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难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易错题

一、简介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孩子的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六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易错题,是孩子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难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针对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常见的简便计算易错题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相加相减易错题1. 7+8-3答案:7+8-3=12解析:在这道题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按照先加后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加法,再计算减法,得出最终结果。
2. 45-12+18答案:45-12+18=51解析:在这道题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减法,再计算加法,得出最终结果。
三、乘法除法易错题1. 6×7÷3答案:6×7÷3=14解析:在这道题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按照先乘后除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乘法,再计算除法,得出最终结果。
2. 36÷9×3答案:36÷9×3=12解析:在这道题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除法,再计算乘法,得出最终结果。
四、多项式计算易错题1. (8+5)×3-17答案:(8+5)×3-17=24解析:在这道题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按照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然后按照先乘后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再计算乘法和减法,得出最终结果。
2. (24-12)÷4+5答案:(24-12)÷4+5=8解析:在这道题中,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按照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括号内的减法,再计算除法和加法,得出最终结果。
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735 × 27 的结果是多少?A. 19845B. 19875C. 20145D. 201752. 987 ÷ 9 的商是多少?A. 109B. 108C. 106D. 1053. 305 + 421 的和是多少?A. 726B. 7260C. 752D. 75204. 546 - 184 的差是多少?A. 362B. 3620C. 380D. 38005. 8 ÷ (2 + 3) 的结果是多少?A. 0.5B. 1C. 2D. 4二、填空题1. 872 × 13 = _________2. 539 ÷ 7 = _________3. 401 + 198 = _________4. 645 - 273 = _________5. 9 ÷ 3 × 2 = _________三、解答题1. 计算:375 + 423 - 198 = _________2. 计算:452 × 6 + 352 ÷ 8 = _________3. 某商品的原价是 680 元,现在打五折出售,请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4. 求出小于 100 且能被 6 整除的所有正整数。
5.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7 cm,求其面积和周长。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A5. B二、填空题1. 11,3362. 773. 5994. 3725. 6三、解答题1. 6002. 3,0443. 340 元4.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5. 面积:49 平方厘米,周长:28 厘米希望以上练习题和答案能够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学习数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算技巧的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年级上册奥数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奥数简便计算题及答案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参与奥数训练,而六年级上册的奥数计算题就是奥数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六年级上册的奥数计算题及答案。
一、数学计算题1.小明用6只鸡和3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答:9只动物。
2.小华从6本书中取出2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答:4本书。
3.小芳买了3只猫,和4只狗,一共花了多少钱?答:7元钱。
二、几何图形计算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是1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答:7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那它的面积是多少?答:100平方厘米。
3.一个圆的直径是16厘米,那它的周长是多少?答:50.27厘米。
三、条件判断题1.如果一个矩形的边长是8厘米和6厘米,那他的面积是多少?答:48平方厘米。
2.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答:153.94平方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是9厘米,高是5厘米,那它的周长是多少?答:23厘米。
四、计算运算1.6的平方根是多少?答:2.45。
2.27的立方根是多少?答:3。
3.5的平方等于多少?答:25。
五、数学计算难题1.一个正多面体的边长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答:80/3方厘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它的高是6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答:37.7平方厘米。
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答:25.13平方厘米。
这些题目及答案可以作为孩子们在练习奥数时参考和查看,可以让他们更好能够掌握计算题中的规律和难题,因此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奥数训练。
而在学习奥数训练的同时,孩子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者与老师沟通,学习更多的奥数知识,跟上六年级上册的进度,当然也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奥数比赛,让自己的孩子受益于训练。
此外,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充足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奥数知识,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六年级上册的奥数计算题及答案,不仅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解题思路,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奥数能力;家长们也应及早给孩子们提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奥数知识的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计算方法汇总)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计算方法汇总)小学阶段(高年级)的简便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
如果学生没真正理解运算定律、性质,他只能照葫芦画瓢。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路不清晰,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8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提倡死记硬背哟!1.提取公因式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0.92×1.41+0.92×8.59=0.92×(1.41+8.59)2.借来借去法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9999+999+99+9=9999+1+999+1+99+1+9+1-43.拆分法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
