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_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一、培养目标南京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选拔方式博士生的选拔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或考核。
博士生的选拔方式包括三种:1、普通招考:是指由招生单位面向社会招生,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并组织入学考试,从考生中择优选拔博士生的方式。
2、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在校研究生中,挑选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
3、直接攻博:是指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直接攻博方式仅限在设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试行,生源原则上为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研究学科,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规模的10%。
三、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目录1、学校根据国家需要与办学条件,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数,每年制定一次博士生招生计划,并将有关招生信息和要求编入当年的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均在秋季招生(即每年9月份入学)。
学校全年录取的博士生总数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数,招生规模数不能跨年度使用。
公开招考、提前攻博等方式录取的博士生均占入学当年的招生规模数。
2、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是向全国公布广而告知的报考指南,具有广泛影响和法规效用,对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引导考生报考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一旦确定并对外公布,一律不得更改。
在制定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时,应鼓励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有利于相近学科、专业的生源在录取时相互调剂;鼓励按学科门类设置考试科目;允许跨学科、专业选择考试科目(但必须按组选择)。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全)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学科评估工作简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
此项工作于2002年首次在全国开展,至今已完成三轮评估。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评估目的学位中心开展学科评估的目的,一是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的精神,服务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大局;二是服务高校,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的评价,帮助高校了解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三是服务社会,提供客观的学科水平信息,为学生选报学校、学科和社会人才流动提供参考。
二、参评条件与参评情况学位中心坚持“自愿申请参加,免收参评费用”的原则开展学科评估工作。
各单位只要有一个及以上二级学科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均可申请参加该一级学科的评估。
第三轮评估按“新学科目录”进行,要求“拆分学科”(如原“历史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必须同时申请参评,以客观反映学科拆分后的真实情况。
第一轮评估于2002-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
第二轮评估于2006-2008年分2次进行,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申请参评。
本轮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中进行(不含军事学门类),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比第二轮增长79%。
三、评估指标体系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本轮评估约5000名)确定。
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修订时间:2009年7月)2009说明:文科:1、《南京大学文科博士生学位论文期刊目录》分为三类:1类期刊包括SSCI、A&HCI和社科处公布的24种一流中文期刊;II类期刊包括一流中文期刊之外的CSSCI 期刊;III类期刊为CSSCI扩展版期刊和CSSCI集刊。
本目录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8-2009年度CSSCI)收录的所有期刊、扩展板和集刊。
在以上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正文字数应该在3000字以上。
2、申请学位者必须以南京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成果,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 排在前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一著名单位。
(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所发表的文章中至少有一篇以南京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3、博士生所发表文章不含增刊和其他增版,不含译文(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除外)和书评(语言文学专业除外)°4、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第一作者,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如原发表的刊物不属于目录规定的1、II类刊物,均视为II类期刊文章: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2000 字以上),均视为II类期刊的文章。
5、凡在由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会议正式编辑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正文3000字以上),均视为111类期刊的文章。
6、对参加著作编写(不含教材)2万字以上并出版者,折合成一篇III类期刊论文。
7、对中文系的语言学专业、历史系的考古学专业以及外国语学院的非英语语种专业,适当放宽要求,允许以两篇一般论文(第一作者)折合成一篇III类期刊论文。
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与研究方向一致、IL发表在本目录所列期刊上的译文(第一作者),也允许以两篇折合成一篇||【类期刊论文。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
通过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必 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为研究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积
累。
A
B
C
D
实习实训
引导研究生走进企业、事业单位等实习实 训基地,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
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培养特色
个性化培养
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能力。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研究生与国内外专家的学术
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开设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课程,培养研究 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提高其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研究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激发 创新灵感。
质量保障措施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和 指标体系,定期对研究生培 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引入外部评价
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企业 和行业组织等参与评价,引 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培养质 量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研究 生和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学 院和导师进行约谈和整改。
深入学习各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
各专业的研究方法课程
熟悉各专业的研究方法,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各专业的专业实务课程
了解各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选修课程
南大博士毕业要求

南大博士毕业要求
南京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南京大学是国内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其博士毕业要求严格,旨在培养拥有独立研究能力、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以下是南京大学博士毕业要求的一些主要内容:
1.研究方向和选题: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时需按研究生院招生目录中的研究方向选择研究方向,并根据导师的指导确定研究选题。
选题应具备较强的学术前沿性和实践应用性,同时也应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2.研究计划: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需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具体研究方向,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应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进度安排等内容。
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评估一个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重要因素之一3.课程学习:
博士研究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所选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课程学习是扎实学术基础和提升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设有丰富的课程资源,研究生可根据需求选择相关课程学习。
4.科研工作:
博士研究生主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完成学术论文,积累科研经验和独立研究能力。
一般要求进行3-5年的独立科研工作,撰写并公开发表具有学
术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应具备科学的严谨性、创新性和独立性。
5.学术交流和培养:
博士研究生还需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每年还开展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学科前沿讲座等系列活动,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和学科培养平台。
南京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目录

