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病变。
肿瘤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总结词
血管活性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抑制肿 瘤生长,减轻肿瘤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生长、 减轻肿瘤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一些药物可 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减轻肿瘤对周围组 织和器官的压迫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 一些药物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和炎症反应, 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和抗肿瘤能力。在肿瘤治疗中,血 管活性药物可用于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 疗手段。
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冠心病等。在临床 实践中,抗血小板药物常与抗凝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并降低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药理
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它们通过抑制凝血酶原激酶或抑 制凝血因子发挥抗凝作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现状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状态,达到调节血压、血流等血流动力学参 数的目的。根据作用机制,可以分为收缩血管药物和舒张血管药物。
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高血压、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的抢救和治 疗。同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主动脉夹层、难治性心力衰竭等,血管活性药物也可以 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
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
心血管疾病
用于高血压、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力衰 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
疗。
休克
用于感染性休克、低 血容量性休克等休克 的治疗,可改善微循
环,提高血压。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因子, 如NO、EDRF等,在血管 活性药物的作用下,影响 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影响血 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 如VEGF、eNOS等,从 而调节血管的生成和修复
调节神经递质释放
01
血管活性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影响血管收缩和舒张
02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03
血管活性药物可以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释用机制还包括调节离子通道、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
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治疗
1
血管活性药物在冠心 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力
3
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2
血管活性药物在高血 压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动脉粥
D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血管舒张药物
01 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
02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
0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 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扩张血管
04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安贝生坦等, 通过拮抗内皮素受体扩张血管
血管活性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 致心律失常、高血压、心悸等不 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器官保护作用
保护心脏:降低 心肌缺血再灌注 损伤,改善心功 能
保护脑组织:减 轻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改善脑功 能
保护肾脏:减轻 肾缺血再灌注损 伤,改善肾功能
保护胃肠道:减 轻胃肠道缺血再 灌注损伤,改善 胃肠道功能
4
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
衰;抑郁,失眠,幻觉;突然停药产生高血压、心动过 速。
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钙慢内流通道,减少心脏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收缩耦 联所需的钙内流,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房室结 传导速度,降低血压。
适应症:高血压,心绞痛,室上性心动过速,脑血管痉 挛。
代表药物: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 平,尼莫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注意事项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药物疗效
⑴ 用药时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低速开始,应持续监测 有创血压,或每5分钟测量一次袖带血压,及时调整药 液的滴速。
⑵ 调节用药时要逐渐增加或减少,勿大幅度调整,更不宜 突然停药,以免造成血压大幅波动。
注意事项
3.尽量从中心静脉输注
使用血管活性药时,一定要从大静脉输入,避免 从小静脉输入而引起强烈血管收缩,造成肢体 循环障碍。
肾上腺能受体亚型
α1受体:血管平滑肌(皮肤、粘膜、部分内脏)、瞳孔 开大肌、心肌、肝
刺激受体:血管平滑肌收缩,散瞳,较弱的正性变力作 用。
α2受体:血管平滑肌、突触前膜、脂肪细胞等。 刺激受体:抑制NA释放。
