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水肥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水肥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一)水肥一体化

1、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2、水肥一体化使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3、水肥一体化的优缺点

优点: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

a、水肥均衡: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滴灌,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b、省工省时: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

c、节水省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30~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d、减轻病害:大棚内作物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如辣椒疫病、番茄枯萎病等,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e、控温调湿:冬季使用滴灌能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提高地温。传统沟灌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造成沤根现象,而使用滴灌则避免了因浇水过大而引起的作物沤根、黄叶等问题。

f、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

a、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统。在设计方面,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水肥一体化的灌水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特别忌用大水漫灌,这容易造成氮素损失,同时也降低水分利用率。

b、施肥系统。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c、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氨水、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漏,以免堵塞管道。

d、灌溉施肥的操作。

(a).肥料溶解与混匀: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般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

(b).施肥量控制: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c).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二阶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阶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果园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主要技术规程:

1、根据作物需水生理和土壤条件(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体厚度等)设计供水系统,制定灌溉制度(灌水定额、每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及灌溉定额)。

2、根据作物营养生理、目标产量和土壤条件(土壤养分、土壤质地、构型等),确定施肥制度(施肥时间、次数、数量、配方比例),合理实施水肥耦合。

3、水肥耦合操作程序:首先,将果树专用冲施肥溶解于配肥容器中。加肥前,灌溉系统先运行15~30分钟,待果园中灌溉区所有喷头正常喷水后,再启动注肥泵向输水管中加肥,调节注肥泵压力必须大于抽水机出水压力,控制加肥速率,使灌入果园的肥料浓度少于千分之一:加肥结束后,灌溉系统要继续运行30分钟至1小时以上,以洗刷管道,保证肥料全部施于果园土壤,并下渗到要求深度。)

切入点:a、国家对水肥一体化是大力扶持,有项目补贴,购买水肥一体化农机可享受农机购买补贴。

b、使用寿命

c、土地流转走势,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二)水溶肥

1、什么是水溶肥

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2、水溶肥的一些特点

a、水溶性肥料可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如N、P、K、Ca、Mg、S 以及微量元素等,故而完全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来设计配方。

b、水溶性肥料是一个速效肥料,可以让种植者较快地看到肥料的效果和表现,随时可以根据作物不同长势对肥料配方作出调整。

c、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法十分简便,它可以随着灌溉水包括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时施肥,既节约了水,又节约了肥料,而且还节约了劳动力,这在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使用水溶性肥料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d、水溶性肥料一般杂质较少,电导率低,使用浓度十分方便调节,所以它即使对幼嫩的幼苗也是安全的,不用担心引起烧苗等不良后果。

3、水溶肥性质与应用

为了识别各种水溶性肥料中的不同组成成份,人们一般用N-P2O5-K2O+TE(trace element,或者ME,micronutrient element)来表示水溶性肥料中的不同配比。如20-20-20+TE,则表示这个牌号的水溶性肥料中的总氮含量是20%,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是20%,氧化钾的含量是20%,TE则表示肥料中含有微量元素。

添加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硼,铁,锌,铜,钼,其中以添加螯合态微量元素最优。由于螯合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是无机态微量元素的四十倍左右且又十分安全,即使很低添加量

也不用担心作物出现缺素症状,

同元素混配在一起会引起诘抗作用。部分更为优质的产品还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求,添加钙,镁,硫等中量元素。

水溶性肥料不但配方多样而且使用方法十分灵活,一般有三种:

a、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

在一些沙漠地区或者极度缺水的地方,以及规模化种植的大农场,以及高品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园,人们往往用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技术来节约灌溉水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叫做“水肥一体化”,即在灌溉的时候,肥料已经溶解在水中,浇水的同时也是施肥的过程。这时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可以通过水溶性肥料来获得,即节约了用水,节省了肥料,又节省了劳动力。即水溶性肥料最大的优点——节水、省肥、省工。

b、土壤浇灌

通过土壤浇水或者灌溉的时候,先行混合在灌溉水中,

到肥料,通过根的呼吸作物把化学营养元素运输到植株的各个组织中。

c、叶面施肥

把水溶性肥料先行稀释溶解于水中进行叶面喷施,或者与非碱性农药(常用大部分农药都是非碱性的)一起溶于水中进行叶面喷施,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株内部。对于一些幼嫩的植物或者根系不太好的作物出现缺素症状时是一个最佳纠正缺素症的选择,极大地提高了肥料吸收利用效率,节约地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内部的运输过程。

3、水溶肥料好坏辨别

1.如何辨别全水溶性肥料质量好坏?

首先,包装一定要看仔细。很多产品,不用打开包装,单从包装上就能看出是否是正规产品。尤其对于全水溶性肥料来说,包装上的道道儿很多,提醒菜农朋友一定看仔细。一是要看包装袋上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养分的含量。依据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氮、磷、钾三元素单一养分含量不能低于4%,三者之和不能低于50%,若在包装袋上看到大量元素中某一元素标注不足4%的,或三元素总和不足50%的,说明此类产品是不合格的。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0.1%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但微量元素总含量不能低于0.5%。

二是看包装袋上各种具体养分的标注,高品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对保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标识非常清楚,而且都是单一标注,这样养分含量明确,老百姓用着才

放心。非正规厂家养分含量一般会用几种元素含量总和>百分之几这样的字样出现。若这样标注,说明产品不正规。

三是看产品配方和登记作物,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是一种配方肥料,高品质的水溶肥料一般都有好几个配方,从苗期到采收都能找到适宜的配方使用,若包装上明确写着是某某作物的专用肥,一两个配方打天下,此类做法是不正规的。正规的肥料登记作物是某一种或几种作物,对于没有登记的作物需要有各地使用经验说明。

四要看有无产品执行标准、产品通用名称和肥料登记证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通常说的全水溶性肥料,实际上它的产品通用名称是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通用的执行标准是NY1107-2010,如果包装上出现的不是这个标准的,说明不是全水溶性肥料。记者发现不少全水溶性肥料包装上标注的是以GB开头的,说明此类产品不合格。另外,还要看其是否有肥料登记证号,如果菜农对产品有怀疑,可以在网上查其肥料登记证号,合格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肥料登记证号和生产厂家都能查到,若查不到,说明该产品是不合格的五要看有无防伪标志。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全水溶性肥料,在包装袋上都有防伪标识,它是肥料的"身份证",每包肥料上的防伪标识都是不一样的,刮开后在网上或打电话输入数字后便可知肥料的真假。据周经理介绍,包装袋上有无防伪标志是判断肥料质量好坏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很多不合格产品一般没有防伪标识。

