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中,我们将探讨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也将涵盖国外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

随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将对两者进行详细比较,找出差异和共性。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析价格波动的原因。

我们将对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合作交流的建议,展望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实现稳定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

【关键词】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价格变化趋势、价格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合作交流、发展前景、粮食市场1. 引言1.1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在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调控、产量波动、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而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则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气候变化、政治因素等影响,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但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差异。

需要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更加科学的价格调控政策,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经历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受到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粮食产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高 。全 球 粮 食 供 需 关 系和 粮 价 问题 ,都 值 得 关 注 。在 国 内 、 国 际 两 个 市 场 联 系越 来 越 紧 密 的情 况 下 ,应 该 立 足 国 内供
给 .从 两个 市场 的联 系上把 握 和 处理 好 粮 食 和 粮 价 问题 。 关 键 词 : 国际 ; 国 内 ;粮 食 ;价 格 ;演 变 ; 关 系
强 。国 际 市 场 粮 价 变化 对 国 内 市 场 的 影 响 也 变得 越 来越 快 。1 0年 间世 界 粮 食 产 量 增 加 58%, 消 费 量 增 加 了 1_ .1 1 %,人 7
均 收 获 面积 下 降 。工 业 对 粮 食 的 需 求 有 加 快 增 长 趋 势 。 在 全 球 可 耕 地 面 积 增 长 缓 慢 的 情 况 下 ,粮 食 种 植 成 本 在 不 断提
国 际粮 价 平 均 比 2 0 0 5年 初 上涨 3 %左 右 ( 麦 、玉 0 小
米 、大 米涨 幅分 别 为 2 %、5 %、8 ,相 当于 1 9 4 5 %) 96 年 8月 份 水 平 ,但 仍 未 达 到 历 史 高 位 ,其 中 小 麦 、
玉 米 和 大 米 价 格 分 别 比 1 9 / 6年 度 的历 史 高 位 低 959
达到 每 吨 2 9美 元 ( 7 月度 平 均价格 )的历史 高 位 ,玉 米 、大 米 分 别在 1 9 9 6年 5月 、1 9 9 6年 1月达 到 10 9
美 元和 3 0美 元 的历史 高位 。 3 19 9 6年 .以小 麦 为 主 的粮 食 产 量 迅 速 恢 复 , 当
年 度 大 幅减 少 2 %。价 格 开 始 爬 升 。2 0 7 0 7年 4月 份
2 %、1 %和 1 % 右 。 8 7 2左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变动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了价格。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相应增加,供应有限导致的。

同时,天气灾害、政策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比较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到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差异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首先,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而言,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政府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也会为一些粮食出口国带来收入增加的机会。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引言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其市场价格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还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

因此,对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粮食市场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比情况及影响因素。

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在波动中,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天气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干旱、水灾、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粮食供应短缺,从而推高价格。

•国内政策:政府的市场调控政策、储备政策等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改变粮食进出口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会导致粮价上涨。

•供需关系:供应与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粮食价格。

当粮食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2. 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近年来国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情况:•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近年来,受到气候灾害、政策变化和需求波动的影响,美国粮食价格也一直在波动中。

•欧洲:欧盟国家的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

欧洲的农业政策较为保护性,通过市场调控和补贴措施,维持了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

•中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时与国内粮食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3.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对比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差异。

一方面,因为国内粮食市场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而国外市场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和政策调控影响,价格波动相对更小一些。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于我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进口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2023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粮价小幅下降

2023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粮价小幅下降

2022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粮价小幅下降粮食价格走势状况备受关注,当前我国粮食消失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三量齐增”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下文是对2022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

经过10月份国际粮食、油料油脂价格大幅反弹,11月份总体来看,国际粮食市场呈低位稳定走势,而油料油脂价格连续弱势运行。

更多最新粮食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供需前景猜测深度讨论报告》。

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月度供需报告中上调玉米产量预估,同时,美国2022/2022年度小麦结转库存预估也被上调,小麦出口预估下调,对玉米、小麦价格产生持续性打压。

数据显示,美国玉米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好于预期,但受累于全球谷物供应充裕,价格升幅仍旧受限。

美国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提高,全球供应充分,美国大平原和中西部迎来有利作物生长的降水,作物生长环境改善。

粮食价格小幅下降国际谷物价格水平在10月大幅上扬6.6%后,11月略降1.24%,其中小麦、玉米现货价格略有下跌,大米价格持稳。

主要市场中,美国硬麦现货、芝加哥交易所小麦期货月平均价格分别为192美元/吨、183美元/吨,分别比上月下跌1.54%、1.61%;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交易所玉米期货月平均价格分别为144美元/吨、145美元/吨,分别比上月下降0.68%、3.97%;芝加哥糙米期货价263美元/吨,下降3.31%;泰国含碎5%大米出口价格为363美元/吨,越南含碎5%大米出口价格为378美元/吨,稳定。

