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五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重点共32页
经济思想史第5章 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文档资料

• 亚当· 斯密,苏格兰启蒙运动 的后裔,将关于繁荣和财政独 立的通用公式付诸文字。在接 下来的下一个世纪中,这一公 式彻底改变了民众和领导者思 考、实践经济学和商业的方式 。
• 它的出版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一个财富丰盈、不仅仅有金 银积累的世界。这个新世界是 每一个人的——不仅仅是商人 和统治者的,而且也是普通人 的。《国富论》是经济独立的 宣言。 • 乔治· 华盛顿被称为一个国家 的父亲,亚当· 斯密则是一门 新科学——财富科学的父亲。
21
• 休谟对斯密而言亦师亦友。 1940年,哈奇森将年仅16岁的 斯密通过书信介绍给休谟,当 时的休谟已经是一位有影响的 哲学家,而斯密仅仅是格拉斯哥 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休谟回赠 斯密一本《人性论》。此后, 两人开始了长达36年的友谊, 直到1776年休谟去世。 • 在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出版 后,他以讽刺的幽默写了一封 信来赞扬他:
22
• “我将继续告诉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消息。您的书 不很走运,因为公众们的倾向似乎是极力称赞它。
愚傻的人有些急躁地在寻求它,而文人学士则已开
始高声赞扬它。三位主教为了买书昨天来到了米勒 书店,并且问了一些有关作者的问题。……米勒狂喜 不已并且吹嘘这一版的三分之二已经卖出,他现在 确信这本书已经取得了成功。您知道什么样的人只 是根据带来的利润来评价书的价值。根据这种看法, 可以证明您的著作是一本很好的书。”(《亚当· 斯 密传》,第128页)
斯密精彩语录:
• 我别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 • 除了乞丐,没有人愿意以他人的恩 赐为生。 •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 能力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 原因。 • 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并非 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 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 切。
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五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重点

4.亚当·斯密方法论的特点
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 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 理论的二重性。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是斯密著作中反映出来的他的 方法的二重性的结果。
最终固定在金属上,因为它具有合适的物理属性。 斯密探讨了货币的各种职能。在货币各种职能中,斯密认为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主要职能;
也探讨了货币的价值尺度,指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此外, 也谈到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但他认为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从流 通手段中派生出来的。
斯密还创造性地探讨了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流通的规律,赞扬纸币代替 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费用。
农业:资本主义农场成为英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圈地运动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兴起,加
快了农民的破产,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了劳动力和原料。
商业:外贸取得了惊人发展,已居世界首位,英国的商人遍布世界各地。外贸伴随着殖民 扩张,英国确立起了海上霸权,发展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资产阶级掌握大量货币财富,为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货币资本。
斯密把劳动生产率看做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由分工引起的。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最早全面地考察和叙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认 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
①分工使劳动专业化,提高工人熟练程度;
②分工节省变换工种的时间;
③分工使使操作简单化从而易于改良和发明机械。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 的建立者。他第一次把以 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 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 丰富和发展,是公认的经 济学宗师。
经济思想史各章学习重点难点

《经济思想史》各章学习重点、难点就本课程的内容来讲,“注重财富生产和供给的古典经济学”、“关注消费和需求的边际主义”,以及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尤其是古典经济学部分,由于涉及的人物、经济思想以及主张,内容繁多、抽象,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有一定难度,所以,相应的教学时间安排要多一些。
当然这不是说其他部分不重要,在整门课程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全面掌握的同时应注意有所侧重,妥善把握好全面掌握和有所侧重这两者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对于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济思想,不仅要掌握它们的基本观点,也要注意它们和之前、之后的其他经济思想的联系,它们自身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意义。
对各章的内容,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截然无关的独立的存在,而要把它们看作是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领会它们之间融会贯通的关系。
导论本讲在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体系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方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的主线选择问题和西方经济思想发展演变的中心选定;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
本部分没有突出的难点。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本章难点本章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基本背景知识不太熟悉,建议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中适当阅读一些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基本知识读物。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早、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政策主张本章难点难点在于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的理解以及把重商主义界定为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的依据。
第三章英、法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本章重点配第的经济学说及其地位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经济学说的发展布阿吉尔贝尔、坎蒂隆的经济思想及其与重农学派的联系本章的难点难点是对英、法早期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理性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然秩序论(自然法)的理解,理清不同的思想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观点及其影响。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整理

