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义1.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科学施肥和灌溉,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养分供给和水分供给充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减少资源浪费: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合理施肥和灌溉,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水体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
4. 强化土壤肥力: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和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保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
5.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要点1. 种植前土壤肥力调查:在种植玉米前,要对土壤进行肥力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供肥能力,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确定施肥方案。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调查结果和玉米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
施肥时要注意施肥剂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机,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
3. 精准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需肥情况和土壤的含水量,科学灌溉。
采用定量灌溉和灌溉技术,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供给充足。
4. 水肥配套: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合理配制水肥方案,实现水肥的匹配与优化。
在生长初期施肥增肥,中期施肥保肥,后期施肥减肥。
5. 循环利用养分: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养分的循环利用。
采用有机肥等方式,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 科学管理土壤:要注意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和提高。
7. 生态环境保护: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减少对土壤、水体和环境的污染。
三、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1. 灌区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要科学施肥和灌溉,避免盲目施肥和灌溉,造成养分和水分的浪费。
2. 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水肥管理水平,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介绍

水肥一体化介绍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利用水和肥料的综合性使用方式,它可以实现
农作物的有效增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在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避免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降低
风险,促进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水肥一体化还有以下几点技术要点:
一、利用农田灌溉水体系,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营养状况。
二、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及时为农作
物施用合适的肥料,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育。
三、开发新型肥料,如深效肥等,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耗水或造成
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降低农民的使用成本。
四、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准确地反映农田土壤营养状况、
水文水质以及土壤水分和温度等变化,从而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状况,
实施更有效的灌溉和肥料管理。
总之,水肥一体化充分利用农田灌溉水体系,同时采用智能化和
信息化技术,解决农作物营养施肥不当或过量使用肥料等问题,实现
农作物有效增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现代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水肥一体化(滴灌)详细全解!

⽔肥⼀体化(滴灌)详细全解!⽔肥⼀体化(滴灌)详细全解!1、什么是⽔肥⼀体化技术?答: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的施肥,是在压⼒作⽤下,将肥料溶液注⼊灌溉输⽔管道⽽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通过灌⽔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根区。
⼴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等。
2、⽔肥⼀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嘴巴,叶⽚是⼩嘴巴。
⼤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喷肥只能起补充作⽤。
我们施到⼟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壤溶液浓度相对较⾼,结果产⽣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孔张开,进⾏蒸腾作⽤(这是植物的⽣理现象),导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分供叶⽚蒸腾耗⽔。
靠近根系的⽔分被吸收了,远处的⽔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或叫⽔肥⼀体化管理),这样施⼊⼟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率⼤幅度提⾼。
3、常⽤的⽔肥⼀体化措施有哪些?答:⽔肥⼀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式施⽤。
如叶⾯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微喷灌施⽤(南⽅最普及⽔带喷施)、滴灌施⽤、树⼲注射施⽤等。
