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合集下载

评书文本《西安事变》

评书文本《西安事变》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首领,一代枭雄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

在1931年,日本关东军开进了黑、吉、辽东北三省。

这一年可谓多事之秋,少帅张学良撤下五色旗换上了青天白日旗宣布东北易帜,在这一年,日寇策划了9.18事变,还是在这一年,成千上万的东北的老百姓流离失所。

到现在,虽然战火硝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已经过上了很幸福的生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70多年前在华夏大地上发生的那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情;不能忘记日寇的铁蹄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践踏;当然更应该记得那些为民族统一大业做出不朽功勋的伟人和先驱。

话说张学良投奔蒋介石后,蒋介石对他十分器重,视其如手足。

蒋介石也同意张学良继续担任东北的保安司令,可是这张学良上任以后,这位少帅一直高兴不起来。

怎么呢?虽然说在1929年1月10日,以“防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但是国难当头,家仇没报,他怎么能开心的起来呢。

张学良为此,一封接着一封的往北平给蒋介石写信,请求蒋介石以民族大业为重,抵抗倭寇。

可是蒋介石却根本不予理会,百般推辞。

他的态度是:“外寇不足为患,共匪才是燃眉之急。

”您说这不是本末到置吗?张学良是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催促蒋介石,蒋介石也烦了,在电话里就批评张学良:“汉卿啊,你要相信,我蒋某人是不会置中国人民于不顾的。

现在日本人不足为惧,关键是我们要摆平共产党。

我蒋中正是会给国人一个交代的。

”张学良是哭笑不得,无可奈何,为这件事情是大伤脑筋。

日子一长,张学良感觉出来了,蒋介石毫无抗日之心!那时候蒋介石抛出“不抵抗,战必亡”这么个言论。

当时有这么一件事情,也是真事。

日寇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跟中国的军队短兵相接,松沪二十九军军长蔡廷锴,副军长蒋光鼐奋勇杀敌。

打了个胜仗,可是蒋介石知道后,不但不嘉奖,还大骂这二位!蔡廷锴被撤职,蒋光鼐差点儿枪毙!后来这件事情被张学良知道了。

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编剧:工商11-5人物:旁白、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侍卫道具:椅子、桌子、书、侍卫的枪、作战地图镜头一,地点,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张学良的办公室,1936年12月11日,旁白: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去攻打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队到陕北前线“剿共”。

张、杨连续几天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蒋的严厉训斥。

张学良:虎城兄,今天你到老蒋那里去了,老蒋怎么说啊?杨虎城:唉,还不是老样子,他说,要让他联合共产党抗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他说我们不要上了共产党的当。

连你都劝不了老蒋,我去也是白去啊。

看来老蒋的心真是铁做的。

张学良:虎城兄,你我都是中国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寇占领我东北已经五年了,我哪天不是盼望着打回东北老家啊。

可是如今老蒋却硬是要我们在这里打共产党,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啊,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12月9日那天西安的学生游行要去向老蒋请愿,宁愿被打死也要前进。

唉,幸亏当时我们东北军和你西北军都没有开枪,否则真是民族的罪人啊。

我们身为军人,还不如这些学生勇敢,真是羞愧啊。

真是对不起东北的三千万父老兄弟。

明天我最后一次去劝老蒋联共抗日。

如果老蒋再次拒绝,那我们只好“兵谏”了。

杨虎城:好吧,如果真的到了行动的时候,我们西北军密切配合东北军,两军共同行动,活捉老蒋,逼他抗日。

镜头二:(旁白:第二天张学良来到蒋介石住所华清池,蒋介石正在阅读文件)侍卫:委员长,张学良将军求见。

蒋:让他进来。

(侍下)张:委员长,你好!蒋:好呀,我正要找你!张:委员长,我还是来请求抗日的。

蒋:看,你又来了!张:你看看,日本占领华北后,现在又企图灭亡华北,如再妥协,不加以制止和反击,整个中国将轮于敌手,到是我们就成为千古罪人了。

蒋:没那么严重。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剿共”。

张:共产党一再表示愿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而且也拥护你为最高领袖,到时你不但是最高领袖,还将成为全民族的伟大英雄。

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章节一:导言在这部历史小话剧剧本中,我们将讲述西安事变的故事。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

本剧将以剧情紧凑、情节曲折的方式,描述这一事件的经过。

---章节二:背景介绍2.1 战国时期的中国在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国家,互相争斗。

