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2024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加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策干预:政府政策对粮食市场 的影响,如贸易政策、农业补贴 等
供求关系:粮食供应的短缺或过 剩都会影响价格波动
粮食价格波动趋势
2024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加剧,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生产成本上升和供需失衡。 不同地区的粮食价格波动存在差异,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波动较为显著。 粮食价格波动对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家庭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食品短缺和营养不良。 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措施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
PART 6
未来展望
全球粮食市场发展趋势
粮食价格波动加 剧,导致市场不 稳定
气候变化对粮食 生产的影响加大, 需要采取应对措 施
粮食需求持续增 长,需要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量
粮食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需要加 强国际合作和政 策协调
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粮食产业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突破: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农业的发展:实现精准种植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障粮食安全
添加 标题
运输成本增加:粮食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运输,能源价格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增加,进 而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
添加 标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增加, 进而推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最终影响到粮食价格。
添加 标题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导致粮食价格上 涨。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能源供应和价格,进一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更加关 注
(定价策略)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有一天我到市场买东西时,我发现东西的价格都比以往同期涨了不少,经过我对商家的一番调查后,总的来说粮食涨价最为显著。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经济的学习,我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商品的价值规律有关。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就如我们平常买一件商品,一辆汽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比,当然是汽车的价格高,同样粮食也一样优质的大米也比普通的粗米贵。
但同时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就拿2000年的“非典”时期,那些平常价格并不高的白醋,板南斤,甚至食盐也涨价了很多,而那时的人们都到处抢购,使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促使这些商品价格不断升高。
和有一段时间的牛蒡也在市场的供应上出现同样的问题。
其原因是人们当时都听说这种药草对身体健康,于是就争先抢购,价格从几块钱涨到几十甚至上百元。
同样现今的粮食价格也如此,它也受供求的影响。
同样,价格也受居民的消费影响,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影响。
就拿上海和山西这两个地方比较,在上海三十多元的大米,人们都买,同样的大米在山西却只能买几元,这明显时种区别。
同样这也受这国家或地区生产粮食和人口的关系有关。
如,世界粮食计划署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最为严重。
由于粮食价格上升,该组织自身做出的一些承诺都无法兑现。
该组织今年的预算资金总额约30亿美元,用于为世界饥饿人口提供援助。
目前的资金缺口大约为7.5亿美元,其中近一半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承诺,将提供这笔资金。
展。
(记者胡红蕾) 新华社电近日,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有望继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粮食的价格受多方面影响,包括自然等因素。
杨卫路说,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早稻产量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
22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粮食作为民生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中国是世界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对于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大国,重点考虑三农问题更为重要。
近年来,国际粮价由于受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处在逐年波动过程中,在2008年创下近50多年来历史最高纪录。
而一直以来,我国食品价格指数一直占CPI权重3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粮食进口需求和对外依存度更是日益增加,粮食问题成为我国除能源、金融之外的另一大隐忧,关系着整个宏观经济运行。
从国际粮价的波动入手,研究相应政策来避免粮食进口价格风险和稳定国内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着重于粮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各主要方面影响程度及时效上的探究。
由国际粮价指数、GDP等的历年数据变化趋势入手,通过经验分析和归纳,结合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做出简单的定性判断,并建立相关的粮价波动影响的经济传导机制。
在此基础上,利用EXCEL数据分析,计算我国经济各重要指标及国际粮价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1],相关系数:ρ=用以上原理从数据的关联度上得出:国际粮价与GDP,CPI,国内粮价等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具体研究国际粮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查阅相关文献[2]及资料后,我们决定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及其误差修正模型。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我们先对各个指标量进行单根检验(ADF检验),并进行协整检验(OSL检验),进而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相关结论的验证,由此得出国际粮价与各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粮价波动在短期内对国内粮价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有负向影响。
