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说开去……
楷书字体的起源和发展

楷书字体的起源和发展楷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字体,以其端庄稳健、秀雅简练的特点而著名。
本文将从楷书字体的起源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介绍楷书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
一、楷书的起源楷书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当时的楷书并不像现在这样成熟和规范,而是一种比较初步的字体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统一且规范的字体,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文化传承。
二、楷书的发展1. 隋唐楷书的兴盛隋唐时期,楷书经历了蓬勃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楷书书法家主要有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作品在楷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的楷书作品诸如《颜勤礼碑》、《颜真卿祭侄文稿》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使他们被后人尊为楷书的代表。
2. 宋元明清楷书的传承在宋元明清时期,楷书继续得到发扬光大。
宋代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使楷书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元代赵孟頫更是创造了一种楷书的新流派,其作品自成一体,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明清时期,楷书逐渐丰富多样,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派别和风格,如明代的文徵明、清代的米芾等。
3. 现代楷书的演变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楷书也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传统的纸笔书写逐渐被电脑打字和印刷技术所取代,这使得楷书的继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些困境。
然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关注,楷书又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崇。
一些楷书书法家通过结合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创作出一些新颖独特的楷书作品,使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三、楷书的文化意义楷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楷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其次,楷书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
再次,楷书是文字的载体,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和思想。
最后,楷书对于人们的书法修养和性格塑造有着独特的意义,培养了人们的耐心、专注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笔系家乡情 锋展凌云志——王建军和他的书法艺术

策划·
视界
笔系家乡情
锋展凌—
王
建
军
和
他
的
书
法
艺
术
学岭,才使他纠正了多年来的错误临帖方法。
从此,如鱼得水的他又于2014年再次参加了王学岭先生的高研班学习。
在书坛,王学岭先生不仅诸体皆擅,而且其在楷书、行书的创作方面,在研究、教学、活动策划与组织方面,均成果丰硕,尤其是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一直得到同行的赞赏。
军碑》笔法严谨,结构规整对初学者非常
有益,它可以训练楷书的起笔、运笔、收
笔、转折方法等,从而完成楷书笔法、间
架结构的训练。
不仅如此,为训练笔力的厚重和掌握
谋篇布局的章法,王建军还以颜真卿的代
表作《勤礼碑》为范本进行了学习。
对此,他曾总结,初学临帖阶段,一
定要严格按照孙过庭《书谱》所述“察之
文质相济的艺术境界。
如此,当王建军的书法技艺和审美眼
界有了较大提高时,他也由必然王国进入
自由王国。
他的小楷逐渐展露出用笔的精
熟稳健,形成了清秀妍美、古雅温润的艺
术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传统的全面认
识,不断成就了其对行、草书创作的完善
和成熟。
虽然他书写的其他书体是为丰富
1.
王建军 齐己《咏茶十二韵》136cm×34cm
2017
王建军 柳宗元《永州八记·钴王建军 晏殊《木兰花》词二阕。
(完整版)楷书的发展及欣赏精选全文完整版

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 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字 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 峰造极。
行书
草书
楷书的演变
楷书的形成:早在东汉后期,人们开始对隶书 进行简化处理,淡化并逐渐去掉起笔收笔处的 装饰性动作,将作为隶书笔法特征的波挑形态 减弱,以使书写动作趋于简便流利,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新的字体——楷书。
清代: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 又号媛叟。自称楷书“由北朝求篆、分人真楷 之绪”。
传世楷书代表作有《邓石如墓志铭》《祁大夫 字说》《西园稚集图记》等。
以回腕执 笔法着意 用笔的涩 逆和夸张 线条的提 按顿挫使 其楷书流 动跳跃。
清代晚期
黄自元的书法艺术寻求雅俗共赏,他的字端庄 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其风格特点和审 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所开创 的帖学传统。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安史 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
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 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特点:
化瘦硬为丰腴雄 浑,结体宽博气 势恢宏,骨力遒 劲而气慨凛然。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 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五中书体,介绍楷书从隶 书中产生并形成的过成.
