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1)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ining Geology课程编号:HZ161990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2.5学时:40(其中: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开课部门:环境与资源学院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后继课程:采矿工程专业与地质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学B、岩石力学A、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床地下开采、矿床露天开采、井巷工程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具有地质学基础及矿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矿床、矿石、脉石、矿体、围岩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了解各类地质构造的野外判断方法;初步能阅读地形地质图;了解矿体的基本形态产状要素与矿山开采的关系。
2、了解基础地质及矿床的基本理论在矿产勘查工作具体应用,初步具有矿产勘查和矿山地质等应用地质的基础知识,如原始地质编录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揭露矿体工程手段的特点及适用,矿产取样的概念及各种取样方法的特点,矿体圈定的工业指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型与矿产开发各阶段的关系等。
3、初步具备进行矿山地质管理工作的能力,在掌握矿山地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熟悉矿山地质工作内容,初步具备分析岩石、地质构造与矿山开采技术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矿山地质管理具体工作内容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1单元绪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 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特点、研究方法及两者的关系;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重点]: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难点]:地质学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地质学、矿山地质学基本概念。
2、领会: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关系。
3、简单应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学与矿山地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共8套)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煤矿地质学》试卷(1)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34分)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的硅酸盐熔融体。
根据 SiO2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答:答题要点: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
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简介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构造、煤层组织特征等内容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对于煤矿勘探、开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层地质特征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背景是指煤矿地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历史背景,包括煤矿地质构成、煤层形成和演化、煤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煤矿地质背景对于预测煤层分布、煤层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组织特征煤层组织特征是指煤层中煤与非煤岩石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包括煤层的厚度、分层、夹层、褶皱、断层等特征。
煤层组织特征对于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煤层稳定性以及瓦斯抽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煤矿地质构造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炭矿区的断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对于煤层的开展、煤层变形以及煤炭的质量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进行探查和调查,获取煤层的地质信息。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它们为煤矿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调查煤矿地质调查是煤矿地质学的基础工作,包括煤层分布、煤矿地质背景、煤层厚度、煤层品质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为煤矿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煤层开展技术煤层开展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采动力学、煤层破碎特性、煤层变形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煤层开展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冒顶、煤层火灾、地质灾害等方面。
了解和预测煤矿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煤矿勘探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方面。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
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
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电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
煤矿地质学第1章 地球

深海底部。
第三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地球内部密度总趋势是随深
度增加而增大。
二、压力: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随深度
而增大。
三、重力:它是由地心引力和地球
自转而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四、古地磁
古地磁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磁场。
五、地电
地球具有电性,局部的地电异常反 映出可能存在的矿体或地质构造。
六、地热
一、内力地质作用
(一)构造运动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地
壳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移过程称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分为升降运动和
水平运动。
(二)地震作用:地震是岩石圈内积聚 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起的大地震颤。陷 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大类。 1.地震的有关术语: 震源和震中、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2.地震地质作用 ( 1) 孕震阶段
线状隆起地带,中央部位常有一条巨大
的裂谷。
3.海沟:海沟紧靠大陆海岸山脉组成海沟山 弧系;若海沟靠近大陆一侧为海时,组成
海沟——岛弧系。
4.深海盆地(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及
洋中脊之间的平坦地带。有深海丘陵、深
海平原、海山。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
由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与围岩发生
交代,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
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4)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是岩石在构造应力作
用下发生破裂变形及一定程度重结晶的
(2) 临震阶段
(3) 发震阶段
( 4) 余震阶段
3.地震的地理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3)大洋中脊地震带 (4)大陆裂谷系地震带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

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所有由地球的自然(zìrán)动力使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zuòyòng)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3.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4.煤炭资源/储量(chǔ liànɡ):储量是资源量的一局部,来源于资源量,没有资源量就没有储量。
5.矿井充水:指矿井开采时,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种来源水,通过各种方式流入矿井的现象。
6.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8.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没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
9.瓦斯梯度:在瓦斯风化带以下,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时,相对甲烷涌出量增加的量10.古生物:一般将更新世及以前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二.填空1.矿井地质图件三大图:矿井地质剖面图、矿井地质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划分:地核、地幔、地壳3地质年代表:奥陶〔O〕志留〔S〕白恶〔K〕4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5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6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7老窑积水特点:突发性、呈酸性状态、破坏性强8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9地下水的分类有哪些:1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10地质作用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1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含义可行性评价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12矿物的摩氏硬度计有哪十种标准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三.简答1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有哪些: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3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4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5喀斯特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地质历史上的三个重要的成煤期一.石炭-二叠,成煤植物为孢子植物,成煤煤质好二.侏罗-白垩,成煤植物为裸子植物,其中早-中侏罗成煤规模大三.新生代第三纪,成煤植物为被子植物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文字说明和图件两局部。