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巧2018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技巧8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断句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断句技巧1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6.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7.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
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8.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文言文六个断句技巧

文言文六个断句技巧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了什么对象(何人、何事、何物),有何性格、特点或性质、功能,有何用意或者说表达了什么感情(是喜爱、赞颂,还是憎恨、批判)。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凭借语感或基本方法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分析难断开的部分。
0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1.解析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2.案例分析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0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解析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引言在研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是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一、标点断句法标点断句法是最常用的断句方法之一,通过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顿号)来划分句子结构。
1. 划分句子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将长句划分为独立的小句。
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主谓、并列、转折等。
2. 领先断句有时候,在句子的关键词或状语出现之前就可以根据上下文意义提前进行断句,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逗号断句逗号通常用于分割并列词、插入语、修饰语等。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适当地使用逗号进行断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语义断句法语义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的语义意义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上下文来分析句子结构。
1. 语义破句有时候,文言文中的长句可以通过破句的方式来理解。
即将长句分成几个有明确句义的独立分句,然后再进行整体理解。
2. 平行关系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平行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意义,通过找到句子中的平行关系并相应地断句,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三、词性断句法词性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用法来分析句子结构。
1. 动宾关系断句动宾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动宾结构,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 主谓关系断句主谓关系是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主谓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修饰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修饰词与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修饰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结论通过合理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研读文言文。
以上介绍的标点断句法、语义断句法和词性断句法都是常用的断句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断句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
2018高考文言文翻译断句

方法6——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这个“贯”就是“意译”。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
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 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⑷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
“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⑸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
例 5: 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 绐曰/左/左/乃 陷 大 泽 中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代,定句读。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 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 停顿的位臵。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
例 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文言文客观题——断句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首次设置断句试题,估计这一考点有覆盖更多地区试题的趋势,而且难度会逐渐加大。
2016年高考中,除浙江省卷采用主观断句题型,其他高考卷都为客观选择题。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断句时均应熟知“断句三步流程”和掌握断句标志,运用“断句抓标志析结构”的方法。
当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还可以灵活运用排除法来辅助断句。
第方案熟知文言文断句流程、标志(一)文言实词标志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
名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开。
2.代词——常见代词分类列表如下:类别常见代词举例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之、其、彼无指代词或、莫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二)文言虚词标志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的关键。
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对话、引文标志曰、云、言、谓——其后一般断开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
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续表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三)特殊句式标志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2018)

◇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 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 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 种答案: 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二、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四、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点? (贡树铭《郭沫若的试 题》,载2001年第4期《咬文嚼字》) [评介:原文出自《孟子· 滕文公上》。作者给出 的参考答案是第四种。意思是:“舜是什么?是人; 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那样。”古 文没有标点,读古书首先要学句读。句读不通,难 解真意。何以见得?此例可证。]
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的考 查内容列表如下: 年份 考查内容 答案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 的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 2014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论也/外举不避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仇/内举不避子。 避 子。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 不去/是亡吾信 的句子断句。 2015 也/得原失信/吾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
解题指导:
文言断句题可遵循以下的规律来答题:
断句举例: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 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 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 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 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 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 婿外人不干涉”。 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 ,两人最终对簿公堂。 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 ,女婿便抢先念道﹕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 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 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

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陈太丘与友/期行C.陈太丘与友期/行D.陈太丘与/友期行【答案】B【解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外出。
据此,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B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ACD三句都将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割裂开来,划分错误。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 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 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 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答案】A (2013广东)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目标升华
文 言 文 断 句 方 法 小 结
一、掌握大意,语感审读。
二、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一)找词语:虚词、名词(代词)、 对话标志词 (二)看修辞:顶真、反复、排偶
(三)观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等
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29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2013年浙江卷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
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
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断句: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 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 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太 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 享有名声与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广的人请教。 跟他询问那些人有谁真该被荐举,可也一直没 有见到过。
(一)找词语 (二)看修辞
(三)观句式
(一)找词语
1、虚词标志
①句首语气词: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今夫‛等前面可断 句,而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 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 “也、焉、兮、耳、矣、与(欤)、哉、乎、耶(邪)、而 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文言文中‚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论;‚然而‛领起转折 句,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断句,此外还有‚岂、苟、纵、纵使、 向使、是故、是以、于是、无论、至若、而况、继而、然则、 虽然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已)、俄而、 是时、后、昔者、乃今‛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句首:夫; 分句首虚词:以、则、则、而、而、故 句末虚词:焉、也、焉、也。 这一段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 误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了。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 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 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 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 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 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二)看修辞
顶真
反复
排偶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
乡(向)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乡 为 身 死
吕 蒙 正 以 宽 厚 为 宰 相/ 太宗尤
所 眷 遇/ 有一朝士 /家 藏 古 镜/自
言 能 照 二 百 里/欲 因 公 弟 献 以
求知 /其 弟 伺 间 从 容 言 之/公 笑
曰 吾 面 不 过 碟 子 大 安 用 照 二 / / 百里
3、对话标志词: 曰、道、云、言等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 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 差 下 曰 益 能 以 常 上 不 臣 善 将 为 从 问 过 多 何 兵 陛 容 曰 能 多 为 而 下 与 如 将 而 为 善 禽 信 我 十 益 我 将 也 言 能 万 善 禽 将 诸 将 上 耳 信 此 将 几 曰 上 曰 乃 能 何 于 笑 陛 信 不 信 君 曰 下 之 各 曰 何 多 不 所 有 陛 如 多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
(三)观句式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
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 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夔 一 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 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 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 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 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悟】凡事没弄清原委,没有理解,
就会笑话百出。
文言文专题复习
2
目标引领
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能准确进行断句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
◇掌握大意,语感审读。
◇抓住标志,巧断句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读读看,不要急着动笔
夔 一 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
2、名词(或代词)标志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 宾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定)主
[状] 谓〈补语〉(定)宾
例如: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 读之
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包含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 就文言文而言,包括朝代、国名、人名、地名、 官职、谥号等; 人称: 自、吾、余、我、予、尔、汝、彼 谦称: 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 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谓语: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