在此模型基础上,我们进行Granger因果分析[3],从国际粮价波动与国内相关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上进行检验,国内宏观经济对国际粮价波动的反映具有一定滞后性,且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具有较强的反应敏感度,而在长期效果上仍趋向于自身发展规律。
2023年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分析

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分析2022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可谓惊心动魄,史所罕见。
以四大粮食品种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的CBOT价格为例。
CBOT小麦指数年初以842.5点开盘,3月13日上涨到全年最高点1293.7点,上涨54%,随后一路下跌至最低481.8点,下跌63%。
CBOT玉米指数年初以469.0点开盘,6 月27日上涨到全年最高点791.7点,半年多时间上涨69%,然后一路暴跌至311.6,下跌60%。
大豆价格波动更加猛烈,用“过山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CBOT大豆指数以1223.7点开盘,先是上涨27%至1549.2点(2月29日),然后下跌30%至1091.1点(4月1日),再次上涨 50%至1641.1(7月3日),然后一路暴跌62%至782.8点(12月5日)。
CBOT糙米价格1-4月上涨63%,随后下跌42%。
面对粮食价格罕见的猛烈波动,我们自然会追问背后的打算因素,也就是说什么因素导致了粮价短期内的猛烈波动?一、供求变化难以解释价格的猛烈波动供需法则告知我们,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变化。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趋于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趋于下跌。
假如仅从供求角度考虑,粮食价格短期内的猛烈波动意味着短期内的供求消失了猛烈的波动。
2022年上半年,在国际粮价上涨最为猛烈的时候,“粮食危机”论甚嚣尘上,也就是说市场将粮价的猛烈上涨归咎于粮食的供不应求。
那么现在粮价的大幅下跌,是不是意味着供求关系逆转、“粮食危机”不复存在了呢?粮食供求一年之中真的发生了猛烈的波动吗?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美国农业部每月均会发布权威性的世界粮食供求形势报告,我们来看看它在上下半年对世界粮食供求形势的估量有何变化。
我们选取上半年6月份和下半年12月份的报告,小麦、大米、玉米三大粮食品种12月份的猜测值和6月份相比,小麦的结转库存提高了11.5%,库消比提高2个百分点,大米的结转库存削减0.9%,库消比下降0.3个百分点,玉米的结转库存提高了19.8%,库消比提高2.6个百分点。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对各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在粮食价格波动下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影响因素国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点:1.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国际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
当粮食供应大于需求时,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当粮食需求大于供应时,粮食价格相对较高。
2.季节和天气:粮食生产季节以及天气状况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
气候异常、干旱、洪涝等天气灾害都可能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国际粮食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全球通货膨胀、利率变动以及汇率波动都可能间接影响到粮食价格。
影响程度与我国的挑战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还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下面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挑战:1.粮食进口压力:如果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我国将面临更大的粮食进口压力。
当前,中国仍然依赖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的一部分。
2.成本上涨和通胀压力:高国际粮食价格意味着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从而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这可能对农民收入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稳定问题:粮食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高粮食价格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过高的粮食价格可能威胁社会和谐,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1.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改良传统耕作方式以及优化农产品贮存和运输系统等,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2.扩大农业供给: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度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全球粮食价格飙升:根源、影响及对策

全球粮食价格飙升根源、影响及对策引言饥饿是粮食的最佳佐料。
——苏格拉底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粮食危机已经远离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它仅仅继续困扰着一部分最不发达国家。
然而自2006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飙升证明我们错了。
各种基础粮食产品的价格急剧上升,这恶化了全球最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可能将更多的人口拖入贫困,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当前的粮食价格危机不仅意味着七年的全球减贫运动成果毁于一旦,[1]而且可能将低收入国家中新的1亿人拖入贫困。
[2]2008年初至今,已经有37个国家因为粮价上涨导致食品短缺而发生骚乱,海地的总统因此下台。
[3]相对于石油价格危机而言,粮食价格危机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更加息息相关,有着更加深远的社会政治经济含义。
何况,目前全球经济同时面临着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双重冲击。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发达国家央行普遍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历史低位。
而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则依靠商品和石油出口积累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充足资金,将全球长期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此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初期都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以及各国旺盛总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开始进入上升周期。
如图1所示,从2003年起,国际原油和金属价格开始加速上升。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指数上涨了327%,国际金属价格指数上涨了227%。