六要看包装袋上是否标注重金属含量。正规厂家生产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重金属离子含量都是低于国家标准的,并且有明显的标注。若肥料包装袋上没有标注重金属含量的,请慎用。

其次,可将肥料拿到水中溶解。高品质的全水溶性肥料在水中溶解迅速,溶液澄清且无残渣及沉淀物,若肥料在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有残渣的话说明肥料质量不是很好。

再次,看肥料的颗粒。质量好的水溶肥料产品颗粒均匀,呈结晶状,若碰见颗粒大小不一的,尤其类似复合肥粒子的,最好不要购买。

此外,可用火燃烧。若肥料用火燃烧后冒蓝紫色火焰,说明肥料质量较好。相反,若燃烧剧烈并冒红色火焰,肥料质量欠佳。

2、同是全水溶性肥料,价格差距为啥较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市面上的全水溶性肥料价格差距较大,有的6000元就能买到一吨,而有的每吨却达到了一万多元,甚至超过两万,同是全水溶性肥料,价格为啥差别这么大呢?据周经理介绍,这主要与钾来源和使用原料的级别有关。

先来说说钾来源。目前市面上全水溶性肥料钾来源主要有三种:氯化钾型、硫酸钾型、

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一般来说,用氯化钾型的肥料价位最低,其次是硫酸钾型,最好的是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的。因为硫酸钾型及氯化钾型肥料则含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及氯离子,长期施用很容易导致作物缺乏中量元素钙,因此很容易导致果实裂果、生长点发育不良、黄叶、乃至果实脐腐等病害发生。此外,长期使用含硫酸根离子及氯离子的肥料会使硝态氮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大棚土壤盐分会富集加重,土壤板结而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而用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的水溶肥料,这两种类型中的任一元素都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不会出现盐分积累等上述症状,相应的价位也最高。

其次是使用原料的级别上看,高品质的水溶肥料一般都采用食品级和工业一级的原料进行生产。工业级原料比农业级原料价格每吨高几千元,并且在肥料养分含量、水溶性、吸收效率、重金属含量、产品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农业级原料。很多不好的水溶肥料采用农业级别的原料进行生产,价格低廉,品质很难保障,更有不法厂家利用全水溶做文章,装上纯硫酸镁、硝酸钾等原料牟取暴利。水溶肥料里,磷的来源非常重要,且也关系到肥料的价格,这就是为什么硝酸钾价格要比全水溶肥料低廉很多的重要原因。

高品质的水溶肥料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氨味和刺鼻的激素味道,这一点也很关键。

4、水溶肥的种类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

5、滴灌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a、滴灌堵塞原因

aa、物理堵塞。这是引起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灌溉水质差,过滤系统又不完善,泥沙等杂物被水泵抽取进入管道及滴灌管后,在通过内镶式滴头锯齿状流道时,杂物将流道堵塞而使滴头无法出水。

bb、生物堵塞。作物的根系入侵滴灌出水孔,或灌溉水中藻类及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堵塞。作物根系的向水性及不均衡灌溉,会导致根系向滴灌出水孔生长,并伸入出水孔造成堵塞。如果灌溉水中藻类等生物含量丰富,滴灌系统又经常结合施肥灌溉,肥料池等避光设施又不到位,容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滴灌内壁覆盖堵塞。

cc、沉淀物堵塞。主要是化学肥料及水质沉淀造成。一是滴灌施肥后残留在滴灌管中的有些肥料会发生沉淀,如硫酸钙等,而将滴头流道堵塞。二是如果滴灌水属于硬水,碳酸盐含量偏高,长期使用会在滴灌内管壁生成较多的水垢而堵塞滴头。

b、解决方法及使用要求

aa、滴灌水的预处理。这是防止堵塞的最经济有效方法,预处理越严格,物理性堵塞发生的现象就越少。根据水质及流量,在水泵取水口处用铁丝网作3道拦污栅,安装的拦污栅目数由小到大,可分别为10-50目不等,拦去悬浮泥砂和杂物。或将河水引入蓄水池中,经沉淀泥沙后备用,并加盖避光,防止杂物进入及藻类繁殖。

bb、合理安装过滤系统及滴灌管。首部根据经预处理的水质情况,要分别安装砂石过

滤器、叠片式、筛网式过滤器或组合使用,作过滤处理,水质一般才能达到滴灌

水的使用标准。如在分区阀门后再安装一个小流量的筛网式过滤器,作二级过滤

处理,可大大提高滴灌系统防堵塞的安全性能。田间安装滴灌管时,滴灌管上的

滴孔朝上,可使水中的少量杂质沉淀在管子的底部,并防止根系入侵滴灌孔。

cc 定期冲洗滴灌管、清洗过滤器。新安装的滴灌管第一次使用时,要打开滴灌管末端的球阀或管尾,充分放水冲洗,把管中杂质冲洗干净后才能开始使用,滴灌一般使用5次后要再次冲洗。灌水前要经常检查过滤器,开启过滤器反冲洗装置去污,及时清除过滤器滤芯上积聚的杂质,防止过滤器堵塞,发现滤芯损坏要及时更换。

dd 正确使用滴灌施肥。一是要选用可溶性肥料,且施肥器必须安装在过滤器之前。二是滴灌系统过滤设备正常才能进行施肥,施肥结束后要用清水对系统进行30分钟左右的冲洗,防止管道中剩余的肥料沉淀。

ee 化学防堵。如滴灌发生肥料等化学堵塞,必要时可进行酸液清洗,可同时达到消毒、抑制和消灭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的效果。常用高氯酸、硝酸、磷酸、硫酸等,使用时将pH值调到5.5-6.0,处理时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浓度,避免对作物造成危害。酸液清洗时注意调低系统灌溉压力,以减缓流速,提高酸洗效果,结束后再用清水冲洗。

6、水溶肥料新旧标准差异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新标准NY 1107-2010与原NY 1107-2006主要有以下差异:

11.新标准增加了产品类型:由原来的只有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变更为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同时增加了产品应该至少包含两种大量元素的要求。

