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涉及到犯罪的原因、案件调查、刑法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与犯罪学相关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犯罪学的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A. 激励B. 决策C. 心理状态D. 社会环境答案:D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犯罪与刑法B. 犯罪案件调查C. 犯罪原因和预防D. 犯罪心理学答案:A、C、D3. 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的社会因素,以下哪项不是犯罪的社会因素?A. 经济环境B. 文化传统C. 个体心理D. 社会价值观答案:C4. 下列哪种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进程犯罪?A. 蓄意犯罪B. 故意犯罪C. 计划犯罪D. 立即犯罪答案:B5. 犯罪预防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A. 提前预防、发生预防、事后预防B. 政策预防、社会预防、家庭预防C. 形势评估、预警预防、干预控制D. 总预防、专业预防、个体预防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答: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犯罪者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犯罪者的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以及心理变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犯罪的心理动因,以及进行犯罪预防和犯罪治理方面的工作。

2.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答: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统计研究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犯罪数据来揭示犯罪现象的规律性;案例研究法则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来分析犯罪的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犯罪相关的信息;实验研究法则通过进行控制条件的实验来验证犯罪学理论。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对犯罪学的理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略)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解析,相信读者对犯罪学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理解和预防犯罪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为维护社会安全与法治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2015.7题型:单选:20道/20分多选:5道/10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5道/25分论述:2道/20分综合论述:1道,10分名词解释: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6.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10.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和克服犯罪的社会过程。

11.犯罪治安预防:即犯罪控制,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利,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12.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一、填空题(10%)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ABC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AB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ACD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ABD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20%)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龙勃罗梭:是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

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被视为犯罪学的鼻祖。

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3.犯罪区域分布: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4.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5.转处:是指对应受刑事处罚的轻微违法者或少年犯罪者改用其他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处理的方法。

6.被害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7.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的时起起伏,波浪式的发展趋势。

8.犯罪高峰年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段。

9.犯罪暗数: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10.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11. 犯罪治安预防:是指以公安保卫部门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为主体,广大社会民众协同进行的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社会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与措施。

12. 犯罪后预防: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为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采取惩罚改造措施,进行心理、人格矫正,纠正其不良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重塑健康的人格和建立健康的观念体系。

13.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来的一种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会因接受刺激和暗示而发生类似的行为。

是研究人依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的理论。

14.犯罪的时空条件:是指适于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抓捕的作案时机和情境。

犯罪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控制D. 犯罪对策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埃德蒙·胡克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乔治·赫伯特·米德答案:B3.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是因为()。

A. 社会结构的不平等B. 个体缺乏对规范的认同C. 社会对个体的控制失效D. 个体的道德沦丧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定量研究B. 定性研究C. 历史研究D. 哲学思辨答案:D5. 犯罪学中“犯罪黑数”指的是()。

