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B细胞功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T、B淋巴细胞-PPT课件

↓ “单阳性”(SP,CD4+或CD8+ )TCRαβ T细胞
— 皮、髓质交界处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CD4+CD8+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分子)
如果与MHC-I结 合,最终分化为 CD8+T细胞
如果与MHC-II 结合则最终分化 为CD4+T细胞
如果与MHC分子不 结合或亲和力过高则 在胸腺皮质中凋亡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构
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 腺微环境。
2.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胸腺细胞(未成熟的T细胞) 在胸腺微环境中,循被膜下 →皮质→髓质移行成熟
➢在移行过程中,胸腺细胞表 面分子发生变化:在被膜下 为CD4-CD8-双阴性(DN)细 胞;在皮质为CD4+CD8+双阳 性(DP)细胞;在髓质为 CD4+或CD8+单阳性(SP) 细胞。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单阳性细胞(SP, CD4+或CD8+T细胞)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B淋巴细胞
是淋巴干细胞在鸟类法氏囊和哺乳类动物 的骨髓中分化成熟而来,故又称囊依赖性淋巴细 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s) 或骨髓依 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s),均简称B细胞。
TCRγδ细胞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 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1%~5%。 因此TCRγδ细胞是皮肤粘膜局部抗病毒感染 的重要效应细胞;同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及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 皮、髓质交界处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CD4+CD8+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分子)
如果与MHC-I结 合,最终分化为 CD8+T细胞
如果与MHC-II 结合则最终分化 为CD4+T细胞
如果与MHC分子不 结合或亲和力过高则 在胸腺皮质中凋亡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构
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 腺微环境。
2.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胸腺细胞(未成熟的T细胞) 在胸腺微环境中,循被膜下 →皮质→髓质移行成熟
➢在移行过程中,胸腺细胞表 面分子发生变化:在被膜下 为CD4-CD8-双阴性(DN)细 胞;在皮质为CD4+CD8+双阳 性(DP)细胞;在髓质为 CD4+或CD8+单阳性(SP) 细胞。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单阳性细胞(SP, CD4+或CD8+T细胞)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B淋巴细胞
是淋巴干细胞在鸟类法氏囊和哺乳类动物 的骨髓中分化成熟而来,故又称囊依赖性淋巴细 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s) 或骨髓依 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s),均简称B细胞。
TCRγδ细胞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 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1%~5%。 因此TCRγδ细胞是皮肤粘膜局部抗病毒感染 的重要效应细胞;同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及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免疫学 第九章 淋巴细胞-PPT精选文档

3.按T细胞功能分类 • 辅助性T细胞(Th): CD4 T细胞,分泌 细胞因子,分Th1和Th2细胞 。 • 细胞毒性T细胞(Tc):为CD8 T细胞,主 要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分为 Tc1和Tc2细胞
阳性选择的意义:使成就的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 MHC的能力,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约束性。
• 阴性选择:阳性选择的T细胞的TCR与 MHC-自身抗原肽显示高亲和力的被清除, 只有显示低或中等亲和力的及无识别能力 的被留下。 • 意义: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不会和自身 抗原起反应。
(二) 、T细胞受体
外周
干 细 胞
CD4-CD8-TCR-
TCR+
双阴性 T细胞
双阳性 T细胞
Ⅱ类分子 自身反应性
外周
不识别
MHC分子 无TCR被清除 被清除 被清除
阳性选择:双阳性T细胞在胸腺与各类细胞(DC、 Mф 等)的MHC互作,能结合且具低亲和力的T细胞 克隆被选择,可分化成T细胞。
与MHCⅠ分子 作用分化成CD8 TC,与MHCⅡ分子作 用分化成CD4 TC。
• 细胞种类的鉴定依据: 不同免疫细胞及同类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 可表达不同的种类和数量的表面膜蛋白或 分化抗原(CD)。 分化抗原是鉴定免疫细胞种类及分化状态 的标志。
免疫细胞均由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
