处理方式适 用于水资源极度缺 乏的地 用于鞍钢厂 内冷却循 环水系统及矿 山选矿水 系 这 ( / 结 3J )、 区 , 资高 , 艺复杂 ; 但投 工 统。 中回用于厂内的废水 0 7 m/, 其 . 万 3 回用于 通过 调查 了解 , 市污 水处理 厂达 ( B 8 1— 5 h 城 G 19 8 . 万 齐选 0 5 3 . 万 20 ) 级 A标 准 的中水 回用 于工业 企业 的用 0 ② 另一 种是将 其处理 到非饮 用水 的标 准 , 矿山各选矿厂的废水 0 8 m ( 0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环境保护
水
中
回
收
单位:
姓名:
时间: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从中水回用的途径出发,针对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技术进行详细探究,并阐述了我国中水回用的前景。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技术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用水量节节攀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居民用水大幅上升,水资源供应已远远不能适应国情需要。
而中国水资源现状是地表水资源大量污染,地下水资源不断萎缩,用水日趋紧张。
在加强对现有水资源有效保护、管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必须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和开发新水源。
中水回用在减轻对现有水源污染的同时,还能作为新水源,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
一、中水回用的途径
1、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农业灌溉用污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城市污水处理厂极少,大都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农灌,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作物污染。
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超过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灌溉水质要求,均可用于农田灌溉。
2、工业用水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水量增加和水价上涨带来用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排放带来排污成本增加。
将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冷却循环用水、冲渣(灰)清洗用水、生产工艺用水、浆(涂)料产品用水等方面,可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3、城市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包括绿化用水、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厕所冲洗水。
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污水回用于市政杂用应进行严格消毒;从输水经济性出发,绿地浇灌和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应结合考虑,其用水一般宜采用河渠输水,受输水方式限制,供水范围不可能过度分散,应因地制宜地以大型风景区、公园、苗圃、城市森林公园为回用目标。
4、补充地表
地下水源除了直接利用至农业、工业、城市市政外,经深度处理去除痕量有机物、总溶解固体、金属盐与致病菌后,中水回用水还能补充到地表、地下水水源,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增扩,实现中水回用水的长循环间接利用。
作为地下水源充水时,还能缓解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同时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水处理单元,对中水进行再深度处理[1]。
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技术探究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设计进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一级B标准。
表1设计出水主要水质指标
(一级A标准)(单位mg/L)
表2设计出水主要水质指标
(一级B标准)(单位mg/L)
1、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1 过滤法
科研人员研究,将纤维球过滤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纤维球过滤二沉池出水时,悬浮颗粒浓度从10-20mg/L下降到2mg/L以下,SS去除率接近90%,COD浓度从70-80mg/L下降到40mg/L左右,COD 去除率接近50%。
因此,纤维球过滤工艺是当今污水深度处理的最佳选择。
1.2 吸附法
对活性炭/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微量有
机物的研究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TOC、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2.09%、69.54%和78.53%,出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90mg/L、1.93mg/L和0.04cm-1。
可见,活性炭/纳滤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因而,该技术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和微污染水的处理中。
2、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自身可对有机物、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等物质进行分解吸收来产生能量、营养物质的特性,培养
出某些特定的微生物。
利用这种特性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1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是物化和生化处理技术的集成。
应用两级过滤膜生物反应器专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排水,进水水质COD100mg/ L,BOD≤30mg/L,NH3-N≤440mg/L,TP1.0mg/L,SS≤30mg/L;出水水质COD≤30mg/L,BOD5≤10mg/L,NH3-N≤10mg/L,TP≤0.5mg/L,无SS。
实践表明,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出水优于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
2.2 生物滤池
有关研究表明,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废水COD浓度从进水90-140mg/L降到80mg/L以下,色度从32倍降到16倍以下,排放水质稳定。
通过近半年的试验,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成本低、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有重要的作用。
气浮-好气滤池工艺对色度、C OD、氨氮、总磷、浊度等去除率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工艺。
2.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作用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
它是一种充分利用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以及基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来处理污水的技术。
利用生态氧化池/生态砾石床/垂直流人
工湿地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为COD50mg/L、BOD510mg/L、NH3-N10mg/L、TP0.5mg/L,连续5个月试运行后,COD、BOD5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69.0%、9 1.9%,出水水质为COD20mg/L,BOD54mg/L,NH3-N1.0mg/L,TP0.2mg /L。
可见,生态氧化池/生态砾石床/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方法。
3.1 反渗透
反渗透技术在膜分离中应用广泛。
在国内冷轧行业中,首钢冷轧薄板生产线率先利用市政污水厂处理后外排污水作为水源,采用双膜法(超滤+反渗透)处理。
进水电导率1490us/cm,出水电导率稳定在40us/cm以下,远低于75us/cm的用水水质要求,可用作净循环冷却水和制冷换热水的补充。
针对石化行业污水回用处理问题,科研人员开发了集成式悬浮载体生物氧化/砂滤/臭氧活性炭处理/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处理厂外排水,浊度13.5-81.0NTU、COD170.2mg/ L、NH3-N0-57.7mg/L、石油类10.7mg/L、电导率1800-2600us/cm,含盐量高。
连续7个月的中试结果表明,处理后外排水中COD、NH3-N、石油类和浊度等均优于回用水标准,可作为工业循环冷却、绿化和办公等用水[2]。
3.2 微滤
应用混凝动态膜工艺对印染废水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表明,进水COD90-100mg/L。
最佳投量下使用一体式混凝动态膜工艺,COD去除率达到57%,出水COD38.7-43.0mg/L,能保证印染废水达标回用。
采用连续微滤膜(CMF)系统对污水厂二级排放水进行深度处理,净化后的水清澈透明、无异味、浊度<0.1NTU(低于设计值0.2 NTU)、SDI值<3。
CMF出水满足国家生活杂用水标准,可直接回用于绿化、景观、冲厕等;同时,CMF出水满足反渗透系统进水要求,可进一步脱盐。
3.3 纳滤
采用微滤/纳滤深度处理COD为125.70mg/L的二级出水,经微滤处理后出水COD为65.13mg/L去除率在50%左右,经纳滤处理后出水COD为24.00mg/L,其他指标如硬度、电导率、吸光率等完全满足回用要求。
三、我国中水回用的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已经把污水处理回用写入“第十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刚要”,已经把中水回用作为一项国策来抓。
早在2001年,北京就已经颁布了《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通告中明确确定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天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天津也于2003年颁布了《天津市住宅建设中水供水系统技术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天津市新建住宅必须按照规定设计并使用
中水供水管道或自循环中水处理系统,未按规定实施住宅中水供水系统的工程,将不予竣工备案。
由此可见,在新建住宅小区建设中水系统已经被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3]。
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中水回用工程,是因为中水回用是快速有效地解决我国严重缺水问题,以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办法。
所以中水工程在我国,尤其是在缺水严重的城市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关乎民众生计的作用。
另外,由于回用中水的制水成本较低,相比开发利用其它水源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再者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取水量和排污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使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环境质量提高。
因此,中水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