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之美与高效练习
中考经验交流发言稿物理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中考物理方面的经验。
回顾我的学习历程,物理一直是我的强项,而中考物理更是我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物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物理在科技、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其次,我们要学会欣赏物理之美,感受物理问题的挑战性。
当我第一次看到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时,就被它们所吸引,这让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我们要树立信心。
中考物理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勇于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
遇到问题时,不要气馁,要学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二、掌握基础,注重积累物理是一门注重基础的学科。
要想在中考物理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必须打好基础。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1. 理解概念: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我们要对每个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要理解力的概念、运动状态、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公式:物理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
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多做题,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 注重积累:物理知识涉及面广,我们要注重积累。
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三、多做练习,提高能力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想在中考物理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必须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1. 做题要有针对性:在做题时,我们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要关注中考题型,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2. 分析错题: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错题,找出错误原因。
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解题方法不正确?针对不同原因,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0卷引用:高考总复习课程--2024年高考高效提分物理冲刺课程课后练习册子高效提分物理试题

20卷引用:高考总复习课程--2024年高考高效提分物理冲刺课程课后练习册子高效提分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共8题)第(1)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热力学定律,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B.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C.温度是描述热运动的物理量,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D.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第(2)题呼吸机是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设备,其核心元件为呼吸机马达(即电动机)。
图为某品牌呼吸机马达的技术参数,用图示交流电源通过理想变压器给马达供电,使其正常工作。
则()A.马达内线圈的电阻为120ΩB.马达正常工作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5∶6C.该交流电源的电压有效值为311VD.该交流电源每秒内电流方向变化50次第(3)题地球大气层对光线的折射会使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太阳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这种现象被称为蒙气差效应。
为便于研究这一现象,现将折射率不均匀的大气简化成折射率为的均匀大气,大气层的厚度等效为地球半径R,赤道上的人一天中能看到太阳的时间相比没有大气层时要多( )A.3小时B.2小时C.1.5小时D.1小时第(4)题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直线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曲线为某一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该点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用该电源直接与小灯泡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A.电源电动势为B.电源内阻为C.小灯泡接入电源时的电阻为D.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第(5)题用细线悬挂一小球,保持摆线长度一定,选项A、B两种情况下小球做振幅不同的单摆运动,选项C、D两种情况下小球做高度不同的圆锥摆运动,则四种情况中周期最短的是()A.B.C.D.第(6)题如图,坐标平面内有一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形金属导轨,在导轨围成的区域内有垂直坐标平面的匀强磁场。
高中物理 第2课 高效练习 选修1-2

选修1 第2课高效练习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哪一个阶级曾经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3)上述三个阶级或阶层,从空间角度划分,分别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公元前6世纪初期,雅典的整体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革。
……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结果怎样?(2)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3)据材料三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3. (2010·济宁模拟)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
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2)以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高中高效练习7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高 中 物 理 高 效 练 习(七)——稳恒电流总体难度系数:★★★(适合高二会考......) 选择题部分1.已知白炽灯的灯丝电阻随着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则下面能正确表示白炽灯两端电压和灯丝中电流的U-I 图像是[ ](A ) (B ) (C ) (D )2.三只电阻都是12Ω,将它们用各种方法连接后,所得到的等效电阻不可能是[ ](A )8Ω (B )12Ω (C )18Ω (D )36Ω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 、I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时,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U 增大、I 减小; (B )U 增大、I 减小;(C )U 减小、I 减小; (D )U 减小、I 增大。
4.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0.80V ,短路电流为0.04A ,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30Ω的电阻器组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 ](A )0.80V (B )0.60V (C )0.48V (D )0.40V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 恒定,由于某元件出现故障,使得灯L 1变亮,灯L 2不亮,其原因可能是[ ](A )R 1断路 (B )R 2断路(C )R 2短路 (D )R 1短路 6.若将两个不同的电源的U-I 关系图线的标度画在同一直角坐标O I U O I U O I U U OI 第3题 第5题 U 2系上,如图所示,那么从图线可以知道[ ](A )两个电源的电动势1ε>2ε;(B )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时,电流表读数I 1>I 2;(C )电源内电阻r 1>r 2;(D )在外电路总电阻相同时,电源2的端压较大。