第二章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①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
重商主义所看重的财富是货币,即金银。
因此他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就是货币量,而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积累货币。
重商主义并不否认工农业产品和自然资源也是财富(自然财富),也不认为金银可以替代物质,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
只有能实现为货币的东西,才是财富。
②财富的直接源泉存在于商业之中,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
在一国范围内,除了开采重金属矿意外,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增加并不能带来货币即金银。
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对外贸易,把本国的剩余产品卖给别国以获取货币,或者通过转口贸易赚取货币形态的利润。
因此,财富的直接源泉归结为流通领域。
③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
重商主义认为,工农业的发展产生的剩余产品,只有经过商业流通之后,才能实现为货币,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
因此在一国的发展中,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为商业提供剩余产品来换取货币,增加一国财富。
④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由于处在封建社会内部的商业资本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其理论主张都必须通过封建民族国家的政权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令才得以实现。
重伤主义者都力主国家对经济的全满干预。
2.早期与晚期的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用行政手段,严禁货币的外流。
在贸易中,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
此时货币被理解为宝藏,被称为“重金主义”“货币主义”“货币差额论”“货币平衡论”晚期的重商主义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证贸易的顺差。
主张发展能生产在国外按高价畅销的商品的工场手工业。
概括的说,就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称为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
此时货币被理解为可以使货币增值的资本。
被称为重工主义。
法国柯尔贝尔,英国托马斯孟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初创的代表人威廉配第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①十七世纪下半期,法国的首要经济问题是解决国民经济危机。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4.地租理论
斯密认为:“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自然是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 情况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斯密对土地所有权在地租上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把地租看做土地所有权 的单纯结果,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一方面,他认为地租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 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
我国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且发展不 平衡,必须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所 有权结构并存的生产结构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 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根本源泉之一。
分配理论
斯密在研究工资、利润和地租之后,对资 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关系作了 这样的结论:
随着国民财富和资本的增加,地租和工 资都必然增加,而利润则必然降低。
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收入分配理论 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看不见的手
国富论
自由主义思想
斯密的关键词
利己主义
分工论
主要内容
一
斯密的生平、著作与方法
二
分工、货币和价值理论
三
分配理论
四
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五
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
六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
一、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与方法
• Adam Smith (1723~1790) •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
本源泉。”他实际上又树立了一种价值规定或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另一 尺度,即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取决于三种收入,从而脱离了劳动价值 论,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费用论。 (4)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西方经济学说史讲义重点

西方经济学说史导言一、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研究系统的经济思想,范围小于经济思想史(1从地域上,这里的经济学指流行于西欧、北美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国家和地区;(2从时间上,主要指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来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3从内容上,主要指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2、任务(1揭示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2研究和吸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1、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进程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来划分(1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阶段早期:约翰·海尔斯(英威廉·斯塔福德(英孟克列钦(法1621年提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晚期:托马斯·孟(英柯尔培尔(法(2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完成时期英国:威廉·配第(产生1662《赋税论》亚当·斯密(发展1776《国富论》1759《道德情操论》大卫·李嘉图(完成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法国:布阿吉尔贝尔(产生以魁奈为首的重农学派(发展西斯蒙第(完成1819《政治经济学新原理》(3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产生、发展阶段第一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时期,特点:以“注释”和“通俗化”的方式对古典经济学进行隐蔽的修正。
19世纪20年代之前:将斯密理论庸俗化时期自称斯密信徒的萨伊和马尔萨斯。
19世纪30年代:将李嘉图理论庸俗化时期自称李嘉图忠实门徒的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第二期:(19世纪30-70年代进一步庸俗化时期,即庸俗经济学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占统治地位时期,抛弃了“注释”和“通俗化”方式,正式反对古典经济学。
西尼尔(英巴斯夏(法凯里(美李斯特和罗雪尔(德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第三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随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更加庸俗化时期。
经济学理论解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概述

经济学理论解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概述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重要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关键的经济学理论,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进行概述。
1. 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社会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他指出,通过将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简单而熟练的任务并专门化,劳动者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力和效率。
【详述描述劳动分工理论,包括优点、影响等】2. 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体系,并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活动。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个人自利行为会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整体福利最大化。
他也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不同国家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社会财富。
【详述描述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的优势和影响】3. 价值理论与价格形成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并将此理论应用于价格形成,解释了价格是如何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详述描述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的具体内容】4. 经济增长与积累理论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积累理论。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能够通过节约和投资来积累资本,那么它将实现经济增长,并促进社会财富的扩大。
【详述描述经济增长和积累理论】5.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虽然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但他也承认政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活动以保护公共利益。
他提出了政府应该履行维护法律和秩序、提供公共设施、解决市场失灵等角色。
【详述描述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的具体内容】结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观念、价值理论与价格形成、经济增长与积累理论以及关于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的看法,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许多重要思考方向。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重商主义1.定义: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2.时间:早期:晚期:3.基本思想:(1)财富就是货币(金银),货币就是财富。
(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3)只有对外贸易才真正增加一国财富。
(4)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
(5)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4.早、晚期重商主义的不同观点(1) 早期:主张每次的贸易都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积累货币,绝对禁止货币外流。
又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2)晚期:强调贸易总额的顺差,强调扶持手工业,多生产出口商品。
又称为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创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1)生平(2)著作(3)研究方法:(4)价值论: 《赋税论》(1662)“自然价格”(价值)与“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两种劳动;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5)分配论: 工资、地租2.布阿吉尔贝尔(Boisguillebert 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1)生平、著作:《法国详情》(2)法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把金银当成唯一财富。
(3)财富的源泉:农业、重农思想。
(4)增加财富的手段:遵循自然规律使社会生产各部门按一定的比例均衡发展—平衡增长论。
第三章重农学派1.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法国)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1776)后,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
2.纯产品(1)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
(2)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既生产物质产品又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3)魁奈认为,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空,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
(4)“纯产品”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种子以及劳动者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耗费之外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