A. 未被报告的犯罪B. 未被侦破的犯罪C. 未被起诉的犯罪D. 未被判决的犯罪答案:A6. 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包括()。

A.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B. 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C. 一级预防和三级预防D.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答案:D7. 犯罪学中的“犯罪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犯罪的空间分布B. 犯罪的时间分布C. 犯罪的社会分布D. 犯罪的心理分布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学中的犯罪类型?()A. 暴力犯罪B. 财产犯罪C. 环境犯罪D. 道德犯罪答案:D9. 犯罪学中的“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B. 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C. 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D. 犯罪行为的道德评价答案:A10. 犯罪学中的“犯罪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犯罪行为的社会因素B. 犯罪行为的个体因素C. 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D. 犯罪行为的法律因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D. 犯罪对策E. 犯罪心理答案:ABCDE12. 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可以分为()。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容内的防预境环述简、4 。论理化文亚述简、3 。容内要主的论理突冲化文述简、2 。想思学罪犯的洛法罗加述简、1 � 。分 03 共 �分 6 题小每�题小个 5 共题大本�题答简、三 值贬人害被、6 症点盲者害被、5 究研涯生罪犯、4 论理程过化会社、3 法方证实、2 则原和饱罪犯、1 �分 42 共�分 4 题小每�题小个 6 共题大本�释解词名、二 防预境情�D 防预会社�C 防预罚刑�B 防预害被�A � D �是施措防预的 生发罪犯制 限和约制�计设关相的罪犯防预行进�所场和域区的案发常经或案发能可对、02 式形罪犯和因原罪 犯 �D 件条罪犯和象现罪犯 �C 害危罪犯和果结罪犯 �B 念意罪犯和动冲罪犯 �A � A �是 式形现表其 。力动部内的为行罪犯持维和动推是�要需理心的形畸人个于生产机动罪犯、91 大越性能可犯再小越龄年犯初�D 小越性能可犯再小越 龄年犯初�C 关无性能可犯再与龄年犯初�B 大越性能可犯再大越龄年犯初�A � D �是系关的间之犯再与龄年犯初人罪犯�为认般一、81 派学罪犯会社�D 派学罪犯代当�C 派学罪犯证实�B 派学罪犯典古�A � B�是派学罪犯的化别个的罚刑调强、71 罪犯新重防预�D 罪犯击打厉严�C 机动罪犯制抑�B 件条和会机罪犯制限�A � B �是线防道一第的统系控防罪犯、61 素因关相罪犯.D 源根罪犯.C 因原罪犯.B 件条罪犯.A 。素因然必的生发罪犯是�用作定决起中生发罪犯在� B � 、51 性规违 .D 性染传 .C 性样多式形 .B 性害危会社 .A 。 � A �是性属质本的为行罪犯、4 ”论元 多因原罪犯“ .D ”论元四因原罪犯“ .C ”论元三因原罪犯“ .B ”论元二因原罪犯“ .A � A �为称人后被观因原罪犯的特斯李、31 罪犯力暴.D 罪命革反.C 罪犯年少青.B 罪犯会社黑.A 。的始开� B �究研从是学罪犯的国中新、21 利菲.D 哈巴尔费.C 沁边.B 亚利卡贝.A 。 � A �是的父之法刑代近为称尊被、11 性识意无.D 性容受.C 性发诱.B 性感易.A 。 � C �的罪犯是 这�施实 利顺罪犯使抗反不时害侵到受在且并中手人罪犯入落 点弱的己自于由人害被 、0 1 兰西新.D 亚利大澳.C 国英.B 国法.A 。的布颁� D�是》法偿赔害损事刑《部一第上界世、9 人害被的假虚.D 罪犯性迫被.C 人害被性态状.B 人害被性会机.A 。 � B �为称又人害被的在潜、8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犯罪者”的标签。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之一?()A. 社区警务B. 犯罪情报分析C. 犯罪心理治疗D. 犯罪现场勘查**答案:C**4.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或不足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埃米尔·涂尔干B. 罗伯特·K·默顿C. 特拉维斯·赫希D. 劳伦斯·科恩**答案:A**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分析的主要方法?()A. 地理信息系统(GIS)B. 犯罪模式分析C. 犯罪心理画像D. 人口统计学分析**答案:D**6. 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习得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罗伯特·阿德勒**答案:A**7. 犯罪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B. 马克斯·韦伯C. 埃米尔·涂尔干D. 罗伯特·默顿**答案:A**8. 犯罪学中的“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遇到了犯罪的机会。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B. 罗纳德·克拉克C. 乔治·费尔巴哈D. 劳伦斯·科恩**答案:B**9. 犯罪学中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犯罪现象B. 犯罪行为C. 犯罪心理D. 犯罪预防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学研究的范畴?A. 犯罪原因分析B. 犯罪行为模式C. 犯罪者心理分析D. 犯罪者家庭背景答案:D3. 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惩罚犯罪者B. 预防犯罪C. 研究犯罪心理D. 制定法律答案:B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理论推导D. 案例分析答案:C5. 犯罪学中,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犯罪动机B. 犯罪手段C. 犯罪结果D. 犯罪对象答案:A6. 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有关。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7. 犯罪学理论中,强调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影响的理论是()。

A. 经典理论B. 标签理论C. 社会控制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8.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预防措施的评估主要依据()。

A. 预防措施的成本B. 预防措施的实施难度C. 预防措施的效果D. 预防措施的普及程度答案:C9.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行为的预测主要依据()。

A. 犯罪者的年龄B. 犯罪者的性别C. 犯罪者的社会背景D. 犯罪者的行为模式答案:D10. 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无关。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犯罪者的基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治理D. 犯罪惩罚答案:ABC2. 犯罪学研究中,影响犯罪行为的因素包括()。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法律因素答案:ABC3. 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理论推导D. 案例分析答案:ABD4. 犯罪学理论中,以下哪些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A. 标签理论B. 社会控制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经典理论答案:BC5.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预防措施的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犯罪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具体见教材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三、简答题1、简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模式(一)被害人与犯罪人调解模式;(二)小组会议模式;(三)圆桌会议模式2、简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一)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在此互动关系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

(二)冲突模式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

互动的结果使得双方既是加害者又是被害人,而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冲突着并发展到一方最终被害为止的社会互动过程。

(三)被害人催化模式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促使、诱引、暗示或激惹犯罪人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不过是对于被害人“催化”、“刺激”或“推动”行为的一种还击或过当反应,其发生恰好是被害人的此类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合乎规律的结果。