油脂油料全面走低11月份,国际其他农产品价格综合水平下降5.01%。

其中,大豆、豆油、豆粕、油菜籽、棕榈油价格均消失明显下降。

主要市场中,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为320美元/吨,环比下降2.14%;美国、巴西大豆现货价格分别为295美元/吨、340美元/吨,环比分别下降2.96%、4.76%;美国豆粕期货价格为292美元/短吨,环比下降4.58%;美国豆油期货价格为27.9美分/磅,环比下降1.41%。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粮食市场分析

粮食市场分析

粮食市场分析近年来,粮食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粮食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当前粮食市场的供需状况、价格波动因素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粮食市场的参考。

一、供需状况分析在过去几年中,全球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提高,粮食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各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的控制力度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全球粮食供应格局的复杂性。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天气、土地资源和农业技术等。

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产生了直接影响,洪涝、旱灾等极端天气事件也使得粮食生产受到冲击。

此外,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农业技术不足,也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质和多样性的要求也在上升。

繁荣的经济、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的加快,也对粮食需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价格波动因素分析粮食价格的波动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多种因素会影响粮食价格的变动,其中包括供需关系、投资炒作、国际市场影响以及政策调控等。

首先,供需关系是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供需失衡时,价格往往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例如,粮食供应紧张时,价格往往上涨;而供应过剩时,价格则有可能下跌。

其次,投资炒作对粮食价格也有重要影响。

由于粮食市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通过大量投资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投机行为往往会引发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

此外,国际市场的影响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国际市场上的粮食进口和出口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都会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辐射效应。

最后,政策调控也是粮食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实施农业补贴、储备粮食以及完善市场监管等措施,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政府部门的决策和政策变化对粮食价格具有重大影响。

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对粮食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的前景和机遇。

大米的价格变迁趋势分析

大米的价格变迁趋势分析

大米的价格变迁趋势分析
近几十年来,全球大米的价格一直在变化。

以下是几个主要趋势:
1. 价格波动大:大米市场存在很多因素影响的因素,如气候变化、政治稳定性、货币汇率等等。

因此,大米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有时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2. 价格趋势向上:总体趋势上,大米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涨。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持续增长、需求不断扩大和大米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的。

3. 不同国家价格差异大:由于不同国家的大米生产、进口、税收政策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国家的大米价格相差悬殊。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米价格相对较低,而一些欧美国家的大米价格相对较高。

4. 面向出口的大米价格波动更大:国际贸易会加大大米价格波动,尤其是出口大米。

由于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口大米往往价格波动更大。

总的来说,大米价格的变迁趋势与全球大环境密切相关,价格波动较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 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 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 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 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 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 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 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 左右,由于2007 和2008 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 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

2009 年 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 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 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

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 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 年9 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

2009 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2009 年3 月,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为1365 元/t,低于进口美国玉米到岸价165 元/t (10.8%)。

大米:从大米情况看,2007 年底以前,国内大米批发价与进口到岸价差距不大,南方市场如广东大米价格略高于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黑龙江批发价略低于进口到岸价。

2008 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攀升时,黑龙江、广东市场大米批发价比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低50%~60%,2008 年下半年始泰国大米价格大幅回落,两者价格差距迅速缩小。

2009 年3 月,国内进口的泰国大米到岸价为3927 元/t,比黑龙江市场批发价高33%,比广东批发价高6.3%。

1.2 中国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到岸价格比较。

通过比较粮食出口到岸价可以看出,除2008 年上半年国际粮价高幅攀升阶段外,长期以来中国粮食出口至进口国的到岸价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出口到岸价相差不大,目前美国、泰国粮食出口重新取得一定价格优势。

玉米: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玉米出口优势交替,到岸价相差不大。

以玉米进口地韩国为例,长期以来,中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基本与美国玉米出口到韩国接近。

2008 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玉米出口价格大幅下降,其出口至韩国到岸价已经低于中国。

2009 年3 月,国内玉米出口至韩国到岸价为1474 元/t,高于美国出口至韩国65 元/t(4.6%)。

小麦:近年来,除2007 年中期至2008 年9 月美国小麦出口到岸价迅速提高外,中美两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相差无几。

目前,美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降至1846 元/t,低于中国242 元/t(11%),而最高时(2008 年3 月)美国小麦出口韩国到岸价达到3731 元/t,高出中国出口到岸价一倍。