第二部分、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的的发展, 以及魏碑体的主要风格特点。
第三部分、介绍唐代楷书的成熟,代表书法家
的作品风格以及唐楷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宋以后的楷书继承与延续
大篆
持之稳笃_小中见“大”——名家点评徐朝江书法

112徐朝江,汉族,1977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市。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人才库美术(书法)中级人才。
作品曾入展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书法展(湖南书协主办)、皖军华夏行广州展(安徽书协主办)、世界佛教书法展、首届“沈商文化杯”作品展、第三届安徽书法大展作品展等。
2013年作品《孝经》获全国首届楷书优秀奖;2013年临赵孟作品《汲黯传》入展全国首届临帖展;2013年作品《弟子规》入展埇桥杯•孝行天下书法展。
书法家徐朝江持之稳笃 小中见“大”徐朝江的楷书有赵孟頫的韵致,来路清晰,是循名家之途径。
赵孟頫是书写长篇的好手,其书写量很大,能一丝不苟,持之稳笃。
徐朝江想必也承传了赵氏的这种风格。
徐朝江的楷书沉着而大方,清雅中寓质朴,书写徐徐而下,增其厚重端庄,由此比较耐读。
其长篇作品字节数虽多,字字写来,并不受惯性影响,不滑不腻,笔沉于纸。
徐朝江的楷书因为沉着储蓄,细细品来,故有滋味。
楷书于细节尤为讲究功夫,因为一笔一画都是独自展开,含糊不了,但又往往因为熟练生出一律,结果毫无生机,以致越走越窄。
徐朝江的楷书虽主于正,却见生动、生机,结构上欹正相生,整件作品经过自然的调节,如波澜微起、高柳轻拂,阅读下来让人怡悦之至。
——朱以撒从继承、结构、用笔方面考察,徐朝江小楷功底较扎实,一件小楷作品能写得如此从容不迫、不激不厉、不瘟不火,实非易事。
首先,其楷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古朴秀逸、法度严谨,结构外舒内敛,结字节宽博,形态略扁,取横势,以获气势开张之效。
其次,用笔干净利落,起笔、收笔果敢,行笔自然,可见书家比较娴熟地掌握了一套小楷技法原理。
虽为小楷,但行笔无飘浮、病绞痛之弊,倒是能力透纸背。
再是,小中见大,善为小楷者,当小中见大也。
这个“大”,当然是指大气势、大境界。
比如,我们在读黄道周的小楷时,无不为之劲峭昂扬的大气势所爽然;读弘一法师的小楷时,无不为其淡定自在的大境界所怡心。
云集点画成其字不羁格局起峰杪-倪俊冬书法简读

约稿 、责编 :史春霖、金前文
t
偈 熟 隹 珠
走 峙
笑
1.
匆 倪俊冬 王维诗二首 22cm ×62cm 2017
矿
’
融 暖 脆两亳 嚣 伴
擎0
NoH∞\口喜 Z0_0
2.
倪俊冬 杜甫诗一酋
22cm ×62cm 2017
63
§
芬
蜜 右 然 遂 骼
及 缟 乒 少卜
同
呵
郡 家 人 人
骂 胀 唁志
彗 -一.
村 骛 志 P辛 日
拥 1§百 土
闭 研 小 交 地
有 写之 ~ 屯 弄
此 朱 黄 鸦 嘱 ~ 县 爱 太 层 , 告 垂 相 舍
条 立 警 嘲 傲
馕 亟 然 唁 要 } 咖 有
臼 连 然 彳主 良
道 出 一,. 7l鬲 弃
辈 规 进 泰
也 酒 殇 蠲 去
i珐 陶 彳童 寄
既 食 具 拿 予
简 渊 it. f复饥 絮 口日 朵 浔 斗 巳辱 跆 此
出 粤 言 尧 邑 寻 黢 可 ~ 具 口 瞰 世 尜
易 花 病 南 太
袅:;i裤 省 乃 虬
源 亲譬 寄
橡 去 囔 冬
涤 记 浚 刎 即
抹 l此 臆 . 境
- 一.
