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
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
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
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这个评论的是哪一首?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B;诗人在天竺灵感观音院游历,见到当地百姓遭受自然灾害,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虽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
本诗含蓄地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当权者,并对百姓深受天灾人祸的疾苦怀有深切的同情。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必刷题(江苏南京)(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甲】读《山海经》(其十)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①既无虑,化去②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③可待。
(选自《六朝诗歌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版)【乙】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④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
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
今思之,如数日前事也。
(选自《念楼学短》,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版)【丙】洵二十五岁,始知读书。
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⑤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
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
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
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
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版)【注】①同物:同于他物。
精卫化为鸟,即使死也不过化为另一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①化去:刑天被杀,化为异物,但对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①讵:岂;难道。
①先少傅:陆游对自己已故父亲陆宰的称呼。
①兀然:一动不动,形容专心的样子。
1.以下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A.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B.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C.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D.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2.下列对文言字词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曩”字形旁是日,表明其本义和时间有关,可推断丙文的“曩”应该是从前的意思。
B.由初中学过“方”的用法,推断“读诗方乐”和“方其始也”的“方”是不同的意思。
C.据“浑浑噩噩”类推出“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的“浑浑”也是“浑厚的样子”的意思。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分)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答案:15.(共2分)逐移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
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共2分。
(四)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1)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诗句和本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___。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感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3)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第一句为王维出使边塞所作,表现了内心之悲苦.第二句与本诗意境相同,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第三句表现的是战争场面.第四句抒写思乡之情.故选B.答案:(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作者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是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1分)同时,这里写人的活动,突出了山间的生活不仅自然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和社会更美,使全诗的意境更和谐完美(1分).(共(2分),意对即可)(2)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点(1分),答到2点即可,共2分)(3)(3分)B赏析:“山居秋暝”,写住在乡下的秋天傍晚.暝:夜晚之意.这里指傍晚的时候.秋暝:秋天的傍晚.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雨后山村的优美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晚来”行动词后加“来”字,构成时间词组)、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可以说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空山”侧重写宁静;“晚来秋”、“新雨后”侧重写清幽.注意“空”字,它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这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这山中傍晚是洁净清新的,它为该诗定下了清新幽静的基调.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熨帖.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没有死一样的寂靜感觉,是静而不死,是一种恬静的自然生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从“明月松间照”到“莲动下渔舟”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先写无声之态,后写有声之态;后两句是先写有声之态,再写无声之态.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错特点.这里不仅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传达出了画面的音响,而且赋予画面以动态.视听觉与想象交互作用,以声响和动态构成一种静谧的画面,既清新静谧而又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总的讲,前六句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在写出这清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后,最后发出了一种表达自己意向的感慨: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诗人将一些动态、声响捕捉入诗,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以动写静,愈见其静.”这里所写的静并不是虚空死寂,也不是萧条枯寂.诗人笔下的秋景,完全洗掉了那种悲凉伤感的情调,也完全洗掉了那种灰暗低沉的色彩.绝不同于“俘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草色萧条路,槐花冷落风”的情调、色彩.它是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气的情调,“清新”是该诗的基调。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一) 七年级 (上)班级姓名得分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
请依照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
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乐之情。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
4.时至今日,儒家提倡的许多为人为学之道仍使我们受益匪浅。
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名言..。
(句子意思要完整)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由此能够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6.陈新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关心,收成专门大,他对孔子《论语》中“,。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这句话也表达了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7.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论语》中,还记载有类似意思的孔子的两句话:,。
8.《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假如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以上这点,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9.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10.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画涨潮时水面宽敞、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1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包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3.《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想念故乡的诗句是,。
1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欢乐之情,这两句诗是:,。
15. ,浅草才能没马蹄。
16.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适之美的句子是:,。
17. ,听取蛙声一片。
18.旧时茅店社林边,。
19.《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0.×××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特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味道实在不行受。
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不觉脱口而出。
这句话也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际游子之悲的句子。
2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
假如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就专门合适。
2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连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4.孟浩然的《过故交庄》中描画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25.开轩面场圃,。
(《过故交庄》)26.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28.大自然漂亮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唱歌。
这真是,。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2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寂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3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1.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3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33.晏殊的《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犹如天成”的两句是:,。
34.正入万山圈子里,。
35.争渡,争渡,。
36. ,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37.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常多积存,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38.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人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知的诗句是:“,。
”39.谈到写文章、做学问必须有生活积存,有新奇的材料,才能进入较高的境域,人们常引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一句名诗:“,。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二) 七年级 (下)班级姓名得分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
请依照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
1.《伤仲永》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2.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要的句子是:,。
4.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
5.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比喻情况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其原话是:“,;,?”6.《夸父逐日》一文中能表达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8.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登鹳雀楼》王之涣)9.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吴均)10.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11.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12.谁家玉笛暗飞声,。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3.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14. ,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15.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6.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17.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赵师秀)18. ,至今已觉不新奇。
,。
(《论诗》赵翼)19.在中国文学几千年进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
”20.拥有独到的观看视角就会观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如此的句子吗?,。
21.《春夜洛城闻笛》表达对家乡亲人想念的句子:,。
2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三) 八年级 (上)班级姓名得分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
请依照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
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3.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
4.《桃花源记》中能说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连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5.有些同学认为复习是“重复学习”,消极对待。
为此,陈老师耐心教诲他们明确复习的作用是“”,使他们内心一下子觉得“”,积极投入总复习。
(分别用出自《论语》、《桃花源记》的成语回答)6.《陋室铭》一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最能说明陋室不陋的一句话是。
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骈句是:,。
9.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乐趣的句子是:,。
10.无丝竹之乱耳,。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1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1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事实上,近朱者未必就赤,近墨者未必就黑。
周敦颐《爱莲说》中“,”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4.《爱莲说》一文中,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名句是:。
15.《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一辈子哲理)的诗句是:,。
1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土沦落,山河仍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17.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18.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坚强的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渲染了边塞的苦寒;杜甫《春望》中的“,”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19.存者且偷生,。
(杜甫《石壕吏》)20.请在《三峡》一文中选出四个短句替换下面语段中黑体加波浪线语句。
清江沐抚大裂谷,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裂谷。
谷顶绝壁连天, 石峰啸傲⑴;谷岸古木苍翠,花草奇特⑵;谷内瀑布飞泻,碧流潺潺⑶;谷底绿水盈盈,倒影重重⑷。
远望百里绝壁连成一片,近看则石峰独立,姿势万千。
亮丽的清江从大裂谷中逶迤而来,在那个地点滋润着原始森林, 兴盛着远古村寨。
⑴⑵⑶⑷2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22.《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23.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与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意境相似。
24.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25.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2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画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写诗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看到江水浩渺、景色壮阔的诗句是“,。
”28.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29.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用来鼓舞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刻,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的两句诗是“,”。
30.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
”3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
32.《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33.《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34.李白《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写离情别意的句子是:,。
35.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
然而也有感受专门、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36.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37.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叹,表现作者虽处逆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38.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