大米:通过比较黑龙江、广东和泰国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的到岸价可看出,2008 年前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到岸价比泰国大米高20% 以上,在2008 年泰国大米价格大幅上扬时期,中国大米出口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如2008 年5 月,我国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到岸价分别约为3559 元/t、4569 元/t,比泰国大米出口到岸价分别低50.3%、36.2%。

最近,泰国大米价格迅速回落,出口至非洲到岸价为3453 元/t,比广东出口到岸价低13%,比黑龙江大米出口到岸价高7%。

[论文网]2. 粮食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目前,各国粮食进出口关税在0%~8%,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粮食批发价格孰高孰低,直接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及中间成本特别是海运费的变化。

而更深入分析,美国、泰国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种植成本具有比较优势,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使其粮食单产高于中国,加上补贴政策的不同,决定着两个市场粮食价格存在差距。

2.1 海运费是影响粮食进出口到岸价的直接因素。

近年来海运费价格剧烈波动,但总体来看其始终占粮食贸易成本较大比重,2007 年底巴拿马型船美国到中国海运费达到77 美元/t,占当时小麦、玉米价格的22.5% 和47.5%。

2005 年以来美国到中国(巴拿马型船)海运费平均为42.3 美元/t,占美国小麦、玉米出口离岸价的19%、30%;泰国至中国海运费为29 美元/t,是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的10%。

除去海运费因素,2005-2006 年,郑州小麦批发价比美国小麦出口离岸价平均高15.3%,2008 年9 月至今高18.8%;2005 年至今,国内玉米批发价比美国玉米出口离岸价平均高25%;2005-2008 年,黑龙江、广东大米批发价分别比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高20.8%、34.9%。

由此判断,国际主要市场粮食价格虽然波动剧烈,但是其粮食价格偏低,而海运成本直接导致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

2005 年以来,美国到韩国海运费平均为41.3 美元/t,比中国到韩国运费高25.4 美元/t;泰国出口至非洲海运成本平均为44.6 美元/t,比中国高0.9 美元/t,海运成本的差距也成为粮食出口地选择的直接因素。

2.2 美国、泰国等在粮食种植成本上具有优势,决定着其价格的比较优势。

中国粮食种植成本偏高是导致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高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离岸价的重要原因。

以小麦为例,2007、2008 年国内小麦生产成本分别为5545.95 元/hm2、5466.68 元/hm2,比美国分别高163%、129%;2007 年总成本6579.15 元/hm2,比美国高114%(表1)。

具体分析,除2007 年农药成本支出低于美国外,近两年中国种子、化肥、农具投人、灌溉成本等均大幅高于美国。

其中2007、2008 年,中国小麦种子成本分别比美国高166%、186%;化肥投入比美国高131%、211%;农具投入比美国高64%、135%;2007 年灌溉成本为72.2 元/hm2,而美国仅为6.2 元/hm2;由于用工量较多,2007 年中国小麦家庭劳动力及雇佣工人成本分别比美国高328%、15.8%。

美国小麦生产成本较低,主要是由于美国自然条件优越,同时也缘于其发达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但美国在土地租金、保险费用方面支出较大。

2007 年中国玉米种植总成本约8203.35 元/hm2,是美国成本443.97 美元/hm2 的2.43 倍。

根据统计,1997-1999 年中国中籼稻平均生产成本为0.74 元/kg,高出泰国20%;籼稻种植的劳动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为52%,比泰国高15%,而美国仅为9%。

2.3 高科技推广使美国单产高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等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美国粮食单产大幅高于中国。

1996-2007 年美国玉米单产为8933 kg/hm2,比中国高79%。

而转基因尚未推广的中国小麦,单产优势明显。

2007 年中国小麦单产为4607 kg/hm2,比美国高83.3%。

2.4 美国巨额粮食补贴政策巩固其粮食主导地位。

1996 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建立了数额大、范围广的补贴政策,每年补贴200 亿美元以上,涵盖全部粮食品种,直接拉低了其粮食价格。

此外,近年来美元汇率逐步走低,2009 年3 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84 左右,比2005 年贬值了16.5%,也是导致其粮食价格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

3. 粮食市场关注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是由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也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而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保护耕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 以上,切实保障了中国能够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复杂情况。

当前,需重点关注:(1)继续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降低粮食种植成本。

粮食种植成本既有自然禀赋的原因,也受后期生产可控成本的影响,目前中国粮食种植成本还有一定的降低潜力。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粮食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继续调控化肥、种子成本,并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和范围,创新补贴方式。

(2)加强粮食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完善粮食贸易政策。

在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粮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强东盟和中日韩大米政策的对话,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小麦、玉米、大豆出口国政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粮食贸易,实现合作共赢。

(3)重视优质粮食品种的研制、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世界各国均具有消费优质粮食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