秦国在这个时期崛起,并最终统一了中国。

2.2 中华民国成立随着秦朝的衰落,中华民国在1912年宣布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

2.3 国共两党的斗争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迎来了国共两党的斗争。

国共两党同样渴望掌握政权,但他们的政治理念存在分歧。

---章节三:西安事变的起因3.1 国共两党的对立国共两党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分歧,争夺领导权成为了两党的主要矛盾点。

3.2 左右合作的形成由于局势的发展,一部分国共两党成员形成了左右合作的局面,试图缓和两党之间的矛盾。

3.3 蒋介石的追求统一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的领导人,渴望统一中国,推动了反共斗争。

---章节四:西安事变的经过4.1 张学良的选择张学良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中坚力量,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4.2 杨虎城的绑架左右合作的成员发动了绑架杨虎城的行动,试图通过绑架迫使蒋介石与共产党展开和谈。

4.3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对话张学良与蒋介石在西安展开了为期两周的对话,期间发生了许多激烈的争论。

---章节五:西安事变的结果5.1 蒋介石的许诺在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对话中,蒋介石作出了一系列让步,包括停止内战等。

5.2 西安事变的影响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附件:相关图片和资料附件一:西安事变期间的照片附件二:西安事变期间的文件和报道---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民:中华民国的正式名称,由蒋介石领导。

2. 中共: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是中国最大的政党之一。

3. 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间的合作关系,试图共同对抗外敌。

大学生近代历史剧剧本

大学生近代历史剧剧本

大学生近代历史剧剧本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大学生近代历史剧剧本”资料,供大家参阅。

近代历史剧剧本校园历史话剧剧本《西安事变》前言:有时候真正想做一件事情,他就会变得很简单。

这是我和我寝室的哥们熬了3天赶出来的,纪念一下编剧:217寝室主要人物: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剿共副司令、东北军军长、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剿共主任、西安事变的发动者)郭副官(抓捕行动指挥官)学生代表其他人物:游行学生若干,蒋介石秘书警卫员,士兵甲乙,抓捕士兵若干。

场景:第一幕:学生游行,张学良慷慨陈词。

第二幕:蒋张争执。

第三幕:张杨二人密谋。

第四幕:兵变,爱国将领诉爱国之情。

道具:办公桌,两把椅子,手枪,标语,小旗,办公用品若干,茶杯,长枪若干舞台布置:(办公室布局,斜放,与舞台成45度)桌上放若干办公用品,两把椅子对放,模拟舞台格局办公室(蒋,张共用)张与学生交谈地点(可尽量靠中,但与桌子错开)独白:1936年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在西安爆发,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

(背景音乐为《松花江上》的一段,音乐先放30秒)第一幕学生游行(愤怒,条幅,振臂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张学良前往劝说,与学生代表交谈,郑重许下承诺!)代表:女:为什么我们中国自己人跟自己人斗,为一寸土地相互绞杀,而对日本人不断侵吞我们的领土,我们的政府却一再忍让呢?男:“少帅,现在能救中国的只有您了!”(悲伤,恳求)张(坚定):“我现在只能用我自己的人格作担保。

你们要知道,我张学良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人的军人。

一个星期之内,我会给你们答复的。

如若食言,你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处死我!”(张前往蒋处,汇报情况)第一幕结束第二幕(张学良低头犹豫了一下,然后敲门走进蒋介石办公室。

)蒋:汉卿啊,你看这样的雨可真不像12月。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此次事件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旨在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本文将详细剖析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经过。

西安事变的起因民族矛盾激化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侵华的开端,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起点。

随着日本侵略的深入,东北三省的资源被掠夺,人民生活困苦,民族危机感愈发强烈。

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此起彼伏,学生、工人、农民等各阶层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立场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前的立场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们意识到,继续内战只会削弱中国的整体实力,无法有效抵御日本的侵略。

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导者,亲眼目睹了东北的沦陷和人民的苦难,这使他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杨虎城则在西北地区目睹了红军的抗日决心和行动,深受感动。

他们都认为,只有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才能形成抗日的强大力量。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联共抗日的坚定立场,并决定通过实际行动来促使国民政府改变政策。

红军的感召与停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与红军实现了停战。

这一停战不仅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提供了与红军建立深厚同志感情的机会,也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在陕北的抗日宣传和实际行动,深深打动了张学良和杨虎城。