肾上腺能受体亚型
β1受体:位于心肌、窦房结、心室传导系统、脂肪组织、 肾脏。刺激受体引起正性变力和变时效应,增加传导速 度、减慢房室结不应期。
率加快。 适应症:缓慢性心律失常,解痉,有机磷中毒 用法:0.5-1mg,静推。 0.02-0.4ug/kg/min持续静脉输
入。 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禁用。
米力农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激活腺苷环化酶,增加细胞内环磷 腺苷cAMP浓度。
生理效应:正性肌力、扩张血管,与多巴酚丁胺具有相 加作用。
低钾、低镁、酸中毒可增加毒性。心律转复可引起室性 心律失常。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

血管生成抑 制剂:如内 皮素受体拮 抗剂、血管 内皮生长因 子抑制剂等
01
02
03
04
作用机制
直接作用于血 管平滑肌,引 起血管舒张或 收缩
调节血管内皮 细胞功能,影 响血管通透性
影响血管紧张 素系统,调节 血压
影响肾素-血 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调 节水钠平衡
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 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01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 导致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心悸等症

02
长期使用血管活性 药物可能导致血管 收缩,影响血流量
03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 导致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
04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 导致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呼吸
困难等症状
05
06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 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如转氨酶升高,血
肌酐升高等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 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如失眠,焦虑,抑
郁等症状
药物剂量调整
D
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C 避免药物过量,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B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血管活性药物的未来发展
新药研发
研究方向:新型血管活性药物的
01
研发 研究目标:提高药物疗效,降低
02
副作用 研究方法:药物筛选、结构优化、 03 合成工艺改进等 研究进展:新型血管活性药物的
04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药物优化
降低副作用:通过优化药 物结构,降低药物的副作
用和毒性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通 过优化药物结构,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Company Logo
NA的用法
总量(mg) :体重(kg)×0.3 经中心静脉给药 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配成50ml泵入,初始剂 量从0.01ug/kg/min(0.1ml/h)开始,平 均剂量0.2-1.3ug/kg/min,最大可达 5ug/kg/min,用药期间要保证尿量大于 30ml/h。
作用的受体分布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 β2受体: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 腹腔内脏血管、子宫、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等。 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 β受体激动,产生正性肌力、舒张血管、增加心 输出量,松弛平滑肌作用。 DA受体:有五种,主要是DA1和DA2,分布于肾 脏、内脏、肠系膜血管及脑组织中。受体激动主 要产生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具有利钠作用。
Company Logo
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
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剂量依赖型,临床应用中,
除了掌握其药理作用外,保证治疗过程中用药量的精确恒
定十分重要,一般的静脉点滴难以保证用药量的精准、恒 定,一般多选择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 一般将Kg ×3的药物剂量(mg)稀释为50ml,则 1ug/kg/min=1ml/h; 药物剂量改为kg ×6时,则1ml/h=2ug/kg/min 药物剂量改为kg ×0.3时,1ml/h=0.1ug/kg/min
Company Logo
NA注意事项
禁止与可卡因、其他儿茶酚胺类药物合并使用。 停药后血压下降,故应逐渐减量后停药。 禁忌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器质性心脏 病、糖尿病、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及孕 妇禁用。
Company Logo
肾上腺素( α、β)
肾上腺素(Adrenaline,AD)(规格1ml:1mg):是肾 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属于儿茶酚胺类。对α受体和β受 体均具有强烈兴奋作用。 血管:收缩小动脉,静脉和大动脉,对肾脏与皮肤血管床 的血管收缩作用特别显著,对骨骼肌则呈现血管舒张作用 心脏: 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 量增加。 血压:小剂量时(0.01-0.05ug/kg/min),主要激动 β1、 β2受体,血管扩张作用大于血管收缩作用,可出现 血压下降。当剂量增至0.1ug/kg/min时,明显激动α 受体,表现出强烈收缩周围血管作用,易导致血压升高、 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作用,作用大约维持30分钟。应用时可以靠在坐椅上效果较好(直立 可能产生晕厥)。对其他平滑肌也有松驰作用,尚可用于解除胆绞痛 、幽门痉挛、肾绞痛等,但作用短暂,临床意义不大。其1%溶液供 舌下给药,每次~,1日2ml,但现已少用。有人认为,用本品2%软 膏睡前涂前臂皮肤,可防夜间心绞痛发作。口颊膜片:1或2mg/片 ,置于上唇和齿龈之间。1~5mg/d,3次/d。持续释放的口服片或 胶囊:2.5~10mg/d,2~3次/d。2%软膏(3cm×3cm)涂于胸 部或背部。3~4次/d。薄膜剂:5~10mg/次,贴于胸部,维持到 24h。静滴:10m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开始为5~ 10ug/min,以后每隔3~5min增加剂量1次,直至出现明显反应或血 压下降,喷雾剂0.4mg/次。