22.新标准修改了单一大量元素最低含量,要求不低于4.0%或40 g/L;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的微量元素(指铜、铁、锰、锌、硼、钼)含量指标由原来的不小于0.5%或5.0 g/L修改为0.2%-3.0%或2 g/L-30 g/L。

33.新标准增加了钼元素含量不高于0.5%或5 g/L的要求。

44.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中增加了中量(指钙、镁)元素含量指标:要求≥1.0%或10 g/L。

55.新标准把pH值由3.0-7.0修改为3.0-9.0。

66.新标准修改了单一大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要求:单一大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绝对值应不大于1.5%或15 g/L。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新标准NY 1428-2010与原NY 1428-2007主要有以下差异:

11.新标准把pH值由3.0-7.0修改为3.0-10.0。

2.新标准修改了单一微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要求:当单一微量元素标明值不大于2.0%或20 g/L时,各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40%;当单一微量元素标明值大于2.0%或20 g/L时,各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或10 g/L。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新标准NY 1429-2010与原NY 1429-2007主要有以下差异:

11.新标准增加了中量元素型产品,增加了镁元素。

22.新标准把pH值由3.0-7.0修改为3.0-9.0。

33.新标准设定了单一中量元素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要求:当单一中量元素标明值不大于2.0%或20 g/L时,各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40%;当单一中量元素标明值大于2.0%或20 g/L时,各测定值与标明值正负偏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或10 g/L。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新标准NY 1106-2010与原NY 1106-2006主要有以下差异:

11.新标准将腐植酸原料明确为“矿物源腐植酸”,取消了大量元素型的I型和II型。

22.新标准修改了腐植酸含量和大量元素含量指标,增加了大量元素型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大量元素,要求单一大量元素最低含量不低于2.0%或20 g/L。

33.新标准规定钼元素含量不高于0.5 %。

44.新标准把pH值由4.0-9.0修改为4.0-10.0。

各项新标准中共同要求应有的内容

11.新标准将至少应包含两种微量元素,修改为应至少包含一种微量元素。

22.新标准增加了质量证明书应载明的内容要求。要求载明:企业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肥料登记证号、产品通用名称(产品类型)、执行标准号、剂型、包装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还要求载明:大量元素含量的最低标明值和单一大量元素含量的最低标明值,中量元素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的最低标明值,单一中量元素含量或单一微量元素含量的最低标明值,硫、氯、钠元素含量的标明值,pH 值的标明值。

33.新标准对有害元素“汞、砷、镉、铅、铬”含量限定了最高标明值。《水溶肥料汞、砷、镉、铅、铬的限量要求》对有害元素最高含量限定为:汞(Hg)≤5mg/kg;砷(As)≤10 mg/kg;镉(Cd)≤10 mg/kg;铅(Pb)≤50 mg/kg;铬(Cr)≤50 mg/kg。

44.新标准增加了对固体产品销售包装和分量包装净含量的要求。要求固体产品销售包装每袋(瓶)净含量不低于100g;若进行分量包装,应标明其净含量。

55.新标准剔除了原标准检验方法附录部分内容。

7、水溶肥为何易吸收

溶于水中的养分,植物更容易吸收。以根系吸肥为例,在吸肥过程中,靠近根部的容易吸收,远离根部的养分相对浓度就较高。而自然界存在一个扩散过程,远离根系的高浓度肥料,会随着土壤扩散到根系,而扩散需要水的参与。

“叶面吸肥,也需要水的参与。”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表示。

据了解,叶面施肥是通过作物叶片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

“在对腐植酸等水溶性肥料的研究中发现,水溶性越好,喷施到叶面,作物更容易吸收。”仝宝生说,“所以我们一直在提高产品的水溶性。”

8、水溶肥节水节在哪儿?

“既然是水溶性肥料,肯定需要消耗水,为何反而更节水呢?”

针对记者的疑问,仝宝生解释:“即使传统的施肥方式,如撒肥,如果没有降雨,没有灌溉,作物是无法吸收的。因此水溶性肥料结合灌溉农业,做到水肥一体,具有节水、省肥,省工省时的特点。实践证明,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和传统浇水施肥相比,节水达到5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90%。”

据介绍,我国现在有耕地1.3亿公顷,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总面积56%,根据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9亿,所需粮食约8000千亿多公斤,比当前增加2500多亿公斤,为此农业灌溉的面积,需要大量增加。“在水资源供应不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灌溉面积的扩大,将主要依靠节水灌溉区域。”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说。

“发展灌溉设施,像滴灌、喷灌等,都要求用水溶肥,灌溉越精细,对肥料的溶解性要求越高。如最精细的滴灌,对水溶肥的要求最高。”张承林说,否则容易出现肥料堵塞问题,比如滴灌,如果水溶性差,很有可能刚刚用水,过滤器就会堵塞,需要立即清洗。“这不仅会影响灌溉设施,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

“如果灌溉设施较少,或者堵塞的间隔时间较长,清洗起来还可以忍受。”仝宝生说,“但大面积的灌溉,根本忙不过来。”他建议,应该在提高肥料溶解速度与降低水不溶物含量上下工夫,开发出更高端的水溶性肥料,以提高灌溉效率。

9、怎样省工省钱

水溶性肥料怎样省工?

“关键还是靠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灌溉。”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刘晓霞为大家列举了一组数据:

以800亩香蕉地为例,普通浇水施肥,加上深埋,浇水一次,施肥一次,大约需要107个工到240个工。而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浇水一次,需要8个工左右,最少省99个

工。

省工就是省钱,即使算上灌溉设施的费用,水肥一体也更省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也为大家列举了一组数据:

用灌溉施肥,灌溉的设施,最贵的按3000块钱一亩的投入,用15年也就每年200块钱。但是普通的灌溉设施,如渠灌,中等的,大概每亩1200块钱的投入,设计的是5年的使用期,这样算下来,比灌溉施肥还要高。

10、和膨大剂区别何在

“水溶性肥料有改善作物品质的功效,让作物更饱满,它和膨大剂有何区别?”