遂 于 遣
向 馀 痛 春
箜 集 骥 ~
人 人 募 f簸
忧 难 闺 禹 随
螽 唁吾 砻 桀 出
;红 律 尚 甚
吞 'i; f 擒 茑
喙 庄 痞 士 未
廷 冕 遂
客 惰 也 奇
全国首届书法手卷展获奖作品(20幅)欣赏

全国首届书法手卷展获奖作品(20幅)欣赏
全国首届书法手卷展获奖作品(20幅)欣赏
潘飞翔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在盐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共征集到15600多件作品,经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严格评审,共评选出优秀作品20件、入展作品433件。
以下为获奖作品,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点击可看大图)蔡礼礼·楷书·人间世陈红善·草书·録苏东坡书论陈显丰·草书·蔡邕篆势邓木水·楷书·论语董士林·篆书范士华·隶书·随园诗话黄继革·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冀振江·行书·传山论书语金泽珊·草书·宋元诗文四首赖文镇·草书·杜牧诗文李彬·草书·张怀瓘书议李锐·草书李右兵·草书·东坡论书林景辉·草书·柳永词刘宏卫·草书·前人题画语孙志勇·楷行草·古人论书徐于群·行书·徐于斌词张华东·草书·王羲之书论张志庆·草书·黄庭坚书论选録诸葛丽娜·行草·古诗。
世界遗产在中国 中国书法 解说词

世界遗产在中国中国书法解说词
尊敬的观众们,欢迎来到中国世界遗产展览厅。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世界遗产中的一项独特艺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重要表达方式,书法在中国被广泛认可和崇尚。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书法的起源。
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风格。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技巧。
中国书法的美在于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和笔墨纸砚的配合。
书法家不仅追求文字的规范和字形的美感,更注重墨、纸、笔的运用。
他们通过调整笔锋、力度和速度,使字体更具有生动和艺术感。
中国书法在世界遗产中的代表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故宫博物院藏品——《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部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宝,以其独特的笔法、工整的字体和华丽的装饰性而闻名。
它代表了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艺术巅峰。
此外,还有《兰亭集序》、《千字文》等作品也是中国书法的瑰宝,它们记录了历史的轨迹,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最后,我想说,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
化的珍视。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采,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这次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中国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欢迎您继续参观我们的世界遗产展览厅,探索更多中国独特的文化宝藏。
谢谢!。
楷书字体的发展与当代艺术

楷书字体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楷书字体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之一,具有清晰、工整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书法、印刷和文化艺术领域。
本文将探讨楷书字体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一、楷书字体的起源和演变楷书字体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以遒劲挺拔的笔画、规整的结构和明快的笔势著称,成为后世各种字体的基础。
