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美学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美学

柏拉图的美学

,第九章柏拉图的美学一、柏拉图讨论美学的著作著名的希腊哲学史家蔡勒(Zeller)曾经说,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大哲柏拉图(Plato 427—347.B.C.)没有提到过美学;并且艺术论也在他研讨的范围之外。

这话是真的,不过并非没有限度,其限度则在于其真实的程度允许我们作他的先进和同辈也都没有处理过美学的指证。

这就是说,柏拉图并没有把美学上的问题和假定整理出一套体系;然而,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他却论及了所有的美学问题。

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兴趣,无论是旧观念之斟酌或新观念之创始,都算得上是异常之广泛。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美和艺术的问题上,尤其是在他的大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更是如此;在《飨宴》篇中,他对理想主义之美学加以解释;在《依翁》篇(Ion)中,对精神主义之诗学加以解释;并且在《菲雷布斯》篇(Philebus)中,他又分析了美感经验;在较长的《希比亚》篇(Hippias Major)中,他还指证出界说美之种种的困难。

从来就没有一位比柏拉图更加渊综广博的哲学家,他是一位美学家、形上学家、逻辑学家并且还是伦理学的大师。

在他的心目中,美学的问题往往跟其它别类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特别是跟形上学和伦理学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他的形上学和伦理学的学说,影响了他的美学理论;他的理想主义的存在论和先验主义的知识论,都反映在他的美的概念之中;而他的精神主义的人类说以及道德主义的人生观也都反映在他的艺术的概念之中。

美和艺术的概念被引进于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这还是头一次。

这个体系具有理想主义、精神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性格,唯有连同柏拉图有关理型、灵魂以及理想国的学说,才可能了解他的美学。

但是,除了他的体系之外,柏拉图的著作也包含了一些关于美学的思考,虽然这些思考,主要是以暗示、摘要、指点和明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柏拉图从事著作,前后延续了半个世纪,在他一贯探求较佳的解答的过程中,他几度变更他的见解。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说道柏拉图的美学,不得不从西方的美学发源说起。

西方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述了美和善的关系,提出了“美在于效用”。

柏拉图在美学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中,不仅对当时流行的种种关于“美”的见解提出了异议,还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不能为人们六识所识(美的这种客观形式称其为理式),却是客面存在着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加载在任何人六根可识的事物之上后就可以使其产生美。

柏拉图这种思想似乎很机械。

他把美的事物当作理式美的一个影子,不具有理式美的东西就不美,具有理式美的则美。

美其实是一种事物特性的抽象,是一种一般存在形式,其实理式美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一般的理式美也只能建立在个别事物之上。

理式美即是一种抽象概念,不可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脱离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的理式美意义也不大。

柏拉图的研究方法也很独到,正是他这种观点,他才启发人们对美的普遍本质加以探讨。

通过柏拉图对美的研究方式,他充分向后人传达展示了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是研究各种各样事物共性、普遍性及类性的一门学科,哲学方法就是用类的方法进行各种各样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进行抽象与研究,并把这性抽象的体现事物共性、类性与普遍性的内容进行扩展并认识新的特殊事物的一种方法。

哲学是其他理论的一个基础。

在任何科学理论中无不体现与渗透着哲学的一些观点,思想与方法。

说得直白点,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是凡是有东西和它“接触”的东西事物都会变美。

同时,将这个绝对的“美”给衍生开来,还和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有关,幻影的世界——即一般人所认为现实的世界,柏拉图也将之称为可见世界,是由感觉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理念的世界,柏拉图又将之称为可知世界,那些『理念』——今天被作为类的那些概念,则存在于一个真实的、没有幻灭的世界之中。

柏拉图的课件ppt

柏拉图的课件ppt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的、真实的存在,而 现实世界只是对理念的模仿,因此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变 化的、虚幻的。他认为理念世界是超越感官的,只有通过理 性才能认识。
灵魂观
总结词
灵魂观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灵魂是永恒不死的,是理念 的载体。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超越肉体的,是人的本质存在。灵魂在生前通过对理念的 追求和认识,不断净化自己,最终达到与理念合一的境界。他认为灵魂在死后 并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柏拉图的课件
目录
• 柏拉图简介 • 柏拉图的理念 • 柏拉图的辩证法 •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01
柏拉图简介
柏拉图的生平
出生背景
教育经历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的家庭 。
早年师从哲学家苏格拉底,后因苏格拉底 被指控渎神罪而受到牵连,被迫离开雅典 ,流亡至意大利、埃及等地。
哲学思想形成
建立学院
在流亡期间,柏拉图广泛接触各地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建立了自 己的学院,培养了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理念论
政治哲学
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只是对理念世 界中完美形式的模仿,只有通过思考 和哲学才能接近这些完美的理念。
真理观
总结词
真理观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他认为真理是超越感官的,只有通过 理性才能认识。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真理是超越感官的,不是通过感官所能认识的。他认为感官所感知 的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理念世界和真 理。他主张通过辩证法和哲学的思考来追求真理和智慧。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PPT课件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PPT课件