时。3分钟后仍不见效是否可以再用药呢?不少人搞不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以3次3 片为限,即每隔3分钟无效时可再含服1片。如含服3次后仍无效,应考虑为重症心绞痛 或心肌梗塞,也可能是伴有胸痛的其他疾病,应尽快去医院求治。
• 3、认为不可用于预防。硝酸甘油不一定必须在心绞痛发作时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
于预防。如精神遭受意外强烈刺激时,或过于疲劳时,都可以舌下含服1片,以预防心 绞痛发作。
• 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在大便前含服,可预防发作。本
药不可吞服。青光眼病人忌用。长期连续服用可产生耐受 性。禁用于严重低血压、低血容量、严重贫血、缩窄性心 包炎、颅内压升高或脑出血病人。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早 期心肌梗死病人慎用。从卧位或坐位突然改变为立位时, 应注意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 硝酸甘油 - 用法用量 • 硝酸甘油 • 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或0.6mg),每日不超过2mg。约2~5分钟即发挥
• 4、认为用药后眩晕是中毒的表现。硝酸甘油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因此个别人在用: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各种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效应
器官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和传导 心室 支气管 皮肤、粘膜血管
骨骼肌血管
受体
β1 β1 β1 β1 β2 α α、β2
效应
心率增快 增高自律性 增加传导速率 增强收缩,加快传导 舒张 收缩
主要呈舒张反应
冠状血管 肾脏
α、β2 α
小剂量舒张,大剂量 收缩
收缩
作用机理
2. NO学说: 有学者认为,多种血管扩张药通过不同机制
间羟胺(阿拉明)
临床应用:
①治疗低血压和早期休克,多与多巴胺合用 ②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别是伴有低血压的情况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
α 1受体激动剂,作用类似去甲和间羟胺,但较弱而持久。
特点: 对外周静脉的收缩作用强于对小动脉的收缩,主
要靠增加静脉回流,提高前负荷来升高血压。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①治疗低血压 ②作为快速、短效的扩瞳药
异丙肾上腺素
人工合成的儿茶酚胺,β受体激动剂,对β1、β2作用较为 均衡,对α无作用 。 临床应用:
①心跳骤停,单次0.2~1mg
②病窦综合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维持1~4ug.kg-1.min-1
③阿托品治疗效果不佳的心动过缓,单次注射3~5ug/次
美托洛尔
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静注分布半衰期12分钟,20分 钟达高峰,消除半衰期3.2小时。
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5mg稀释至10~20ml缓慢静注(约5分钟推完),必要时 10分钟后可重复注射,总量不超过15mg。
艾司洛尔
超短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消除半衰期9分钟
临床应用:
①治疗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类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及观察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及观察
激动剂与膜受体的结合取决于受体的数目及 它们 的亲和力状态
血管功能的调控和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理 (2)
具有血管调控作用的受体 1、 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2)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1) 多巴胺受体(DA 1, DA 2) 2、其他受体如: 胆碱能受体 血管紧张素受体 腺苷受体 内皮素受体
血管功能的调控和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理 (5)
大多数血管收缩剂通过 释放三磷酸肌醇 (IP3) 从而增加细胞浆内的钙 离子来发 挥作用;大多 数血管扩张剂通过增加 细胞 内cAMP或cGMP的 水平,从而抑制平滑肌 的收缩机制来发挥作用
ET: 血管内皮素受体 AT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 A 2: 腺苷受体2亚型 DA 2:多巴胺受体亚型2
血管功能的调控和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理 (3)
1在心肌:正肌力作用 负时性作用 在血管主要是缩 血管作 用,临床应用 1兴奋剂依其作用强度排列 为:苯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1正肌力作用,正时性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和 传导加 快)
2血管扩张 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松弛 其他作用:脂肪代谢 糖原分解促进钾向细胞内迁移 其降低血钾的作用在缺血心肌可 引发心律失常
多巴胺(Dopamine,Dopa)
剂量>5µg/kg·min时,对肺高压和体循环阻力大的患者要慎 重,应 采取能改善组织灌注的最低剂量
如多巴胺剂量达到20µg/kg·min,患者血压仍难以维持,应加 用去 甲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不能增强大剂量多巴胺的缩血 管效应
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可对抗多巴胺的缩血管作用(静脉和动脉), 有 人认为多巴胺+硝普钠的作用相当于多巴酚丁胺
DA 1:肾、冠脉、脑、肠系膜血管扩张和心房利钠多肽 的释 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和生理功能: ○α1-AR :分布于突触后膜,主要是血管
平滑肌突触后膜。 α1-AR兴奋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脏后负 荷增加,血压升高。 ○α2-AR :分布于突触前膜及非突触部位, 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也有分布。
●分布和生理功能:
○β1-AR :主要分布在心肌。 β1–AR兴奋增加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房室 传导增快。
病例三: 女性,72岁,ASAII级,开腹胆囊切除手术,静 吸复合麻醉,术中平稳。应用菌必治后5分钟发 现面色潮红,血压下降至80/60mmHg- 42/30mmHg,HR82bpm。最大可能原因是什么?首 选何种药物处理?