自宋代开始,楷书字体逐渐规范化,形成了今日我们熟知的楷书风格。
宋代文人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等都以楷书字体闻名于世,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字体逐渐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派别。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石涛提出了“石砚派”的楷书理论,强调写字要有诗意和艺术感。
同时,另外一位书法家张瑞图则主张以杨讷韵为基础,加入了更多笔画变化,形成了“张瞎子派”的楷书风格。
二、楷书字体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在当代艺术领域,楷书字体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书法作品中广泛应用,还被艺术家们赋予了新的表现方式。
首先,在书法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楷书字体,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们注重笔画的精细和节奏感,力求将当代审美观念与传统笔法相结合,以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
同时,艺术家们在字体结构、颜色和空间运用上进行了创新,使作品更富现代气息。
其次,在时尚设计领域,楷书字体也被广泛运用。
无论是品牌LOGO设计、广告宣传还是包装设计,艺术家们都借助楷书字体的独特韵律和视觉效果,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感。
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方式,不仅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当代艺术家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挖掘。
此外,楷书字体在建筑、雕塑和装置艺术中也有所应用。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楷书字体的曲线韵律和空间感,赋予作品以动感与生命力。
在现代城市空间中,楷书字体的艺术表达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氛围,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思考的空间。
三、楷书字体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当代艺术领域的变化和创新,楷书字体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说开去……1、邮寄的学问2、备注有技巧3、投稿的尺幅4、拼接与做旧5、材料的选择6、册页与手卷7、章法与形式8、印章与印泥9、楷书的风格10、黑底白字的书写11、麻纸土纸的制作12、作品的界格方法1、邮寄的学问这是一个极小的问题,所以我先从这个问题入手。
这也是一个让很多投稿者都容易忽略的问题!邮寄,不外乎就是把写好的作品让快递公司或邮局寄到要寄的地方。
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从这次“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邮寄来看,很多人就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首先,你要考虑用什么邮寄。
是信封挂号?特快信封?还是卷筒邮寄?等等……挂号,虽然保险系数较高,但有时挂个十天半月或是更长的大有人在,所以,原则上,不采用这老土的邮寄方式。
花了这么多时间与心血,怎么也得让自己的“孩子”平安吧,是不?至少,你得选择特快!其次,你选什么快递邮寄。
如本次展览,有的人选择了顺风,其实顺风的效率和口碑还是不错的,但这次是伤大了。
为什么?就顺风不到秀山!真晕~到半路,让我们去取,天天都有,成不?是秀山太小?不是!其它都能到。
为什么就顺风不到?天晓得。
关键是你顺风能不能到,你在收件时就该告诉作者啊,是不?能怪秀山?不合情理。
作者也该承担主要责任!你为什么不在网上先查一查?稿件被退回,有的一折腾还弄坏了,再说有的时间也不赶趟,咋办?凉伴了……其三,是折叠好还是卷筒好。
能折就折吧,其实这样特方便省事。
我们收到几个之前齐总网上搞的那种个人特制信封,然后再放特快信封里,好像是四川砖桥同志做的?一点不损害作品。