被害人的“催化”行为包括诱引、暗示、挑衅、激惹甚或加害对方等足以刺激对方不适当地采用侵害行为作为反应的行为。

比如:伤害案件中,被害人“首先挑起争端并诉诸暴力”而招致对方的伤害;性侵害案件中,“被害人的性诱惑”,即被害人针对具体对象或泛对象进行性诱惑,从而招致被诱惑者的性攻击。

(四)斯德哥尔摩模式1973年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两名恐怖分子将部分银行职员扣押在金库内,人质中的一名女性竟与一名恐怖主义分子产生了爱情。

这种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喜爱的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的情况,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症状”A: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由开始的敌对、冲突转为积极地结成联盟,即以“打”起始而以“交”告终;B: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回忆自己的被害过程时,被害人更多想起的是加害人的友好行为而不是其暴行。

四、论述题1、试论述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古典犯罪学派是在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一学派的观点正是资产阶级这种政治地位的反映和表现。

这一学派的哲学基础是功利主义和唯意志论。

同时,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特别是自然法学派和社会契约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古典社会学派的理论观点。

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贝卡里亚、边沁和费尔巴哈。

实证犯罪学派又称作近代学派或者新派,是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旨在纠正旧派的缺点,反映了自由竞争向垄断时期的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学派。

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当时整个社会日益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级对立日趋严重,都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大量袭来,失业者剧增,各种犯罪现象尤其是累犯、常习犯、惯犯日益泛滥,传统的古典学派的理论已无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

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研究方法上的差异(一)古典学派用思辨的方法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把启蒙思想家甚至更早的思想家们提出的理论观点作为大前提,使用三段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推论出当时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演绎出自己的结论或观点;而实证学派则采用实证的(经验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把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作为理论的基础,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中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正像菲利所说的:“对我们来说,实验(即归纳)是所有知识的关键;对古典学派来说,一切都是从逻辑演绎和传统观念中得出来的。

对他们来说,事实应当让位于三段论(演绎法);对我们来说,事实有决定性作用,没有知识就不能进行推论。

对他们来说,科学仅仅需要纸张、笔、墨水,其他的则来自充满了大量书本知识的大脑,而那些书本也是用同样的方式产生的。

对我们来说,科学要求长期地逐个检验事实,评价事实,获得他们的共同特征,从它们中抽取中心概念。

对他们来说,演绎法或轶事法足以推翻通过多年的观察收集的大量事实;对我们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二)古典学派主张自由意志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犯罪行为是个人自由意愿选择的结果;而实证学派主张决定论,承认一切事物都存在因果决定性,犯罪行为是由一定的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纯粹的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菲利指出:“古典学派和一般民众均认为,犯罪含有道德上的罪过,因为犯罪者背弃道德正轨而走上犯罪歧途均为个人自由意志所选择,因此,应该以相应的刑罚对其进行制裁,这是迄今为止最流行的犯罪观念……相反,实证派犯罪学主张,犯罪人犯罪并非出于自愿;一个人要成为罪犯,就必须使自己永久地或暂时地置身于这样一种人的物质和精神状态,并生活在从内部和外部促使他走向犯罪的那种因果关系链条的环境中。

我认为这就是我的结论,也是我们实证派犯罪学在主要原则上与古典学派根本不同或者相反的研究方法。

”(三)古典学派采用犯罪的法律定义;而实证学派并没有采用法律上对犯罪所下的定义,他们或者创立新的明确的犯罪概念及定义,例如,加罗法洛的“自然犯罪”;或者没有提出明确的犯罪定义,而是比较含糊地使用犯罪一词,把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都包括在犯罪之中。

二、基础理论上的差异(一)两大学派对于“人”的假设不同。

犯罪古典学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该派主张人有从理性出发明白社会中的是非善恶、徒善远恶,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社会道义,即理性人的假设;犯罪实证学派认为理性人假设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虚构的神话,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生理、心理等个人和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是根据社会实践经验、内心体验和个人偏好出发的经验人。

(二)两大学派的价值观不同。

犯罪古典学派认为,意志自由、理性是人性的基础,因此,人任何时候都只能作为目的,而不能主要作为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

由此形成了犯罪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和个人本位的世界观。

而实证犯罪学派由于否定人的意志自由,重点关注的是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犯罪人对社会的严重威胁,自然而然地将保护的重点放在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上。

(三)两大学派对于刑法的评价对象的认定不同。

犯罪古典学派基于客观主义立场,认为每个罪犯都是有自由意志的理性人,犯罪行为是由其主观意思发动的,因此,行为和结果形成的社会危害性应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