[4]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和金属价格,前者从2006年初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国际粮食价格指数上涨了77%。
虽然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如原油价格和金属价格,但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图1 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数飙升从四种最重要的粮食产品来看(见图2),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大米价格上涨了193%,玉米价格上涨了180%,大豆价格上涨了158%,小麦价格上涨了109%。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粮食安全遭遇严峻挑战,确保粮食安全,稳住农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粮食安全遭遇严峻挑战,确保粮食安全,稳住农粮食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能够保障其人民可以获得足够的粮食供应,以确保其生计。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粮食安全也直面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显著影响到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产量,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现象,如飓风、雨洪、干旱及炎热天气等,将给农作物生态系统带来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农业供给,破坏国际粮食安全。
第二,粮食运输和存储技术的瓶颈也是威胁国际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输高昂的运输成本、高昂的仓储费用,以及粮食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损耗,都增加了国际间粮食贸易的可行性。
第三,全球粮食价格波动也是国际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
由于谷物价格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势、货币贬值、市场走势等,当前谷物价格反复不断,这不仅直接影响国际粮食安全,而且也对消费者造成影响。
确保国际粮食安全,要稳住农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谋求改善:首先,加强农业供给方面的研究,改进农业科技水平,抓紧科技投入,加大农产品开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加强政策支持,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更适合当地农民和生产环境的发展政策;第三,扩大粮食贸易,进一步优化农业市场体系,降低粮食运输、仓储等成本,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收入机会;最后,加强相关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打击粮食价格投机等恶劣行为,有效稳定粮食市场价格,避免发生消费者在面临未知价格前景时的焦虑。
只有积极有效地加强粮食安全管理,建立一整套粮食安全政策和法规,改善国际粮食安全状况,才能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解决当今世界的粮食问题。
粮食有上涨的趋势吗

粮食有上涨的趋势吗粮食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内存在上涨或下跌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粮食价格经历了多次上涨的周期。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两个角度来探讨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
首先,从全球层面来看,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人口增长、气候变化、能源价格和投机活动。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粮食需求也在增加,如果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粮食价格就会上涨。
同时,气候变化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影响。
干旱、洪灾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不仅会减少粮食产量,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从而推高粮食价格。
此外,能源价格也会影响粮食价格。
能源价格上涨会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最后,投机活动也是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机者通过大规模买卖粮食期货,以获取利润,从而推动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
其次,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粮食价格也存在上涨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也是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对粮食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然而,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且存在土地荒漠化和城市化等问题,这导致了中国的粮食生产相对较低。
在供需矛盾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常态。
此外,中国的气候也对粮食的生产和价格产生了影响。
像其他地区一样,中国也经历过干旱、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这导致粮食产量减少,从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另外,政府政策和国际贸易也对粮食价格上涨产生影响。
政府对粮食价格进行调控,通过实行粮食储备和补贴等措施,以稳定粮食价格。
然而,如果政府的调控措施不及时或不够有效,粮食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
同时,国际贸易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粮食进口国,进口的粮食价格也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
如果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的粮食价格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然而,总体而言,粮食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持续上涨。
政府的农产品调控政策和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粮食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有一天我到市场买东西时,我发现东西的价格都比以往同期涨了不少,经过我对商家的一番调查后,总的来说粮食涨价最为显著。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经济的学习,我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商品的价值规律有关。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就如我们平常买一件商品,一辆汽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比,当然是汽车的价格高,同样粮食也一样优质的大米也比普通的粗米贵。
但同时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就拿2000年的“非典”时期,那些平常价格并不高的白醋,板南斤,甚至食盐也涨价了很多,而那时的人们都到处抢购,使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促使这些商品价格不断升高。