赞一个!顺便免费帮他再做个广告。
如果不能折叠,就卷筒寄吧。
其四,如何折叠。
其实这不太重要,只要你折得整齐,比特快信封适当小点,能装下去就行。
但这里面有个关键的东西,把你作品背面右下角的地址等信信露在最外面吧,免得登记的人一折腾,宣纸太薄了,一不小心弄坏了,心疼啊……要是我,就打一张放作品里,一眼就让他们看到,让他们别让我的“孩子”折腾受罪,伤不起啊!其五,卷筒怎么邮寄。
大多数是用下水道管子或纸筒。
这本来也没什么。
但关健是有的人居然将作品包外面,然后用报纸一卷,外面再用透明封箱胶一缠,以为万事大吉。
殊不知收稿的以为作品在里面呢,用美工刀一开,完了,伤痕累累,惨不忍睹啊!有的“高明”,将作品放下水道管子后,两头还加了个丝口,上盖子。
可惜高过头了。
因为作品卷得与水管一样大,外面加了丝口要小些,用胶固定了,怎么也取不出来,只有用锤子或锯子了,晕不?有的用纸筒寄,中间是接的,由于长了,邮途一折腾,中间断了!投递员怕承担责任,再用胶布一缠。
我们一打开,哎,说什么好呢,那真是惨不忍睹啊……我要是用下水道管子寄啊,一定会留一下开口的地方注明了,让收到我作品的人啊,一眼就能瞅见,然后按图所示,轻易拆开。
这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不?这里面学问大呢,能说是小问题吗?2、备注有技巧备注,不外乎就是按照征稿要求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姓名、姓别、年龄、讯址、邮编、电话、身份证号码等等信息,这个几乎所有投稿者都会。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做得不够好,一是用铅笔写看起来不是太清楚;二是有些字随手写成书法体难认,要全国大赛收稿办一般很少像秀山承办的“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收稿办公室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去收稿和登记的;三是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连写后“1”与“2”、与“7”,“3”与“5”等等常混淆。
地址和电话的出错,对于作品评审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后期证书、作品集及收藏费的邮寄,问题就大了。
可能这就是很多人在大赛完后迟迟收不到证书与收藏费的原因吧。
假如是我怎么办呢?我会用5号字电脑打一个详细信息,用透明胶(比打印的信息长、宽均大2厘米)粘帖于作品背面右下角,并将透明胶一端反折一个开口。
好处是清楚,不会掉,也好拆,不影响作品(千万别干傻事,用双面胶、胶水、固体胶和浆糊粘啊!!!)。
在打印的文字方面我会这样排版:彭洪顺男36岁讯址:重庆市秀山县行政中心209室县文联邮编:409900 电话:189 **** ****身份证号:513 522 1976 0712 0018注意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的间隔,这样便于登记哟……3、投稿的尺幅尺幅,现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基本都明文规定了,最大不超过六尺整纸,全部竖式,标准尺寸为180CM X 97CM 吗?对!其实这里面文章很大,要看你写什么字体,假如是大字,当然整张冲击力较强,假如中楷和小楷写这么一大版,太累了,也不好看,本次展览就收到一件小楷作品,大约15000多字,哎,真是用心良苦啊!但现在不是施展苦内计的时候,如果是十年前,准灵。
具体怎么写,形式和章法里我会具体阐述。
在这里涉及的内容,与后面略有交叉。
不过没关系,听我慢慢道来:首先,这个尺寸是最高标准,是不许超越的。
好比游戏规则,你必须遵守。
但本次展览就有很多超标的,我想玩火,可能有点危险哟。
其次,多大尺幅为宜。
大字当然写大,就写整张,大气。
中楷呢?别这么累,写单条吧,二条、三条、四条随你,也可拼在一起(拼接后面讲),但我想说的是,不一定对称和等分吧。
小楷不用写整张吧,写个小单条,哪怕20厘米都行,两边再拼个深色或协调颜色的宽边,用这种形式获奖的还少吗?哪怕写个四尺斗方也行啊,像装裱作品一样,上下加个隔水,隔水上下再加张白宣纸,凑足标准尺寸,作品一挂起来评审,真的好看哟。
具体花招怎么玩,在章法和形式中再讲,怎么拼,我也会讲的,顺便道出某地集体频频入国展的机密,损一次,呵呵……第三,手卷和册页除外什么意思。
那是手卷和册页不受那个尺寸的限制,是可以装裱的,越精美越好。
怎么样,亏大了吧,很多人不敢写,遗憾啊……4、拼接与做旧中国书协展览明文规定,不允许过度染色、拼接与做旧。
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作品是不能染色、拼接与做旧的,否则害怕被“咔嚓”。