其中滴灌施⽤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4.滴灌施肥有哪些优点?答:滴灌施肥是⼀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著提⾼肥料利⽤率,与常规施肥相⽐,可节省肥料⽤量30—50%以上;⼤量节省施肥劳⼒,⽐传统施肥⽅法节省90%以上。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

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与此同时,我国 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 分生产率偏低的现象。根据 2014 年中 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农 业用水总量为 3 870 亿 m ,农田灌溉水 有效利用系数 0.530,主要粮食作物水分 生产效率平均仅 1 kg/m ,这与发达国家 0.80 ~ 0.85 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平均 2 kg/m3 的水分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同 时,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利用率也相 对较低,2014 年化肥施用量 5 995.94 万 t,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 35.2%, 远 低 于 发 达 国 家 50% ~ 70% 的 水 平。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 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控制农业用水总量,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高水肥资 源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 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 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根据作物的需水 需肥规律及土壤水分、养分状况,适时、 适量、准确地将水肥输送至作物根部土 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 压力灌溉有喷灌、 微灌等多种形式,目前常用的是微灌与 施肥结合,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源、土壤、肥料和农药等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肥相互协调、互补、高效利用的一种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将肥料和水源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节水、减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的目的。
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灌溉和施肥的协调: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量,使水肥的供给与作物的需求相匹配,避免浪费和滥施。
2.施肥方式的改善: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如滴灌、喷灌、肥水混合等方式,将肥料与水同步供给到作物根系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营养流失。
3.农药和肥料的共同利用:合理调节农药与肥料的用量和施用时机,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避免农药和肥料之间的相互阻害,实现水肥农药的协调利用。
4.优化土壤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注重改善土壤环境,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吸水、吸肥能力,减少灌溉和施肥的量。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和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目标是在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和肥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和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水和肥料的供应一直是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资源短缺、肥料过量施用的情况,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还有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五大技术要点:1.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确定合理的灌溉量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确定灌溉量。
同时,还要根据土壤环境和水源条件来确定合理的灌溉周期。
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分,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产量。
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另一个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来确定施肥量。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等。
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养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3.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土壤保水是水肥一体化技术中的重点内容。
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深耕等。
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
4.优化施肥水平和施肥根系分布:施肥水平的优化和施肥根系分布的合理调控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
施肥水平的优化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养分需求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合理分配养分供应。
在施肥过程中,还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保证施肥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作物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作物吸收。
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常用形式有微喷、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在我省小麦、玉米上以微喷灌为主。