7.某同学使用多用表测量一个电阻时,选择开关拔在欧姆档的×10倍率档,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两数值的正中央,则该电阻的阻值可能为[ ] (A )22Ω (B )23Ω (C )220Ω(D )230Ω填空题部分 8.将一根横截面为圆形的均匀电阻丝拉长一倍,则拉长之后电阻丝的电阻是原来的 倍。
高考物理高效提升实战练习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高效提升实战练习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下图。
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区分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装置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据台面高度为3h。
不及空气的作用,重力减速度大小为g。
假定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经过选择适宜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那么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A.B.C.D.2、如下图,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绕绳装置,转动A、B改动绳的长度,使润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下降。
关于此进程中绳上拉力大小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D.能够不变,也能够增大3、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时间距离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减速度为( )A. B.C. D.4、如下图,以v0=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的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垂直地撞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按g=10 m/s2思索,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飞行时间是 sB.物体撞击斜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C.物体飞行的时间是2 sD.物体下降的距离是10m5、一矩形线圈位于一随时间t变化的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如图甲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甲中线圈上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那么以下的It图象中正确的选项是:〔〕6、如图2,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反,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反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经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运动形状;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减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区分为△l1和△l2,重力减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A.a1=3gB.a1=0C. △l1=2△l2D. △l1=△l27、如下图,用单位长度电阻相反的粗细平均的相反导线制成的边长为L或2L的四个单匝闭合回路,它们以相反的速度先后垂直穿过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度大于2L。
生活教育,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

生活教育,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作者:陈大庆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8年第08期重庆育才中学是陶行知先生1939年创办于合川古圣寺的学校,先生所提的“生活教育”理念至今贯穿于学校育人的方方面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实际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
初中教学中,物理学科表现得比较突出,并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重庆育才成功学校副校长陈清勇告诉记者。
“来育才中学以前呢,我在职教学校已经教过六年物理了,职教学校的物理课其实强调更多的是实际操作,毕竟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到一线的工作岗位上去,现实地说那就是学生毕业后生存的饭碗,必须要学以致用。
”2000年,李鸿来到育才中学,通过层层选拔才成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真正实现了从职教到普教的过渡。
如今看来,李鸿在职教学校任教的六年时光,为后来“生活物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埋下了伏笔,打好了基础。
“从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来总结,学生是否真正愿意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其实在于他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出来。
”李鴻介绍生活物理是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业多样化生活化、学生制作生活化、教师演示教具生活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生活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物理学科带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它需要学生去动手、去观察、去总结。
相对于其他学科“埋头做题的日常”,光是这一点便足以将孩子对物理课的兴趣提起来。
“我们的作业的多样化、生活化,以多种形式、从多维面共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感受生活物理的魅力。
”李鸿解释说,与其他学科常规的“做练习题”不同的是生活物理的作业形式十分丰富,能让学生主动与课后作业“握手言和”。
“比如我们学到‘浮力’的相关知识,我们的课后作业就会让学生回家从烧一壶开水到泡好一杯茶,记下整个过程中所观察的物理现象。
高中物理 第1课 高效练习 选修1-1

选修1 第1课高效练习题1.(深圳罗湖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今山西大同),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大意为:洛阳一带是古来帝王所居),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卷十九材料二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
至于平城自作为京都以后,人口集中,游食者众,粮食供给难免发生困难。
……据《南齐书·芮芮虏传》称,太和三年(公元479年)“芮芮(北方少数民族,通称“柔然”)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距离)平城七百里,魏(北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其后高车(北方少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徒,逼近平城,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
如果北魏仍都平城,稍一疏忽,有被柔然包围的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册)材料三当时北魏政府,虽则逐步汉化,而一般鲜卑人,则以建国已逾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孝文帝实在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族人以一种新刺激。
……及迁洛阳,政治情势大变,一辈南迁的鲜卑贵族,尽是锦衣玉食,沉醉在汉化的绮梦中,……而鲜卑命运,亦竟此告终。
——钱穆《国史大纲》(上册)回答:(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后果?2. (广东梅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文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材料二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
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
高等学府是爱兹哈尔清真寺,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
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校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如何提高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率共7页word资料