再生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B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第九章 淋巴细胞
• • • • • • • • • • • •
授课时间:
两个学时
目的与要求
一、T淋巴细胞 1.掌握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2.掌握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其功能 3.掌握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和机制 二、B细胞 1.掌握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2.了解B细胞亚类及其特点,熟悉B细胞的发育过程。 三、自然杀伤细胞 掌握NK细胞概念,了解其作用和意义。
淋巴细胞PPT课件

pre-TCR由β链和pre-Tα链组 成
6
没有TCR α链表达 CD3低表达
二、双阳性细胞时期
pre-T增殖活跃开始表达CD4和CD8,形成 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 DP)T 细胞。
α链基因发生重排,开始表达有功能性的TCR。 CD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一、TCR-CD3复合体
TCR
类型:TCR、TCR
功能:特异识别MHC分子 提呈的抗原肽(3个CDR)
CD3
构型:和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
功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
T细胞一旦成熟,就随血液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 疫器官。
8
9
四、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区发生的,双阳性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递呈的自 身肽-MHCⅠ/Ⅱ复合物反应;
不能与自身肽-MHC分子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被克隆 清除(95%左右的细胞),TCR与自身肽-MHC分子以适当的 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继续分化;
3
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来自骨髓的祖T细胞(T lineage progenitor, pro-T)从胸腺皮髓交界处进入胸腺;
pro-T细胞首先移行至胸腺皮质外层,再逐渐向 深皮质区、皮髓交界和髓质区迁移并逐渐分化发 育成熟;
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4
胸腺微环境对于T细胞分化成熟的的重要性
5
一、双阴性细胞时期
在分化早期,T细胞经历祖T细 胞(pro-T cell)和前T细胞
(pre-T cell)。
6
没有TCR α链表达 CD3低表达
二、双阳性细胞时期
pre-T增殖活跃开始表达CD4和CD8,形成 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 DP)T 细胞。
α链基因发生重排,开始表达有功能性的TCR。 CD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一、TCR-CD3复合体
TCR
类型:TCR、TCR
功能:特异识别MHC分子 提呈的抗原肽(3个CDR)
CD3
构型:和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
功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
T细胞一旦成熟,就随血液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 疫器官。
8
9
四、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区发生的,双阳性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递呈的自 身肽-MHCⅠ/Ⅱ复合物反应;
不能与自身肽-MHC分子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被克隆 清除(95%左右的细胞),TCR与自身肽-MHC分子以适当的 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继续分化;
3
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来自骨髓的祖T细胞(T lineage progenitor, pro-T)从胸腺皮髓交界处进入胸腺;
pro-T细胞首先移行至胸腺皮质外层,再逐渐向 深皮质区、皮髓交界和髓质区迁移并逐渐分化发 育成熟;
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4
胸腺微环境对于T细胞分化成熟的的重要性
5
一、双阴性细胞时期
在分化早期,T细胞经历祖T细 胞(pro-T cell)和前T细胞
(pre-T cell)。
淋巴细胞-PPT课件

凋亡 (2 ) 颗 粒 酶
(1 ) 穿 孔 素
(3 )F a s / F a s L 途 径 C T L (大 )正 在 攻 击 肿 瘤 细 胞 (小 )
二、B淋巴细胞
• 来源于骨髓(鸟类来自于腔上囊)→在骨 髓或腔上囊内发育成熟→移行至外周淋巴 组织→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参与抗 原呈递。
–B细胞的分化发育
γδ T细 胞
低 5-15% 粘膜上皮 100% < 1% 20-50% > 50% 简 单 多 肽 、 H SP、 脂 类 、 多 糖 M HC类 似 分 子
C D 4+ T 细 胞 与 C D 8+ T 细 胞 的 比 较
C D 4+ T 细 胞 表型 识别抗原肽 MHC限制性 Th Tc C D 3+C D 4+C D 813-17A A M H C -II 类 分 子 +++ + C D 8+ T 细 胞 C D 3+C D 8+C D 48-10A A M H C -I 类 分 子 +++
(b ) C D 4 分 子 与 M H C - II 类 分 子 / 抗 原 肽 复 合 物 (p M H C ) 的 结 合 .