因其具有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优势,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工程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系统、输水管道和微灌带四部分组成。
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首部系统主要包括潜水泵、加压泵、逆止阀、过滤器、压力表、水表、排气阀、施肥器、施肥罐或施肥池。
输水管道包括干管与支管两级管道。
干管可采用地上软管或地埋硬管两种形式。
地上软管多采用PE软管,地埋硬管多采用PVC管材,埋深0.8米,输水支管采用φ63的PE软管,微喷带常采用N65五孔或七孔微喷带。
微喷带铺设长度40~60米,间距1.8米或2.4米,输水支管的最大铺设长度50~70米。
二、水肥一体化肥料选择1.肥料要求常温下能够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可溶性、养分含量高、杂质含量低、溶解速度快,避免产生沉淀,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
2.常用肥料有尿素、硫酸钾、溶解度高的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等。
三、水肥一体化操作步骤1.检查首先检查微喷带的阀门状态,需要灌溉的地块开启,其他地块阀门全部关闭。
应根据机井的出水量和压力情况估算1个灌溉单元的微喷带条数。
例如潜水泵出水量为45立方米/小时,微喷带的喷水量10立方米/100米/小时,总微喷带应开启长度为450米,单条微喷带长度50米,应开启9条,为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爆带或接头憋开,实际应先开启10~11条。
2.启动先开启潜水泵,待水充满微喷带并喷起后,再开启管道加压泵。
根据实际压力状态调整喷灌带开启条数以达到最佳喷水状态,以水雾单侧辐射微喷带间距的1/2左右为合理状态,喷辐交叉不宜过多。
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

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水和肥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养殖过程中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肥料的高效利用。
在现代养殖中,水肥一体化已经成为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是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的基础,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为养殖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物添加、矿物添加和调节剂应用等。
有机物添加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保持能力;矿物添加可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矿质元素,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剂应用可以调节土壤pH值,使其适合养殖物种的生长发育。
二、水质调控技术水质是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调控水质,可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养殖物种的生长发育。
常用的水质调控技术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调控和水体循环利用等。
酸碱中和可以调整水体pH值,使其适合养殖物种的生长;氧化还原调控可以调节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提供养殖物种所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体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三、肥料精准施用技术肥料的精准施用是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的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肥料的投放量和投放时间,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常用的肥料精准施用技术包括基施、追施和叶面施等。
基施是指在养殖开始前将肥料均匀撒布在土壤中,供养殖物种整个生长周期的需求;追施是指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适时补充肥料;叶面施是指将肥料喷洒在养殖物种的叶面上,高效吸收,提高施肥利用率。
四、智能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是水肥一体化高效养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养殖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和调整养殖环境,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常用的智能监控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土壤等各项参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远程监控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养殖过程,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
水肥一体化能否落地生根,既取决于农民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同时作为一个集成度较高的技术活,其也需要兼顾水源、肥料、农机配套、设备日常维护四大板块的整合。
水源
灌溉水源是指可以用于灌溉的水体,一般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主要包括井水、泉水、水库、渠道、江河、湖泊、池塘等,但水质必须符合灌溉水质的要求。
首部建设——遇到“砂水井”怎么办
滴灌首部受水源条件影响最大的是过滤器。
过滤器类型主要包括砂介质过滤器、离心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等。
地下水源主要包括深水井和浅水井。
深水井井深超过20米,水质较好,含砂量较少,一般通过“离心+筛网”或“离心+叠片”二级过滤后即可直接进入灌溉管道。
如含砂量较多一般不选用叠片式过滤器,普遍选用“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
浅水井井深在20米以内的,水质受地域影响较大,含砂量相对较多,需安装“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
如含砂量较大的“砂水井”一般在水源处修建沉淀池,然后通过水泵加压再进行“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或水源经过“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后只过滤掉颗粒较大的粗砂,粒径较小的细砂直接进入毛管,灌水完成后打开毛管堵头对管道进行冲洗。
地表水源与地下水源相比不仅含砂量大,同时有机物等杂质含量也较多,因此需在首部修建沉淀池,首部过滤器系统可选用“砂石+筛网”二级过滤组合。
施肥器——哪种价廉物美受农民欢迎
目前市场上的施肥器主要包括压差式施肥罐、注肥泵以及文丘里施肥器等,施肥器的选择主要受轮灌区面积的影响。
压差式施肥罐虽然制造简单、价格低廉,但溶液浓度变化大、无法控制、罐体容积有限,添加化肥次数频繁且较麻烦,因此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