南京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目录
南京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目录如下:
南京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
1. 专业一:工商管理类专业
招生人数:30人
招生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2. 专业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
招生人数:20人
招生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3. 专业三:金融学类专业
招生人数:25人
招生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类工作经验或学术背景
4. 专业四:法学类专业
招生人数:15人
招生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学历,具备一定的从业或学术经历
注意:以上招生人数为预估值,实际招生人数以学校通知为准。
同时,报考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报名材料,符合条件者将被安排参加笔试和面试。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理学硕士
1、数学:数学、应用数学
2、物理学:理论物理、应用物理
3、化学:化学、应用化学
4、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
5、生物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
6、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
7、空间科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科学
二、工学硕士
1、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3、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4、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7、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8、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9、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10、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11、农业工程:农业工程
12、海洋工程:海洋工程
13、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14、矿业工程:矿业工程
15、核工程:核工程
16、冶金工程:冶金工程
17、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18、轻工技术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19、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20、能源动力工程:能源动力工程。
南京大学法学院专业目录

《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国法律制度史》陈丽君、曾尔恕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备注
不接受单独考试。
《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民法》(第三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商法》(第三版)范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问题与原理》吴英姿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备注
不接受单独考试。
专业代码
备注
不接受单独考试。
专业代码
030104
专业名称
刑法学
招生人数
8
研究方向
01中国刑法理论02经济刑法理论03犯罪学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64德语③612法理学④926刑法专业综合(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复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参考书目
《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刑法学》孙国祥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陈光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民法》(第三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A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2法理学④928经济法专业综合一(经济法学、民法学、商法学)B组:①101政治②264德语③612法理学④929经济法专业综合二(经济法学、民法学、德国概况)复试:A组:经济法学、商法学;B组:经济法学、民法学、德国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上
导师姓名
龙超
备注
研究方向
01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与应用02吸附分离技术及原理的研究与应用03催化降解技术及原理的研究与应用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张炜铭
备注
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向
01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02气体净化与分离03可再生能源清洁转化与利用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陈泽智
备注
研究方向
01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02城市景观与视觉环境03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导师姓名
马奇英
备注
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
A组:01有机污染化学02环境分析化学B组:01环境安全与健康02饮用水农产品监测与预警技术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孙成
备注
研究方向
01有机污染化学02污染控制化学03污染生态化学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高士祥
备注
研究方向
A组:01环境污染化学02复合污染毒性鉴别与生态安全03环境监测新技术B组:01环境安全与健康02分子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
考试科目
①1101英语或1103日语②2250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③3387现代环境工程学
导师姓名
张全兴(院士)
备注
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
01水污染治理工程02固体废物处置工程03环境材料工程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翟建平
备注
研究方向
A组:01工业废水治理与资源化02环境材料工程B组:环境材料工程:01环境功能材料02有机毒物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
同上
导师姓名
钱新
备注
研究方向
01大气污染模拟与调控02环境规划与评价
考试科目
①1101英语或1103日语②2250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③3391环境规划与管理进展或3431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
导师姓名
王勤耕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经济政策02环境经济核算03环境规划与政策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王金南(兼职导师)
南京大学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1-11-02 15:55共9人浏览[大] [中] [小]
院系名称
环境学院
联系电话
89680620
招生人数
32
专业代码
083000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环境生物地球化学02环境污染修复03环境毒理和健康
考试科目
①1101英语或1103日语②2250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③3385高级环境化学或3386高级环境生物学
肖琳
备注
研究方向
01遥感与GIS水圈变化监测与模拟研究02流域规划与管理03资源环境遥感
考试科目
①1101英语或1103日语②2250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③3418地理信息系统或3422资源环境遥感或3700水文与水资源学
导师姓名
张万昌
备注
研究方向
A组:01水污染控制技术02清洁生产B组:环境材料工程:环境功能材料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张效伟
备注
研究方向
01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效应02天然有机物的环境生物化学03污染环境的修复原理与技术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季荣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微生物学02湖泊生态学03环境毒理与生态安全评估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杨柳燕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分子生态学02环境微生物学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李爱民
备注
研究方向
01水污染防治生物新技术及高效生物处理反应器02水中有机毒物微生物转化及降解作用原理03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及成套设备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任洪强
备注
研究方向
01水污染控制技术02环境功能材料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潘丙才
备注
研究方向
01工业废气、废水治理与资源化02微污染水深度处理03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于红霞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界面化学02有机污染化学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朱东强
备注
研究方向
01污染物的吸附及催化转化机制02环境功能材料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郑寿荣
备注
研究方向
01水污染控制物理化学技术02吸附、催化功能材料研制及其环境应用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许昭怡
备注
研究方向
01有机污染化学02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03污染控制化学
考试科目
①1101英语或1103日语②2250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③3391环境规划与管理进展或339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导师姓名
朱晓东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02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03环境政策分析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毕军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模拟02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03环境规划与管理
考试科目
备注
与毕军联合招生。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王遵尧
备注
研究方向
01饮用水安全02环境分析化学03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机制研究
考试科目
同上
导师姓名
鲜啟鸣
备注
研究方向
01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与健康风险研究02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与环境生物分析化学(Bioanalytical Chemistry)03化学品安全与环境水质基准、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