如何提高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率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过程,是不断做题、讲题、评题的过程,也是不断改题、磨题和总结的过程。
习题教学是整个高三物理教学的主旋律,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需要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试题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做了很多遍,考试考了很多遍,结果还是有学生出错。
提高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率成了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关键。
习题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是否理解,教学是否高效,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遍,而是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机讲、谁讲、为什么这样讲。
下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三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一、讲什么习题教学中并不是每一道题都需要讲,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讲。
讲多少,讲什么,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只有知道了要讲什么,才能让学生听得“明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讲物理情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和变化。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2)物块A滑行的距离s.解释:物理情景为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A、B在这样的轨道上运动。
2.讲物理过程,让学生清楚发生了几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什么特点。
解释:本题涉及三个物理过程。
一是物块A、B突然分离(符合动量守恒);二是物块B沿光滑轨道滑到圆弧顶点(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是物块A、B突然分离后A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此过程用动能定理列式)。
本题只要分析清楚了这三个物理过程和一个关键点(物块B在最高点)就可解决。
3.讲思维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方法:A、B分离符合动量守恒;B到d的运动机械能守恒;B在最高点,圆周运动向心力;A向左滑行,用动能定理。
4.讲规范解题,让学生理解物理的规范和严谨。
二、怎么讲怎么讲对于习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管理,以及课堂的调控能力,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功底,更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之美与高效练习吴昌水(铜梁中学物理组)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和练习中的解题效率显得更加重要。
现在的高中学生科目多且难度大,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时间少,不够用。
在物理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害怕解物理题,对物理题没有兴趣。
其实物理的魅力,它的内在美,它的科学美,使得物理问题的解决中体现一种创新美。
这个物理问题解决的创新美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喜欢上做物理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系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物理成绩的提高就自然多了。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学之美创新美高效练习母题引言有一句话道出了高中理科各学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物理题难不难在于你对该科学习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对如何学好物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物理学科本该是一门充满兴趣的学科,这里有很多最简单的问题,这里也有着物理学家最深邃的思考,那是一群充满智慧的人,所以学习物理应该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物理的魅力,首先是它的内在美,即物理的实验之美、逻辑推理之美,这在伟大物理学家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次是它的科学美,即物理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和发现美,通过对科学美的体验让你体会到物理并不像你所认为的那样枯燥无味,物理本身其实就是其乐无穷的;第三是它的应用美,即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你体会到物理就在你的身边,体现了物理学的真与善;最后是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创新美,引导同学们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将美的思想应用于实际解题的能力,最终形成与你自身的物理学习过程相伴始终的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上课、做题和练习的效率显得更加重要。
在物理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害怕解物理题,对物理题没有兴趣,其实物理问题的解决中体现一种创新美。
这个物理问题解决的创新美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喜欢上做物理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系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物理成绩的提高就自然多了。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心理学认为,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美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常常成为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动力。
“美感是智慧的品质”,我们对物理美的审美实践和对物理美的创造实践,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从而学得更好,并能自觉得按“美的规律”去创造。
最终系统地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物理美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其过程中的创新美。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其核心就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
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
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
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大大增加。
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别人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
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其实一个人也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处理问题。
例如:一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秒后停止运动,且最后一秒前进了2米。
求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和刹车全程发生的位移多大?(1)、利用基本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求解:=2m/s a=-4m/s2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6.5=28m/s x=98m由基本公式: V(2)、逆向思维和用推论求解: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1:x7=1:49 x7=98m由平均速度公式:v0=28m/s(3)、逆向思维和用推论求解: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1:x2:x3:x4:……=1:3:5:7:9:11:13:……x=98m=28m/s由平均速度公式:v(4)、由平均速度、图象法和面积法:在速度图象中:最后一秒的位移与全程的位移是相似三角形的关系结合平均速度公式:最后一秒的位移为:2米由相似三角形:全程的位移为:98米=28m/sv头脑风暴法用于解题,即所谓“一题多解”是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