“严格来说,膨大剂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和水溶性肥料有本质区别。”仝宝生说,水溶性肥料,是指经水溶解或稀释,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用途的液体或固体肥料,主要是为植物提供氮、磷、钾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充分满足作物健康成长的需要,比如永业的腐植酸水溶肥料等系列产品。“就好像人生长发育一样,营养充足,自然长得更高更壮。因此,水溶性肥料是和膨大剂有本质区别的。”

据了解,大家常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我国在批准农药登记时,在农药标签上规定了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和施用方法,标注了使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同时,我国还先后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残留标准,指导和规范农药使用。

11、怎样合理使用水溶性肥料

“要想合理使用水溶性肥料,还得掌握一些施肥原则。”华南农大资环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说。

一是少量多次,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可以满足植物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植物跟人一样,24小时都需要营养;二是一定要做到养分均衡,特别是滴灌。因为在滴灌情况下,作物对土壤的依赖性减少,对肥料的依存度较高;三是特别注意电导力。主要原因是防止肥料烧坏叶面和根系,特别是用喷灌和微喷灌的时候。因为肥料浓度过高,水分有蒸发,马上叶子就烧了;四是避免过量灌溉。过量的灌溉,是浪费水。此外水溶肥大部分含有速效氮,容易随水跑掉的,造成浪费;五是要了解灌溉设施的应用和水的酸碱度,避免应用时肥料产生沉淀,降低成效。特别是在盐碱地上施用,容易产生碳酸钙等。可以拿少量的井水做一下实验,看看用多少量会产生沉淀;六是注意施肥的均匀性。

12:怎样看水溶性肥料效果

会上,仝宝生向大家介绍了水溶性肥料中的腐植酸的效果。

据介绍,永业生命素是含腐植酸的水溶性肥料,是利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蕴藏丰富的风化煤和褐煤作为资源,通过降解,萃取、活化等处理,取得高活性的腐植酸(黄腐酸),再将之与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等,通过螯合、饱和、复配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制备出的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

黄腐酸的主要功能有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仝宝生说:“永业生命素这种含腐酸酸水溶性肥料,具有提高作物生长速度,提高酶的活性,增加农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同时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刺激作物生长的功效。经过实验,粮食作物的能够普遍增产10%—15%,蔬菜瓜果增产15%—30%,投入与产出比一般在1∶10以上。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功效。”据了解,永业生命素产品研制成功之后,于2008年4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11月,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国家肥料正式登记证;2010年12月,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还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

心颁发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证明商标使用证”、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

13、什么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可追溯农业?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11、通过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对食品、农产品进行全程信息跟踪,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触摸屏等方式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给消费者充分的信息知情权。

22、FTS系统在产品流通管理过程中采取了编码管理,流通码与追溯码均参照NY/T 1761—2009和NY/T 1431的规定,采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通用性、标准性的EAN/UCC128条码,通过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杜绝市场上出现仿冒伪劣品牌产品给食品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33、通过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提升食品、农产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与品牌意识,打击市场上出现的伪冒名牌等不法行为,增强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比如在广西,质量追溯体系让农垦系统的产品成为了“香饽饽”,贴有可追溯标签的柑橘比普通柑橘每件多卖4—5元,效益提高20%左右,品牌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44、FTS通过搭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资讯平台,促进了我国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整合我国目前食品安全信息,突破地域、行业等限制,为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互动的桥梁,提振国内外贸易伙伴和消费者对国内食品的信心,恢复消费者对相关企业的信任,在全社会营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55、如今,农产品、食品实现可追溯已成为必然趋势,科润公司多年来致力于为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在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中国诚信万里行组委会等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下,开发出了该套系统,FTS系统以规范化数字档案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专题网站为载体,集中展示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认知途径,提供合作渠道。利用该体系,生产者可以方便、系统、规范的记录和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种信息,建立健全从种植投入品的使用到最终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档案记录,规范生产行为,从而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提高的要求,使企业品牌深入人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4、现代农业

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肥料、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水源有: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一、适宜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二、技术要点 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1)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以褐土区重壤土设施栽培番茄为例,微灌制度见表1。 表1 设施栽培番茄微灌灌溉制度 (2)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 N:3.18公斤、P 2O 5 :0.74公斤、K 2 O: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 2 O 5 :7.4 公斤、K 2 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35%-42%,钾肥为 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 2O 5 :18.5公斤,K 2 O:60.38公斤,合计132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近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业的进程也逐渐加快,对农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从种植到收获,以及对土地的状况都要进行极为高效有益的评估,所以本文重点介绍了水肥一体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多角度的分析其优点,同时也找出了其中的局限性,积极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又称微灌施肥技术,其主要的机制是借助压力系统,或者借助地形自然落差,充分结合微灌和施肥技术,以水为载体,灌溉同时施肥,结果达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水和肥的管理更高效,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如植物的需肥特点,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以及养分含量的具体状况进行设计。可以满足作物的生育期需水和需肥规律,使水和肥料以最优质的结合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1、水肥一体化技术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1.1国外应用与发展状况 水肥一体化的进程在以色列表现的较为经典。20世纪中期,伴随着国家的塑料工业的发展开始发展滴灌开始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如今的以色列,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果园,温室,大田以及绿化等,使用的面积以及占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之首。在世界范围上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都广泛应用在干旱缺水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1]。 1.2我国应用与发展状况 我国最早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引进于墨西哥,1974年引进的滴灌设备试点的面积达到了5.3hm,从此以后该滴灌技术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十年后的1998年,我国就自主研制出了第1代滴灌设备。自此以后,随着我国引进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规模化的灌溉生产也在我国逐步的形成。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在应用上逐渐从试验和示范田推广到到大面积的应用。到了20世纪后期,水肥一体化的技术愈来愈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组织专业的人员开展该技术的技术培训,并拨款进行研讨。2000年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央农业部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与国际合作,连续5年在我国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该次培训的指导专家是国内外的一级专业人员,将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加大了微灌施肥的面积[2]。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由过去的局部试验、示范发展,成为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范围从华北地区扩大到西北旱区、东北寒温带和华南亚热带地区。覆盖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果树栽培,以及蔬菜、花卉、苗木、大田经济作物等多种栽培模式和作物,特别是西北地区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了响应国家“菜篮子工程”以及省农业厅“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丰富城