洞穴比喻:哲学家如何从影子般的影像出
发去追寻自然界所有的现象背后的真实概


• 有一群人世代居住在洞穴里,并被铁链锁在固定 的地点,连脖子也被锁住,只能面壁直视眼前的 场景。在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火与囚徒之间有 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走过。 火光将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面对的洞壁上,形成 多样的、变动的影像。囚徒们的一生都犹如在看 皮影戏。他们以为眼前晃动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事 物,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于是,有些人则 走出洞穴,经过晕眩之后,终于见到太阳下的事 物。
认识“美本身”的阶段:
• 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 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 丰富的哲学收获。
• 如此精力弥满之后,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 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彻悟美 的本体。
认识“美本身”的阶段:
• 从只爱某一个美形体开始,凭这一个美 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
• 学会了解此一形体或彼一形体的美与一 切其他形体的美是贯通的,把爱推广到 一切美的形体,而不再把过烈的热情专 注于某一个美的形体。
• 学会见到行为和制度的美,看出这种美 也是到处贯通的。
• 受向导的指引,进到各种学问知识,看 出它们的美。
第二部分 美与艺术
(三)古希腊罗马时期的 美学思想
1、毕达哥拉斯学派 (Pythagoras,公元前六
世纪)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美 ——“数”是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美就是“数”的和谐(形式美的源头)
黄金分割点(golden section ratio)
• 在分割时.在长度为全长的约0.618处 进行分割.就叫作黄金分割.这个分割 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
• Socrates

柏拉图美学思想

柏拉图美学思想
• 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肯定了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 他要文艺服务于反动政治。因为他要强调政治标准,就抹煞了艺术标准。另 外,他要使理智处于绝对统治地位,,不惜压抑情感,因而他理想中的文艺是起畸 形发展的作用,即摧残情感去片面地发扬理智。
• 就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来说,柏拉图的灵感说抹煞了文艺的社会源泉。他只见 出艺术的社会功用而没有见出文艺的社会源泉,不能算真正认识到文艺与社 会生活的血肉关系。
•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 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 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 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 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 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 和玄学。
柏拉图把艺术的感染力的来源摆在灵感上而不摆在人民大众的实践生活以及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上这也说明了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根本是错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 10217120106 杜渐 少数民族艺术
• 第二,当他坚持理念中心论,坚持文艺理念创造文艺现实时,实际上是在强 调理想性高于现实性,艺术世界是人类在物质世界以外创造的第二自然,这 又从价值论的角度抬高了文艺活动的意义。
柏拉图灵感说
柏拉图灵感说
• “灵感说”并不始于柏拉图, 在他之前的德谟克里特等人 就认为诗歌创作来自灵感,但 柏拉图却是第一位将其理论 化、系统化的美学家。
对后世的影响

柏拉图的美学构想——审美文化的一种创意式解读

柏拉图的美学构想——审美文化的一种创意式解读

但他也承认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
03
对后世的影响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美学家提供了重
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启示。同时,其美学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02
审美文化中的柏拉图元素
古典审美文化中的体现
理念与形式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具体化,古典 审美文化强调对理念的追求和形式的 完美,如古希腊雕塑和建筑艺术。
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要注重外在的美感,也要注重内在的 精神内涵。同时,艺术作品还应该具有教育功能,能够引导人们向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柏拉图强调艺术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艺术应该为道德服务。他反对过于追求感官 刺激和娱乐性的艺术,提倡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艺术。
虚拟现实技术与审 美体验的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审美体 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虚 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深 入地探索柏拉图所描述的理念 世界,从而获得全新的审美体 验。
消费文化与审美需 求的变革
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 美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柏拉 图的美学构想提供了一种超越 物质欲望的审美追求,对于引 导当代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 有重要意义。
美的分类
柏拉图将美分为身体美、 灵魂美和知识美等层次, 其中知识美是最高境界。
美的实现途径
通过哲学思考、艺术创作 和审美教育等途径,人们 可以逐步认识并实现美。
审美价值观及影响
01
审美价值观
柏拉图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认为真正的美应该具备善与真的品
质。
02
对艺术的态度
柏拉图对艺术持批判态度,认为艺术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相隔甚远,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美学观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美学观