和有一段时间的牛蒡也在市场的供应上出现同样的问题。
其原因是人们当时都听说这种药草对身体健康,于是就争先抢购,价格从几块钱涨到几十甚至上百元。
同样现今的粮食价格也如此,它也受供求的影响。
同样,价格也受居民的消费影响,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影响。
就拿上海和山西这两个地方比较,在上海三十多元的大米,人们都买,同样的大米在山西却只能买几元,这明显时种区别。
同样这也受这国家或地区生产粮食和人口的关系有关。
如,世界粮食计划署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最为严重。
由于粮食价格上升,该组织自身做出的一些承诺都无法兑现。
该组织今年的预算资金总额约30亿美元,用于为世界饥饿人口提供援助。
目前的资金缺口大约为7.5亿美元,其中近一半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承
诺,将提供这笔资金。
展。
(记者胡红蕾)新华社电近日,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有望继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粮食的价格受多方面影响,包括自然等因素。
杨卫路说,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早稻产量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
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5.115亿吨,比2007年净增1000多万吨。
其中,稻谷产量将达到1.8549亿吨,比2007年净增101万吨;小麦产量将达到1.0986亿吨,比2007年净增264万吨;玉米将达到1.5183亿吨,比2007年净增417万吨;豆类将达到1754万吨,比2007年净增346万吨。
杨卫路认为,由于我国粮食有望连续第五年实现增产,虽说增产幅度有限,但各类品种均出现当年结余,加之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和拍卖活动等宏观调控手段,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杨卫路说,价格暴涨是今年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但价格上涨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涨价的直接原因是石油问题。
未来的粮价将越来越多地看石油的“变化”,在石油不足或价格过高的情况下,相关农产品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能源转化,包
括粮食及一切可以转化的农作物均不能幸免。
这意味着全球性农产品和粮食高价位时期已经到来,人们的所有经济工作,都必须逐渐适应这种变化。
在当今世界,很多地方也出现了有关粮食价格和粮食不足等问题。
但是广袤的拉美并非到处是美景。
大多数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由于气候和耕地面积所限,其粮食严重依赖进口。
而全球高涨的粮价对这些国家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尼加拉瓜、洪都拉斯、海地不得不依靠国际社会的紧急援助渡过难关。
此外,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也使整个拉美地区遭受营养不良的贫困人口升至5100万,仅去年就新增600万。
但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也给不少农业大国代来好处。
物产丰富的拉美大陆对当前笼罩全球的粮食危机似乎有着更大的回旋余地。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由于分布的不均衡性,拉美国家的农业经济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独特格局,拉美国家只有加强一体化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南美国家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全球名列前茅。
据泛美农业合作研究所提供的数字,南美地区提供了全球25%的粮食、34%的油料作物、25%的水果、11%的块茎作物、31%的肉类和24%的牛奶。
巴西无疑是拉美“粮仓”的重量级国家,巴西的大豆、肉类、蔗糖、咖啡等产品的生产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引领价格的风向标之一。
据巴西农业部提供的数字,该国大豆的年出口额达55亿美元,并有望在近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出口国。
巴西还是全球最主要的牛肉生产国之一,该国的肉类年出口额达50
亿美元。
此外,巴西的蔗糖生产也居世界前列,产量为3070万吨。
巴西还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和出口国。
受益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推高,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间,巴西农牧产品出口收入创下64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今年1至6月,巴西大豆、肉类、谷物、林产品和咖啡是巴西出口收入增长最多的产品,均取得两位数增长。
阿根廷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净输出国之一,该国的大豆油、柠檬、梨、蜂蜜、葵花子出口方面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力争在玉米、高粱、全脂奶粉、葵花子油、花生出口方面“更上一层楼”,其目标还包括成为世界第三大大豆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
此外,拉美主要经济体墨西哥在农业方面也有不俗表现,是世界第四大玉米生产国和世界第五大蜂蜜生产国。
泛美农业合作研究所认为,目前拉美的农业资源并未得到完全开发,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最具农业扩张能力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拉美的农产品产量可望翻一番。
价格暴涨是今年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但价格上涨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涨价的直接原因是石油问题。
未来的粮价将越来越多地看石油的“变化”,在石油不足或价格过高的情况下,相关农产品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能源转化,包括粮食及一切可以转化的农作物均不能幸免。
这意味着全球性农产品和粮食高价位时期已经到来,人们的所有经济工作,都必须逐渐适应这种变化。
就此问题不少国家采取了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拉美国家必须看到“硬币的两面”,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联合国14日和15日就世界粮食危机问题举行了紧急会议。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联合国秘书
长潘基文在瑞士伯尔尼呼吁富裕国家加大援助力度,以帮助世界饥饿人口摆脱粮食危机。
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积极努力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首次组成了强大的联盟,以寻求摆脱粮食危机。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去年世界范围内粮食价格上涨了40%。
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粮食的需求增大,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干旱。
但正如潘基文所指出的,忽略了对农业领域的投资也是原因之一。
我认为,国家应积极引导生产者生产,取消农业税,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維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完善社保等。
农业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粮食质量,严打劣质食品,如三鹿奶粉事件。
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