他们意识到,红军不仅是抗日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全国团结的重要力量。

通过与红军的接触,张学良和杨虎城逐渐形成了联共抗日的坚定信念。

西安事变的经过蒋介石的西安之行蒋介石在1936年12月初前往西安,意图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执行“剿共”政策。

最新-历史话剧剧本 精品

最新-历史话剧剧本 精品

历史话剧剧本
历史话剧剧本一
主要人物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剿共副司令、东北军军长、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剿共主任、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郭副官抓捕行动指挥官
学生代表
其他人物游行学生若干,蒋介石秘书
警卫员,士兵甲乙,抓捕士兵若干。

场景第一幕学生游行,张学良慷慨陈词。

第二幕蒋张争执。

第三幕张杨二人密谋。

第四幕兵变,爱国将领诉爱国之情。

道具办公桌,两把椅子,手枪,标语,小旗,办公用品若干,
茶杯,长枪若干
舞台布置
办公室布局,斜放,与舞台成45度
桌上放若干办公用品,两把椅子对放,
模拟舞台格局
办公室
蒋,张共用
张与学生交谈地点
可尽量靠中,但与桌子错开
独白1936年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在西安爆发,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

背景音乐为《松花江上》的一段,音乐先放30秒
第一幕
学生游行愤怒,条幅,振臂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党史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9篇)

党史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9篇)

党史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9篇)【篇1】党史情景剧剧本聂荣臻(略感意外):哦,就是这两个小女孩吗?战士乙:是!聂荣臻(对警卫员):快把那小女孩抱过来。

(警卫员从战士甲手中抱过小女孩,递给聂荣臻)聂荣臻(看了看小姑娘,见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姑娘,手上包着洁白的纱布,此刻睡得正香。

问战士甲):怎么,她受伤了?战士甲:发现她们时房子已经着火,估计时抢救时划伤的,卫生员已经处理过了。

聂荣臻(点了点头,对警卫员):快把她抱到老乡家给她找点奶喝。

(警卫员接过小女孩下)聂荣臻(对另一名约两岁的日本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到伯伯这儿来。

(战士乙把满脸惊恐的小女孩领到聂荣臻跟前)聂荣臻(抚摸着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别害怕,告诉伯伯,你叫什么?小姑娘(满脸惊恐,不停地哭泣,用日本话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战士乙:报告司令员,她听不懂中国话,听日本俘虏说她叫美穗子。

聂荣臻:(从桌子上拿起一只梨,和蔼地对小姑娘说):小妹妹,这梨洗干净了,吃吧。

小姑娘(哭泣着,慢慢地接过梨,吃了起来。

)聂荣臻(对两战士):这事你们处理得很好,小女孩放我这里,你们回去吧。

(八路军战士下,警卫员上)炊事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上):司令员,开饭啦。

聂荣臻(抱起美穗子):吃饭喽。

(聂荣臻将美穗子抱到饭桌前,慈祥地拿起小勺给美穗子喂饭,美穗子已稍稍平静,乖乖地吃起饭来。

)警卫员(不解地):司令员,日本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你干吗对这日本女孩这么好?聂荣臻:那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象鬼子似的?聂荣臻:你来啦,坐。

(八路军干部坐下。

)聂荣臻:叫你来有一个任务,想让你去华北日军司令部去一趟。

八路军干部(疑惑地):日军司令部?什么任务?聂荣臻(对着小女孩):把她们姐妹俩送还日军。

八路军干部:是!保证完成任务!官(惊讶):聂司令员?就是聂荣臻将军?八路军干部:不错!聂司令员还让我带来一封亲笔信。

(拿出信,日军勤务兵接过,交给日军司令官)日军司令官(展开信纸,看着看着,高傲的神情逐渐消失,满脸庄重,不由自主念了出来)……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意,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司令部内一片寂静,凶神恶煞似的日军士兵也低下了头。

西安事变小话剧台词

西安事变小话剧台词

近代史小组作业:西安事变小组成员:张晓莲王对红李窦窦王雪怡(社工14-2班)• 1936年12月11日张学良,杨虎城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张学良:列位都是咱们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今天我把大家召集起来,主要是想跟大家好好谈一谈。