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3.2×12.5×25=8×0.4×12.5×25=8×12.5×0.4×254.加法结合律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合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34×9.9 = 34×(10-0.1)案例再现:57×101=?6.利用基准数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简便运算》常见题型分类(附专项计算题)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第一种: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基本方法:将分数相乘的因数互相交换,先行运算。
第二种: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种: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共有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同时添加括号,先行运算。
第四种:添加因数1
基本方法:添加因数“1”,将其中一个数n转化为
1xn的形式,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公有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第五种:数字化加式或减式(凑数法)
基本方法:将一个大数转化为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运算解题。
第六种:带分数化加式
基本方法:将带分数转化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第七种: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综合运用
基本方法:将各项的分子与分子(或分母与分母)互换,通过交换得出公有因数,再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进行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方法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方法计算题1. _25× 125× 32- 解析:将 32 拆分成4×8,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原式=(25×4)×(125×8) = 100×1000 = 1000002. _99× 23 + 23- 解析:运用乘法分配律,把 23 提取出来。
- 原式= 23×(99 + 1) = 23×100 = 23003. _560÷16÷5- 解析: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 原式= 560÷(16×5) = 560÷80 = 74. _125×(8 + 80)- 解析:运用乘法分配律展开计算。
- 原式= 125×8 + 125×80 = 1000 + 10000 = 110005. _36×101 - 36- 解析:利用乘法分配律,把 36 提取出来。
- 原式= 36×(101 - 1) = 36×100 = 36006. _45×99- 解析:把 99 写成(100 - 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
- 原式= 45×(100 - 1) = 45×100 - 45×1 = 4500 - 45 = 44557. _78×102- 解析:把 102 写成(100 + 2),运用乘法分配律。
- 原式= 78×(100 + 2) = 78×100 + 78×2 = 7800 + 156 = 7956 8. _25×(40 + 4)- 解析:使用乘法分配律展开计算。
- 原式= 25×40 + 25×4 = 1000 + 100 = 11009. _64×8 + 36×8- 解析:运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式 8。
六年级上册简便计算题100道

六年级上册简便计算题100道一、100道六年级上册简便计算题2、8×2=A、163、3+2×3=A、94、3×(3+2)=A、155、20÷4=A、56、(6+3)×2=A、187、9+2÷2=A、108、7×3-2=A、199、20÷4×2=A、1010、(7+1)×3=A、2411、8×2-1=A、1512、6÷2+7=A、913、(6-1)×4=A、2014、4×(4+4)=A、3215、8÷2+5=A、916、3×(4-2)=A、617、7+5×2=A、1718、5×3-2=A、1319、2×(2+6)=A、1420、9÷3+7=A、1021、(8+2)×3=A、3022、9-2×2=A、523、7×3÷3=A、724、(7+3)÷2=A、525、3×2+6=A、1226、10÷2×3=A、1527、(10-3)×2=A、1428、2×(6+2)=A、2030、9-3×2=A、331、7+5÷2=A、932、4×3-2=A、1033、2×(5+4)=A、1834、8÷4+3=A、535、(6+2)÷2=A、436、6×2-4=A、837、8+6÷2=A、1138、5×2+3=A、1339、7÷3×2=A、440、(10-2)÷2=A、441、9-3+4=A、1042、7+5×2=A、1743、2×(6+2)=A、2045、(9-3)×2=A、1246、4×(4+4)=A、3247、8+3÷3=A、948、5×2-2=A、849、7÷3+6=A、950、(7+3)×2=A、2451、8-2+5=A、1152、4×(6+2)=A、3253、6÷2+7=A、954、3×2-1=A、555、7+3÷3=A、856、(9+1)×2=A、2057、6×2+1=A、1358、9÷3×2=A、660、4+6×2=A、1661、7+4÷2=A、962、5×3+2=A、1763、2×(3+4)=A、1464、8÷2-3=A、265、(8+2)÷2=A、566、6+4×2=A、1467、9-3÷3=A、868、3×(5+1)=A、1869、7÷2+6=A、970、(7+1)×2=A、1671、9-3×2=A、372、4×(4+3)=A、2873、5÷5+7=A、875、7-3+4=A、876、4×3÷2=A、677、2×(6+3)=A、2078、8÷2+5=A、979、(6+4)÷2=A、580、6×2-1=A、1181、8+6÷2=A、1182、3×2+5=A、1183、7÷3+2=A、384、(7+3)×2=A、2485、5×2-3=A、786、2×(4+4)=A、1687、6÷2+7=A、988、9-2×2=A、589、7×2÷2=A、790、(7+1)÷2=A、491、4+5×2=A、1492、3×3-2=A、793、2×(5+6)=A、2294、8÷2+4=A、695、(8-2)×2=A、1296、5×3+4=A、1997、7÷3+6=A、998、(10-2)÷2=A、499、3×2+7=A、13100、7+5÷2=A、9二、六年级上册简便计算题的重要性在研究数学过程中,简便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基础计算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奥数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奥数简便计算题及答案6年级上学期的奥数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增强学生的数学信心。
下面咱们来看一些容易算出答案的计算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1、有3根竹竿,其中最长的是最短的的3倍,同时用混凝土将它们固定在地上,现在需要用4根铁丝将它们连接起来,问最短的竹竿将需要多少根铁丝?答案:需要2根铁丝。
2、如果一个素数是表示成一个三位数,即为pqr,要求2q=3,则pqr的值是多少?答案:393。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如果要在这个正方形的周边安装栅栏,每一节栅栏的长度是2米,那么剩余多少节栅栏可以安装?答案:剩余24节栅栏可以安装。
4、Fred每天从家里到学校用时20分钟,如果他从家里出发,到达学校后,他正好是10点钟,那么Fred出发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9:40。
5、Alice买了一双鞋,原价38元,现在打折后价格是30元,Alice又购买了另外一件衣服,原价60元,现在打折后价格是50元,问Alice总共花了多少钱?答案:Alice总共花了80元钱。
6、小明正在计算231÷7的结果,小明计算出结果33,但是他不确定自己计算是否正确,他又计算了7×33=231,问他计算是否正确?答案:小明计算结果正确。
7、有一种花,每棵花长4厘米,如果一盆花有45棵,那么这盆花一共有多少厘米长?答案:一共180厘米长。
8、一条曲线经过点A(2,-3),点B(8,-7),两点之间距离是多少?答案:两点之间距离是6。
以上是6年级上学期奥数课程的一些简单的计算题,随着学生逐渐熟悉数学相关知识,以及掌握计算题中的技巧,学生能够熟练解决更加复杂的计算题。
X小学在此提醒大家,学习奥数课程时,不妨尝试着去解决计算题,在解决计算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在数学方面有着更深的理解,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解决课外的数学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