珠海肥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珠海肥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珠海肥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化肥行业典型的产业链模式为“资源企业—单质肥企业—水溶肥、复 混(合)肥企业—农资公司/个体工商户—种植者”,以各级农资公司、经 销商、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分销商在化肥销售体系中起了主要作用,形成 了化肥企业产品销售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该水溶肥项目计划总投资3272.4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36.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68%;流动资金435.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32%。 达产年营业收入4041.00万元,总成本费用3044.09万元,税金及附 加62.90万元,利润总额996.91万元,利税总额1197.31万元,税后净利 润747.6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49.6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46%,投资利税率36.59%,投资回报率22.85%,全部投资回收期5.88年,提供 就业职位66个。 本文件内容所承托的权益全部为项目承办单位所有,本文件仅提供给 项目承办单位并按项目承办单位的意愿提供给有关审查机构为投资项目的 审批和建设而使用,持有人对文件中的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应做出保密 性承诺,未经项目承办单位书面允诺和许可,不得复制、披露或提供给第 三方,对发现非合法持有本文件者,项目承办单位有权保留追偿的权利。

...... 国外对水溶性肥料的研究较早,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温室中的蔬菜、花卉、各种果树以及大田作物的灌溉施肥,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高尔夫球场等。1965年,美国公布了一项片状水溶性肥料的生产专利;1988年,美国TVA国际化工集团公司申请了高浓度氮硫悬浮肥的生产专利。我国水溶性肥料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与复混肥料同步,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灌溉施肥的理论及应用技术才日渐被重视。到目前为止水肥 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已经由过去局部试验、示范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 辐射范围扩大到西北、东北和华南地区,水肥一体化从当年的“高端农业”、“形象工程”开始向普及应用发展。经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 及创新,水溶肥产品生产工艺从掺混仿制发展到按照配方精确计量,向先 进的工艺技术转变,生产装备、技术工艺逐渐成熟。一批质量优、讲信誉、服务好的行业龙头企业逐渐被种植者接受、认可,一些水溶肥行业优质品 牌开始树立起来,水溶肥行业进入加速成长期,正在由小作坊生产,向现 代企业生产转变过程中。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水溶肥施用作物的 面积越来越大,水溶肥产业也在发展壮大。目前中国水溶性肥料的产地主 要集中在新疆、山东、四川等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较大的省份,尤其是滴 灌节水面积最大的新疆地区;销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内蒙等西北干 旱区和东北、西南、华南等地。

第一章 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

第一章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作物生产的目标是用更低的生产成本去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从作物的生长要素来看,其基本生长要素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养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前三个因素是人为难以调控的,而水分和养分因素则可人为调控。因此,要实现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合理调节水肥的平衡供应非常重要。 在水肥的供给过程中,最有效的供应方式就是如何实现水肥的同步供给,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在给作物提供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即水肥一体化技术。那么,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呢?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通过喷灌及滴灌管道施肥。 图1-1 雷州半岛的香蕉园通过滴灌施用硫酸钾镁肥

图1-2 山地砂糖桔果园通过滴灌系统施用氯化钾 图1-3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的场面 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除通过灌溉管道施肥外,如淋水肥、冲施肥等都属于水肥一体化的简单形式。

图1-4 广东冬种马铃薯地区拖管淋水肥的场景 图1-5 菜农挑担淋水肥的场景

图1-6 海南西瓜种植户通过膜下水带施液体肥的场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种植业生产的一项综合水肥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外有一特定词描述,叫“FERTIGATION”,即“FERTILIZATION(施肥)”和“IRRIGATION(灌溉)”各拿半个字组合而成,意为灌溉和施肥结合的一种技术。国内根据英文字意翻译成“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加肥灌溉”、“水肥耦合”、“随水施肥”、“管道施肥”、“肥水灌溉”、“肥水同灌”等多种叫法。“水肥一体化”这个称谓目前被广泛接受,而“管道施肥”笔者认为更加形象贴切,肥料自身不会从管道流动,必须要溶解于水才能随管道流动。这很容易区别于传统的施肥。针对于具体的灌溉形式,又可称为“滴灌施肥”、“喷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 灌溉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蒸腾失水及土面蒸发失水,必须要源源不断补充土壤水分作物才能正常生长。而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要从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说起。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三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根系吸收。第二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第三个过程叫截获,即养分正好就在根系表面而被吸收。扩散和质流是最重要的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水做媒介。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

新型喷灌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关键词: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绞盘式喷灌机、卷盘喷灌机、喷灌设备、长尾词:厂家、价格、哪家好、多少钱、哪家先进、、、等等 企业介绍: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农业全程机械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拥有进出口权,“农哈哈”商标是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历经37 年的发展,产品覆盖耕作、播种、植保、灌溉、收获、粮食烘干六大类农机产品;厂区占地面积300多亩,员工1000余人,产值近 3 亿元。 2013 年,农哈哈公司开始涉足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并开创了中国智能卷盘式喷灌机的时代,引领国内卷盘喷灌技术的发展潮流;2015 年,农哈哈公司从欧洲引进国际先进的喷灌技术,后经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适合中国农业的新型卷盘平移式淋灌机,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套引进国外先进喷灌技术并实现国产化的灌溉产品,为中国卷盘式喷灌机贴上了节能、高效、节水的标签。 2017 年,农哈哈公司成功开发了智能化固液态施肥机,与新型卷盘平移式淋灌机配套使用,实现水肥一体化作业。目前,在国内是唯一能够在卷盘式喷灌机上应用智能化固液态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产品。新型卷盘平移式淋灌机核心技术:节能:驱动装置采用扼流(直冲)式水涡轮,水能动力转换率70%以上,相比传统侧冲式水涡轮动力转换提高了约 1.5 倍,入机水压只需0.25Mpa 就可正常喷洒作业。 减速装置采用6档变速齿轮箱,提升传动扭矩,降低驱动力需求;回收速度可调范围4-105 米/小时,满足不同作物浇水量需要。 高效:喷洒装置采用40 米幅宽30个8 毫米口径喷头的淋灌架,出水量50 立方米/小时,作业效率 2.5-4 公顷/昼夜。 节水:淋灌架喷洒装置离地距离约 1.5-1.8 米之间,低压喷洒,水滴无雾化,水份蒸发小于5%。 应用广泛: 1:抗风性能强:淋灌架喷头离地距离较低约1.5 米,且水滴无雾化,在5-6 级风天气情况下可正常喷洒作业,特别适合北方地区春季多风天气浇水作业。(配1张风中作业场景图片) 2:低压喷洒对幼苗无伤害:淋灌架上喷头的水压为约0.03-0.05Mpa,低压喷洒且喷头离地距离低,水滴落地时间短,冲击力小,对作物幼苗无伤害,软杆作物不倒伏,