病例四: 男性,50岁,ASAII级,高血压病史10年,并窦 缓、冠心病,行胆道手术,静吸复合麻醉,术前 HR62bpm,术中HR45bpm,应用阿托品0.5mg两次 无效,血压不能维持。选用何种肾上腺能药物处 理?
●硝普钠: 硝普钠入血,释放一氧化氮(NO),NO增加血 管平滑肌细胞cGMP,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血 管扩张,血压下降。 NO—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药理作用: 血管平滑肌扩张,扩张小动脉小静脉作用相当, 血压下降、前后负荷降低。
○临床应用: △控制性降压:0.5-8μg/kg/min泵注! △高血压病人降压:同上。 △心功能不全:减少前后负荷。 △心脏手术中低心排血量的治疗: ○副作用:严重低血压,氰化物中毒。
△心力衰竭:中等剂量的正性肌力作用,同时无明显心率和血
压的变化,增加心排量,降低肺和体动脉阻力, 改善心功能。
△心脏手术:2-10μg/kg/min ,改善心功能,维持血压
○副作用: △心律失常:大剂量心率增快,诱发或加重室上
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作功、心肌耗氧增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
●多巴酚丁胺 :β受体兴奋药。 ○药理作用: △β1受体兴奋:增加心肌收缩力。常用剂量下不
△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用机制: β2-受体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舒
张 ,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 物质 。 §剂量和方法:0.5-1mg皮下、肌注或喷雾吸入。 一般3-5分钟症状缓解 。
△粘膜出血: 稀释后局部应用可制止气道粘膜、鼻粘膜 等出血。
△与局麻药伍用: 减少吸收,延长作用时间。1:20万浓度。
△α1受体兴奋: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血压上 升,心脏后负荷增加 ,耗氧增加。
△β1受体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可 因血压上升反射性减慢 。
○临床应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强烈收缩外周血 管,不利于微循环和肾灌注,临床上很少应用。 仅在下列情况下考虑使用:
△各类难治性休克的外周血管扩张,对其他血管 收缩剂反应不佳。
问题: 1、术中血压、心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综合治疗措施有哪些? 3、选用何种肾上腺能药物最佳?
病例二: 女性,68岁,ASAII级。高血压病史20年,长期 服用利血平类药物控制血压。拟行阑尾切除术, 连硬麻醉。术前BP180/90mmHg,术中BP下降为 80/60mmHg,HR为102次/分,除综合治疗外,首 选何类肾上腺能药物?
○β2-AR :主要分布在平滑肌。 β2–AR兴奋使血管、支气管、胃肠等平滑肌松弛。
○β3-AR :分布在脂肪组织。脂肪分解。
临床常用拟肾上腺素药物的AR活性
药物 剂量 多巴胺 1-2μg·kg-1·min -1
α1 α2 β1
β2
DA
0
0+
0 ++++
2-10μg·kg-1·min-1
0
0 ++++ 0 ++++
颤。
●苯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 α受体激动药。几无β受体兴奋作用。
○药理作用: △强烈的α受体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
射性心率减慢。 △较弱地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临床应用: △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引起的血压
下降:尤其心率较快时。一般5~10μg/次,静 脉注射。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利用其反射性减慢心率 的作用机制。 △与局麻药伍用:代替肾上腺素,0.005%浓度。 △心脏手术:OPCABG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酚妥拉明:α受体阻滞药 ○药理作用: △α1受体阻滞:血管扩张,血压下降,SVR下
降。对阻力血管作用大于容量血管。 △增加心肌收缩力: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交感神
经兴奋所致。
○临床应用: △控制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的高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前后
负荷。 ○副作用:严重低血压。
和脑的优先供血,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 。 §剂量和方法:1mg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治疗无效时
可每3-5分钟给药1mg。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不推荐常规大剂 量应用 。
△治疗过敏性休克: §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组
胺、5羟色胺等),减少血管渗 出、扩张支气管。 §剂量和方法:0.5-1mg静脉注射。
0
去甲肾 0.5-3μg·kg-1·min-1
++++ +++ ++ 0
0
苯肾 10-50μg·min-1
++++ 0
0
0
0
异丙肾 2-10μg·min-1
0
0 ++++ +++ 0
注:α1 、α2:血管收缩;β1:变力活性、窦房结活性(变时性); β2:血管扩张。0---无活性;+~++++---活性递增
△β2-受体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起效慢而 持久。
○临床应用: △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引起的低血
压状态。(6-12mg静脉注射) △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及轻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消除鼻粘膜肿胀。
○副作用: △心脏做功增加,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 △精神兴奋、不安、失眠等:
病例讨论
病例一: 男性,45岁,ASAI级。拟行阑尾切除术,连硬麻 醉,术中血压下降至80/40mmHg,HR62次/分,除 了综合治疗外,选用何种肾上腺能药物最佳?