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
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案与结果。
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反映了物理知识的和谐美,又体现了对简单美的追求,甚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即体验了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美。
多题一解多题一解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高效、易学、切合实际,感到一切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
其实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花在多题一解上,效果也并不理想。
主因是不善于分析归纳,对各类问题没有形成固定的解题方法;分析问题的水平不高,不能“异中求同”,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物理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内在的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发现美和应用美。
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创新美,引导同学们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将美的思想应用于实际解题的能力,例如关于机械能守恒方面的一下各题的解法就体现了多题一解,都用公式:“Δ E K =−ΔE P ”进行求解。
1、小球沿光滑的斜轨道由静止开始滑下,并进入在竖直平面内的离心圆轨道运动,如图所示,为保持小球能够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而不落下来,求小球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滑下?已知离心圆轨道半径为R ,不计各处摩擦。
2、一根轻质细杆的两端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O 为光滑水平轴,已知AO=L ,BO=2L ,使细杆由水平位置开始转动当B 转到O 点正下方时,(1)A 和B 的线速度多大?(2)B 对杆的拉力为多大?3、 一根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住质量为M 和m 的长方形物块,且M>m ,开始时用手握住M ,使系统处于如图示状态。
求(1)当M 由静止释放下落h 高时的速度(h 远小于半绳长,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
(2)如果M 下降h 刚好触地,那么m 上升的总高度是多少?4、如图所示,一固定的三角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
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 和B 连接,A 的质量为4m ,B 的质量为m 。
开始时将B 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 沿斜面下滑而B 上升。
物块A 与斜面间无摩擦。
设当A 沿斜面下滑S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
求物块B 上升的最大高度H 。
经典题和母题经典题和母题在物理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题有无限多,但真正上能算得上“题”的题目并不是太多,这些题才是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关键,否则当学生看到考试卷或高考考卷时总觉得平时做的那么多题没有用,好像与考试无关,是徒劳。
作为母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题”包万象就是使母题成为多个知识点的汇聚处或多种思维方法的集合点。
这样的题具备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突显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找题的依据就是:“题”出问路、“题”藏玄机和“题”包万象。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无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加深印象,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学生在做题后往往可以巩固和领悟各部分知识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如图所示,质量M=20kg 的物体从光滑曲面上高度H=0.8m 处释放,到达底端时水平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一电动机驱动着匀速向左传动,速率为3m/s,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µ=0.1,则(1)若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是6m, 物体冲上传送带后就移走光滑曲面,物体将从哪一边离开传送带?通过计算说明的结论。
若皮带轮间的距离足够大,从M 滑上到离开传送带的整个过程中,由于M 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了多少热量?抛出此题,就是抛出了传送带上的物体这一重点题型。
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充分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
抛出此题,也就抛给了学生二大陷阱。
其一是物体向右运动到与皮带向左的速度大小相同时摩擦力会突变为零。
其二是根据以往的思维定势,M 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fS 相对,其中S 相对往往通过S 相对=S 皮-S 物而求得。
从而将此似乎是非常正确的结论应用于此。
抛出此题,也就抛出了“曲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多个运动模型,抛出了摩擦力、运动学、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及一对摩擦力做功等多个知识点和物理定理规律,抛出了受力分析,多过程分析、功能角度分析等解答问题的基本物理思维和方法。
从而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尝试从各个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机会。
变题一题多变,意在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习题的辐射面包括:(1)新瓶装旧酒——提高思维层次;将母题中皮带速度改为5m/s 向左运动,传送带长度长为9米,则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多少?此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多少?(2)旧瓶装新酒——拓宽思维广度如图所示,一质量M =20kg 的物体从光滑曲面上H =0.8m 处释放,到达底端时水平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一电动机驱动着匀速转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图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g=10m/s2),传送带长为6m。
传送带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0.8m。
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转动,速率为5m/s,则物体将落于地面何处?(3)新瓶装新酒——开掘思维深度继续设计新颖别致的情景进行启发提问,有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突出主题,强化效果,进而开掘学生思维深度。
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的物体从光滑曲面上H=0.8m处释放,到达底端时水平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一电动机驱动着匀速转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g=10m/s2),传送带长为6m.。
传送带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0.8m。
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转动,试讨论物体落地点与皮带速度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还有“磨题”、“引题”和“生题”……例如:引题通过“点题”、“变题”、“磨题”,通过不断地互动和生成,学生的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也不断升华。
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出新的问题,引出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和转折度的问题,让学生“耳目一新”而又“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研究和探索的欲望,也激发学生“翻身作主”自编子题的欲望,为课后的“生题”打下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