水肥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一)水肥一体化 1、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2、水肥一体化使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3、水肥一体化的优缺点 优点: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 a、水肥均衡: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滴灌,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b、省工省时: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 c、节水省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30~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d、减轻病害:大棚内作物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如辣椒疫病、番茄枯萎病等,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e、控温调湿:冬季使用滴灌能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提高地温。传统沟灌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造成沤根现象,而使用滴灌则避免了因浇水过大而引起的作物沤根、黄叶等问题。 f、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到 20 世纪美国西部发生了大规模“黑风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壤耕作。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给我们敲响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警钟。研究表明,北方沙尘主要来自沙化土地、裸露地和农田。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减少了对土壤的耕作次数,加上地表秸秆残茬,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蚀、水蚀,缓解沙尘危害;故其业已成为防沙减尘的重要技术之一。保护性耕作已经成为国际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该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分类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根据对土壤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划分为 3种类型。(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坑田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包括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 2.保护性耕作产生的背景 保护性耕作是在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农作业成本上升。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革命性变化。 3.保护性耕作的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推广免耕技术,当时由于机械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编制人:卢桂菊 所在单位: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1.水肥一体化系统配置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部分组成。 灌溉水可利用机井、河流、水库等作为水源,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应设置沉砂池并配备相应过滤设备,避免使用pH过高的灌溉水进行膜下滴灌。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系统、控制设备和仪表等,常用过滤设备包括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含沙多的水源需加装离心过滤器,含苔藓等杂物多的水源需加装介质过滤器,施肥系统包括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施肥罐等,系统中应安装阀门、流量和压力调节器、流量表或水表、压力表、安全阀、进排气阀等。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使用滴灌管。 2. 播前准备 (1)耕翻整地,灌水造墒 播种前春耕、春灌。耕翻深度在25~30厘米,当棉田墒情不足时应在棉花播种15~20天前浇水造墒,然后整地保墒等待播种。当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70%需灌水造墒。一般每666.7平方米灌水量50~60立方米,盐碱地棉田压碱的每666.7平方米灌水量80~100立方米。但3月底4月初再次压碱的,每666.7平方米灌水40~50立方米。 (2)平衡施足基肥 播前撒施翻入地下,包括全部有机肥和40%的氮肥、磷肥和钾肥、锌硼微量元素肥料或棉花配方肥。 (3)化学除草 播种前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选择适宜除草剂,采用拌土(沙)撒施、喷洒地表后耙地混土等方式施用。 (4)地膜准备 使用便于回收的高强度加厚地膜或能够完全降解的地膜。 3.播种 (1)品种选用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品种。棉种纯度达到97%以上,净度99%以上,棉种发芽率93%以上,健籽率95%以

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

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 水肥一体化能否落地生根,既取决于农民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同时作为一个集成度较高的技术活,其也需要兼顾水源、肥料、农机配套、设备日常维护四大板块的整合。 水源 灌溉水源是指可以用于灌溉的水体,一般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主要包括井水、泉水、水库、渠道、江河、湖泊、池塘等,但水质必须符合灌溉水质的要求。 首部建设——遇到“砂水井”怎么办 滴灌首部受水源条件影响最大的是过滤器。过滤器类型主要包括砂介质过滤器、离心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等。 地下水源主要包括深水井和浅水井。深水井井深超过20米,水质较好,含砂量较少,一般通过“离心+筛网”或“离心+叠片”二级过滤后即可直接进入灌溉管道。如含砂量较多一般不选用叠片式过滤器,普遍选用“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浅水井井深在20米以内的,水质受地域影响较大,含砂量相对较多,需安装“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如含砂量较大的“砂水井”一般在水源处修建沉淀池,然后通过水泵加压再进行“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或水源经过“离心+筛网”二级过滤器组合后只过滤掉颗粒较大的粗砂,粒径较小的细砂直接进入毛管,灌水完成后打开毛管堵头对管道进行冲洗。 地表水源与地下水源相比不仅含砂量大,同时有机物等杂质含量也较多,因此需在首部修建沉淀池,首部过滤器系统可选用“砂石+筛网”二级过滤组合。 施肥器——哪种价廉物美受农民欢迎 目前市场上的施肥器主要包括压差式施肥罐、注肥泵以及文丘里施肥器等,施肥器的选择主要受轮灌区面积的影响。压差式施肥罐虽然制造简单、价格低廉,但溶液浓度变化大、无法控制、罐体容积有限,添加化肥次数频繁且较麻烦,因此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因此,建议在大田作物应用注肥泵,控制面积200亩左右,一方面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可以轻松掌控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在温室大棚及小面积栽培作物上应用文丘里施肥器,控制面积3亩以内,造价较低且便于安装操作。 输配水管网——管材选择如何因地制宜+ 滴灌输配水管网是由干管、支管、辅管、毛管及各种连接件和控制、调节器按设计要求组合安装而成。干管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影响,在地势平坦地区,输水干管承压要求大于工作压力即可。山坡地、梯田等有垂直落差的地块,应考虑垂直落差对管道造成的压力,估算方法为每100米垂直落差对管道造成的压力为1兆帕(10个压),输水干管的承压能力应大于工作压力和垂直落差产生的压力之和。对于过滤器以后的管道最好全部采用塑料管,以防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82645.html,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彦国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9期 [摘要] 在我国南方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面提高了 农作物的产量,也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但是,在这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以期全面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生产;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 S275;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9-69-1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的不足 1.1 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在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因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广大农户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优势。同时,宣传力度也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户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了解及应用缺乏全面性。虽然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我国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技术,但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并与相关部门如水利、科技等部门缺乏一定的沟通,导致相关社会人士的参与度较低,因而宣传效果不理想。 1.2 试点工作的开展不够完善 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来说,要想全面推广开来,对于相关的试验工作必须要加大重视力度,通过技术示范来使农户全面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试点示范中,还没有发现比较专业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基地,同时也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这就导致试验效果非常不理想,进而导致农户不能全面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会阻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3 水肥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省现阶段我国的水肥资源,以达到全方位满足我国农业灌溉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节水灌溉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许多地区的农业用水量仍较大,进而影响了农业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时,必须重新建立一些基础设施,以提高技术应用效果。 1.4 相关设备研发和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