因此,建议在大田作物应用注肥泵,控制面积200亩左右,一方面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可以轻松掌控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在温室大棚及小面积栽培作物上应用文丘里施肥器,控制面积3亩以内,造价较低且便于安装操作。
输配水管网——管材选择如何因地制宜+
滴灌输配水管网是由干管、支管、辅管、毛管及各种连接件和控制、调节器按设计要求组合安装而成。
干管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影响,在地势平坦地区,输水干管承压要求大于工作压力即可。
山坡地、梯田等有垂直落差的地块,应考虑垂直落差对管道造成的压力,估算方法为每100米垂直落差对管道造成的压力为1兆帕(10个压),输水干管的承压能力应大于工作压力和垂直落差产生的压力之和。
对于过滤器以后的管道最好全部采用塑料管,以防
止锈蚀堵塞毛管。
滴灌系统输水管道的支管和辅管一般采用PE管,PE管分为高压低密度PE管和低压高密度PE管两种。
高压低密度PE管为半软管,管壁较厚,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低压高密度PE管为硬管,管壁较薄,对地形适应性不如高压PE管好。
滴灌带——选择使用几年的为好
滴灌带(管)是滴灌系统的末端管网,是直接向作物施水肥的设备,主要有迷宫式滴灌带和内镶片式滴灌带两种。
滴灌带的选择主要受作物种类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玉米、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上应选用造价低廉的迷宫式滴灌带,使用年限1年。
在设施农业的经济作物上应选用质量较好、灌溉效果均匀的内镶片式滴灌带,其造价较高,使用年限3~5年。
肥料
施肥原则——一味推崇新型肥料就好吗
水肥一体化在肥料选择上品种繁多,主要包括传统肥料和新型肥料。
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及中微肥密切配合”平衡施肥、新型与传统肥料科学兼顾的原则,配方施肥,以产定肥。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产量。
滴灌追肥必须选用易溶性肥料,常选用尿素硝铵、硫酸钾、水溶性复合肥和液体肥料等。
施肥设备——操作方法容易掌握吗
滴灌在安装时大多配备压差式施肥罐,基本上可以满足追肥的需要,实现水肥一体化,但存在罐体容积小、添加肥料次数多、施肥不均匀等弊端。
通过多年实践,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大田安装泵注式施肥机,在规模较小的设施大棚应用文丘里施肥器,投资较省。
操作方法追肥前要求先滴清水20~30分钟,再加入肥料。
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30分钟,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追肥时要掌握剂量,首先计算出每个轮灌区的施肥量,然后开始追肥
农机
农机作业——怎样保护滴灌设施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实现全程机械化,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长久的推广开来,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和当前农村生产现状。
目前水肥一体化对播种过程配套机械的要求较高。
目前,内蒙古玉米和马铃薯均已大面积采用机械化种植,实现了播种、施肥、打药、覆膜、铺带一次性完成作业。
机具入地后,驾驶员在第一种植行开始时要选好前面地头的参照物,准备作业。
先将滴灌带卷上抽出滴灌带一端引入导向装置,将滴灌带滴孔面朝上,按地头出水栓的位置留好余量,固定在地头垄正中间,从膜卷上抽出地膜端头绕过覆膜辊等工作装置,膜两侧边压在压膜轮下,膜端头用土封埋好,放下液压开始作业。
每隔一定距离(3~4米)压一条土带,以防大风将地膜掀开。
作业过程中速度要平稳,保持直线行驶,跟机人员
注意观察后面机具的工作情况和作业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停车进行检查调整,防止出现断垄缺苗。
维护
膜下滴灌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需要有懂得膜下滴灌技术、责任心强的固定管理人员来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维修保养制度。
水源工程——除隐患是日常重点吗
经常检查井房和水井,排除隐患。
如果建有蓄水池,需定期对蓄水池内泥砂等沉积物进行清洗排除。
灌溉季节结束后,应排出所有管道中的存水,封堵阀门和水井。
首部系统——检查维护方法有哪些
水泵运行前检查水泵与电机的连轴器是否同心,间隙是否合适,其他各部件是否正常,转动是否灵活,有问题及时排除。
运行中检查各种仪表的读数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轴承部位的温度是否过高,水泵和水管有没有漏水和进气情况,水泵停机前应先停起动器,然后拉电闸。
水泵每次停止工作后,应擦净表面水迹,防止生锈。
用机油润滑的新水泵运行1000小时后,应及时清洗轴承及轴承体内腔,更换润滑油。
用黄油润滑的,每年运行前应将轴承及轴承体清洗干净,运行期内定期即一般4个月左右就要给电动机轴承加黄油。
机械密封润滑剂应无固体颗粒,严禁机械密封在干磨情况下工作。
离心式水泵运行超过2000小时后,所有部件应进行拆卸检查,清洗,除锈去垢,修复或更换各种损坏零件,必要时更换轴承,机组大修期一般为一年。
过滤设备无论哪种形式的过滤器,都需要经常进行检查,网式过滤器的滤网相对而言容易损坏,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各种过滤器都需要按期清理,保持通畅。
离心式过滤器集砂罐设有排砂口,工作时要经常检查集砂罐,定时排砂。
网式过滤器清理时,要打开封盖,将网芯抽出清洗,两端保护密封圈用清水冲洗,也可用软毛刷刷净,但不可用硬物。
当网芯内外都清洗干净后,应将过滤器金属壳内的污物用清水冲净,由排污口排出。
按要求装配好,重新装入过滤器。
叠片过滤器要打开外壳,取出叠片,先把各个叠片组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布将塑壳内的密封圈擦干放回。
之后开启底部集砂膛的丝堵,将积存物排出。
施肥设备压差式施肥罐首先仔细清洗施肥罐内的残液并晾干,然后将罐体上的软管取下并用清水洗净,每年灌溉季节结束时对铁制化肥罐的内壁进行检查,看是否有防腐蚀层局部脱落的现象,如果发现脱落要及时进行处理,以杜绝因肥液腐蚀产生的铁化合物堵塞毛管滴头。
注肥泵也要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分解涂润滑油,再冲洗组装好。
量测仪表每两个月检查一下释压阀是否正常工作。
方法是关闭全部(或部分)田间阀门后开启水泵,注意当释压阀开启时过滤器上的压力表读数是否与释压阀标定的自动开启压力值相同。
每年灌溉季节结束后,对首部枢纽安装的量测仪表(压力表、水表等)进行检查、保养和调试。
管网系统——主支管道需要定期冲洗吗
应对管道进行定期冲洗。
支管应根据供水质量情况进行冲洗。
灌溉水质较差的情况下,毛管要经常冲洗,每个星期打开一次滴灌管线的末端,冲除末端积存的细小微粒,管线必须一个一个地打开,以保证系统内压力正常。
每个月依次打开各个轮灌组的末端堵头,使用高压冲洗主、支管道。
管道高压清洗结束后,要充分排净水分,把堵头装回。
入冬前——怎样对整个系统进行养护
由于冬季寒冷,需在膜下滴灌系统结束运行后,对膜下滴灌系统进行全面维护,以确保来年正常运行。
入冬前需对田间管网整个系统进行清洗,打开若干轮灌组阀门(少于正常轮灌阀门数),开启水泵,依次打开主管和支管的末端堵头,将管道内积攒的污物冲洗出去。
完成后打开地下管道末端阀门,排出管道积水,防止冻裂。
可拆除的管道应尽量拆下,清洗干净入库保存,拆卸阀门要仔细,注意保护塑料部件,并将阀内的水排尽。
将阀门和连接件用塑料包裹好,以防杂物和水进入,对于损坏堵塞的管件要及时补充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