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填空题
行政法各章习题(含参考答案)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理念一、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_权利_____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物_、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性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__特别行政法______。
二、单选题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三、多选题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BD)。
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C.形式变更D.内容变更四、简答1、简述行政法法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填空题1、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_适当____的问题。
二、单选题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 )。
A.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B.行政法的基本内容C. 行政处罚的原则 D.行政法治的原则三、简答题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二编主体论第三章行政主体一、填空题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相对方_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____。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中央_____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__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____。
二、多选题1、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BCD)。
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C.高效率原则D.依法设置的原则2、垂直领导就是由于业务关系极为密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采取直接组织与指挥,权力高度集中。
如(AB)。
A.民航B.铁路C.国家科委D.国家体委三、简答题1、简述行政主体特征。
行政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合法性原则B. 公平原则C. 效率原则D. 保密原则答案:D2. 行政行为的效力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确定力B. 执行力C. 强制力D. 约束力答案:C二、填空题1. 行政法调整的是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行政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 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______。
答案:六个月三、简答题1. 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答案:行政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方面。
2. 行政法与民法有何区别?答案:行政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关系主体、法律行为效力等方面。
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而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市环保局对一家工厂的排污行为进行了处罚。
工厂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 请分析工厂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
答案:工厂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根据该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如果法院判决工厂胜诉,环保局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如果法院判决工厂胜诉,环保局应当撤销或变更原处罚决定,并对工厂的排污行为重新进行审查和处理。
同时,环保局还应根据判决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
五、论述题1. 论述行政法在现代法治国家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行政法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行政法通过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其次,行政法通过明确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标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
再次,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责任和行政诉讼制度,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
最后,行政法通过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行政法填空及单选多选

一、填空题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公定力)2.法定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3.属于行为罚的行政处罚形式是(行政拘留)4.行政诉讼中适用于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是(强制拘留)5.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6.公司、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时效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60日内)7.“国家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职位保障权)8.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税务局征税行为)9.在行政程序制度中保证行政相对人参与原则实现的基本制度是(听证制度)10.下列属于特别许可的是(烟草专卖许可)11.下列规范文件中属于法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1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规章)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14.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为(2年)15.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16.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被告)17.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节水办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这里的行政主体是(市公用事业管理局)18.公安机关对吸毒者强制戒毒的行为,其性质是(行政强制)19.我国国家赔偿法确认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2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裁定主要用于解决(程序问题)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行政审判权)22. 回避制度是何项原则的体现(行政公正)23.下列属于行政法渊源(自治条例)24.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谁管辖(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26.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价值在于控制行政权的是 (英美)27.下列何项案件不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范围(行政拘留案件)28.某市公安局的干警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该赔偿义务机关是(该公安局)29.被称为行政法母国的是(法国)30.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规章)31.下列何项属于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32.国务院颁发专家特殊津贴的行为是(行政奖励)34.下列不属于国务院的组成成员(直属局长)35.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36.在我国,下列何项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37.下列何项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 )38.行政决定—经作出,即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拘束力)39.属于行政征收内容的是(排污费)40.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应申请的行政行为)41.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42.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指国务院43. 工商所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44. 居民委员会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45. 赶赴火灾现场的消防车,需要铁路运输或者渡江运输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当优先免费载运。
行政法填空题

、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就是指行政法所调整与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关系就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变更包括:主体的变更、客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4、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与内容5、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与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理7、行政合法性原则就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8、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以及适用力的不同,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9、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与执行力10、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11、行政监督就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1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与精神财富14、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15、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16、行政主体就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17、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18、国务院各部、委与行、署在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与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19、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就是民事行为。
20、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21、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就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22、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23、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分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24、行政立法权就是指行政机关制定与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25、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就是征求意见。
26、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就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27、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与附文件的许可28、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与实质性审核29、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就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行政法填空题

1.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监督行政关系。
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4.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5.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6.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向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7.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8.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形式。
9.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以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1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法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1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特殊性的特点。
12.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1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4.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
15.行政职权依其来源一般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16.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不可处分性和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三个基本特征。
17.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18.国家行政机关又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
19.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20.我国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应需要、精简原则、高效率原则和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
21.我国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个层次。
22.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由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几种形式。
行政法填空题