其他分子
CD28/CTLA-4:B7-1/B7-2 CD2(LFA-2,SRBC):CD58(LFA-3) LFA-1:ICAM-1,2,3 CD40L:CD40
(三)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等位基因排除:
若 等 位 基 因 ( 编 码 α或 β) 中 其 中 之 一 能重排成功,相应的另一基因被关闭。 以确保仅有一个基因产物。 最 终 获 得 功 能 性 的 α链 和 β链 组 合 成 TCR,表达于细胞表面。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B细胞功培训课件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 B细胞功
2
第一节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可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 实验。体内实验主要是间接了解淋巴细胞对 抗原、半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体 外实验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对抗原或有丝分裂 原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细胞毒性试验及淋巴 细胞分泌产物的测定
1/26/2021
23
2.应用与方法学评价:
➢该方法既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又可检
测抗体分泌量。
➢优点:
稳定、特异、抗原用量少; 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不同抗体分泌,并可定量; 可检测组织切片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
1/26/2021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 B细胞功
24
(四) 体内试验
➢体内抗体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有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多价肺炎链球菌菌苗等。 ➢将适量抗原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并于免疫 前及免疫后1周、2周、3周分别采血,分离血 清,测定受检者免疫前后相应抗体的效价,判 断受检者体内B细胞的功能。
21
3.临床应用与评价
➢溶血空斑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药物和 手术等因素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评价免疫治疗或免疫重建后机体产 生抗体的能力。
1/26/2021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 B细胞功
22
(三) 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检测 ——酶联免疫斑点法
1.原理:
1/26/2021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 B细胞功
形态学
1/26/2021
3H-TdR掺入 法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一T细胞功能检测二 B细胞功
19
(二) 溶血空斑试验 1. 原理:
1/26/2021
免疫学实验——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材料: 1.肝素(100单位/毫升)、 淋巴细胞分层液人 的正常血液 2.0.5%绵羊红细胞悬液(用Hanks液配制), Hanks 液 3.吸收过的胎牛血清:取经56℃30分钟加热灭 活后的胎牛血清加半量压积兔红细胞混合后, 37℃水浴20分钟,2000转/分离心10分钟, 取上清液即成。 4. 灭菌注射器,针头,试管,吸管等。
Thanks For watching
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的测定
ELISPOT法
原理:ELISPOT全称为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可用于测定产 生IgG和IgM抗体的B细胞。其方法是用抗原包被固相,然后 加入抗原特异性B细胞。如果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板上的 抗原结合。加入酶标二抗和显色剂就会显色。一个斑点就代 表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
方法
1.抗原包被: 37C° 2h,或4C°过夜。固相载体可用聚苯乙烯 平皿、亚硝酸纤维膜、96孔板。 2.抗体生成细胞培育:加入适量抗体生成细胞,37C°, 5%CO. ,3~4h,或过夜。洗涤,去除为与固相结合的细胞。 3.测定斑点产生细胞:加二抗,37C° ,5%CO.2,2~3h。加辣 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和底物显色。 4计数: 24h后用10~30倍显微镜下计数斑点形成细胞。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实验任务
市场上有一广告产品,据说有免疫增强作用, 请设计一个方案证实之(从影响淋巴细胞功能、
T淋巴细胞增殖的角度考虑) .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T细胞增殖(转化)实验 •绵羊红细胞玫瑰花环试验 •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的测定 •细胞因子的检测
T细胞增殖(转化)实验
原理:T细胞在体外经某种物质刺激,细胞代谢和形态相继变化,在 24~48h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增殖的变化,如 细胞变化、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由 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因此,这种淋巴细胞增殖又叫淋巴细胞 转化。据此可判断出淋巴细胞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性与功能状态。
免疫学 T淋巴细胞ppt课件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44
识别由8~10个残基组成的内源性抗原
肽,受自身MHC免疫Ⅰ学 T淋类巴细分胞 子限制
45
四、Th、CTL和 Treg细胞
❖ Th细胞:辅助T、B淋巴细 胞应答的功能亚群
❖ Th1、Th2、Th17
❖ CTL (Tc) 细胞:具有免 疫杀伤效应的功能亚群
❖ Tc1、Tc2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46
四、Th、CTL和 Tr细胞
❖ 调节性T细胞(Tr):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的功能亚群,在免疫应答的负性调节和自 身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
❖ 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 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iTreg)
Tr1
CD4+ CD25+ Foxp3+
Th3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47
TCRαβ
TCRαβ
T helper cells help other cells carry out their functions