10-20μg·kg-1·min-1
+++
0 ++++ 0
0
多巴酚 2-10μg·kg-1·min-1
+
0 +++ ++
0
>10μg·kg-1·min-1
++
0 ++++ +++ 0
肾上腺素0.01-0.05μg·kg-1·min-1 +
0 ++
+++ 0
>0.05μg·kg-1·min-1
+++ +++ +++ +++
速、减少房扑、房颤病人的心室率。 △治疗心绞痛:心率减慢、心肌氧需减少,改善
冠状动脉的血流。 △预防气管插管时的窦性心动过速:
○常用药物: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 中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25mg,2mg 短效—艾司洛尔1-2mg/kg 对支气管平滑肌影响小,但应小心应用!
控制性降压药
●多巴胺 : DA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兴奋药。
受体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药理作用:
△小剂量(1-2μg/kg/min)主要兴奋外周多巴
胺受体,有肾血管扩张作用,尿量可能增加;
同时兴奋心脏b1-受体,有轻度正性肌力作用。 △中等剂量(2-10μg/kg/min)β1-受体兴奋,
正性肌力作用。
△大剂量(>10μg/kg/min)α1-受体激动效应占 主要地位,SVR增高。
●硝酸甘油 :产生NO,松弛血管平滑肌,血管 扩张,血压下降。
○药理作用: △平滑肌松弛:尤其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
但以小静脉为主,血压下降。降低心脏前后负 荷,尤其前负荷,心肌耗氧减少。 △抗心绞痛作用:前负荷降低,左室充盈压大幅 下降,增加心内膜及心肌缺血区血流量。
○临床应用: △控制性降压:开始速率0.5-1μg/kg/min,根
△β2受体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并抑制肥 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 。
○临床应用:因HR明显加快,增加心肌耗氧,不 作为正性肌力药。
△心动过缓且阿托品治疗无效:初始用量为 0.005~0.01μg/kg/min
△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支气管哮喘:最确切的适应症!主要用于雾化
吸入。
○副作用: △增加心肌耗氧,易致心肌缺血。 △变时性效应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
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概述
●定义:血管活性药物是指具有调节血 管收缩、舒张功能的药物 。
(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改变血管平滑肌张力,调 控血压,影响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并影响心脏 的变力、变时效应,因此,习惯上也称为心血管 活性药物。)
●分类:血管活性药物分为二大类:
○肾上腺能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
△心脏手术中使用:不作为首选药物,只有在其 它辅助心功能药物效果不佳时才使用。初始用量
0.01μg/kg/min。
○副作用: △严重心律失常。 △全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清醒病人使用可引起头胀、头痛、心悸、面色
苍白、烦躁不安。 △血压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α受体兴奋作
用强于肾上腺素,β1受体兴奋作用同肾上腺 素,几无β2受体兴奋作用。 ○药理作用:
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改善左心功能优于多巴 胺!β2受体兴奋作用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80! △α受体作用:弱于多巴胺,常用剂量下周围动 脉收缩极为微弱,故一般无明显的SVR增加作 用,有利于微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