何为过度?我个人的理解为不要太难看,不要太粗糙,用浆糊或双面胶整得作品皱巴巴的,颜色也妖艳,评委看了难受啊~当然,由于拼接与染色做旧的太多,中国书协提倡还原书法的本真,注重书写技巧与线质,这没错。
除非你有王义军那样过人的书法线质本领,写那么两行半,落个穷款也能获奖。
但我依然认为,现在是展览时代,书法已由几案阅读向厅堂挂览转换,成了一种展厅效应下的纯艺术,所以为想,不弄点新鲜玩艺儿想要从展厅里跳出来,难啊:)咋整?该拼拼,该染染吧,记住:别过度,呵呵……至于怎么染,我记得有国美高手冬亮兄讲过,在此不在赘述,我想讲的是拼接的技巧:首先,你去装裱店买点机裱的装裱膜,顺便看看有不有小的电烙铁熨斗(没有家用电熨斗也将就用吧);其次你得有一块1米以上的长尺和1把美工刀吧;第三最好有一块长2米的大玻板(实在没有就买一块木工板凑合)。
工序:先将作品裁直,备好要拼的部分,然后将胶膜裁成3—5毫米的条,把电熨斗加温至80度左右(别太高,不能超过100度哟),将有胶的一面向需要粘贴的边,用电熨斗熨上即可,最后将胶上面的一层纸撕去,将你要拼的边用此法粘上即可。
用胶膜拼接的一是平整,二是不易掉,三是装裱不受任何影响,四是没粘好用熨斗还可揭下来重粘,方便多多,不一一列举,诸位看官自己去体验吧~还不会啊???去装裱店看三分钟,不会再找我!5、材料的选择在大多数人眼里,书法作品都是用宣纸写成,至用什么样的宣纸,国展高手太清楚,对于爱好者来说,生宣、熟宣、生绢、熟绢、粉彩、描银、描银、洒金、酒银、泥金、泥银、水印、千年兰、万年红、瓷青、长纤维、三分熟、七分熟、半生半熟、云母、水纹、毛边、花草、粉蜡笺、卡纸……凡此等等,大致清楚,对于常投稿的人来说,未免有点小儿科。
但我想说的是除了这些,你们还用过哪些特殊的材料?亚麻?广告布?还是进口墙纸?树皮用过没有?说两个实例:一是九届国展,就有一件特殊的广告布写的,有点像绢,也有点像以前做衣服的“的确良”,白色,写的金农行书加书谱味,评委一看,也不知什么材料,看了半天,一关注,加上字也写得不错,本来准备整个一等奖,特殊原因,获了二等奖。
另外就是用树皮写的,说是树皮,其实也就是用刨床机从树上刨下来像纸一样很薄的东西,广告装饰店里有,常用于广告,可我们的评委太忙,哪有时间去广告店转悠?一看,新东西,上吧……呵呵,太多例子,不吹了,只是告诉大家,写字不一定非要用宣纸,只要能写上去,装裱不成问题,也便于展览,不管你用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过度”哈……6、册页与手卷其实在所有作品里面,册页与手卷是最具收藏价值的,像那些六尺整张的大作品,除了展览时挂一下,也就只有放在博物馆了。
最明智的就是举办册页与手卷展的承办方,那可是赚大了。
因为中国书协主办过专题展览,形式多多,好像也没多少新颖的东西说了。
但从这次楷书作品展来看,虽然也有很多投了手卷和册页,或许是不退稿的原故,制作精良打动人的册页和手卷不多。
其实,在这个手卷和册页不受限制的展览中,竞争手卷和册页的入展率比竞争立轴小得多。
闲话少讲,讲点实在的吧……除册页展规定了尺寸且不允许装裱而外,其实你用装裱好的册页和手卷投稿,效果肯定比素面朝天好得多。
很多人不会玩,要么去买一本来写,要么写好了请装裱师粘贴上去。
其实,哪用那么麻烦啊!你买一本来写,有压力,也不好操作。
那去装裱师弄吧,时间来不及不算,有几个装裱师是书法家的?所以还是自己弄吧~听我说:首先,去买一本较好的册页吧,如果只想入展,100多大洋的差不多了,如果想获奖呢,我想还是500—600的,最好带函套或盒子,一看高档,组委会和评委自然舍不得扔。
多了也不划算,入展才1000米米呢,是不?然后,根据你的册页质地,去选选用什么纸吧,选好之后,先去装裱店用装裱膜托一下。
不要问为什么哈……再然后嘛,就是准备一个熨斗。
也不许问!接下来,你该剪纸写字了!这里面东东多。
你得考虑是居中,上下出抵满左右大量留空还是左右底满上下大量留空了,也就是尺寸吧,具体怎样好,章法和形式我们再探讨。
记住哟,得裁直(裁之前将托过的纸前后那层背纸撕去),要用角尺!当然你追求自然,随形或作点古,用手撕也无妨。
写字不讲!最后,关键的东东是将你的写的字往册页上一放,位置嘛,与我无关,自己看,将熨斗加热后熨上去了事。
至于温度嘛,控温的最好!多少度?调到哪?自己去试两次得了!实践出真知呢。
温度低了粘不上,高了要将作品弄坏,当心哟~哦,还有,楹联展你敢投册页不?扯谈?开玩笑?呵呵……反正楹联展没规定不许投册页,你就用册页竖着写,就在一本上写个龙门对,将封面上端加了挂的,其实也可当条呢~反正五、六届楹联展秀山人玩过,也获过奖,至于其它展览嘛,你要是高兴,弄个册页四条屏,再高级点,外加一盒子,本来就是一套精装书啊。
反正秀山人玩过很多展览,诸如楹联展、兰亭奖、扇面展、正书展等等,太多了,也混过全国奖,屡投屡中。
你也想试试?上不了不许骂我!不说册页了,说说手卷!要下课了,只能少讲几句:前面,不用写太多,用小篆题一卷手得了,中间其实不用太长,尺八屏对开够了,再长也一样,没人全打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