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56卷 第6期Vol. 56 No. 6 2018年6月 June 2018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 EQUIPMENT & VEHICLE ENGINEERING doi:10.3969/j.issn.1673-3142.2018.06.004 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李寒松1,贾振超1, 张锋2,赵峰1,贺晓东1,慈文亮1,李青1,李震3 (1. 250100 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2. 250200 山东省 济南市章丘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3. 250100 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摘要]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解决我国当前灌溉水肥利用率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一 种新型的农业高新实用技术。文章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相关应用装备,分析了现今国内 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解决途径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 S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142(2018)06-0013-04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Fertig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Li Hansong1, Jia Zhenchao1, Zhang Feng2, Zhao Feng1, He Xiaodong1, Ci Wenliang1, Li Qing1, Li Zhen3 (1.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ciences,Jinan City,Shandong Province 250100, China 2. Zhangqiu Distric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uthority, Jinan City,Shandong Province 250200, China 3.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0, China) [Abstract] Fertigation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low utiliz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large consumption and serious pollution. It i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high-tech practic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ertigatio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 equipment,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domest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solu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fertigation technology; current status; trend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的6%,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每年生产占世界26%的农产品,属于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每年灌溉用水缺口300亿 m3以上,同时我国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3~0.4,仅为发达国家的1/2左右。我国化肥使用量却是世界之最,化肥年用量超 6 000万t,占世界总量的1/3,然而化肥利用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目前这种水肥高消耗、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已经造成了土壤性状恶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针对当前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势在必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根据植物所需养分含量和土壤墒情,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态肥与灌溉水融合,借助灌溉压力系统控制灌溉强度和灌溉深度,将根据作物要求和土壤养分需求所确定的水肥溶液准确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作物土壤始终保持作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避免水肥的深层渗漏和超量棵间蒸发,从而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改变田间气候,是一种新型的农业高新实用技术。相比一般的水肥施用方法,水的利用率可提高40%~60%,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50%,在节水、节肥方面优势明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为了提升我国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水平,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现状和当前应用装备情况,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起步较早,自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运用喷灌技术,用于庭院花卉和草坪的灌溉。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金 基金项目: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2017YH004)收稿日期: 2017-08-16 修回日期: 2017-08-25

《赣南脐橙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赣南脐橙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草案)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2014年《赣南脐橙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41BDH80017)获得江西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立项支持。通过项目的前期研发,以及对当前国内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的调研,2016年10月由江西省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提出立项建议,并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立项编号:赣质监标字[2017]19号)。 2. 主要工作过程 本规程主要依据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结合赣南脐橙水肥管理技术实际,并在多点多年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在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草拟了本技术规范草稿。 3. 起草单位与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锋先,管冠,刘桂东,周高峰,钟八莲。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涵盖了育种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商品化处理技术与装备研发、贮藏保鲜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技术等五个研究领域。现有固定人员9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57人,博士学位54人;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刚性人才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10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研发基地设施面积达15300 平方米,脐橙示范园基地达3057 亩,仪器设备达2000余台(套),价值

大量元素水溶肥资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Water Soluble Fertilizer,简称WSF),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 定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为经水溶解或稀释,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用途的液体或固体产品。但标准中并没有对“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给出精确的定义。在这个标准中规定的水溶肥料,实际上指水溶性的复合肥或混合肥。不可能指尿素氯化钾等单质水溶肥料(实际上这些肥料已有国家标准)。能准确概括其真正内涵的名称应叫“水溶性复混肥”,这样既与普通复混肥区别开来,又可以包含各种营养元素。通常大量元素仅指氮磷钾,但目前的标准又要求微量元素达到0.2~3.0%(或中量元素大于1.0%),与“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名称不符。如果叫“水溶性复混肥”,钙镁硫及微量元素都可以包括在内。其实水溶性复混肥料只是复混肥料的一部分。也可以以水不溶物这个指标来定义肥料的等级,取消“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称谓。在实际应用中也是这样区分的。如水不溶物小于0.1%可以用于滴灌系统,水不溶物小于0.5%可以用于喷灌系统,水不溶物小于5%可以用于冲施、淋施、浇施等(非常准确的水不溶物含量与各种施肥方法的关系有待科研部门试验验证)。只要在肥料包装上强制要求注明水不溶物含量就行。实际上就是在复混肥的标准内增加一条水不溶物的要求或者在肥料的包装标准上增加水不溶物含量标识这一条。部分指标 水不溶物含量 目前标准中规定的大量元素水不溶物含量固体小于5.0%,液体小于50g/L。这个要求太低。如果企业按这个最低要求生产,它的肥料只能用于冲施,并不能用于灌溉施肥或叶面施肥。国内外优质的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小于0.1%,是标准最低要求的五十分之一。制定这个标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生产门槛,但目前的标准起不到这个作用。建议以后修改时改为小于0.5%或5g/L。 大量元素含量 目前标准中规定大量元素含量固体产品大于50%,液体大于500g/L。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除了养分含量要求外,还要照顾养分平衡。微量元素需求量少,可以加入满足作物需要。中量元素缺乏是目前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但要添加中量元素就麻烦了。现有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规定中量元素含量要大于1.0%。作为一个养分平衡的肥料,这个要求太低。由于大量元素已达到50%,中量元素也无法提高含量,只能定这么低的标准。如果企业生产这样的产品,并不能满足作物对中量元素的需要。我们在云南蒙自一带调查葡萄生产,发现葡萄叶片存在严重的缺镁问题。但他们追肥基本用大量元素水溶肥。大部分水溶肥都含有1.0-2.0%的镁,但镁与氮磷钾养分不平衡,含量太少,根本不能满足葡萄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介绍水肥一体化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其优点及特点,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优点;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又称为微灌施肥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微灌和施肥结合,利用微灌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和管理,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需求设计,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 1水肥一体化技术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1.1国外应用与发展状况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以色列开始发展滴灌。60年代末开始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以色列在果园、温室、大田、绿化等方面已全面应用此项技术,应用面积占灌溉面积的67.9%,居世界之首。从世界范围看,水肥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干旱缺水以及经济发达的国家。 1.2我国应用与发展状况 1974年,我国从墨西哥引进滴灌设备,试点总面积5.3 hm2,自此开始滴灌技术的研究工作。1980年,我国自主研制生产了第1代滴灌设备[1]。自1981年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规模化生产在我国逐步形成,在应用上由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量开展技术培训和研讨,水肥一体化理论及应用受到重视。2000年开始,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国际钾肥研究所(IPI)合作,连续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由国内外专家介绍水肥一体化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促使微灌施肥的面积逐步扩大。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由过去的局部试验、示范发展,成为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范围从华北地区扩大到西北旱区、东北寒温带和华南亚热带地区,覆盖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果树栽培,以及蔬菜、花卉、苗木、大田经济作物等多种栽培模式和作物,特别是西北地区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为了响应国家“菜篮子工程”以及省农业厅“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近年来,汉中市注重农业生产中开展“水肥”双节技术,在城固、勉县等地进行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宣传、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水肥一体化主要设施及技术规范