一、美学能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也许有人会问,美学到底有什么用,既不能让我学会更美的穿衣打扮方法,也不能教会我如何鉴赏艺术品,这不是无用之学吗?千百年来,无数人质疑过美学存在的意义,可美学还在。

人类认知中的美是否具有共性?如果有,这个美的共性是什么?人总是有好奇心的,知其然也想知其所以然,这是美学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美学存在的第一个意义。

科学的发展能为人类带来效率和便利,但能带来幸福吗?人为什么要存在?每个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美的?这种人生终极问题科学是给不出答案的。

对美不断的孜孜以求的追问,不仅打开了人类智慧的大门,也能为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二、丑丑的美学家——苏格拉底1“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可以说是欧洲思想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于黑格尔称他为“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

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很多,他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和孔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如同孔子一样,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文章,他的很多观点、故事都是他的弟子柏拉图记录下来的,包括我们知道的他的雄辩、他的视死如归,还有他的怕老婆。

他曾经对一个马上要结婚的学生说,恭喜你,如果你娶了一个好老婆,你将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他的学生马上问道:如果我娶了一个坏老婆呢?苏格拉底说那就更要恭喜你了,因为那样一来,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哲学家。

2美是合适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东西美不美,不在于它合不合数的规律(毕达哥拉斯观点),而在于它合不合目的。

他举了一个矛和盾的例子,是矛美还是盾美呢,没有办法回答,而是要看你具体要做什么,比如要进攻,矛是美的;要防守,盾是美的,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目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必然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就是有用。

虽然苏格拉底的美学观现在听来并不能让人信服,但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他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苏格拉底第一次不再把美看做事物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看作关系,也就是说天下万物无不是美的,只在于人在怎样的时空条件下去利用它,苏格拉底第一次使美学的目光由自然转向人本身。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
2.美学史上的优美。柏拉图:引起快感,并不与痛感夹杂在一起,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里士多德: 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西塞罗:秀美与威严的区别。席勒:美可以同时产生松弛和紧 张两种作用。 …………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柏拉图模仿论
• 认识
• 柏拉图以精神实体理念作为艺术的最终根源,并把文艺贬低为比现实世界低 一等的东西,颠倒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其理论错误性的一面; 但在这一“错误”的理论中却又蕴含着两个方面的“正确”的认识。
• 第一,柏拉图强调文艺是对实在之物的模仿时,他没有意识到他在从发生学 的角度论证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根源;
6
柏拉图模仿论
7
柏拉图模仿论
• 含义 • “模仿论”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
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 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 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 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模仿 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
8
柏拉图模仿论
• 含义
• 模仿论也称摹仿论、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 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
• “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 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 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 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 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 千年。
• 但他又从理念论的角度对苏格拉底的模仿理论进行了改造。他认为“理念” 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自然 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两层”。
• 柏拉图排斥文艺的认识论方面的原因,就是文艺在本体上离理念太远,在实 存上是对自然物的复制和抄录,是比自然实体还要等而下之的东西。
9
柏拉图模仿论
• 概念
• 柏拉图全部思想奠基于“理念”这一核心概念之上,他认为文艺在本质上是 对理念的模仿。
•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模仿说的精神,承认“诗的模仿术模仿行为着——或 被迫或自愿地——的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后果,他们交了好运或恶运 (设想的),并感受到了苦或乐。除此而外”“别无其它了”。
•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 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 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 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 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 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 和玄学。
13
柏拉图灵感说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 安》);
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 “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
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 回忆(《斐德若》)。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 第二,当他坚持理念中心论,坚持文艺理念创造文艺现实时,实际上是在强 调理想性高于现实性,艺术世界是人类在物质世界以外创造的第二自然,这 又从价值论的角度抬高了文艺活动的意义。
11
柏拉图灵感说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柏拉图灵感说
• “灵感说”并不始于柏拉图, 在他之前的德谟克里特等人 就认为诗歌创作来自灵感,但 柏拉图却是第一位将其理论 化、系统化的美学家。
3
人物简介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 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
除了荷拉马底之形外象,并柏不拉完图全也是受历到史许上多的那苏之格前拉的底作。家和思想 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 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 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
•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 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 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 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 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 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 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5
人物关系
与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 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 历山大的老师。
14
柏拉图灵感说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
价值: 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 理智与情感;
其二,看出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 其三,得出文艺创作的过程是由现实美 向理想
美的追求过程,形象创造过程。
15
柏拉图灵感说
• 柏拉图的灵感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 第一种解释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10217120106 杜渐 少数民族艺术
1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模仿论 3 灵感说 4 对文艺的批判 5 对后世的影响
2
人物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 公 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 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 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之一。
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4
人物关系
与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 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 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 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