第十章
T淋巴细胞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1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淋巴细胞来源于
淋巴样干细胞,
是一个复杂不均
一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表面标志
和功能特征,分
为许多形态相似
功能不同的亚群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2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 样干细胞,是一个复 杂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表面标志和功 能特征,分为许多形 态相似而功能不同的 亚群
——赋予成熟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MHC的能力,使T细胞 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限制性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35
T细胞的胸腺选择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课件.ppt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 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 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 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 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 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vv
(二)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物质具有很强的 吞噬功能,常用鸡红细胞(CRBC)、白色念珠 菌、酵母细胞等作为吞噬颗粒,用斑蟊敷贴 法收集人巨噬细胞或从腹腔渗出液获得鼠巨 噬细胞。
12~16
核大小、染色质 增大、疏松
增大、疏松
核仁
清晰、1~4个 有或无
有丝分裂
有或无
无
胞质、着色
增多、嗜碱
增多、嗜碱
浆内空泡
有或无
有或无
伪足
有或无
有或无
vv
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6~8 不增大、密集 无 无 极少、天青色 无 无
2. 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物
非特异性刺激物: PHA ------T细胞 ConA -------T细胞 PWM -------T、 B细胞 LPS -------B细胞
体内抗体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有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多价肺炎链球菌菌苗等。 将适量抗原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并于免疫 前及免疫后1周、2周、3周分别采血,分离血 清,测定受检者免疫前后相应抗体的效价,判 断受检者体内B细胞的功能。
vv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形态法 酶释法 荧光法 同位素法 化学发光法
vv
(一) 细胞运动功能——趋化功能检测
1.原理:
vv
2. 方法: 滤膜渗透法(Boyden 小室法)
琼脂糖平板法
vv
(二)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 1.显微镜检查法:
vv
(二)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物质具有很强的 吞噬功能,常用鸡红细胞(CRBC)、白色念珠 菌、酵母细胞等作为吞噬颗粒,用斑蟊敷贴 法收集人巨噬细胞或从腹腔渗出液获得鼠巨 噬细胞。
12~16
核大小、染色质 增大、疏松
增大、疏松
核仁
清晰、1~4个 有或无
有丝分裂
有或无
无
胞质、着色
增多、嗜碱
增多、嗜碱
浆内空泡
有或无
有或无
伪足
有或无
有或无
vv
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6~8 不增大、密集 无 无 极少、天青色 无 无
2. 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物
非特异性刺激物: PHA ------T细胞 ConA -------T细胞 PWM -------T、 B细胞 LPS -------B细胞
体内抗体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有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多价肺炎链球菌菌苗等。 将适量抗原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并于免疫 前及免疫后1周、2周、3周分别采血,分离血 清,测定受检者免疫前后相应抗体的效价,判 断受检者体内B细胞的功能。
vv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形态法 酶释法 荧光法 同位素法 化学发光法
vv
(一) 细胞运动功能——趋化功能检测
1.原理:
vv
2. 方法: 滤膜渗透法(Boyden 小室法)
琼脂糖平板法
vv
(二)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 1.显微镜检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细胞增殖
形态学 3H-TdR掺入 法
(二) 溶血空斑试验 1. 原理:
2. 方法学:
➢ 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 被动溶血空斑试验
3.临床应用与评价
➢溶血空斑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药物和 手术等因素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评价免疫治疗或免疫重建后机体产 生抗体的能力。
(三) 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检测 ——酶联免疫斑点法
第一节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可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 实验。体内实验主要是间接了解淋巴细胞对 抗原、半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体 外实验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对抗原或有丝分裂 原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细胞毒性试验及) ➢B细胞(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NK和K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肿瘤细胞破坏 51Cr 释放 测定γ射线
意义: 肿瘤患者CTL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图15-2 T细胞细胞毒试验示意图
(四) 体内试验
➢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 ➢PHA皮肤试验