水肥一体化主要设施及技术规范 发表时间:2018-01-25T14:55:30.08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上作者:邵凤成 [导读] 主要介绍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3个部分的水肥一体化主要设施及水肥一体化主要技术规范。 邵凤成 天津市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武清 301700 摘要:主要介绍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3个部分的水肥一体化主要设施及水肥一体化主要技术规范。 关键字:水肥一体化;设施;技术规范 一、水肥一体化采用的主要设施 水肥一体化设备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3个部分。从水源到灌溉点,一般设备的排列顺序是:水泵、逆止阀、施肥(药)装置、压力表、过滤设备、压力表、阀门、流量表、进排气阀、干管、压力调节器、支管、毛管、灌水器。根据微灌施肥首部控制规模和水质,设备的配制方式会有所不同。 (一)首部枢纽: 首部枢纽的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施肥要求的水流送到系统中去,包括加压设备(水泵、动力机)、过滤设备、施肥(药)设备、控制及测量装置等。 (1)加压设备:加压设备的作用是满足微灌施肥系统对管网水流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加压设备包括水泵及向水泵提供能量的动 力机。微灌施肥系统常用的水泵有离心泵、潜水泵等,动力机可以使柴油机、电动机等。单户农户小面积施用微灌施肥设备,最好使用变频器。在有足够自然水源的地方可以不安装加压设备,利用重力进行灌溉。 (2)过滤设备:过滤设备的作用是将灌溉水中的固体颗料(砂石、肥料沉淀物及有机物等)滤去,避免污物进入系统,造成系统和 滴头堵塞。过滤设备安装在输配水管道之前。过滤器包括离心式过滤器、砂介质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等。 (3)施肥设备:包括加压式施肥罐、文丘里注入器、注入泵。 (4)控制和测量装置:包括进排气阀、逆止阀、压力表。 (二)输配水管网: 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和毛管,有各种管件、连接件和压力调节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作物输水和配水。管件和连接件在系统中用量较大,选用的规格、质量等直接关系到工程费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输配水管网系统的干管主要用聚氯乙烯(PVC)管,输配水管网的支管和毛管主要是聚乙烯(PE)管。 (三)灌水器: 作用是将微灌施肥系统中的压力水(肥液)等,通过不同结构的流道或孔口,消减压力,使水流变成水滴、水雾或细流,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 (1)滴头:通过流道或孔口将毛管中的压力水变成滴状或细流状流出的装置称为滴头,单个滴头的流量一般在2~12L/h之间,滴头安装 在微灌施肥管网的毛管上。 ①长流道型滴头:靠水流与流道壁之间的摩阻消能来调节出水量的大小。②压力补偿式滴头:压力补偿滴头是利用水流压力通过滴头内的弹性体(片),使流道形状改变或过水断面面积发生变化,即当水压减少时,过水断面面积增大,水压增大时,过水断面减小,从而使滴头出水量自动保持稳定,同时还具有自清洗功能。 (2)滴灌管(带):滴灌管(带)是将滴头与毛管制成一体,兼有输水和滴水功能。一个是内镶式滴灌管:是指在毛管制造过程中,将预先制造号的滴头镶嵌在毛管内。另一种是薄壁滴灌带。薄壁滴灌带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0.5~1mm的薄壁软管上按一定间距打孔,灌溉水由孔口流出湿润土壤;另一种是在薄壁软管上热合出各种形状的流道,灌溉水通过流道以滴流的形式湿润土壤。 二、水肥一体化主要技术规范 (一)田间播种前处理 做畦栽培:垄高15~20cm,垄宽40cm。密度2500~3000株/667㎡。施底肥: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6m3/667㎡,复合肥50~75kg/667㎡,搅拌均匀,回土起垄,土垄高15-20cm,用平耙整成垄疏背型,然后铺滴灌管、覆膜。 (二)系统设施 微灌系统为滴灌,每畦铺设一条或两条滴灌带(管)。滴头间距与株距相当。施肥装置一般为压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施肥罐容积15L以上。 (三)肥料选择 水溶性好的固体肥或高浓度的液体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硝酸铵、氢化钾等,或者水溶性专用复合肥(专用配方肥)。推荐选用专用配方肥。 (四)微灌施肥方案 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一般灌水20~30m3/667㎡。根据墒情,苗期每5~7天滴灌一次,每次灌水5~8m3/667㎡,果实膨大以后每隔7~10天滴灌一次,每次灌水8~10m3/667㎡。 (五)微灌施肥操作 (1)灌溉操作 灌溉时应关闭施肥罐(器)上的阀门,把滴灌系统支管的控制阀完全打开,按照微灌方案灌溉。灌溉结束时先切断动力。然后立即关闭控制阀。滴灌湿润深度一般为30cm。滴灌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不要以延长滴灌的时间达到多灌水的目的。 (2)施肥操作 先将肥料溶解于水,也可在施肥前一天将肥料溶于水中。施肥时用纱(网)过滤后将肥液导入压差式施肥罐,或倒入敞开的容器中用文丘里施肥器吸入。 压差式施肥法:施肥罐与主管上的调压阀并联,施肥罐的进水管要达罐底。施肥前先灌水20~30分钟,施肥时,拧紧罐盖,打开罐的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7), 419-42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82645.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82645.html,/10.12677/hjas.2020.107062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Water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azhan Yang1, Dongchao Bian1*, Weihua Li2, Fulin Jiang1, Haibo Lin1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Jun. 19th, 2020; accepted: Jul. 2nd, 2020; published: Jul. 9th, 202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inpu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s large; the output is low;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various elements is low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saving, fertilizer saving, improving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s and reducing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hich is the key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ellig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model and technical way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o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and the existing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re pointed out. Keywords Intelligent Water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 发展趋势 杨发展1,卞东超1*,李维华2,姜芙林1,林海波1 1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