一、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 权利 )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须有一方是行政主体).5、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
6、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7、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8、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9、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10、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适应需要原则)、(高校率原则)、(精简原则)和(依法设置的原则)。
11、垂直领导就是由于业务关系极为密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采取直接组织与指挥,采取高度集中。
如(民航)、(铁路)12、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称为(民事行为)13、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的公职叫做(委任)14、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15、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执行力)、和(约束力)16、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17、行政行为撤销的后果是(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方的不同错归属二有不同的责任结果)和(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18、行政立法依法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19、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20、执行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称为(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2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行政法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2.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3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和行政职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4 . 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5 .我国《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6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7 .行政合同缔结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且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题,20分)1 .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
A . 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B .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C .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2 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
A.两者是径渭分明的B .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C .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D . 合理性原则适用于一切领域3 . 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 ) 。
A.行政调解 B .行政立法 C .行政奖励 D .行政处罚4 .以下主体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B ) 。
A.国务院 B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C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D .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办事处5 . 行政授权的依据是( C ) 。
A.法律 B .法规 C . 法律法规 D . 规范性文件6 . 以下不属于行政相对方义务的是( C ) 。
A.服从行政管理 B .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 C .参与听证 D .遵循法定要求7 . 以下行政行为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 D ) 。
A . 行政处罚B . 行政监督C . 行政许可D . 行政合同8 .以下监督检查,不属于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的是( D )A.层级监督检查 B .书面检查C .抽样检查D .自检制度9 .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应用最普遍的国家是( B ) 。
行政法考试试题——填空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刑罚的________开除。
14. 处分期不得晋升________和________,除受________处分的以外不得________。 撤职
应同时________,已经退休的只________。
15. 处分期满,________处分后晋升工资、级别、职务不再受影响, 但解除降级、 撤职
________ 恢复________和________。
12. 聘任制公务员就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60 日内可以申请________,对结果不服才能
在 15 日内提起________诉讼。
13. 处分种类及处分期分为: ________(6 月) ; ________(________月) ; ________
(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判处
3
第二节 公务员法
1.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1) 曾因
的;(2)曾被
的。
2. 采用考试录用,适用岗位:主任科员以下的
职位。
3. 公务员录用后试用期为
年,不可缩短或延长。
4. 政府组成人员、法官、检察官,由
任免。
5.
职位不实行聘任制。
6. 聘任合同期限
年,可以约定试用期
个月,实行
工资制。
7. 聘任合同的签定、变更、解除报
的。
5. 程序正当包含三项内容,即(1)回避,包括
回避和
回避;(2)公众参与,
表现为在行政决定作出前,
相对人;行政决定作出时,听取陈述申辩或
;
行政决定作出后,说明
,告知相对人依法享有复议申请或者起诉的权利。(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5行政主体)。
2、行政关系是(4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20)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实体合法18)与(程序合法)。
5、(行政主体)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6、行政机关的设置应遵循适应需要原则、(33精简原则)、(高效率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
7、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6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17普遍性)、(基础性)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乡)四级。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7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1、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45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
12、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70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3、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8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1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5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5、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9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变更。
16、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13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17、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129行政主体)。
18、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10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19、行政机关之间我国目前有三种隶属关系,分别是(36垂直领导)、(业务指导)和(双重领导)。
20、行政法是指调整(4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1、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31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2、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70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23、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165
24、(119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25、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26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2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63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
27、行政立法程序包括(83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署和发布与备案。
28、以行政强制行为的目的和程序的阶段性为标准,行政强制可分为(116即时性强制)和(执行性强制)。
29、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130行政优益权)。
30、(150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3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职能由(159法律)来设定。
32、行政责任的主体是(195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33、行政处罚中的申诫罚主要包括(157警告)和(通报批评)。
34、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包括(134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35、(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
36、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69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37、(115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38、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两种,一是(139单方解除),二是(协议解除)。
39、暂扣和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156行为)罚。
40、除涉及(165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
41、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称为(162当场处理程序)。
42、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159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43、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4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100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45、( 8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6、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分别是(52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
47、行政立法的主体是(82国家行政机关)。
48、(18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49、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55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50、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141单方行为)
51、(55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权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52、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81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
53、(行政裁决)是指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时,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
54、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为(57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
55、(59行政相对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56、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71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
57、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79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58、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
130
59、劳动教养属于行政处罚中的(155人身)罚。
60、间接强制可以分为(119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制度
61、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分为(144普遍的行政指导)和(个别的行政指导)。
62、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设定除(159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63、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可分为(90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64、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73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65、以行政强制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和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对(115人身)、(财产)和(行为)的强制。
66、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88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
67、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154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
68、行政监督根据内容,可以分为(180一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
69、警告属于行政处罚中的(157申诫)罚。
70、(88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71、听证应当制作(104笔录)。
7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159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73、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196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
7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62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75、按照审计的时间,审计监督可以分为(192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7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195合理)。
77、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可以适用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162
78、(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79、(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