而刑事实证学派基于主观主义立场,认为犯罪是行为性格中反社会性的征表,行为人的内在个性是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行为人本身应成为刑罚的对象。

该派著名学者李斯特提出了“应受惩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这一著名论断。

三、研究重点上的差异(一)古典学派着重研究犯罪行为,而实证学派着重研究犯罪人。

(二)古典学派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法律方面,把犯罪与刑事司法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正如菲利所说的:“古典学派把犯罪看成法律问题,集中注意犯罪的名称、定义以及进行法律分析,把犯罪人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人格抛在一边。

”而且,他们研究犯罪行为的重要目的是“公正地”适用法律,达到罪行相适应;而实证学派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现象学方面(研究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犯罪的重要目的是查明犯罪规律和犯罪原因,寻求消灭犯罪的方法。

四、犯罪观上的差异(一)犯罪原因上的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差异。

犯罪古典学派认为,只要达到一定年龄且精神、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自由意志,犯罪是具有自由意志和辨别是非善恶能力的人,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在衡量利害得失的基础上自我选择的结果。

如康德就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具有意志的有理性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并且依从自由观念而行动。

”犯罪实证学派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意志,认为自由意志是人们内心的幻想。

菲利指出:“我们不能承认自由意志。

因为如果自由意志仅为我们内心存在的幻想,则并非人类心里存在的实际功能。

”人的任何行为均系人格与人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犯罪人犯罪绝非出于自愿,犯罪是由行为人的性格和环境所生的必然的现象。

(二)犯罪分类上的行为标准与行为人标准的差异。

由于犯罪古典学派关注的焦点是犯罪行为、刑罚与已然之罪,不重视对犯罪人的考察,所以,犯罪古典学派对犯罪的分类基本上是立足于犯罪行为的特征或者犯罪所侵犯的客体类型。

犯罪实证学派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活生生的犯罪人的研究,所以其对犯罪的分类立足于犯罪人的特征,或者说,犯罪实证学派所关注的是罪犯的分类而非犯罪的分类。

(三)犯罪对策上的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差异。

犯罪古典学派中的康德、黑格尔等人甚少提及犯罪对策问题,在他们看来,犯罪不过是理性人的自由选择。

因此,刑罚只是对犯罪的报应,除此之外不应当追求任何目的。

而犯罪古典学派中的贝卡利亚、边沁、费尔巴哈等人则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刑罚应当追求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预防犯罪。

总的来说,犯罪古典学派在犯罪对策问题上主张以刑罚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的一般预防主义。

而犯罪实证学派在犯罪对策问题上主张社会防卫论和特殊预防主义。

五、刑罚观上的差异(一)刑法根据上的差异。

犯罪古典学派分为报应论和功利论两大阵营。

报应论者认为,刑罚正当化的根据在于报应的正义性,而功利论者则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报应论者认为,只有事先明文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所受的刑罚,依法进行定罪和适用刑罚才是正当的;而功利论者认为,只有做到了罪刑法定,才具有防止犯罪的前提。

报应论者认为只有对刑之以外的行为及其损害结果予以追究,才是公正的;而功利论者则认为,只有刑之以外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可能造成损害,才有预防的必要。

犯罪实证学派的社会防卫论认为,刑罚具有防卫社会的目的,应当针对行为者的反社会性格或人身危险性大小而科处各种防卫处分,以达社会防卫的目的。

龙勃罗棱指出:“犯罪是必然的,社会根治犯罪亦为必要,而惩治犯罪不再对社会作恶,亦为必要。

只有这样,刑罚才有功利可言,并断言除自然的必要与自卫的权利以外,刑罚再无别的根据。

野兽食人,不必问其是否生性使然。

所以,只要看见野兽吃人,就可以将其毙之。

禁锢疯人,亦同此自卫原则。

刑罚必从自卫立论,方无可反对之余地。

”菲利指出:“我们坚信,科学真理的成就将把刑事司法变成一种自然功能,用以保护社会免受犯罪这种疾病的侵害,铲除所有今天尚存在的复仇、憎恶和惩罚等未开化时代的遗痕。

”李斯特也认为刑罚不是对犯罪行为的事后报复,也不是对他人的恐吓,而是对那些危险状态的体现者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刑罚机能认识上的差异化。

犯罪古典学派基于一般预防的立场,认为刑罚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有效运行,刑罚对于罪犯的作用主要是威吓,刑罚是对犯罪的要价。

费尔巴哈基于心理强制说认为,在法律中规定刑罚的目的,在于警告可能成为犯罪者的社会上的人不要实施犯罪行为。

即通过制定刑法,确立对犯罪人实施刑罚处罚的一般原则,对一般人加以心理的强制,使之不敢实施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