如今,日军压境,侵占了咱们东北的故土,城中的学生都纷纷上街示威游行,高喊着:咱们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咱们要打回东北去,收复失地!高级将领:可是…… 蒋委员长却坚决秉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咱们这一腔爱国之情,也无处施放啊!杨虎城:的确是啊,蒋介石坚决反对北上抗日,强烈要求围剿共产党,哎,真是糊涂啊!咼级将领:那副司令可有什么良策?张学良:哼,国难当头,咱们必须给他来点硬的!高级将领:副司令的意思是?张学良:明天早上,你我一同带兵去见委员长,软的不行,咱们给他来个兵谏!高级将领:我等正有此意,明日一早我等率领众将前去与你会和!(两张)• 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抓,西安事变爆发。

蒋介石:这个张学良真是反了他了!(蒋介石从卧室窗户逃走,躲在石头后面,被发现)张学良:蒋公,如今国难当头,汉卿,对不住了!(张学良示意抓住蒋介石,蒋介石被扣留)•张学良向全国发出通电:自今日起,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独白)宋美龄得知消息后,立即飞往西安,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前往见蒋。

(一张)• 1936年12月23日,双方正式谈判宋子文,宋美龄:那咱们就开始吧!周恩来:蒋太太,博学多才,识大体,明时局,当下国势,日军压境, 想来也不必恩来多言了。

宋美龄:恩来过奖了,国难当头,介石还一味坚持内战,实属不该。

可是,汉卿兵谏介石,把介石软禁起来,这恐怕不太……张学良:汉卿也是无奈才出此下策啊,蒋委员长执迷不悟,我张学良冒天下之大不韪,兵谏蒋公,也实属无奈啊!周恩来:蒋太太不必担心,眼下形势危急,蒋校长只要能够撤兵潼关,停止剿共,一致对外,我们就绝不会为难蒋校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剧:X班x同学
人物:旁白、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侍卫
道具:椅子、桌子、书、侍卫的枪、作战地图
镜头一,地点,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在张的办公室,1936年12月11日。

旁白: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去攻打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队到陕北前线“剿共”。

张、杨连续几天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蒋的严厉训斥。

张学良:虎城兄,今天你到老蒋那里去了,老蒋怎么说啊?
杨虎城:唉,还不是老样子,他说,要让他联合共产党抗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他说我们不要上了共产党的当。

连你都劝不了老蒋,我去也是白去啊。

看来老蒋的心真是铁做的。

张学良:虎城兄,你我都是中国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寇占领我东北已经五年了,我哪天不是盼望着打回东北老家啊。

可是如今老蒋却硬是要我们在这里打共产党,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啊,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12月9日那天西安的学生游行要去向老蒋情愿,宁愿被打死也要前进。

唉,幸亏当时我们东北军和你西北军都没有开枪,否则真是民族的罪人啊。

我们身为军人,还不如这些学生勇敢,真是羞愧啊。

真是对不起东北的三千万父老兄弟。

明天我最后一次去劝老蒋联共抗日。

如果老蒋再次拒绝,那我们只好“兵谏”了。

杨虎城:好吧,如果真的到了行动的时候,我们西北军密切配合东北军,两军共同行动,活捉老蒋,逼他抗日。

镜头二:(旁白:第二天张学良来到蒋住所华清池,蒋正在阅读文件)
侍卫:委员长,张学良将军求见。

蒋:让他进来。

(侍下)张:委员长,你好!
蒋:好呀,我正要找你!张:委员长,我还是来请求抗日的。

蒋:看,你又来了!
张:你看看,日本占领华北后,现在又企图灭亡华北,如再妥协,不加以制止和反击,整个中国将轮于敌手,到是我们就成为千古罪人了。

蒋:没那么严重。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剿共”。

张:共产党一再表示愿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而且也拥护你为最高领袖,到时你不但是最高领袖,还将成为全民族的伟大英雄。

蒋:汉卿,你还年轻,你这是受了共产党的欺骗!
张:委员长,内战无论谁赢,都会使中国力量削弱,日本坐收渔人之利呀!
蒋:好啦,不要再讲啦!我决心已下,不会动摇。

张:委员长,我个人和东北军始终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过去,无论风风雨雨,我们都支持你,甚至代你受过。

九一八的不抵抗政策,完全是由你决定的,而我却遭到全国人民的攻击和唾骂。

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完全是为了维护你的威信,以利于今后领导全民族的抗战。

今天我们的态度依然如故。

(声泪俱下)
蒋:(一拍桌子)张学良,我告诉你,即使你用手枪把我打死,我“剿共”的政策也不会改变!
张:(悲愤)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我走了!
蒋:(恼怒):太不像话拉,教训起我来了!
旁白:张学良最后一次劝蒋联共抗日的努力失败了。

当天晚上,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