二、B细胞功能检测
➢B细胞增殖能力的试验 ➢溶血空斑试验 ➢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检测 ➢体内试验
(一)B细胞增殖能力的试验
抗IgM 细菌脂多糖 SAC的SPA
1.原理:
2.应用与方法学评价:
➢该方法既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又可检 测抗体分泌量。 ➢优点:
稳定、特异、抗原用量少; 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不同抗体分泌,并可定量; 可检测组织切片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
(四) 体内试验
➢体内抗体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有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多价肺炎链球菌菌苗等。 ➢将适量抗原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并于免疫 前及免疫后1周、2周、3周分别采血,分离血 清,测定受检者免疫前后相应抗体的效价,判 断受检者体内B细胞的功能。
1.显微镜检查法:
吞噬率(%) 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 100 计数的白细胞数
杀菌率(%)
胞内含着染菌体的细胞数 计数的白细胞数
100
2. 溶菌法
杀菌率(%) (1 作用30、06m0或in 9菌0落mi数n 菌落数)100
3.NBT还原试 验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一)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 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 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 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 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 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二)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物质具有很强 的吞噬功能,常用鸡红细胞(CRBC)、白 色念珠菌、酵母细胞等作为吞噬颗粒, 用斑蟊敷贴法收集人巨噬细胞或从腹腔 渗出液获得鼠巨噬细胞。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
1.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硝酸铅法 偶氮法
2.非特异性酯酶的测定 常用α-萘醋酸法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吞噬细胞的功能:
趋化 吞噬 胞内杀灭作用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 细胞趋化功能的检测 ➢ 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
(一) 细胞运动功能——趋化功能检测
1.原理:
2. 方法学: 滤膜渗透法(Boyden 小室法)
琼脂糖平板法
(二)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
一、T细胞功能的检测
➢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体内试验
(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1. 原理:
淋巴细胞
刺激物
DNA合成 母细胞
分化
细胞变大 细胞浆扩大 空泡 核仁明显 核染色质疏松
未转化和转化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
转化的淋巴细胞
淋巴母细胞 过渡型
细胞大小(直径μm) 12~20
(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体外培养的T细胞经各种丝裂原或抗原刺激 后,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可借助免疫学、细胞生 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含量、 生物学活性或基因表达水平,以反映T细胞功 能。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1.原理:
靶细胞抗原
T细胞 靶细胞
致敏CTL
观察杀伤活力
2.方法
➢ 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肿瘤细胞 计数残留肿瘤细胞 ➢ 同位素法 :淋巴细胞(CTL)+含51Cr 的肿瘤细胞
➢优点:形态学方法简便易行,普通光 学显微镜便能观察结果,适于基层实验 室应用。 ➢缺点:是依靠肉眼观察形态学变化, 判断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重复性和 准确性较差。
(2)3H-TdR掺入法
试验孔A 均值
SI
570nm
对照孔A 均值
570nm
➢优点:3H-TdR掺入法敏感性高,客观 性强,重复性好。 ➢缺点:但需一定设备条件,同时还存在 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
12~16
核大小、染色质 增大、疏松
增大、疏松
核仁
清晰、1~4个 有或无
有丝分裂
有或无
无
胞质、着色
增多、嗜碱
增多、嗜碱
浆内空泡
有或无
有或无
伪足
有或无
有或无
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6~8 不增大、密集 无 无 极少、天青色 无 无
2. 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物
非特异性刺激物: PHA ------T细胞 ConA -------T细胞 PWM -------T、 B细胞 LPS -------B细胞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第一节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一、T细胞功能检测 二、B细胞功能检测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第二节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 小结
对淋巴细胞群,中性粒细胞、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功能测定可以 有效评价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
特异性刺激物: 异种抗原 同种组织抗原
3. 检测方法
形态法:刺激物 淋巴细胞(4-6天) 同位素法:PHA 淋巴细胞(54h)
DNA合成期 + 3HTdR掺入
母细胞化
收集细胞
检测β射线
测定细胞内的3H-TdR
(1)形态学检查法
转化率
转化的淋巴细胞数
100%
转化和未转化的淋巴细胞数
方法学评价: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染色计数
➢形态法 ➢酶释法 ➢荧光法 ➢同位素法 ➢化学发光法
离心取上清
靶 测LDH或AKP
细
胞 溶 解
离心取沉淀 测活细胞荧光
测CPM值
常用靶细胞: K562细胞株
测发光强度
第二节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大体分为趋化、吞噬和胞内 杀灭作用三个阶段,据此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